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血栓弹力图对冠脉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远期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
4
1
作者
蔡慧洁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0年第22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对冠脉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远期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行冠脉PCI术患者,共80例,术后规范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依据病情特点分为急性心梗组(AMI组)、不稳定型...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对冠脉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远期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行冠脉PCI术患者,共80例,术后规范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依据病情特点分为急性心梗组(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AP组),分别为27例、42例与11例,对各组间血栓弹力图、凝血功能、D-二聚体等各项指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根据血栓弹力图的检测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抗血小板药物反应差组(A组)与抗血小板药物反应正常组(B组),分别为32例与48例,以了解患者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AMI组和UAP组、AP组相比,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更低(P<0.05),与AP组相比,AMI组、UAP组的D-二聚体(D-D)浓度、纤维蛋白原(Fgb)更高,P<0.05;AMI组与UAP组患者血栓弹力图的R值、K值明显小于AP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MA值与Angel明显大于AP组,差异显著(P<0.05);AMI组与UAP组的高凝图形出现率明显高于AP组,差异显著(P<0.05)。A组与B组患者的心梗、脑卒中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心绞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对冠脉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远期缺血事件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冠脉PCI术
抗血小板治疗
远期缺血事件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可解释的机器学习模型用于预测远期脑缺血事件
被引量:
5
2
作者
孙勇
王立强
+5 位作者
王芬
陈国强
张颖超
刘亚辉
秦岭
朱光明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2年第2期53-56,60,共5页
目的 利用可解释的机器学习模型,探讨临床特征及颈动脉斑块成分预测远期脑缺血事件的可能性及具体特征的重要性。方法 研究入组206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半自动软件测量颈动脉斑块成分,记录临床特征,采用随机森林模型进行训练及检验...
目的 利用可解释的机器学习模型,探讨临床特征及颈动脉斑块成分预测远期脑缺血事件的可能性及具体特征的重要性。方法 研究入组206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半自动软件测量颈动脉斑块成分,记录临床特征,采用随机森林模型进行训练及检验数据。通过SHAP模型解释包对模型预测结果进行解读。结果 206例患者中,女性86例,平均年龄(62.5±11.9)岁,共有128个脑区出现新发缺血性脑卒中,160个脑区出现脑白质疏松进展。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准确率为94.9%和90.8%;预测脑白质疏松进展的准确率为94.2%及85.0%。年龄、收缩压及糖尿病史是远期脑缺血事件最重要的特征。结论 可解释的机器学习可量化特征重要度及SHAP预测值,较好地评估单个样本远期脑缺血事件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期缺血事件
机器学习
颈动脉斑块
风险预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血栓弹力图对冠脉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远期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
4
1
作者
蔡慧洁
机构
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
出处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0年第22期32-34,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对冠脉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远期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行冠脉PCI术患者,共80例,术后规范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依据病情特点分为急性心梗组(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AP组),分别为27例、42例与11例,对各组间血栓弹力图、凝血功能、D-二聚体等各项指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根据血栓弹力图的检测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抗血小板药物反应差组(A组)与抗血小板药物反应正常组(B组),分别为32例与48例,以了解患者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AMI组和UAP组、AP组相比,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更低(P<0.05),与AP组相比,AMI组、UAP组的D-二聚体(D-D)浓度、纤维蛋白原(Fgb)更高,P<0.05;AMI组与UAP组患者血栓弹力图的R值、K值明显小于AP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MA值与Angel明显大于AP组,差异显著(P<0.05);AMI组与UAP组的高凝图形出现率明显高于AP组,差异显著(P<0.05)。A组与B组患者的心梗、脑卒中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心绞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对冠脉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远期缺血事件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冠脉PCI术
抗血小板治疗
远期缺血事件
预测价值
分类号
R541.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可解释的机器学习模型用于预测远期脑缺血事件
被引量:
5
2
作者
孙勇
王立强
王芬
陈国强
张颖超
刘亚辉
秦岭
朱光明
机构
河北省三河燕郊福合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2年第2期53-56,60,共5页
文摘
目的 利用可解释的机器学习模型,探讨临床特征及颈动脉斑块成分预测远期脑缺血事件的可能性及具体特征的重要性。方法 研究入组206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半自动软件测量颈动脉斑块成分,记录临床特征,采用随机森林模型进行训练及检验数据。通过SHAP模型解释包对模型预测结果进行解读。结果 206例患者中,女性86例,平均年龄(62.5±11.9)岁,共有128个脑区出现新发缺血性脑卒中,160个脑区出现脑白质疏松进展。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准确率为94.9%和90.8%;预测脑白质疏松进展的准确率为94.2%及85.0%。年龄、收缩压及糖尿病史是远期脑缺血事件最重要的特征。结论 可解释的机器学习可量化特征重要度及SHAP预测值,较好地评估单个样本远期脑缺血事件的风险.
关键词
远期缺血事件
机器学习
颈动脉斑块
风险预测
Keywords
Long-term ischemic events
Machine learning
Carotid plaque
Risk prediction
分类号
R743.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血栓弹力图对冠脉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远期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
蔡慧洁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0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可解释的机器学习模型用于预测远期脑缺血事件
孙勇
王立强
王芬
陈国强
张颖超
刘亚辉
秦岭
朱光明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2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