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远桡动脉入路HAIC治疗肝肿瘤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陈斌 戴海涛 +5 位作者 林润 温春勇 张桂元 向贤宏 杨建勇 黄勇慧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39-644,共6页
【目的】评价经远桡动脉入路对肝肿瘤患者行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HAIC)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方法】纳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介入科行经远桡动脉入路进行HAIC的肝肿瘤患者,患者进行1次股动脉入路和1次远桡动脉入路穿刺置管进行自身... 【目的】评价经远桡动脉入路对肝肿瘤患者行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HAIC)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方法】纳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介入科行经远桡动脉入路进行HAIC的肝肿瘤患者,患者进行1次股动脉入路和1次远桡动脉入路穿刺置管进行自身交叉对照。患者留置导管于肝动脉内行FOLFOX4方案持续动脉灌注化疗。使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比较患者远桡动脉入路和股动脉入路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共纳入患者18例肝肿瘤患者,其中9例先进行股动脉入路后进行远桡动脉入路HAIC,其余9例则先远桡入路再进行股动脉入路HAIC。dTRA期间,穿刺点血肿2例,穿刺点持续疼痛3例,左手掌麻木1例,均为1~2级手术相关的不良事件。没有发生3~4级手术相关的不良事件。术后超声检查显示近端桡动脉均通畅。dTRA和TFA之间的穿刺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分vs.3分,P<0.05)。然而,dTRA的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TFA。患者更倾向选择dTRA(7.89 vs.2.72,P<0.001)。dTRA的压迫止血时间比TFA更短(2 h vs.7 h,P<0.05)。【结论】经远桡动脉入路安全可耐受,有利于肝肿瘤患者行持续动脉灌注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和舒适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桡动脉入路 动脉 动脉持续灌注化疗 肝肿瘤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经远桡动脉入路行子宫动脉栓塞术1例病案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
作者 焦言 张芳芳 +1 位作者 荣振华 刘一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24期240-241,共2页
目的:探讨远桡动脉入路行子宫动脉栓塞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方法:经远桡动脉穿刺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瘢痕妊娠出血。结果:瘢痕妊娠出血明显较少、HCG指标进行性下降,瘢痕妊娠范围明显缩小。结论:经远桡动脉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可行,值得推广。
关键词 远桡动脉入路 子宫动脉栓塞术 病例报道
下载PDF
经远端桡动脉入路与常规桡动脉入路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研究
3
作者 任伟超 杨海华 +3 位作者 袁景林 段春苗 马宁 王铁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0-646,共7页
目的对比远端桡动脉入路(distal transradial artery access,dTRA)与常规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pproach,TRA)行DSA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优化神经介入治疗的穿刺入路策略。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2年7月—2023年1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 目的对比远端桡动脉入路(distal transradial artery access,dTRA)与常规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pproach,TRA)行DSA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优化神经介入治疗的穿刺入路策略。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2年7月—2023年1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拟行DSA的患者,按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的方法,将患者分为dTRA组和TRA组。将按照预定入路成功完成穿刺的患者纳入分析,收集两组患者的人口学信息、既往病史等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穿刺血管内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等手术过程指标,以及手臂疼痛、麻木、肿胀、桡动脉闭塞、动静脉瘘等术后并发症情况。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dTRA首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20例拟行DSA的患者,其中306例患者纳入分析,dTRA组和TRA组各153例患者。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TRA组的穿刺血管内径较TRA组更小[(1.97±0.42)mm vs.(2.23±0.44)mm,P<0.001]。两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TRA组相比,dTRA组的穿刺时间更长(P=0.008)、穿刺次数更多(P=0.022)、总手术时间更长(P=0.003)、射线剂量更大(P=0.027)。与TRA组相比,dTRA组术后手臂疼痛评分更低(P<0.001),麻木、肿胀发生率更低(P<0.001),桡动脉闭塞发生率更低(P=0.002);TRA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动静脉瘘,dTRA组有2例患者发生动静脉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远端桡动脉内径(OR 3.860,95%CI 1.364~10.924,P=0.011)及心房颤动病史(OR 0.121,95%CI 0.018~0.831,P=0.032)是影响dTRA首次穿刺成功率的危险因素。结论与TRA相比,dTRA可降低患者桡动脉闭塞、麻木、肿胀以及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桡动脉 常规桡动脉
下载PDF
经远端桡动脉入路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行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4
作者 于伟 崔成 +8 位作者 刘明浩 宋莹 邹同强 陈珏 刘海波 宋雷 高展 王欢欢 高立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75-780,共6页
目的:分析经远端桡动脉入路(dTRA)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行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经dTRA或常规桡动脉入路(TRA)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0033例复杂冠... 目的:分析经远端桡动脉入路(dTRA)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行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经dTRA或常规桡动脉入路(TRA)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0033例复杂冠状动脉病变(B2型及C型病变)患者,其中TRA组9625例、dTRA组408例;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各纳入391例患者。比较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后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PCI术中资料(包括病变特点、介入操作成功率等)、入路相关大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前,dTRA组中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家族史、心肌梗死病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史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TRA组(P均<0.05);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的基线资料相似(P均>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前,与TRA组相比,dTRA组中B2型病变患者比例较高,而C型病变、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的患者比例较低(P均<0.05),两组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与TRA组相比,dTRA组中应用IVUS的患者比例较低,而支架置入数量较多(P均<0.05),两组在SYNTAX积分、指引导管大小、靶病变分布、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患者比例、介入操作成功率、入路相关大出血事件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TRA相比,经dTRA对复杂冠状动脉病变行介入治疗同样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治疗 复杂病变
下载PDF
经远端桡动脉入路行诊断性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吴中华 陈诚 +1 位作者 高尚艳 沈建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1期81-83,共3页
目的:研究经远端桡动脉入路(distal transradial access,dTRA)行诊断性脑血管造影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8月—2022年7月在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行经dTRA诊断性脑血管造影的患者,观察dTRA的穿刺置管、手术完成及并发症... 目的:研究经远端桡动脉入路(distal transradial access,dTRA)行诊断性脑血管造影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8月—2022年7月在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行经dTRA诊断性脑血管造影的患者,观察dTRA的穿刺置管、手术完成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经dTRA诊断性脑血管造影86例中顺利穿刺及置管78例(90.7%),因穿刺失败改为近端桡动脉入路8例(9.3%),因右侧锁骨下动脉闭塞改为左侧dTRA 1例(1.2%),因桡动脉出血改为股动脉入路1例(1.2%);目标血管勾选成功率为98.8%(334/338);最后完成经dTRA诊断性脑血管造影77例(89.5%),无穿刺点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经dTRA诊断性脑血管造影是安全可行的,可作为诊断性脑血管造影的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 桡动脉 穿刺
下载PDF
桡动脉远端入路治疗颅内动脉瘤98例的单中心研究
6
作者 陈东阳 陈德鹏 王猛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11期12-13,共2页
目的探究桡动脉远端入路治疗颅内动脉瘤98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9月在本院行桡动脉远端入路介入治疗的9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全部患者手术中导管到达位置、手术成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9... 目的探究桡动脉远端入路治疗颅内动脉瘤98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9月在本院行桡动脉远端入路介入治疗的9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全部患者手术中导管到达位置、手术成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98例患者中有47例患者为前循环动脉瘤,51例患者为后循环动脉瘤,均成功完成手术,术中导管均到位。其中2例患者椎动脉迂曲严重,最终在左侧椎动脉V1段将导引导管置入;1例患者患侧左椎动脉纤细,最终通过翻山技术选择右侧桡动脉远端入路。术后3例(3.06%)患者出现血管痉挛,均在用药后得到缓解。术后5例(5.10%)患者出现术侧手肿胀,3例(3.06%)患者出现穿刺处皮下瘀血,均自行缓解。术后全部患者均未出现假性动脉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超声显示全部患者桡动脉血流通畅。结论桡动脉远端入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技术成功率及安全性较高,可为临床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入路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桡动脉 血管内治疗 安全性
下载PDF
3例经“鼻烟壶”左侧远端桡动脉入路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术患者的报道及护理体会
7
作者 蒋琦 丁伟 钱小莉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2期179-182,共4页
总结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鼻烟壶”左侧远端桡动脉入路(dTRA)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术(HAIC)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及术后的基础护理、用药护理、穿刺部位护理、健康宣教、个体化营养支持等。通过上述护理措施,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 总结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鼻烟壶”左侧远端桡动脉入路(dTRA)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术(HAIC)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及术后的基础护理、用药护理、穿刺部位护理、健康宣教、个体化营养支持等。通过上述护理措施,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缩短了住院时间,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最终提高患者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烟壶 左侧桡动脉 动脉灌注化疗术 护理 原发性肝癌
下载PDF
左桡动脉远端入路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被引量:7
8
作者 魏显敬 辛丽娜 +3 位作者 解泽宙 贾圣英 徐思维 谢莲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69-1072,共4页
目的评估经左桡动脉远端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5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60例行右桡动脉穿刺,290例行左桡动... 目的评估经左桡动脉远端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5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60例行右桡动脉穿刺,290例行左桡动脉远端穿刺,穿刺成功者分别入组A组、B组。观察两组介入穿刺置管时X线曝光时间、造影使用导管数、完成靶血管重建数、PCI复杂程度以及术后前臂出血、桡动脉并发症等。结果248例(95.4%)患者顺利完成右桡动脉穿刺冠脉诊疗术(A组),277例(95.5%)顺利完成经左桡动脉远端冠脉诊疗术(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X线曝光时间、造影使用导管数、完成靶血管重建数、PCI复杂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B组围术期前臂出血、桡动脉闭塞发生率远小于A组(P<0.01,P=0.036)。结论经左桡动脉远端途径行冠状动脉诊疗术安全可靠,提高了术者和患者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桡动脉闭塞 桡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治疗
下载PDF
经左侧远桡动脉入路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的应用
9
作者 任健吾 刘圣 +3 位作者 施海彬 杨魏 田伟 周卫忠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22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评估采用经左侧远桡动脉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我中心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经左侧远桡动脉行TACE的患者15例,对穿刺成功率、置鞘成功率、穿刺点渗血或血肿、动脉夹层、动脉闭塞等并发症发生率... 目的评估采用经左侧远桡动脉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我中心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经左侧远桡动脉行TACE的患者15例,对穿刺成功率、置鞘成功率、穿刺点渗血或血肿、动脉夹层、动脉闭塞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15例患者均穿刺成功,14例患者穿刺后成功置入鞘管,置鞘成功率93.3%,1例患者由于动脉痉挛,导丝无法通过血管最终转为股动脉入路手术。术后1例患者发生穿刺点渗血,未见动脉夹层或闭塞等并发症。结论初步经验显示经远桡动脉入路行TACE是安全可行的,未来还需大样本病例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桡动脉入路 动脉化疗栓塞术 动脉 桡动脉
原文传递
远端桡动脉入路在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睿冬 李一 谷新顺 《心脏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87-91,共5页
远端桡动脉入路(distal transradial access, dTRA)是对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的一种新的手术途径,近年来,国内外心血管病医生都在尝试... 远端桡动脉入路(distal transradial access, dTRA)是对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的一种新的手术途径,近年来,国内外心血管病医生都在尝试这一新的手术途径,本文对该手术途径的解剖结构、患者准备、穿刺、止血、国内外的应用进展、优点、缺点等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经皮冠状动脉治疗 桡动脉
下载PDF
经远端桡动脉入路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任伟超 马宁 +1 位作者 张亚梅 王铁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11期1216-1220,共5页
目的评估经远端桡动脉入路(distal transradial artery access,dTRA)行DSA的安全性、可行性,并探讨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10月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拟经dTRA行DSA的脑血管病患者的诊疗... 目的评估经远端桡动脉入路(distal transradial artery access,dTRA)行DSA的安全性、可行性,并探讨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10月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拟经dTRA行DSA的脑血管病患者的诊疗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50例患者中142例经dTRA顺利完成DSA,成功率为94.7%。患者穿刺时间为55~387 s,平均122.9±77.4 s;手术总时间为20~50 mi n,平均31.5±7.3 mi n。142例患者中2例(1.4%)发生局部血肿,7例(4.9%)发生桡动脉痉挛,8例(5.6%)发生拇指麻木,其余患者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经dTRA行DSA安全、可行、舒适性高,提高远端桡动脉穿刺技术水平和改善包扎技术水平可极大提高手术成功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桡动脉 安全性 可行性
下载PDF
不同穿刺点对脑血管介入患者疼痛程度影响的分析
12
作者 孟丽 温颖月 +3 位作者 于蕾 何晓芬 张晓萍 王力锋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840-845,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远端桡动脉(distal transradial access,dTRA)和股动脉(trans femoral access, TFA)途径在神经介入诊疗中不同穿刺点疼痛程度的差异。方法:收集从2022年8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脑血管病科,... 目的:对比分析经远端桡动脉(distal transradial access,dTRA)和股动脉(trans femoral access, TFA)途径在神经介入诊疗中不同穿刺点疼痛程度的差异。方法:收集从2022年8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脑血管病科,行脑血管造影或神经介入治疗的患者共145例。按照患者穿刺途径的不同分为dTRA组(40例)和TFA组(10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化验指标、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以及围术期不良事件。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疼痛的因素。结果:TFA组高血压患者(81.9%vs. 57.5%)和高血脂患者(70.5%vs. 47.5%)占比高,其他危险因素和化验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TRA组对比TFA组的疼痛NRS评分发现,无疼痛(0级)dTRA/TFA的比值为67.5%/39%,dTRA的轻度疼痛(1~3级)比TFA组显著降低(27.5%vs. 44.8%),而中度疼痛(4~6级)TFA占比为16.2%,dTRA组占比仅为5%。dTRA组患者术后疼痛显著低于TFA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4.82,95%CI:1.41~16.472,P=0.012)和糖尿病(OR=5.644,95%CI:1.288~13.96,P=0.018)是影响疼痛程度的因素。结论:脑血管造影或神经介入治疗患者使用dTRA的疼痛程度低于传统TFA,女性和糖尿病是影响疼痛程度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介治疗 桡动脉 动脉 疼痛评估
下载PDF
经远端桡动脉入路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的效果
13
作者 卫飞鹏 李凯 +2 位作者 高迪 武鑫 安海鸣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24期4150-4154,共5页
目的分析经远端桡动脉入路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于西安市第三医院接受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的56例脾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将患者分为两组,采取经解剖鼻... 目的分析经远端桡动脉入路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于西安市第三医院接受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的56例脾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将患者分为两组,采取经解剖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入路的25例患者为远端桡动脉组,采取经股动脉入路的31例患者为股动脉组。远端桡动脉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55.2±8.5)岁,瘤体长径(3.9±1.3)cm;股动脉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54.4±8.3)岁,瘤体长径(3.7±1.2)cm。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随访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远端桡动脉组的穿刺时间[(5.6±1.1)min比(5.1±1.0)min]、X射线照射时间[(12.1±3.2)min比(10.7±3.0)min]及手术时间[(57.6±15.4)min比(50.8±14.1)min]均长于股动脉组(均P<0.05),但术后无需卧床;远端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的穿刺成功率及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远端桡动脉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12.0%(3/25)比35.5%(11/31)](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未见弹簧圈移位、异位栓塞、瘤体再通、复发及死亡等。结论经远端桡动脉入路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脾动脉瘤是安全、可行的,虽围手术期的操作时间略长,但术后无需卧床,住院时间较短,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同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桡动脉 可控弹簧圈 栓塞治疗
下载PDF
远端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娟娟 陈安勇 +2 位作者 陈雪英 张韶辉 刘立新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21年第6期75-77,共3页
传统桡动脉入路(cTRA)用于经皮心血管手术,已成为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首选方法,然而存在一些局部或长期并发症的风险。近年来,临床上提出了远端桡动脉入路(dTRA),在提高患者和操作者舒适度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并且... 传统桡动脉入路(cTRA)用于经皮心血管手术,已成为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首选方法,然而存在一些局部或长期并发症的风险。近年来,临床上提出了远端桡动脉入路(dTRA),在提高患者和操作者舒适度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并且有可能降低局部并发症和桡动脉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本文综述了dTRA的方法、可行性以及与cTRA相比的优势,旨在说明dTRA在冠状动脉造影和PCI中是一种可靠、安全、有效、舒适的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经皮冠状动脉治疗 解剖鼻烟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