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口盆地陆丰12-A油田“断-脊-盖”耦合远源成藏模式
1
作者 孙阳子 张向涛 +4 位作者 雷永昌 邱欣卫 肖张波 阙晓铭 贾连凯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0,共10页
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历经40年勘探,发现了10余个商业油藏,其中大多数油藏分布于生烃中心15 km范围内,而远源目标的成藏主控因素复杂,取得勘探发现的难度较大。陆丰12-A油田与其生烃洼陷陆丰15洼的水平距离长达28 km,是迄今为止陆丰地区... 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历经40年勘探,发现了10余个商业油藏,其中大多数油藏分布于生烃中心15 km范围内,而远源目标的成藏主控因素复杂,取得勘探发现的难度较大。陆丰12-A油田与其生烃洼陷陆丰15洼的水平距离长达28 km,是迄今为止陆丰地区已知的油气运移距离最远的、主力油层全充满的商业性油藏。通过构造、沉积、成藏综合分析,对陆丰12-A油田的成藏模式进行解剖,研究表明,在油气运移路径上“油源断裂-构造脊-致密盖层”耦合关系好,使油气得以长距离运聚成藏。其中,成藏期活动的油源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关键,古隆起与构造脊是油气侧向汇聚的有利方向,稳定分布的致密盖层是油气远源成藏的保障。该油田的发现大大拓展了陆丰凹陷的勘探边界,对其长距离运聚成藏的研究在陆相盆地远源勘探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陆丰凹陷 陆丰12-A油田 “断-脊-盖”耦合 油气运移 远源成藏
下载PDF
中非Melut盆地远源岩性油藏成藏条件与勘探对策 被引量:16
2
作者 史忠生 薛罗 +4 位作者 牛慧赟 王国林 陈彬滔 何巍巍 马轮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7-95,共9页
研究了中非Melut盆地古近系远源岩性油藏形成条件、成藏特征及勘探对策,明确了Melut盆地强烈的断—坳分异现象是盆地发育富砂地层、形成远源成藏的主要原因。古近系Yabus组上段三角洲前缘相带发育,埋深浅、储层物性好、具备形成高产油... 研究了中非Melut盆地古近系远源岩性油藏形成条件、成藏特征及勘探对策,明确了Melut盆地强烈的断—坳分异现象是盆地发育富砂地层、形成远源成藏的主要原因。古近系Yabus组上段三角洲前缘相带发育,埋深浅、储层物性好、具备形成高产油藏条件,是Melut盆地寻找商业岩性油藏的理想层系。油源条件是古近系远源岩性油藏成藏的关键,由油源断裂控制的各种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是有利的圈闭类型。通过油水界面研究和烃类检测技术的应用,选择油水界面超过圈闭溢出点的已发现构造圈闭作为远源岩性及构造—岩性圈闭勘探的初选目标,可降低远源油藏勘探的油源风险,提高钻探成功率。该研究明确了Melut盆地远源岩性油藏勘探层系、控制因素、成藏特征及勘探方法,拓展了北部成熟探区勘探空间,为北部成熟探区古近系远源岩性及构造—岩性复合圈闭的勘探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 Melut盆地 古近系 远源岩性油藏 勘探对策
下载PDF
远源沙尘暴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胡克 吴东辉 +2 位作者 杨德明 杨吉龙 陈姗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6-179,共4页
200 0年 4月 5日~ 7日袭击我国西北地区北部、华北、东北南部、黄淮地区的扬沙或沙尘暴波及到长春市 ,带来了大量的降尘。据长春市西部 4个采样点测定 ,4月 7日伴随降雪的降尘量最高可达 13.0 g/m2 ,市区总降尘量超过 30 0 0t。泥雪样... 200 0年 4月 5日~ 7日袭击我国西北地区北部、华北、东北南部、黄淮地区的扬沙或沙尘暴波及到长春市 ,带来了大量的降尘。据长春市西部 4个采样点测定 ,4月 7日伴随降雪的降尘量最高可达 13.0 g/m2 ,市区总降尘量超过 30 0 0t。泥雪样品在室温条件下自然融化后 ,经实验室 48h细菌培养 ,其细菌含量为每毫升 8.9~ 10 .5万个 ,每平方米泥雪的细菌侵入量达 6 .4亿个左右。扬沙或沙尘暴对城市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危害 ,而伴随着大量微生物的侵入 ,势必引起城市微生态环境的改变 ,威胁到城市的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市 远源沙尘暴 细菌 城市生态环境 微生物
下载PDF
长春市“2000-04-07”远源沙尘湿沉降携带细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吴东辉 胡克 +1 位作者 王云 杨德明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52-655,共4页
2000年4月5日~7日袭击我国西北地区北部、华北、东北南部、黄淮地区的扬沙或沙尘暴波及到长春市,带来了大量降尘的同时,还有大量细菌侵入。据长春市中西部解放立交桥和南湖公园取样测定,4月7日市区"泥雪"湿沉降,经实验室48h... 2000年4月5日~7日袭击我国西北地区北部、华北、东北南部、黄淮地区的扬沙或沙尘暴波及到长春市,带来了大量降尘的同时,还有大量细菌侵入。据长春市中西部解放立交桥和南湖公园取样测定,4月7日市区"泥雪"湿沉降,经实验室48h细菌培养,需氧细菌含量解放立交桥每毫升样品8 9万个、南湖公园10 5万个,市区每平方米"泥雪"携带细菌量平均达6 4亿个左右;细菌生化反应鉴定,未发现致病菌存在,杂菌数量及种类很多,解放立交桥与南湖公园样品细菌种属组成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市 远源沙尘 细菌 扬沙 沙尘暴 降尘
下载PDF
远源引种樟子松对荒漠区气候及土壤盐碱离子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刘世增 严子柱 安富博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4年第2期156-160,共5页
本文通过对远源樟子松在民勤沙区栽培后 ,其生长同当地气候及土壤盐碱离子的灰色关联分析研究 ,认为樟子松生长 ,与当地的日照时数、平均气压、蒸发量、地温、空气湿度、降水量、风速等气象因素关系较为密切 ,是影响樟子松的主要因素 ,... 本文通过对远源樟子松在民勤沙区栽培后 ,其生长同当地气候及土壤盐碱离子的灰色关联分析研究 ,认为樟子松生长 ,与当地的日照时数、平均气压、蒸发量、地温、空气湿度、降水量、风速等气象因素关系较为密切 ,是影响樟子松的主要因素 ,而同最大风速因子关系较差 ,是影响樟子松的次要因素。通过樟子松成活率同土壤中的盐碱离子的关联度分析 ,认为土壤 p H值和 HCO3 -离子对樟子松的成活率有大的影响 ,是影响樟子松幼苗成活率的主导因子 ;SO42 -、Mg2 +、Ca2 +、K++ Na+等离子同樟子松成活率关系也很密切 ,Cl-和全盐量同樟子松幼苗成活率关联度较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远源引种 气候 盐碱离子 适应性 荒漠区 土壤
下载PDF
陕北东部地区长2+3油层组远源砂质辫状河沉积特征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建民 吴昌荣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2-97,共6页
通过地表露头与钻井剖面的观测分析综合研究,证实陕北东部地区长2+3油层组属于在泛滥平原下游发育的远源砂质辫状河沉积。沉积类型可划分出河道亚相与泛滥平原亚相等两个亚相以及河床滞留、河道砂坝、天然堤、决口扇、泛滥平原等5个可... 通过地表露头与钻井剖面的观测分析综合研究,证实陕北东部地区长2+3油层组属于在泛滥平原下游发育的远源砂质辫状河沉积。沉积类型可划分出河道亚相与泛滥平原亚相等两个亚相以及河床滞留、河道砂坝、天然堤、决口扇、泛滥平原等5个可识别的微相。河道砂坝为其沉积的主体。长3到长2期,远源砂质辫状河沉积在平面展布和剖面组合上均表现出向三角洲相区持续推进和逐步超覆的特点。远源砂质辫状河沉积在其平面相区内一般无明显的、限制性的河道表现,河道砂坝复合连片,形成大规模的砂坪或广泛分布的"叠覆泛砂体"沉积,泛滥平原发育区仅在局部有所残留;剖面组合上河道砂坝极为发育,复合迭加程度高,形成连续性和连通性良好的宽厚的复合河道砂坝砂体以及"砂包泥"的沉积组合。同时,远源砂质辫状河流的发育使得与其相邻的三角洲沉积具有了类似"辫状河三角洲"的性质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东部 长2+3油层组 远源砂质辫状河 沉积特征
下载PDF
Melut盆地北部远源油藏类型、特征及勘探启示 被引量:1
7
作者 史忠生 薛罗 +4 位作者 马轮 陈彬滔 王磊 庞文珠 史江龙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2-32,共11页
Melut盆地为非洲内陆一个重要含油气盆地,其北部具有下白垩统生油、古近系聚集成藏的远源成藏特征,明确盆地远源油藏形成条件与控制因素是提高远源油藏勘探成功率、寻找新的勘探领域的关键。基于区域石油地质条件与油藏解剖,开展了Melu... Melut盆地为非洲内陆一个重要含油气盆地,其北部具有下白垩统生油、古近系聚集成藏的远源成藏特征,明确盆地远源油藏形成条件与控制因素是提高远源油藏勘探成功率、寻找新的勘探领域的关键。基于区域石油地质条件与油藏解剖,开展了Melut盆地北部远源油藏形成条件、类型及特征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源内Yabus组远源断层-岩性复合油藏及源外Yabus组远源断块油藏两大潜力勘探领域。研究表明:Melut盆地北部古近系Yabus组发育源内和源外2种类型的远源油藏,二者具有不同的油气充注方式与成藏模式。源内Yabus组远源油藏的形成取决于3个地质条件的耦合,即“两强一弱”的3期裂陷作用为古近纪Yabus组-Adar组远源储盖组合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富油凹陷的发育为Yabus组远源油藏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油源基础;多期裂陷作用为Yabus组远源圈闭的油气充注提供了垂向通道条件。源内远源油藏主要通过油源断裂的垂向充注成藏,油源断裂是其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油源断裂的识别及控圈断层的侧向封堵性评价是源内远源断块圈闭评价的重点。源外远源油藏主要通过富油凹陷的侧向运移充注成藏,由富砂地层与断块、古隆起形成的输导脊控制源外远源圈闭的成藏,输导脊的识别与圈闭充注油气程度研究是源外远源圈闭评价的重点。研究成果指导了Melut盆地远源油藏的勘探部署与深化勘探,对其他含油气盆地成熟探区远源油藏的勘探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ut盆地 古近纪 Yabus组 远源油藏 成藏特征
下载PDF
化学远源专业的学生需要怎样的化学课——上海交通大学化学远源专业学生化学课程的调研及其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梅 韩莉 +2 位作者 陈虹锦 刘萍 印杰 《化工高等教育》 2008年第3期25-28,31,共5页
对化学远源专业本科生进行化学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基于我校抽样调研的结果,本文从教学内容与形式、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化学远源专业的学生对化学素质教育课程的需求,提出了持续建设该类课程、使其保持长久生... 对化学远源专业本科生进行化学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基于我校抽样调研的结果,本文从教学内容与形式、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化学远源专业的学生对化学素质教育课程的需求,提出了持续建设该类课程、使其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课 化学远源专业 素质教育
下载PDF
川西坳陷碎屑岩远源气藏圈闭的有效性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书兵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3期65-70,共6页
川西坳陷碎屑岩远源气藏主要为构造与岩性的复合圈闭 ,其构造形态及作为输导条件的断裂所处构造位置和储集岩展布三者之间的配置控制着圈闭的有效性和气藏的大小 ,只有储集岩以其低部位与油气运移通道 (断裂 )相接 ,且储集岩在其上倾方... 川西坳陷碎屑岩远源气藏主要为构造与岩性的复合圈闭 ,其构造形态及作为输导条件的断裂所处构造位置和储集岩展布三者之间的配置控制着圈闭的有效性和气藏的大小 ,只有储集岩以其低部位与油气运移通道 (断裂 )相接 ,且储集岩在其上倾方向能构成构造或岩性封闭 ,其圈闭才有效 ;否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 远源气藏 圈闭 有效性 构造形态 构造 储集岩 油气运移
下载PDF
包裹体信息在川西远源气藏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正祥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06-109,共4页
笔者利用川西远源气藏中流体包裹体形成温度和成分信息等,得出大量对预测气藏有利的地质认识。包体温度表明储层建设性溶蚀作用发生于燕山晚期,气藏中的有利储层分布在燕山晚期构造高部位的有利微相砂体中;断裂、裂缝发育具多期性;气藏... 笔者利用川西远源气藏中流体包裹体形成温度和成分信息等,得出大量对预测气藏有利的地质认识。包体温度表明储层建设性溶蚀作用发生于燕山晚期,气藏中的有利储层分布在燕山晚期构造高部位的有利微相砂体中;断裂、裂缝发育具多期性;气藏中的烃类流体信息反映出川西远源气藏成藏具有多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体 远源气藏 川西地区 形成温度 成分信息
下载PDF
人文学的远源 被引量:1
11
作者 栾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1年第5期53-55,共3页
如果说人文学在今天遇到了一次壮丽的日出,那么其远源和根脉则可上溯到高古上古远古的文化传承。在原始要终的意义上,可以说人文学的高古风神是艺文志,其上古根基是太史学,而其由来已久的化境则是体道学。至少在文史哲互根的终极处,艺... 如果说人文学在今天遇到了一次壮丽的日出,那么其远源和根脉则可上溯到高古上古远古的文化传承。在原始要终的意义上,可以说人文学的高古风神是艺文志,其上古根基是太史学,而其由来已久的化境则是体道学。至少在文史哲互根的终极处,艺文志、太史学和体道学,呈现出了人文学向其上游原道性的回归和在其高古开放性的前瞻。在全球化的视野下,重振人文学的远源根脉,有助于我们将这门博雅的学科推进到化解唯科技理性和促动道器合一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学 远源 艺文志 太史学 体道学
下载PDF
嗜热酯酶EstTs1的远源三维结构模建及分子对接
12
作者 詹冬玲 邵鸿泽 +1 位作者 韩葳葳 刘景圣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31-1135,共5页
利用Phyre网络服务器,构建嗜热酯酶EstTs1的三维结构,并通过分子动力学优化构型,得到了可靠的构型.分子对接研究表明,p-硝基苯基丁酸酯是EstTs1的最适底物,其大小正适合EstTs1的活性口袋.Thr111是底物与酶结合的重要残基,与底物形成了氢... 利用Phyre网络服务器,构建嗜热酯酶EstTs1的三维结构,并通过分子动力学优化构型,得到了可靠的构型.分子对接研究表明,p-硝基苯基丁酸酯是EstTs1的最适底物,其大小正适合EstTs1的活性口袋.Thr111是底物与酶结合的重要残基,与底物形成了氢键;Ser85是重要的催化残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源三维结构模建 分子对接 嗜热酯酶EstTs1
下载PDF
春光油田远源成藏输导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荣芳 李风勋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8年第6期21-24,共4页
春光油田位于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凸起之上,属于远源成藏。昌吉凹陷、四棵树凹陷不同层位、不同时期生成的油气经红车及艾卡走滑断裂带纵向调整,沿石炭系顶不整合面及沙湾组沙一段骨架砂体侧向广泛运移,再经次级油源断裂沟通,在春光油... 春光油田位于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凸起之上,属于远源成藏。昌吉凹陷、四棵树凹陷不同层位、不同时期生成的油气经红车及艾卡走滑断裂带纵向调整,沿石炭系顶不整合面及沙湾组沙一段骨架砂体侧向广泛运移,再经次级油源断裂沟通,在春光油田沙湾组有利圈闭中聚集成藏。高效输导体系是春光油田油气富集成藏的关键因素,春光油田为典型的"它源供烃、复式输导、地层岩性控圈、立体富集"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光油田 远源成藏 骨架砂体 输导体系
下载PDF
边官腐败是乾隆四次征缅未胜的远源
14
作者 尹家正 刘卫东 《保山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35-39,50,共6页
乾隆四次征缅是前清著名反侵略战争之一,常为正史津津乐道,"服缅"成了乾隆的伟大功绩之一;其实乾隆并没有服缅或称"胜利",因素很多,其中边官的腐败助长了缅甸的实力和气焰,这不能不是未胜的远源。
关键词 乾隆时期 边官 腐败 远源
下载PDF
远源细粒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与单砂体构型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秦国省 吴胜和 +3 位作者 宋新民 邹存友 郑联勇 陈诚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9,共11页
应用研究区丰富的取心井及密井网资料,对老君庙油田L油藏远源细粒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单砂体进行表征并明确其内部结构样式,建立远源细粒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构型模式。研究表明:缓坡、距物源较远是远源细粒辫状河三角洲发育的... 应用研究区丰富的取心井及密井网资料,对老君庙油田L油藏远源细粒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单砂体进行表征并明确其内部结构样式,建立远源细粒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构型模式。研究表明:缓坡、距物源较远是远源细粒辫状河三角洲发育的必要条件,沉积粒度较细、沉积构造规模及单一河道砂体厚度较小是其较明显的沉积特征;远源细粒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呈交织近连片型和交织条带型两种组合样式,其中交织近连片分流河道由主干分流河道不断分叉合并而成,分流河道演化主要有3种模式,经历3个阶段,早期典型分流河道孤立分布,中期河道以决口演化模式为主成交织状分布,末期以侧向侵蚀和河道间岔口冲刷演化模式为主成近连片分布;远源细粒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呈大面积近连片分布,其由不同期单一河口坝拼接叠置而成,前缘演化初期以坝边部部分侧向拼接样式为主,演化中期坝边部完全侧向拼接样式较常见,至演化末期河口坝间呈现坝主体完全垂向叠置和坝主体部分垂向叠置的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源细粒 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特征 单砂体
下载PDF
远源砂质辫状河储层构型及控制因素——以秦皇岛32-6油田为例 被引量:17
16
作者 乔雨朋 邵先杰 +4 位作者 接敬涛 李士才 谢启红 张珉 梁武斌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6-52,共7页
秦皇岛32-6油田NmⅡ_(2-4)小层属于远源砂质辫状河储层,依据Maill河流构型分类方案对其进行构型单元的划分,并分析各级构型单元的成因、特征、识别方法和拼接关系。5级构型单元为整个辫状河道;4级构型单元包括河道、心滩及河漫滩3个微... 秦皇岛32-6油田NmⅡ_(2-4)小层属于远源砂质辫状河储层,依据Maill河流构型分类方案对其进行构型单元的划分,并分析各级构型单元的成因、特征、识别方法和拼接关系。5级构型单元为整个辫状河道;4级构型单元包括河道、心滩及河漫滩3个微相级单元,纵向上存在河道-心滩-河漫滩、河道-河道、河道-心滩-河道和河道-心滩-河漫滩-河道4种拼接方式,横向上存在河道-心滩、河道-河漫滩和心滩-河漫滩3种拼接方式;在3级构型单元划分中,把河道单元划分为河底高能滞留单元、下部高能充填单元、中部加积单元及顶部低能废弃单元4个单元;心滩划分为垂积体和落淤层2个单元,河道单元内部的4个3级构型单元在纵向上有滞留-充填-加积-废弃-滞留型、滞留-充填-加积-滞留型、滞留-充填-滞留型3种拼接模式;心滩单元垂积体间的接触关系分为接触型和隔离型2类。储层构型特征的控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条件、水体能量及物源供给量、沉积基准面升降和构造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源砂质辫状河 构型单元 拼接模式 控制因素 秦皇岛32-6油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中浅层远源、次生油气藏成藏过程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6
17
作者 麻伟娇 卫延召 +3 位作者 李霞 陶士振 李勇广 赵铮亚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95-1204,共10页
通过分析准噶尔盆地腹部中浅层侏罗-白垩系油气储集层中烃类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地层埋藏史-热演化史、成藏期构造、已知油藏和地球化学运移指标,探讨油气成藏期次、有效输导体系、运聚过程和圈闭遮挡条件,进一步揭示腹部地区中浅层远源... 通过分析准噶尔盆地腹部中浅层侏罗-白垩系油气储集层中烃类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地层埋藏史-热演化史、成藏期构造、已知油藏和地球化学运移指标,探讨油气成藏期次、有效输导体系、运聚过程和圈闭遮挡条件,进一步揭示腹部地区中浅层远源、次生油气藏的动态成藏过程。结果表明,侏罗-白垩系存在两期成藏,分别为白垩纪形成的原生油气藏和古近纪末至今形成的次生油气藏,两类油气藏在腹部地区均广泛分布。断裂-砂体-区域不整合面对远源、次生油气藏的动态运聚起着立体输导作用。原生油气藏的形成受成藏期古构造的影响,后期的古构造变形使得原生油气藏发生破坏调整,油气向北运移,遇到遮挡形成次生油气藏。油气在运移路径上的遮挡条件决定着油气藏类型,目前在腹部地区发现的油气藏主要为平缓背斜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和岩性地层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腹部 远源、次生油气藏 成藏期次 运聚规律 主控因素
下载PDF
远源砂质辫状河储集层内部隔夹层研究与地质建模——以沾化凹陷孤东油田六区馆上段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乔雨朋 邱隆伟 +3 位作者 宋子怡 王军 宋璠 刘卫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1-51,共11页
河流相储层内部隔夹层研究对其储层内部构型表征及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以沾化凹陷孤东油田六区为例,基于岩心、测井资料,对远源砂质辫状河的单井、连井以及平面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基于沉积微相控制和岩心、测井标定,对不... 河流相储层内部隔夹层研究对其储层内部构型表征及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以沾化凹陷孤东油田六区为例,基于岩心、测井资料,对远源砂质辫状河的单井、连井以及平面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基于沉积微相控制和岩心、测井标定,对不同层次的隔夹层进行了识别以及特征描述;基于密井网的约束对心滩内部夹层的规模与产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单层间夹层多是物性夹层,单砂体之间夹层包括泥质夹层与泥砾夹层,增生体之间的夹层为落淤层,落淤层宽度为80~400 m,长度为350~1630 m,落淤层在滩头倾角约为2.03°,在滩尾倾角为1.28°,在两翼倾角为1.58°。利用界面约束方法,对储层内部夹层进行了构型建模,建立了一套能够进一步深度表征辫状河内部非均质性的构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源砂质辫状河 隔夹层 构型 孤东油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温压系统演化与油气远源成藏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小伟 朱传真 +1 位作者 林玉祥 舒永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7-476,共10页
准噶尔盆地温压系统的形成与演化对油气远源成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以系统热力学理论为指导,在盆地温度场和压力场分析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盆地温压系统的特征、演化及其对油气远源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盆地隆起区具有高地温、高地... 准噶尔盆地温压系统的形成与演化对油气远源成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以系统热力学理论为指导,在盆地温度场和压力场分析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盆地温压系统的特征、演化及其对油气远源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盆地隆起区具有高地温、高地温梯度和高大地热流的特征,坳陷区则相反;坳陷区普遍发育超压,并向盆地边缘呈不规则环状降低,盆地南部及腹部坳陷区发育强超压,盆地东部次之,西北缘以弱超压为主。垂向上盆地发育P-T3、J1-J1s和K1tg-E2-3a三套相对封闭的温压系统。海西期盆地沉降速率较快,P-T3期温压系统超压积聚;至燕山期构造运动强烈,凸起边缘切穿盖层的断裂活动频繁,地层温压场调整,油气突破盖层运移与聚集,是该区远源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时期;喜马拉雅期盆地主要为南降北升的掀斜运动,断裂活动微弱,相对封闭性温压系统的发育使油气保存条件优越。平面上远源岩性油气藏主要分布在盆地西北缘、莫北―莫索湾地区、陆梁隆起及东部隆起等低温压场区,是准噶尔盆地远源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压系统 温度场 压力场 油气远源成藏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远源水下扇内部夹层识别与展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巩强 李胜利 +2 位作者 刘圣 王珏 黄晓娣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5-61,共7页
针对远源水下扇内部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的问题,综合运用测井物性解释、对子井等方法,对远源水下扇内部夹层进行识别分类,精细刻画夹层的分布特征,系统分析水下扇内部夹层的展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歧五断块远源水下扇砂体内部发育泥质夹... 针对远源水下扇内部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的问题,综合运用测井物性解释、对子井等方法,对远源水下扇内部夹层进行识别分类,精细刻画夹层的分布特征,系统分析水下扇内部夹层的展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歧五断块远源水下扇砂体内部发育泥质夹层与物性夹层;夹层顺物源方向呈“低角度顺流加积式”展布,垂直物源方向呈“U”型或上拱式展布;厚度特征表现为内扇至外扇增加的趋势;分支水道末端与分支水道间夹层发育程度较高,对剩余油的遮挡较好。该研究结果可为油田后期剩余油的分布与预测提供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 展布规律 测井识别 远源水下扇 歧五断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