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动脉损伤并远端动脉栓塞的治疗
1
作者 张松山 齐本朝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4期323-323,共1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损伤并远端动脉栓塞的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月~2012年12月治疗8例下肢动脉损伤并远端动脉栓塞患者病例资料。6例清创扩创探查、2例切开探查损伤动脉,切除损伤动脉断端、清除局部血栓,远端动脉内血栓均行Fogarty...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损伤并远端动脉栓塞的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月~2012年12月治疗8例下肢动脉损伤并远端动脉栓塞患者病例资料。6例清创扩创探查、2例切开探查损伤动脉,切除损伤动脉断端、清除局部血栓,远端动脉内血栓均行Fogarty导管取栓,然后显微外科技术吻合修复损伤动脉,其中7例端端吻合,1例自体静脉移植。结果7例治愈,1例好转。结论显微外科技术和Fogarty导管取栓的联合手术是治疗下肢动脉损伤并远端动脉栓塞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损伤 远端动脉栓塞 显微外科 FOGARTY导管取栓
下载PDF
近端与远端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魏旭辉 王杰 +1 位作者 祖庆泉 张科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2年第4期271-276,共6页
目的对比评价两种不同脾功能亢进介入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以选择更适合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9年1月~2021年12月接受脾动脉栓塞术的68例患者,根据不同方案分为两组,A组21例近端脾动脉栓塞,B组47例远端脾动脉栓... 目的对比评价两种不同脾功能亢进介入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以选择更适合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9年1月~2021年12月接受脾动脉栓塞术的68例患者,根据不同方案分为两组,A组21例近端脾动脉栓塞,B组47例远端脾动脉栓塞。评价两者的技术成功率,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段外周血、肝功能动态变化、脾脏体积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种术式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两组术后不同时段血小板(PLT)和白细胞(WBC)计数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且A组术后第6个月PLT计数较B组升高更显著(P<0.05)。B组术后1周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较术前升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B组患者发热、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复查腹部CT,两组术后脾脏体积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两组之间脾脏体积缩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技术的临床疗效确切,近端脾动脉栓塞较远端脾动脉栓塞有更好的长期疗效与更轻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栓塞 动脉栓塞 肝硬化 脾功能亢进
下载PDF
下肢动脉闭塞介入中发生远端栓塞的治疗经验
3
作者 段红永 管强 +4 位作者 梁宁 杨笑非 韩锋 马明 刘增庆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5-58,67,共5页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闭塞介入治疗(IT)中发生远端动脉栓塞(DE)的资料,总结其规律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自2011年10月至2014年5月部分因下肢动脉闭塞而行IT患者12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患者出现DE,3例给予动脉...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闭塞介入治疗(IT)中发生远端动脉栓塞(DE)的资料,总结其规律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自2011年10月至2014年5月部分因下肢动脉闭塞而行IT患者12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患者出现DE,3例给予动脉内置管溶栓,2例行动脉切开取栓,1例仅给予观察。结果 6例DE术后无静息痛、坏疽等出现,均获得随访,随访中没有发现DE对患者的近、中远期效果造成不良影响。结论介入前仔细阅片、介入中仔细操作可以有效地降低DE的发生率;出现DE后根据不同的栓塞部位及临床表现,采用积极、正确的处理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动脉闭塞 介入治疗 远端动脉栓塞
原文传递
长春西汀注射液在小鼠永久性脑缺血小胶质细胞表型转化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青芳 赵顺英 +6 位作者 温少红 董雯 刘文倩 龚婷 陈文涛 刘向荣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11期1156-1163,共8页
目的研究长春西汀注射液对小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远端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及小胶质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永久性脑缺血组6只、生理盐水组12只、长春西汀组12只和假手术组6只,前三组用高频电刀凝断小鼠右... 目的研究长春西汀注射液对小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远端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及小胶质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永久性脑缺血组6只、生理盐水组12只、长春西汀组12只和假手术组6只,前三组用高频电刀凝断小鼠右侧大脑中动脉远端,制作永久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大脑中动脉远端,不凝断血管。模型成功后,生理盐水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每次150μL,每天1次,持续14 d;长春西汀组尾静脉注射长春西汀注射液,每次150μL(4.55 mg/kg),每天1次,持续14 d。模型成功后3 d、5 d、7 d、9 d、11 d和14 d进行改良加西亚评分和转棒测试评价小鼠感觉和运动神经功能;模型成功后14 d用免疫荧光标记神经元,评价各组神经元损伤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梗死周围小胶质细胞表型标志物Iba1、CD16/32和CD206的表达,评价M1型(Iba1及CD16/32阳性)和M2型(Iba1及CD206阳性)小胶质细胞表型转化情况。结果长春西汀组小鼠模型成功后11 d和14 d的改良加西亚评分和14 d的转棒测试中的时间及速度测试结果均优于永久性脑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长春西汀组14 d时神经元损伤较永久性脑缺血组(P=0.008)和生理盐水组(P=0.037)减轻。永久缺血组(P<0.001)和生理盐水组(P=0.005)M1型小胶质细胞表达高于假手术组;长春西汀组M1型小胶质细胞表达低于永久缺血组(P<0.001)和生理盐水组(P=0.038)。长春西汀组M2型小胶质细胞表达高于假手术组、永久性脑缺血组和生理盐水组(均P<0.001)。结论长春西汀注射液可能通过促进小胶质细胞表型由促炎向抗炎转变,减少神经元损伤,从而在小鼠永久性脑缺血后发挥神经保护和促进功能恢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长春西汀 大脑中动脉栓塞 小胶质细胞极化 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