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远端导管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治疗IPF感染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琪 肖贵华 程长浩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5期823-825,共3页
【摘要】目的探讨远端导管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并感染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IPF并感染患者92例,随机分为远端导管支气管镜灌洗组(A组)32例,普通支气管镜灌洗组(B组)30例,常规治疗组(C组)30例,观察A组... 【摘要】目的探讨远端导管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并感染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IPF并感染患者92例,随机分为远端导管支气管镜灌洗组(A组)32例,普通支气管镜灌洗组(B组)30例,常规治疗组(C组)30例,观察A组与B组的灌洗液回吸收量、细胞总教差异及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降钙素原(PCT)、肺活量水平的变化;治疗1周后观察三组患者致病菌清除率的差异。结果(1)A组的灌洗回吸收量(58±6.85)ml高于B组(51±8.3)ml,A组操作成功率96.9%高于B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PCT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且A组较B、C组下降更明显(P〈0.01)。三组患者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A组VC%较B、C组组上升更明显。(3)治疗1周后A组的致病菌清除率均高于B组、C组(P〈0.05)。结论远端导管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对治疗IPF并感染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导管支气管肺泡灌洗 特发性肺纤维化 降钙素原
下载PDF
远端导管方法与普通方法支气管肺泡灌洗应用比较
2
作者 何咏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32期63-64,共2页
目的分析比较远端导管方法与普通方法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6月来我院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48例患者,随机将其分成远端组和普通组,每组各24例。远端组采用远端导管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普通组采用普通... 目的分析比较远端导管方法与普通方法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6月来我院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48例患者,随机将其分成远端组和普通组,每组各24例。远端组采用远端导管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普通组采用普通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观察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回吸收率、操作失败率、合并症发生率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中应用远端导管,能有效的增加回吸收率、降低操作失败率、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导管方法 普通方法 支气管肺泡灌洗
下载PDF
远端通路导管取栓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3
作者 王韬涛 孟清琳 +1 位作者 潘娜 苟英之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1206-1211,共6页
目的观察远端通路导管取栓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9-05—2023-11空军第九八六医院收治的120例早期ACI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n=68)采用支架取栓治疗,研究组(n=52)采取远端通路导管取栓治疗。比较2组... 目的观察远端通路导管取栓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9-05—2023-11空军第九八六医院收治的120例早期ACI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n=68)采用支架取栓治疗,研究组(n=52)采取远端通路导管取栓治疗。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征、神经功能情况(NIHSS评分)、神经损伤因子水平[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β(S-100β)]、血管再通情况[改良的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临床预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血管再通时间[(62.36±9.03)min]短于对照组[(55.97±11.35)min](P<0.05),一次取栓成功率(78.85%)高于对照组(57.35%,P<0.05)。2组术后7 d的NIHSS评分及NSE、MMP-9、S-100β水平均较术前降低,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mTICI分级优于对照组,预后良好(mRS≤2分)率(82.69%)高于对照组(67.65%,P<0.05)。对照组病死率2.94%,研究组为1.92%,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0.59%,研究组为13.46%,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支架取栓,远端通路导管取栓治疗早期ACI患者的一次取栓成功率高,同时能缩短取栓时间,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血管再通成功率高,患者预后良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通路导管 导管取栓 支架取栓 预后 血管再通
下载PDF
远端血管通路导管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血清金属基质蛋白酶-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4
作者 林萍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1464-1467,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行远端血管通路导管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70例AC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导管组和支架组,每组35例。其中支架组采用支架取栓治疗,导管组采用远端血管通路导管抽吸取栓治疗,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行远端血管通路导管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70例AC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导管组和支架组,每组35例。其中支架组采用支架取栓治疗,导管组采用远端血管通路导管抽吸取栓治疗,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量表评价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MMP-9、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MMP-9、VEGF水平均降低,并且导管组变化幅度大于支架组变化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NIHSS、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降低,ADL评分均升高,并且导管组变化幅度大于支架组变化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不良事件包括动脉夹层、心肌梗死、消化出血,其中导管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5%,支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00%,导管组不良事件占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端血管通路导管治疗ACI患者可降低血清因子,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避免发生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通路导管 急性脑梗死 血清金属基质蛋白酶-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不良事件
下载PDF
BGC近端血流控制联合DAC远端抽吸技术治疗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
5
作者 腾国良 李翠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126-130,共5页
目的 研究球囊导引导管(BGC)近端血流控制联合远端通路导管(DAC)抽吸技术治疗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方法 将142例前循环AIS患者分为研究组(70例)和常规组(72例),常规组采用Trevo支架行常规血管内机械取栓术(EMT),研究组... 目的 研究球囊导引导管(BGC)近端血流控制联合远端通路导管(DAC)抽吸技术治疗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方法 将142例前循环AIS患者分为研究组(70例)和常规组(72例),常规组采用Trevo支架行常规血管内机械取栓术(EMT),研究组采用与常规组相同的方法进行Trevo支架置入和释放,并采用BGC近端血流控制联合DAC远端抽吸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影像学结局、手术相关指标和临床预后。结果 研究组的完全再灌注率显著高于常规组(71.4%vs. 36.1%,P<0.001),无血栓远端迁移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常规组(82.9%vs. 58.3%,P=0.001),一次性取栓成功率显著高于常规组(60.0%vs. 30.6%,P<0.001),手术相关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11.4%vs. 41.7%,P<0.001),术后24 h及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01),术后良好结局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常规支架EMT基础上,加行BGC近端血流控制联合DAC远端抽吸技术治疗前循环AIS,较单纯使用常规支架EMT更易实现一次性取栓成功,减少了远端血栓迁移,提高完全再灌注率,更有利于在术后短期内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并获得更满意的功能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前循环 球囊导引导管 通路导管 血流控制 抽吸
下载PDF
远端通路导管负压抽吸取栓联合Aperio取栓支架在大动脉闭塞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6
作者 李卓峻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9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远端通路导管负压抽吸取栓联合Aperio取栓支架在大动脉闭塞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桂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大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 目的:探讨远端通路导管负压抽吸取栓联合Aperio取栓支架在大动脉闭塞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桂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大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远端通路导管负压抽吸取栓治疗,观察组接受Aperio取栓支架联合远端通路导管负压抽吸取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预后、血小板聚集功能等。结果:观察组的血栓逃逸率〔10.00%(5/50)〕、病死率〔6.00%(3/50)〕、病变残余狭窄率〔8.00%(4/50)〕均低于对照组〔26.00%(13/50)、20.00%(20/50)、26.00%(13/50)〕,血管再通率〔92.00%(46/50)〕高于对照组〔78.00%(39/50)〕,P<0.05。观察组的术后颅内出血率〔8.00%(4/50)〕与对照组的术后颅内出血率〔10.00%(5/50)〕相比,P>0.05。治疗前,两组的二磷酸腺苷诱导血小板最大聚集率(ADP-MAR)、花生四烯酸诱导血小板最大聚集率(AA-MAR)相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DP-MAR、AA-MAR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进行远端通路导管负压抽吸取栓治疗,Aperio取栓支架联合远端通路导管负压抽吸取栓治疗大动脉闭塞脑梗死能更好地清除血栓,提升血管再通率,改善疾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路导管 负压抽吸 Aperio取栓支架 大动脉闭塞 脑梗死 血小板聚集功能
下载PDF
远端导管方法与普通方法支气管肺泡灌洗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邱小建 张杰 +2 位作者 王玉玲 王娟 徐敏 《国际呼吸杂志》 2009年第17期1046-1049,共4页
目的比较远端导管与经负压吸引进行普通支气管肺泡灌洗这两种方法对支气管肺泡灌洗的回吸收量、操作过程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需要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的住院或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普通支气... 目的比较远端导管与经负压吸引进行普通支气管肺泡灌洗这两种方法对支气管肺泡灌洗的回吸收量、操作过程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需要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的住院或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普通支气管肺泡灌洗组56例,远端导管支气管肺泡灌洗组66例,观察回吸收量,操作失败率和合并症的发生。结果远端导管支气管肺泡灌洗组的回吸收率超出普通支气管肺泡灌洗组5.55%,操作失败率低于普通支气管肺泡灌洗组9.19%,合并症发生率低于普通支气管肺泡灌洗组7.41%。结论基于上述结果,我们推荐应用导管支气管肺泡灌洗来取代普通支气管肺泡灌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泡灌洗 方法 远端导管支气管肺泡灌洗 普通支气管肺泡灌洗
原文传递
5F Navien作为远端通路导管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韩玉庆 许阳阳 +2 位作者 张涛 董力庆 赵理乐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50-253,258,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远端通路导管在颅内闭塞大血管动脉取栓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西青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68例颅内大动脉闭塞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采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42例患者应用单... 目的探讨应用远端通路导管在颅内闭塞大血管动脉取栓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西青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68例颅内大动脉闭塞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采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42例患者应用单纯Solitaire AB支架拉栓,观察组26例患者应用5F Navien导管抽吸配合Solitaire AB支架保护技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大血管开通情况。结果68例患者中,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闭塞18例,大脑中脉闭塞34例,基底动脉闭塞16例。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对照组为(15.07±2.79)分,观察组为(15.31±3.1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3,P=0.748)。导引导管到位时间:对照组为(11.17±3.62)min,观察组为(10.54±4.24)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2,P=0.517)。血管获得再通时间:对照组为(104.26±14.28)min,观察组为(85.73±12.06)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509,P<0.001)。术后TICI评分2b/3级者,对照组为24例(57.1%),观察组为21例(8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05,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治疗中,应用远端通路导管配合支架保护技术可缩短血管再通时间,增加血管再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通路导管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微导管远端穿通技术成功恢复急性闭塞迂曲左回旋支血流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冷文修 刘小宁 +1 位作者 李向东 杨跃进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2年第3期231-234,共4页
本病例为左主干分叉和左回旋支重度迂曲成角高难度病变,介入治疗术中出现左回旋支夹层后急性闭塞并发症。最终通过微导管远端穿通技术建立近段真腔和远段真腔微通道,成功恢复血流,保证了心肌灌注。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 急性左回旋支闭塞 导管穿通技术
下载PDF
远端通路导管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琴 廖宝 梁柯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2年第1期18-21,33,共5页
目的探讨以直接抽吸技术作为首选取栓策略时,远端通路导管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在百色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远端通路导管进行机械取栓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以直接抽吸技术作为首选取栓策略时,远端通路导管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在百色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远端通路导管进行机械取栓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31~88岁,平均年龄(63.56±11.63)岁。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17例(42.5%),颈内动脉段闭塞13例(32.5%),基底动脉闭塞10例(25%)。分析机械取栓的再通率、并发症以及90 d预后。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变化的评价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血管再通情况分析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 Score,mTICI),术后90 d患者预后评估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结果入院时中位NIHSS为16.5(12.00,22.25)分,出院时中位NIHSS为4(2,10)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达到mTICI分级≥2b的37例,血管再通率92.5%;其中23例(57.5%)使用单纯抽吸,19例(82.61%)实现一次血管再通。90 d良好预后(mRS为0~2)占75.68%。手术相关并发症7例(17.5%),其中1例(2.5%)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5.0%)栓子逃逸,4例(10.0%)出现症状性的颅内出血,4例(10.0%)死亡,均为血管再通的患者。结论在以直接抽吸技术作为首选取栓策略时,远端通路导管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治疗方面相对安全,初步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大血管闭塞 直接抽吸技术 通路导管
下载PDF
Sofia远端通路导管抽吸术治疗急性动脉闭塞的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江顺福 黄澄鹏 +3 位作者 曹铭华 吴明超 邹永周 王璐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16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Sofia远端通路导管抽吸术治疗急性动脉闭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于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取栓治疗的60例急性动脉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支架... 目的探讨Sofia远端通路导管抽吸术治疗急性动脉闭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于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取栓治疗的60例急性动脉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支架取栓治疗、Sofia远端通路导管抽吸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内科医师护士常用判断病情伤残表(MRS)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穿刺到血管成功再通耗时短于对照组[(14.30±2.10 vs.29.55±4.5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发病到血管成功再通耗时[(255.00±69.00 vs.260.00±79.00)min]、1次成功再通率(73.33%vs.63.33%)及DSA灌注评分(mTICI)2b/3级(66.67%vs.53.33%)、mTICI 3级(40.00%vs.33.33%)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23.33%vs.2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NIHSS评分[(11.26±3.90 vs.11.28±3.8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48 h的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24 h的NIHSS评分[(10.61±3.68 vs.10.59±3.70)分]、术后48 h的NIHSS评分[(9.85±3.44 vs.9.87±3.4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 d,研究组MRS评分<2分24例,≥2分6例,对照组MRS评分<2分25例,≥2分5例;两组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fia远端通路导管抽吸术同支架取栓术比较,两种术式的安全性与疗效近似,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预后质量,但是前者穿刺到血管成功再通耗时较短,操作更加简便,临床实际应用时,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做出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ia通路导管 急性 动脉闭塞 取栓治疗
下载PDF
Sofia远端通路导管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取栓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敏真 陈长兵 +1 位作者 张文胜 何锦照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14期2106-2109,共4页
目的探究Sofia远端通路导管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取栓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行介入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单纯抽吸组15例与联合治疗组5例。单纯抽吸组男9例,女6... 目的探究Sofia远端通路导管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取栓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行介入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单纯抽吸组15例与联合治疗组5例。单纯抽吸组男9例,女6例,年龄(67.3±12.8)岁;联合治疗组男3例,女2例,年龄(68.5±14.2)岁。单纯抽吸组在穿刺后仅给予单纯抽吸血栓治疗,联合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反复抽吸不通的情况下联合支架取栓术。评估两组患者股动脉穿刺成功到血管再通的时间、发病到血管再通的时间、血管开通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相关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单纯抽吸组和联合治疗组从股动脉穿刺成功到血管再通的时间分别为23(15,37)min和33(29,51)min,单纯抽吸组要比联合治疗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83,P=0.013)。术后24 h两组NIHSS评分为10(5,13)分比8(3,9)分(Z=-0.893,P=0.138),术后7 d两组NIHSS评分为7(2,12)分比5(3,7)分(Z=-1.738,P=0.127),较治疗前均有好转,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治疗组颅内出血和血栓逃逸发生率分别为20.00%(1/5)、0.00%(0/5),单纯抽吸组为20.00%(3/15)、13.33%(2/1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对单纯支架取栓或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来说,采用Sofia远端通路导管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取栓治疗中具有相似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且该方式具有操作简单、耗时少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ia通路导管 大脑中动脉 血栓抽吸术 机械取栓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肺动脉起源于动脉导管远端的影像学特点分析
13
作者 陈国良 靳永强 +1 位作者 张晓雅 吴清玉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9期952-956,共5页
目的:总结肺动脉起源于动脉导管远端的先天性心脏病影像学特点并探讨其形成机制。方法:回顾16例符合肺动脉起源于动脉导管远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合胚胎学理论,总结、分析其形态学特点。结果:一侧肺动脉起自主肺动脉,对... 目的:总结肺动脉起源于动脉导管远端的先天性心脏病影像学特点并探讨其形成机制。方法:回顾16例符合肺动脉起源于动脉导管远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合胚胎学理论,总结、分析其形态学特点。结果:一侧肺动脉起自主肺动脉,对侧肺动脉缺如5例;一侧肺动脉起自主肺动脉,对侧肺动脉起源于动脉导管远端2例;一侧肺动脉起源于动脉导管远端,对侧肺组织由粗大体肺侧枝供应2例;双侧肺动脉分别起源于同侧动脉导管远端5例;一侧肺动脉起源于动脉导管远端,对侧肺动脉缺如1例;一侧肺动脉起源于动脉导管远端,对侧肺动脉连接分流管道1例。结论:肺动脉起源于动脉导管的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像学表现多样,其病理解剖特点与第六对主动脉弓发育异常的范围、出生后导管是否闭合及合并畸形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起源于动脉导管 第六对主动脉弓 单侧肺动脉缺如
下载PDF
抽吸取栓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14
作者 陈华 莫程富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1期64-67,共4页
目的分析抽吸取栓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ACI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于2020年12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ACI患者85例的临床资料,以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A组患者(42例)使... 目的分析抽吸取栓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ACI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于2020年12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ACI患者85例的临床资料,以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A组患者(42例)使用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B组患者(43例)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行SOFIA远端通路导管抽吸取栓治疗。两组均随访1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和血管再通率,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B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总有效率和血管再通率均高于A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m RS评分均降低,且B组均低于A组;GQOLI-74评分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降低,且B组均低于A组(均P<0.05)。结论SOFIA远端通路导管抽吸取栓联合静脉溶栓治疗ACI疗效确切,血管再通率高,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且能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SOFIA通路导管抽吸取栓 阿替普酶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远端灌注导管对VA-ECMO患者肢体缺血和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晓玲 方强 陈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61-1366,共6页
目的观察远端灌注导管(DPC)对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动脉导管相关性肢体缺血发生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Embase系统、Scopus数据库、Co... 目的观察远端灌注导管(DPC)对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动脉导管相关性肢体缺血发生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Embase系统、Scopus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Google学术等中英文数据库从建库至2019年2月发表的有关DPC对VA-ECMO患者动脉导管相关性肢体缺血影响的文献,检索词为体外膜肺氧合、肢体缺血、limb ischemia、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distal perfusion cannula。结局指标包括肢体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由2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敏感性分析检验M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采用漏斗图分析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其中11篇为病例系列研究、2篇为技术描述研究、4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共1850例患者,其中预防性置入DPC 1180例,未预防性置入DPC 670例。Meta分析显示,与未预防性置入DPC组比较,预防性置入DPC组肢体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相对危险度(RR)=0.48,95%可信区间(95%CI)为0.37~0.62,P<0.0001〕,但两组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势比(OR)=1.41,95%CI为0.70~2.87,P<0.0005〕。漏斗图分析显示,纳入文献分布基本对称,提示发表偏倚较小。结论预防性置入DPC可降低VA-ECMO患者动脉导管相关肢体缺血发生率,但对病死率无影响。由于研究数量较少,且存在研究人群异质性等因素的影响,仍需要进行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肢体缺血 灌注导管 病死率
原文传递
远端血管通路导管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血清Adropin蛋白、载脂蛋白A1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卢旭 朱任媛 +2 位作者 杜娟 韩琳琳 陈勋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6期1088-1092,共5页
目的:探讨远端血管通路导管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血清Adropin蛋白、载脂蛋白A1(ApoA1)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6月到2021年4月选择在本院急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1:1抽签原则把患者分为导管组与支架组,各42例。支... 目的:探讨远端血管通路导管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血清Adropin蛋白、载脂蛋白A1(ApoA1)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6月到2021年4月选择在本院急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1:1抽签原则把患者分为导管组与支架组,各42例。支架组给予支架溶栓治疗,导管组给予远端血管通路导管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mTICI分级情况、脑血液流变学变化以及血清Adropin,ApoA1含量等指标。结果:导管组的导引导管到位时间、血管获得再通时间均较支架组少(P<0.05);导管组治疗后1个月的血管灌注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TICI)分级优于支架组(P<0.05);两组颅脑椎动脉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颅脑椎动脉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高于治疗前(P<0.05),导管组较支架组高(P<0.05);两组血清Adropin、ApoA1含量治疗前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Adropin、ApoA1含量较治疗前高(P<0.05),导管组较支架组高(P<0.05)。结论:远端血管通路导管治疗急性脑梗死可加快手术操作改善患者的血管灌注分级情况,促进血清Adropin,ApoA1的释放,有利于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通路导管 急性脑梗死 血管灌注分级 Adropin蛋白 载脂蛋白A1
原文传递
二孔法腹腔镜辅助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付学良 张军峰 +4 位作者 郑彦 王宇 包映辉 崔华 花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06-1310,共5页
目的·比较二孔法腹腔镜辅助脑室腹腔分流术(laparoscopy-assisted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LAVPS)与传统开腹脑室腹腔分流术(open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OVPS)的临床疗效,探讨二孔法LAVPS中腹腔端分流管放置的临床实践... 目的·比较二孔法腹腔镜辅助脑室腹腔分流术(laparoscopy-assisted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LAVPS)与传统开腹脑室腹腔分流术(open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OVPS)的临床疗效,探讨二孔法LAVPS中腹腔端分流管放置的临床实践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VPS)的308例患者。其中,LAVPS治疗组(L组)90例,应用二孔法以及独创的线环法,将腹腔端分流管置入右肝膈间隙;传统OVPS治疗组(O组)218例,腹腔端分流管经剑突下正中切口置入左下腹。对比2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和远端导管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与O组相比,L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减少(54 min vs 90 min,P=0.000),远端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降低(0 vs 9.6%,P=0.002)。L组仅发生1例内脏损伤,1例远端导管移位,另发生1例近端导管堵塞;远端导管未有感染或堵塞,发生率均较O组显著降低(0 vs 4.6%,P=0.039;0 vs 5.0%,P=0.030)。O组则发生10例导管感染,11例导管堵塞,4例内脏损伤,2例切口疝。结论·经改良的以线圈引导、腹腔端分流管留置于右肝膈间隙的二孔法LAVPS是一种安全、经济和简便的手术方法,与传统OVPS相比,能够更为有效地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脑积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腹腔镜 脑室腹腔分流术 肝膈间隙 远端导管
下载PDF
两种方法支气管肺泡灌洗患者低氧血症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咏 虞玉存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8-99,共2页
目的观察远端导管方法与普通方法支气管肺泡灌洗患者低氧血症的程度。方法随机把呼吸科病房60例肺部感染患者分为远端导管方法支气管肺泡灌洗组(试验组)、普通方法支气管肺泡灌洗组(对照组)各30例,对两种方法患者低氧血症的发生、发生... 目的观察远端导管方法与普通方法支气管肺泡灌洗患者低氧血症的程度。方法随机把呼吸科病房60例肺部感染患者分为远端导管方法支气管肺泡灌洗组(试验组)、普通方法支气管肺泡灌洗组(对照组)各30例,对两种方法患者低氧血症的发生、发生时间及发生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发生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发生时间和低氧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远端导管方法支气管肺泡灌洗较普通方法支气管肺泡灌洗,可以降低患者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和发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导管方法支气管肺泡灌洗 普通方法支气管肺泡灌洗 低氧血症
下载PDF
逆向半回收——改良的solumbra取栓技术 被引量:2
19
作者 魏铭 李宏 +2 位作者 Wei M Wei Z Li X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7期642-645,共4页
血管内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已经成为一项标准的治疗技术。多重神经血管装置的结合使用可为技术的改良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我们描述了一种改良的取栓技术——使用远端颅内导管(distal intracranial catheter,DIC)在取栓之前半回收取栓装置... 血管内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已经成为一项标准的治疗技术。多重神经血管装置的结合使用可为技术的改良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我们描述了一种改良的取栓技术——使用远端颅内导管(distal intracranial catheter,DIC)在取栓之前半回收取栓装置。这项技术的成功运用包括回拉DIC使支架完全释放,前推DIC部分地回收支架,从而使支架在取栓之前形成锥形,更好地嵌合和固定血栓、缩短取栓行程,同时减少血管内皮损伤。该项技术可作为血栓切除术的一个良好选择,并可提高取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血栓切除 支架取栓装置 缺血性卒中 颅内导管
下载PDF
分析两种方法支气管肺泡灌洗对细菌培养阳性率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咏 虞玉存 孙庆生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3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远端导管方法与普通方法支气管肺泡灌洗对肺部感染细菌培养阳性率的影响。方法将呼吸病区60例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行远端导管方法和普通方法支气管肺泡灌洗。将两组灌洗液送普通细... 目的探讨远端导管方法与普通方法支气管肺泡灌洗对肺部感染细菌培养阳性率的影响。方法将呼吸病区60例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行远端导管方法和普通方法支气管肺泡灌洗。将两组灌洗液送普通细菌培养,统计对比培养阳性率。结果实验组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远端导管方法支气管肺泡灌洗较普通方法支气管肺泡灌洗对肺部感染细菌培养更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导管方法支气管肺泡灌洗 普通方法支气管肺泡灌洗 细菌培养阳性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