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诊断肱二头肌远端肌腱断裂1例
1
作者 于娜娜 方柯 +1 位作者 王志芳 闫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71-171,共1页
患者男,55岁。拉单杠时左侧肘关节突然用力致肘部屈曲功能受限,伤时有肘前的棒击感,上臂现包块,呈“大力水手征”,无明显疼痛。超声检查:肘关节伸直腹侧扫查,肱二头肌远端肌腱距桡骨附着端1.5 cm处连续性中断,两断端间可见无回声充填,... 患者男,55岁。拉单杠时左侧肘关节突然用力致肘部屈曲功能受限,伤时有肘前的棒击感,上臂现包块,呈“大力水手征”,无明显疼痛。超声检查:肘关节伸直腹侧扫查,肱二头肌远端肌腱距桡骨附着端1.5 cm处连续性中断,两断端间可见无回声充填,断端回缩增粗并见后方声影。肘关节屈曲外侧双侧对比扫查,患侧肌腱连续性中断,相同体位健侧可见完整肌腱(图1,2)。肘关节屈曲背侧扫查:肘关节旋转时患侧附着于桡骨粗隆处的断裂肌腱残端不随肘关节的运动而发生形态变化;健侧肌腱的桡骨附着端会随肘关节的旋转而运动(图3,4)。诊断肱二头肌远端肌腱完全断裂。患者手术证实与超声检查结果完全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二头远端肌 断裂 超声检查
下载PDF
MYH7基因突变致Laing远端肌病伴脊柱侧凸1例报道
2
作者 刘昌伟 刘臻 +3 位作者 许彦劼 胡宗杉 朱泽章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68-672,共5页
Laing远端肌病(OMIM:160500)是一种由编码骨骼肌和心室1型纤维的肌球蛋白重链7(recombinant myosin heavy chain 7,MYH7)基因(OMIM:160760)突变引起的罕见遗传性远端肌无力病[1]。该疾病在国内少有报道,我们收治了1例通过基因诊断确诊为... Laing远端肌病(OMIM:160500)是一种由编码骨骼肌和心室1型纤维的肌球蛋白重链7(recombinant myosin heavy chain 7,MYH7)基因(OMIM:160760)突变引起的罕见遗传性远端肌无力病[1]。该疾病在国内少有报道,我们收治了1例通过基因诊断确诊为MYH7基因突变所致的Laing远端肌病伴有脊柱侧凸的患者,择期行后入路胸腰椎融合及后入路腰骶融合术对脊柱进行矫形,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复习,以期提高对本疾病的认识,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后入路 远端肌 球蛋白重链 腰椎融合 基因诊断 文献资料
下载PDF
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1例报告
3
作者 王蒙蒙 李根茹 吴惠涓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55-1258,共4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17岁,因“进行性左手无力1年余,右手无力半年”于2020年7月30日入住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患者1年多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手无力,进行性加重,逐渐出现环指、小指伸直不能,手指并拢困难,天气寒冷或浸... 1病例资料患者男,17岁,因“进行性左手无力1年余,右手无力半年”于2020年7月30日入住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患者1年多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手无力,进行性加重,逐渐出现环指、小指伸直不能,手指并拢困难,天气寒冷或浸泡冷水时出现手指僵硬感;近半年来渐感右手持物力气减弱,以环指和小指为著,手指伸直并拢尚可;双上肢上抬尚可,无肉跳感,无麻木酸痛,无口齿不清,无饮水呛咳,无步态异常,患者发病以来未系统诊治。入院后体格检查:一般生命体征正常,心肺腹无异常,神清、语利,无颅神经异常体征,左手虎口区、骨间肌、大鱼际、小鱼际及左前臂肌肉萎缩(左前臂周径较右侧缩短1 cm),尺侧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 磁共振成像 神经电生理学 发病机制
下载PDF
青年型单上肢远端肌萎缩症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晓苏 肖波 +2 位作者 张丽芳 杨欢 梁静慧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7-228,共2页
关键词 青年型单上肢远端肌萎缩症 临床表现 诊断
下载PDF
家族性及散发性伴镶边空泡远端肌病患者临床、病理、辅助检查及随访对比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鲁向辉 蒲传强 +3 位作者 黄旭升 毛燕玲 刘洁晓 罗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56-859,共4页
目的对比家族性及散发性伴镶边空泡远端肌病(DMRV)患者的临床病理、辅助检查及随访结果,探讨该病在中国人群中的特点。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1986~2010年临床病理诊断为DMRV的33例散发性和4例家族性患者,对其临床病理表现、实验室检查... 目的对比家族性及散发性伴镶边空泡远端肌病(DMRV)患者的临床病理、辅助检查及随访结果,探讨该病在中国人群中的特点。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1986~2010年临床病理诊断为DMRV的33例散发性和4例家族性患者,对其临床病理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散发性与家族性DMRV患者间就诊年龄、发病年龄、病程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起病形式及受累肌群类似,但散发性患者特殊体征较家族性患者多;肌酶多为轻到中度增高,家族性患者血肌酶较散发性者显著增高(P<0.05),但病程长短与肌酶高低无相关性(P>0.05);病理表现一致,Gomori染色可见镶边空泡、包涵体且无炎性细胞浸润;29例进行随访,相同病程两组患者间无明显差别。随访发现病情呈缓慢加重发展,严重降低生活质量,但对寿命无明显影响。结论中国DMRV患者临床、病理表现及辅助检查与日本报道基本一致,呈慢性加重病程,10年左右需轮椅代步,无有效治疗手段;散发患者中有儿童早期起病者,且体征较家族性患者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包涵体 远端肌 镶边空泡
下载PDF
伴镶边空泡远端肌病患者GNE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鲁向辉 蒲传强 +2 位作者 石强 骆文静 李珂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21-1424,共4页
目的探讨5例伴镶边空泡远端肌病(DMRV)患者GNE基因突变类型。方法对5例患者行肌活检,所有患者及例5的父母、妹妹、女儿行GNE基因编码区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纯化后产物经测序比对分析基因突变点,应用SnaPshotTM技术在10... 目的探讨5例伴镶边空泡远端肌病(DMRV)患者GNE基因突变类型。方法对5例患者行肌活检,所有患者及例5的父母、妹妹、女儿行GNE基因编码区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纯化后产物经测序比对分析基因突变点,应用SnaPshotTM技术在100名健康对照者中进行新发突变位点检测。结果 5例患者均携带GNE基因突变,例1-4为复合杂合子,例5为纯合子。共检测到已知突变6个,1个无义突变(p.R8X),5个错义突变(p.D176V、p.I298T、p.A591T、P.A631V、p.V696M),发现新发错意突变1个(c.317T>C,p.I106T),例5父母、妹妹及女儿均为P.A631V健康携带者。结论本研究为p.R8X、p.I298T、p.A591T、p.V696M突变首次在中国人群中的报道,且p.I106T为GNE基因新发突变,这些发现进一步扩展了中国人群GNE基因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肌 镶边空泡 包涵体 GNE 基因突变
下载PDF
Welander远端肌病1家系12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毕学杰 薛春梅 +5 位作者 李建军 陆春玲 黄涛 周顺林 薛平 赵岩 《疑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560-561,F0003,共3页
关键词 Welander远端肌 家系报告
下载PDF
肱二头肌远端肌腱的高频超声扫查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博 江凌 +2 位作者 崔立刚 蒋洁 李志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9-105,共7页
目的探寻可清晰显示肱二头肌远端肌腱的便捷有效的超声扫查方法和技巧。方法分别采用高频超声直接法和间接法扫查40例健康志愿者的双侧共80条肱二头肌远端肌腱,记录扫查时间,调查受检者的主观舒适度,评估肱二头肌远端肌腱主干及止点的... 目的探寻可清晰显示肱二头肌远端肌腱的便捷有效的超声扫查方法和技巧。方法分别采用高频超声直接法和间接法扫查40例健康志愿者的双侧共80条肱二头肌远端肌腱,记录扫查时间,调查受检者的主观舒适度,评估肱二头肌远端肌腱主干及止点的显示清晰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全体志愿者、男性志愿者及女性志愿者中超声间接法扫查肱二头肌远端肌腱的时间均较直接法短,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两种方法扫查肱二头肌远端肌腱的时间左侧均大于右侧,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除左侧直接法男女所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t=-1. 27,P=0. 213),女性左侧间接法(t=-2. 33,P=0. 025)、右侧直接法(t=-3. 35,P=0. 002)和右侧间接法(t=-2. 67,P=0. 011)所用时间均明显小于男性。全体志愿者、男性志愿者和女性志愿者中超声直接法扫查肱二头肌远端肌腱受检者主观舒适度评分与间接法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无论哪种方法扫查肱二头肌远端肌腱受检者主观舒适度均为右侧大于左侧,其中,在女性间接法(t=2. 52,P=0. 021)、全体直接法(t=2. 32,P=0. 026)和间接法(t=3. 08,P=0. 004)中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女性志愿者总体主观舒适度评分高于男性志愿者,其中,右侧直接法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 33,P=0. 025),右侧间接法(t=2. 00,P=0. 053)、左侧直接法(t=0. 34,P=0. 739)和左侧间接法(t=-0. 15,P=0. 88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间接法检查右侧和左侧肱二头肌远端肌腱止点的显示清晰率分别为100. 0%和95. 0%,均明显高于直接法的85. 0%(P=0. 026)和60. 0%(P=0. 000),检查右侧和左侧肱二头肌远端肌腱主干的显示清晰率分别100. 0%和92. 5%,与直接法的95. 0%(P=0. 494)和87. 5%(P=0. 7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超声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扫查肱二头肌远端肌腱时所用时间和受检者主观舒适度相似,间接法对止点的显示清晰率更高,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而直接法可作为补充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二头远端肌 高频超声 直接法 间接法 显示清晰率 主观舒适度
下载PDF
青年型上肢远端肌萎缩症2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曹建 方琪 董万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8期2111-2111,共1页
关键词 青年型上肢远端肌萎缩症 平山病 日本
下载PDF
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细康 季晓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5-256,共2页
关键词 上肢远端肌萎缩症 青少年期 脊髓前角病变 临床研究 治疗方法 发病机制 平山病 下颈段
下载PDF
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1例报告
11
作者 林细康 季晓林 严金柱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上肢远端肌萎缩症 青少年期 脊髓前角病变 下颈段 自限性 平山病
下载PDF
青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的临床及磁共振特征
12
作者 刘亚玲 郭力 任爱兵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5期385-387,365,共4页
青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又称良性单肢肌萎缩症、Hirayama病,是发生在青少年时期的肌萎缩症,在日本及印度报道较多,国内相对较少[1,2].与肌萎缩侧索硬化不同,本症预后较好.近年来研究发现在屈颈情况下患者低位颈段及高位胸段脊髓后硬膜外... 青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又称良性单肢肌萎缩症、Hirayama病,是发生在青少年时期的肌萎缩症,在日本及印度报道较多,国内相对较少[1,2].与肌萎缩侧索硬化不同,本症预后较好.近年来研究发现在屈颈情况下患者低位颈段及高位胸段脊髓后硬膜外腔增宽,脊髓向前受压变扁.国内未见相关的报道,现将本院遇到的三例报告如下,并对其临床特征及诊断标准加以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远端肌萎缩症 临床特征 磁共振特征 青年 萎缩侧索硬化 胸段脊髓 青少年时期 硬膜外腔 研究发现
下载PDF
上肢远端肌萎缩症1例并文献复习
13
作者 张征 周颖奇 +1 位作者 徐尔理 单培佳 《海军医学杂志》 2011年第5期343-344,共2页
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juvenile muscular atrophy of the distalupper limb)又称平山病(hirayamadisease,HD),由日本学者平山惠造在1959年首先报道[1],是一种良性自限性运动神经元疾病,主要特征为单侧前臂肌萎缩,尺侧明显,桡侧... 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juvenile muscular atrophy of the distalupper limb)又称平山病(hirayamadisease,HD),由日本学者平山惠造在1959年首先报道[1],是一种良性自限性运动神经元疾病,主要特征为单侧前臂肌萎缩,尺侧明显,桡侧较轻。目前,全球报道不超过1500例,绝大部分在亚洲地区,以日本为多,印度、中国、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等也有报道,而鲜见于欧美国家[2]。现将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病例报道如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上肢远端肌萎缩 诊断
下载PDF
远端肌萎缩症一家系分析
14
作者 刘桂玲 郑丽芳 迟凤令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22-22,共1页
遗传性远端肌萎缩症是一种少见的神经肌肉系统遗传性疾病。中年发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主要以手小肌萎缩为主,进展慢,也可有胫前肌和腓肠肌萎缩。我们在遗传咨询门诊中发现1家系4代4人发病,呈常染色体延迟显性遗传。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远端肌 家系分析 腓肠萎缩 延迟显性遗传 常染色体 胫前 遗传性疾病 遗传咨询门诊 神经肉系统 家系图
下载PDF
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的MRI检查方法及表现
15
作者 朱卫平 任宏宇 伍建军 《浙江医学教育》 2012年第6期59-60,33,共3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在不同检查方法下的MRI表现特点。方法:3例经临床证实的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患者采用PHILIPS3.0T磁共振机,先取常规仰卧位下颈椎MRI检查,再行屈颈位下MRI检查,探讨MRI检查方法及表现。结果:常规仰卧... 目的:探讨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在不同检查方法下的MRI表现特点。方法:3例经临床证实的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患者采用PHILIPS3.0T磁共振机,先取常规仰卧位下颈椎MRI检查,再行屈颈位下MRI检查,探讨MRI检查方法及表现。结果:常规仰卧位显示脊髓萎缩和脊髓背侧硬膜外静脉丛扩张;屈颈位可见下段颈髓局限受压变细及硬脊膜后壁向前推移。结论: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在不同检查体位下有特征性MRI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2例青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病及临床分析
16
作者 张莺芳 《亚太传统医药》 2012年第10期166-167,共2页
目的:探讨青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其中1例为21岁男性,主要表现为右手指伸直困难,查体见手和上肢远端肌群萎缩,右上肢远端肌力4级,右手背侧尺神经支配区浅感觉减退。肌电图:... 目的:探讨青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其中1例为21岁男性,主要表现为右手指伸直困难,查体见手和上肢远端肌群萎缩,右上肢远端肌力4级,右手背侧尺神经支配区浅感觉减退。肌电图:右尺神经损伤;颈椎MRI:颈5~6椎体后凸明显,颈髓受压。另1例为35岁男性,主要表现为双上肢萎缩,查体:双上肢远端肌力4级,EMG:左侧尺神经MCV减慢,左侧F波不出波,左侧大小鱼际肌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害;颈椎MRI:C5/6椎间盘突出,颈椎退变;颈椎过伸过屈位:C5/6、C 6/7椎间盘膨出,C5/6水平椎管过屈位狭窄,C5/7椎体水平脊髓变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上肢远端肌萎缩 临床分析
下载PDF
青少年单侧上肢远端肌萎缩症(附10例报告)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颍冬 邓荣昆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0年第2期94-95,共2页
青少年单侧上肢远端肌萎缩症于1959年首先由平山慧造报告,故又称平山病。到1987年日本已报告150多例。亚洲许多国家也相继报道,而国内尚未见报道。现将我们长期随访的10例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男性6例,女性4例。
关键词 远端肌 平山病 活检 力减弱 感觉障碍 萎缩 感觉正常 旋后 原性损害 体感诱发电位
下载PDF
非瑞典型远端肌营养不良1例临床及病理报告
18
作者 吴晶莹 樊东升 钟延丰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2年第1期62-62,共1页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为临床常见遗传性疾病,但多为近端起病。远端型肌营养不良临床甚为少见,国内迄今报道不多。现将我院1例非瑞典型患者资料报道如下。
关键词 营养不良症 非瑞典型远端肌营养不良症 病理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幼年型上肢远端肌萎缩(Hirayama病)患者出现高IgE血症 被引量:3
19
作者 Ito S. Kuwabara S. +1 位作者 Fukutake T. 江山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5年第5期22-22,共1页
Background: Juvenile muscular atrophy of the distal upper extremity (Hirayama disease) is characterised by anterior horn cell loss in the lower cervical cord , presumably caused by anterior displacement of the dural s... Background: Juvenile muscular atrophy of the distal upper extremity (Hirayama disease) is characterised by anterior horn cell loss in the lower cervical cord , presumably caused by anterior displacement of the dural sac during neck flexio n. A recent report suggests that atopy and IgE may contribute to anterior horn d amage.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IgE is a contributing factor in Hirayam a disease. Methods: Serum total IgE and allergen specific IgE were examined in 2 0 consecutive patients, and their correlations with clinical profiles investigat ed. Results: Past or present history of allergy/atopy was found in only four pat ients (20% ), but serum IgE was raised in 14 (70% ). Patients with hyperIgEaem ia had more severe clinical disabilities than those without (p = 0.01). In patie nts whose history of Hirayama disease was less than five years, serum total IgE was higher than in those with the disease for five years or more (p = 0.05). Con clusion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hyperIgEaemia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Hiraya ma disease and can facilitate its pathophysiology, particularly in the early pha ses of the disease. HyperIgEaemia does not appear to involve the anterior horn c ells primari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肌 Hirayama IGE 幼年型 血症 前角细胞 过敏症 硬脊膜囊 脊髓前角 病理生理
下载PDF
无远端肌病和LGMD2J表现的肌联蛋白病和M线突变表型范围 被引量:1
20
作者 Udd B. Vihola A. +1 位作者 Sarparanta J. 高方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5年第7期45-45,共1页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phenotype variability associated with the specific C-terminal M-line titin mutation known to cause autosomal dominant distal myo pathy, tibial muscular dystrophy (TMD; MIM 600334), and limb...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phenotype variability associated with the specific C-terminal M-line titin mutation known to cause autosomal dominant distal myo pathy, tibial muscular dystrophy (TMD; MIM 600334), and limb girdle muscular dys trophy 2J (LGMD2J). Methods: Three hundred eighty-six individuals were genotype d for the Finnish founder mutation in titin (FINmaj) causing TMD/LGMD2J. Results : Two hundred seven patients were heterozygous for the mutation. Among these pat ients, 189 (91%) had a more common phenotype compatible with the classic descri ption of TMD. However, 18(9%) had unusual phenotypes such as proximal leg or po sterior lower leg muscle weakness and atrophy even at onset.Four patients were c onfirmed homozygotes representing the LGMD2J phenotype. These homozygotes were h alf of the eight LGMD patients previously described in the original large consan guineous kindred. Conclusions: Large variability of phenotypic expression caused by just one mutation, the Finnish FINmaj, suggests that no certain phenotype of myopathy/dystrophy can be excluded from being caused by mutated titin. Yet unkn own homozygous or compound heterozygous titin mutations without phenotype in the heterozygote carriers may be responsible for undetermined recessive MD and LGMD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肌 LGMD2J M线 联蛋白 DYSTROPHY 营养不良 MYOPATHY MUSCULAR phenotype PHENOTYPIC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