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联合收肌管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手术镇痛的效果评价
1
作者 张杰 钱彦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5期2180-2184,共5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联合收肌管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手术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在湖州市南浔区人民医院择期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手术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患者全...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联合收肌管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手术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在湖州市南浔区人民医院择期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手术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患者全麻前超声引导下行腘窝坐骨神经阻滞,B组患者全麻前超声引导下行腘窝坐骨神经联合收肌管阻滞;两组患者均行术后静脉镇痛。比较两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麻醉诱导前、手术切皮时和手术结束时的血流动力学;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 h、8 h、24 h和36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术后36 h内的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和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结果B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11.88±0.27)min,明显短于A组的(14.1±10.22)min,感觉阻滞维持时间为(747.00±23.08)min,明显长于A组的(571.90±17.9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在手术切皮时、手术结束时的心率分别为(69.38±5.2)次/min、(66.79±4.73)次/min,明显低于A组的(72.97±5.2)次/min、(69.40±5.06)次/min,而平均动脉压分别为(92.91±8.08)mm Hg、(94.67±8.69)mm Hg,明显高于A组的(89.29±7.58)mmHg、(86.70±7.28)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 h、24 h、36 h,B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4.12±0.06)分、(3.42±0.12)分、(2.44±0.10)分,明显低于A组的(4.87±0.15)分、(4.61±0.09)分、(3.47±0.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 h内,B组患者的静脉自控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为(306.8±0.90)min,明显长于A组的(177.3±1.4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36 h,B组患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分别为(1.35±0.04)次、(2.55±0.09)次,明显少于A组的(1.66±0.05)次、(3.48±0.09)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联合收肌管阻滞能提升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麻醉效率,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确保围手术期镇痛效果,使术后自控镇痛应用频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膝关节置换手术 坐骨神经 收肌管阻滞 镇痛
下载PDF
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股神经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距腓前韧带修复术20例
2
作者 张树峰 张许梅 +2 位作者 黄传玉 纪明明 刘晶晶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629-631,共3页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是武警官兵常见的运动损伤。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包括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和跟腓韧带,以距腓前韧带损伤最为常见,急性期通常采用非手术治疗,转为慢性期后往往需要手术修复。既往下肢手术多采用椎管内麻醉,近年来随...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是武警官兵常见的运动损伤。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包括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和跟腓韧带,以距腓前韧带损伤最为常见,急性期通常采用非手术治疗,转为慢性期后往往需要手术修复。既往下肢手术多采用椎管内麻醉,近年来随着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的不断发展,单侧股神经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满足手术需要同时,更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本研究观察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探讨其临床应用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神经 神经阻滞 右美托咪定
下载PDF
腘窝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在膝关节镜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唐玉霞 孙强 赖金明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6期41-45,共5页
目的:研究腘窝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在膝关节镜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安远县人民医院进行膝关节镜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神经阻滞组和硬外膜组,每组各30例,硬膜外组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后进行手术,神经... 目的:研究腘窝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在膝关节镜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安远县人民医院进行膝关节镜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神经阻滞组和硬外膜组,每组各30例,硬膜外组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后进行手术,神经阻滞组患者采用腘窝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麻醉后进行手术.比较2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2组患者麻醉前(T_(0))、麻醉后15分钟(T_(1))、麻醉后60分钟(T_(2))、手术结束时(T_(3))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比较2组患者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比较2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比较2组患者股四头肌肌力,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神经阻滞组和硬膜外组患者T_(0)、T_(1)、T_(2)、T_(3)时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和硬膜外组患者T_(0)时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T_(3)时,神经阻滞组患者MAP水平均高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硬膜外组,持续时间均长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神经阻滞组和硬膜外组患者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7天神经阻滞组患者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大于硬膜外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小时、24小时,神经阻滞组患者股四头肌肌力评分低于硬膜外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发生率为10.00%,与硬膜外组不良反应发生发生率2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腘窝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麻醉能够减轻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并延长麻醉作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麻醉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连续硬膜外麻醉 膝关节镜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3
4
作者 吕文学 鹿洪秀 +3 位作者 蔡余力 邱红明 孔鹏 于明秀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7期53-56,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20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60例。手术均选择椎管内麻醉,术后即刻实施周围神...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20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60例。手术均选择椎管内麻醉,术后即刻实施周围神经阻滞镇痛,对照组采用股神经阻滞,试验组采用腘窝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分别于术后6、12、24、72 h静息及活动状态下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疼痛程度,术后1、3、7 d测量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术前及术后1、3 d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促肾上腺激素分泌激素(ACTH)、皮质醇(COR),记录与穿刺相关的并发症及镇痛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 静息状态下,术后6、12 h试验组VAS评分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术后24、48 h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 05)。活动状态下,术后6、12、24、48 h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 05)。术后1、3、7 d,试验组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大于对照组(P均<0. 05)。术前两组ACTH、CO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术后1、3 d,试验组ACTH、COR均低于对照组(P均<0. 05)。两组均未发生与穿刺相关的并发症;术后7 d内,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满意,且可减轻患者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 超声 全膝关节置换术 镇痛效果 应激反应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0
5
作者 任晓燕 姜艳华 +2 位作者 郭丽丽 陈杰 马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3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股神经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接受膝关节镜手术的5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观察组给予股神经联合腘窝...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股神经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接受膝关节镜手术的5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观察组给予股神经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麻醉,对照组给予腰麻。比较2组患者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时间,麻醉前和麻醉药物注射后5、10、15 min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运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与持续时间。结果2组麻醉前、麻醉药物注射后5、10、15 min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施联合麻醉后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股神经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可有效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麻醉 膝关节镜手术 感觉阻滞 神经阻滞
下载PDF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腰丛-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2
6
作者 音樱 谢言虎 +3 位作者 章敏 周玲 李传耀 柴小青 《安徽医学》 2017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腰丛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择期行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腰丛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择期行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神经阻滞组(NB组,30例)和硬膜外麻醉组(EA组,30例)。记录两组麻醉前(T_0)、麻醉后10分钟(T_1)、30分钟(T_2)、60分钟(T_3)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记录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术中麻黄碱使用情况、麻醉效果及术后随访情况(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结果与EA组相比,NB组T_2时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高于EA组(P<0.05);N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小于EA组(P<0.05),阻滞维持时间大于EA组;NB组术中麻黄碱使用例数小于EA组(P<0.05);两组在麻醉优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潴留NB组中的发生率低于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心呕吐方面比较,两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腰丛-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麻醉效果与硬膜外麻醉相似,且具有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神经刺激器 腰丛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硬膜外麻醉
下载PDF
超声引导腘窝上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拇外翻手术中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志军 段立鹏 +2 位作者 徐惠青 闫彩云 贾若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15期2356-2358,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腘窝上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在拇外翻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就诊的35例拇外翻需要手术治疗且不需要大腿止血带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试验组(n=18)与对照组(n=17)。对照组采用椎管内麻醉(脊麻),试验组采用超...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腘窝上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在拇外翻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就诊的35例拇外翻需要手术治疗且不需要大腿止血带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试验组(n=18)与对照组(n=17)。对照组采用椎管内麻醉(脊麻),试验组采用超声引导腘窝上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观察2组患者麻醉的阻滞时间,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前、术中、术毕Bromage及VAS评分;术者及患者的主观满意度;记录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麻醉阻滞时间,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长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在阻滞后10 min T1,阻滞后20 min T2,阻滞后30 min T3,手术开始T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前T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T5的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腘窝上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能够满足拇外翻手术的需求,对血流动力学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 神经 拇外翻
下载PDF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术中合用盐酸氢吗啡酮对罗哌卡因镇痛时效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文婧 徐源 +2 位作者 初丽艳 张慧明 张祥晶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9期976-979,共4页
目的观察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术中合用盐酸氢吗啡酮对罗哌卡因镇痛时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北京同仁医院拟行足踝手术病人68例,随机分为单纯罗哌卡因组(R组)及罗哌卡因联合盐酸氢吗啡酮组(RH)两组,各34例。所有患者全麻前给予超声引导... 目的观察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术中合用盐酸氢吗啡酮对罗哌卡因镇痛时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北京同仁医院拟行足踝手术病人68例,随机分为单纯罗哌卡因组(R组)及罗哌卡因联合盐酸氢吗啡酮组(RH)两组,各34例。所有患者全麻前给予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阻滞。R组局麻药为0.4%罗哌卡因30 ml神经周围注射;RH组在0.4%罗哌卡因中加入0.01 mg/kg盐酸氢吗啡酮共30 ml神经周围注射。观察阻滞后12 h、24 h及36 h病人VAS评分及镇痛持续时间。结果 RH组在给药后24 h VAS评分(1.2±0.5)明显低于R组(3.5±1.2),RH组镇痛持续时间(27.5±2.1 h)明显长于R组(22.3±1.8 h),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组术后镇痛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时,与单纯应用0.4%罗哌卡因相比,在0.4%罗哌卡因中加入盐酸氢吗啡酮可以明显延长镇痛持续时间,并减轻阻滞作用消退时病人的反跳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盐酸氢吗啡酮
下载PDF
超声引导技术在小儿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孙可 金梅 李世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551-3553,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技术用于小儿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拟行足踝部手术患儿40例,年龄2~10岁。分为神经刺激器阻滞组(对照组)、超声引导与神经刺激器相结合阻滞组(实验组)。分别进行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局麻药使用...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技术用于小儿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拟行足踝部手术患儿40例,年龄2~10岁。分为神经刺激器阻滞组(对照组)、超声引导与神经刺激器相结合阻滞组(实验组)。分别进行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局麻药使用0.3%盐酸罗哌卡因(1mL/kg)。记录穿刺时间、试穿次数、局麻药起效时间,并评价感觉阻滞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均可在超声扫描图像中清晰辨认坐骨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坐骨神经分叉点距腘窝皱褶平均距离60mm,坐骨神经平均深度15mm。实验组穿刺用时较长,但较对照组试穿次数少,两支神经的局麻药起效时间短。注药后20min内,实验组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阻滞完善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引导下行小儿腘窝坐骨神经阻滞,试穿次数少,局麻药起效时间短,感觉阻滞完善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传导阻滞 超声引导 坐骨神经 小儿
下载PDF
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复合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用于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包音 孙永兴 +1 位作者 纪存良 李梅 《中国医药导刊》 2017年第9期931-933,共3页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以下简称右美托咪定)复合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以下简称罗哌卡因)用于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的疗效。方法:80例成人择期拇外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20例,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阻滞。R组:注射0.4%罗哌卡因20...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以下简称右美托咪定)复合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以下简称罗哌卡因)用于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的疗效。方法:80例成人择期拇外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20例,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阻滞。R组:注射0.4%罗哌卡因20 mL,RD_(1~3)组:注射右美托咪定复合注射0.4%罗哌卡因20 mL。右美托咪定剂量:RD_1组为1.0μg·kg^(-1),RD_2组为1.5μg·kg^(-1),RD_3组为2.0μg·kg^(-1)。记录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4组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RD_(1~3)组持续时间延长明显长于R组(P<0.01),RD_2组和RD_3组明显长于RD_1组(P<0.05),RD_3组明显长于RD_2组(P<0.05);RD_3组镇静过度、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高于R组、RD_1组、RD_2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时的右美托咪定的疗效以1.5μg·kg^(-1)剂量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酰胺类 神经传导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在老年糖尿病足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14
11
作者 马冬梅 尚志刚 徐桂萍 《中国医药》 2018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在老年糖尿病足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择期行糖尿病足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腘窝坐骨神...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在老年糖尿病足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择期行糖尿病足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腘窝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组(PF组)和硬膜外麻醉组(E组),每组30例。记录2组患者麻醉前以及麻醉后10、15、20、30、60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采用Semmes-Weinstein单丝检测法检测2组患者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PF组1例患者因术中改变手术方式而改变麻醉方法从本研究中剔除。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麻醉前2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组在麻醉后10、15、20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较麻醉前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PF组(均P<0.05)。2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及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F组感觉神经阻滞和运动神经阻滞的维持时间均明显长于E组[(523±82)min比(354±67)min,(377±52)min比(259±54)min](均P<0.01)。E组与PF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3.3%(19/30)、3.4%(1/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用于老年糖尿病足部手术麻醉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阻滞 糖尿病足 Semmes—Weinstein单丝检测
下载PDF
超声引导技术在老年患者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卫 顾文义 濮建峰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16期2964-2965,共2页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技术在老年病人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40例足部手术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术,对照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引导术。观察两组患...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技术在老年病人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40例足部手术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术,对照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引导术。观察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局部麻醉药起效时间及感受观察阻滞效果。结果观察组穿刺时间为10.56±2.54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5.50±2.13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穿刺次数为1.2±0.6,明显少于对照组的穿刺次数4.12±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麻醉药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术在老年病人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中更具有应用的价值,穿刺次数少,局部麻醉药起效时间更短,阻滞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老年 坐骨神经 阻滞
下载PDF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鹏 杨孟昌 刘宇 《西南军医》 2016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足部手术患者52例分为A、B两组,每组26例。A组行椎管内麻醉;B组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腘窝坐骨神经阻滞。记录并比较两组麻醉操作时间及麻醉起效时间、不良反应、麻... 目的探讨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足部手术患者52例分为A、B两组,每组26例。A组行椎管内麻醉;B组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腘窝坐骨神经阻滞。记录并比较两组麻醉操作时间及麻醉起效时间、不良反应、麻醉及围术期患者主观不适情况。结果 B组麻醉操作时间及麻醉起效时间长于A组,且无全身不良反应发生。A组部分患者出现心血管系统副反应以及恶心呕吐,但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中紧张和穿刺不适感例数高于B组(P<0.05)。A组1例出现术后头痛,B组2例出现穿刺部位疼痛。A组对麻醉不满意患者多于B组。结论椎管内麻醉与坐骨神经阻滞均能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经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全身不良反应发生少,为足部手术提供了更多的麻醉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阻滞 麻醉 椎管内麻醉
下载PDF
超声引导股神经加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胫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夏云杰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0年第4期489-490,共2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股神经加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胫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择期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ASAⅡ级胫骨骨折的患者66例,并应用等量电脑随机的方式对其平均分组,分别应用超声引导...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股神经加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胫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择期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ASAⅡ级胫骨骨折的患者66例,并应用等量电脑随机的方式对其平均分组,分别应用超声引导股神经加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方式(观察组)进行治疗干预及单穿全身麻醉方式(对照组)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以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结果观察组的主要临床指标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丙泊酚使用量及拔管30 min后患者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股神经加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有利于优化临床指标,减轻患者病痛,减少麻醉药物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神经入路 坐骨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胫骨骨折内固定手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腘窝上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对踝部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晓英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0年第4期631-633,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腘窝上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对踝部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踝部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则接受超声引导下腘窝上入路坐骨神...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腘窝上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对踝部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踝部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则接受超声引导下腘窝上入路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神经阻滞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术后8h肌群肌力水平。结果观察组运动及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阻滞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15min、麻醉后0.5h时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8h股后肌群肌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硬膜外麻醉相比,超声引导下腘窝上入路坐骨神经阻滞效果显著,利于延长运动及感觉神经阻滞时间,稳定血流动力学,同时提升肌群肌力,促进踝部骨折患者转归,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部骨折 超声引导下上入路坐骨神经阻滞 肌群肌力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前入路与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远端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5期80-81,共2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前入路与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远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下肢远端手术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前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比较2组穿刺操作...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前入路与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远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下肢远端手术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前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比较2组穿刺操作与超声识别情况,同时比较2组麻醉效果与神经阻滞情况。结果观察组坐骨神经距体表距离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超声识别坐骨神经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针进针深度大于对照组,且穿刺所用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运动阻滞、感觉阻滞、镇痛持续时间及麻醉效果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神经阻滞过程中未见神经损伤、穿刺部位血肿、麻药中毒等并发症,出现轻微不适后经对症处理后改善。结论超声引导下前入路与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远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各有不同,前入路进针下坐骨神经更易被识别,而侧入路进针可快速到达坐骨神经,但这两种入路进针方式的麻醉效果差异并不明显,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要根据实际状况合理选择超声探头位置与入路进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手术 坐骨神经阻滞 前入路 侧入路
下载PDF
超声引导腘窝上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拇外翻手术中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亮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第19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腘窝上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拇外翻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9月期间择期行拇外翻手术治疗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腘窝上坐骨神经联合隐...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腘窝上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拇外翻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9月期间择期行拇外翻手术治疗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腘窝上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椎管内麻醉(单次腰麻),对比分析2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失效时间和麻醉阻滞时间,并监测2组麻醉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失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失效时间、麻醉阻滞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1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腘窝上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应用于拇外翻手术中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坐骨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 椎管内麻醉 拇外翻手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椎管内麻醉联合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鞘膜下阻滞在足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18
作者 韦宁仙 沈春敏 +3 位作者 汤秀燕 刘香 邓泳 秦迎春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探讨在足踝手术中采用椎管内麻醉联合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鞘膜下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丹阳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足踝手术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予蛛网膜下腔阻滞,观察组(n=30)予蛛网膜下... 目的探讨在足踝手术中采用椎管内麻醉联合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鞘膜下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丹阳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足踝手术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予蛛网膜下腔阻滞,观察组(n=30)予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鞘膜下阻滞,比较两组运动与感觉阻滞的起效、完善、维持时间;分析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变;检测术前、术后的皮质醇(cortisol,Cor)、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CA)水平,以评估机体应激反应;并统计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视觉模拟法评估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运动阻滞起效、完善时间分别为(15.22±1.74)min、(24.09±1.35)min,感觉阻滞起效、完善时间分别为(5.85±1.14)min、(20.34±3.10)min,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9、5.566、4.963、4.326,P<0.05);运动与感觉阻滞维持时间分别为(245.51±26.87)min、(297.20±25.38)min,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81、9.077,P<0.05)。观察组切皮时、缝皮时心率分别为(71.61±4.29)次/min、(70.95±4.62)次/min,平均动脉压水平分别为(79.36±6.54)mmHg、(78.96±5.86)mmH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2、3.145、4.775、6.115,P<0.05)。观察组术后Cor、CA水平分别为(323.42±16.55)mmol/L、(356.02±30.49)ng/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4、4.253,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3%vs 26.67%,x^(2)=4.706,P<0.05)。观察组术后6 h、12 h的疼痛评分分别为(1.50±0.40)分、(2.71±0.93)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76、7.104,P<0.05)。结论在足踝手术中采用椎管内麻醉联合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鞘膜下阻滞方案,麻醉起效快且持续时间长,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能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不良反应风险更低,术后镇痛效果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麻醉 超声引导 坐骨神经 鞘膜下阻滞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足踝术后连续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镇痛与静脉镇痛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邱雯 余斌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评价连续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镇痛与静脉镇痛用于足踝外科手术术后的镇痛优劣。方法选取宁波市第六医院2017年1月至4月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足踝外伤择期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N组(n=30)术毕使用局部麻... 目的评价连续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镇痛与静脉镇痛用于足踝外科手术术后的镇痛优劣。方法选取宁波市第六医院2017年1月至4月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足踝外伤择期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N组(n=30)术毕使用局部麻醉药物采用连续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nerve-block analgesia,PCNA),对照组I组(n=30)术毕使用阿片类药物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2 h静息和活动状态下的NRS评分、术后6、24、48 h静息和活动状态下的NRS评分。观察术后恶性、呕吐发生率;N组导管脱出和渗漏分析;记录患者总体满意度评分及术毕1周手术侧肢体的感觉和运动异常情况。结果与I组比较,N组的12 h静息和活动NRS评分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组术后恶性呕吐发生率低,N组导管脱出(1例),渗漏(1例),后改为PCIA泵镇痛。N组患者总体满意度评分较高(P<0.05)。术毕1周电话随访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术侧肢体感觉和运动异常。结论连续腘窝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改善了足踝术后患者镇痛效果,减少了术后恶性呕吐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提高,但对于连续置管引起的导管脱出和渗漏需引起一定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坐骨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 足踝手术
下载PDF
足踝手术中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最佳给药部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娜 蔡光玉 +3 位作者 罗俊杰 凌丹丹 陈小瑞 余斌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72-77,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鞘膜下和鞘膜外阻滞在足踝手术中的最佳给药部位。方法选择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16年5月—2017年4月择期行单侧足踝手术患者40例,通过简单随机化分成两组:神经鞘膜下注药组(X组,n=20)和神经鞘膜外注药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鞘膜下和鞘膜外阻滞在足踝手术中的最佳给药部位。方法选择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16年5月—2017年4月择期行单侧足踝手术患者40例,通过简单随机化分成两组:神经鞘膜下注药组(X组,n=20)和神经鞘膜外注药组(W组,n=20)。在超声引导下,使用新型连续外周神经阻滞针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腘窝坐骨神经鞘膜下和鞘膜外阻滞并留置导管,局部麻醉药物持续滴定的同时采用神经传导监测技术观察远端腓肠肌的复合性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s,CMAP)波幅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波幅下降为0~0.5 m V时的时间、局部麻醉药用量,手术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连续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患者满意度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果 X组与W组比较,完全阻滞所需局部麻醉药量[(10.9±1.7)mL vs(16.1±1.2)mL]和完全阻滞耗时[(19.9±3.5)min vs(30.3±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组术后6、24、48 h镇痛局部麻醉药用量较少(P<0.05);而W组术后6、24、48 h自控镇痛次数明显增加(P<0.05);术后6 h,W组静止疼痛评分高于X组(P<0.05),术后24、48 h静止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6、24、48 h,两组间活动疼痛评分相比较,W组均高于X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组患者满意度评分较高(P<0.05);两组均无神经损伤临床表现。结论足踝手术应用连续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神经鞘膜下注药麻醉起效更快,用药量更少,术后镇痛效果更好,满意度更高,患者无神经损伤等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阻滞 神经鞘膜 神经传导检查 局部麻醉药 超声引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