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技术降低远端蒂腓肠皮瓣部分坏死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彭平 董忠根 +3 位作者 刘立宏 魏建伟 罗兆彪 曹舒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50-755,共6页
目的探讨针对远端蒂腓肠皮瓣部分坏死危险因素进行的多种技术改良能否降低该皮瓣部分坏死率。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4月—2019年12月,采用改良技术设计并切取远端蒂腓肠皮瓣进行下肢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254例(256处)患者(改良组)临床... 目的探讨针对远端蒂腓肠皮瓣部分坏死危险因素进行的多种技术改良能否降低该皮瓣部分坏死率。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4月—2019年12月,采用改良技术设计并切取远端蒂腓肠皮瓣进行下肢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254例(256处)患者(改良组)临床资料,并与2001年4月—2010年3月采用传统方法设计并切取该皮瓣进行下肢远端软组织缺损修复的175例(179处)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通过改良技术降低皮瓣近端位置、减小皮瓣长宽比和瓣部宽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软组织缺损部位及缺损范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并计算皮瓣瓣部及筋膜蒂长度、宽度,皮瓣总长及长宽比,旋转点位置;根据小腿后方9分区明确皮瓣近端位置;术后观察皮瓣部分坏死发生情况、创面成功修复率。结果两组皮瓣瓣部长度及宽度、筋膜蒂长度、皮瓣总长及长宽比以及旋转点位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皮瓣筋膜蒂宽度明显大于对照组(t=–2.019,P=0.044)。对照组32处(17.88%)、改良组31处(12.11%)皮瓣近端位于第9区;改良组42.58%(109处)皮瓣长宽比超过5∶1,高于对照组42.46%(76处);改良组57.42%(147处)皮瓣瓣部宽度超过8 cm,明显低于对照组59.78%(107处);但上述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皮瓣完全成活155处(86.59%)、部分坏死24处(13.41%),其中21处经对症处理后创面愈合、3处最终截肢;创面成功修复率为98.32%(176/179)。改良组术后皮瓣完全成活241处(94.14%)、部分坏死15处(5.86%),其中14处经对症处理后创面愈合、1处最终截肢;创面成功修复率为99.61%(255/256)。改良组皮瓣部分坏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54,P=0.007);两组创面成功修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0)。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31个月,中位时间9.5个月。随访期间供受区创面均愈合良好。结论针对患者自身情况,选择个性化改良技术可有效地降低远端蒂腓肠皮瓣的部分坏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蒂腓肠皮瓣 技术改良 坏死 软组织缺损 并发症
原文传递
VSD引流配合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护理效果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文彬 布丹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1年第1期114-116,共3页
目的研究VSD引流与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联合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护理对策与效果。方法选入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以VSD引流与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配合治疗的86例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先随机选取43... 目的研究VSD引流与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联合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护理对策与效果。方法选入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以VSD引流与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配合治疗的86例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先随机选取43例患者设为A组,给予常规护理,再将余下的43例设为B组,开展综合护理,总结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护理后,B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34%)与A组的(79.06%)相比明显更高,P<0.05;B组的治疗次数与住院时间与A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32%)与A组的(20.93%)相显著更低,P<0.05;且B组的护理满意度(97.67%)与A组的(81.39%)相比明显更高,P<0.05,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VSD引流配合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治疗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开展综综合护理效果良好,可减少患者的治疗次数与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D引流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转移修复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