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远端蒂腓肠神经或隐神经浅静脉筋膜皮瓣转移修复治疗踝足部皮肤缺损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宿红星 《中国伤残医学》 2011年第8期3-4,共2页
目的:采用远端蒂腓肠神经或隐神经浅静脉筋膜皮瓣转移修复治疗同侧踝足部皮肤缺损,促进组织愈合,利于肢体功能恢复。方法:依踝足部创面位置,有目的选择远端蒂腓肠神经或隐神经浅静脉筋膜皮瓣切取及转移修复治疗。结果:转移之远端蒂皮瓣... 目的:采用远端蒂腓肠神经或隐神经浅静脉筋膜皮瓣转移修复治疗同侧踝足部皮肤缺损,促进组织愈合,利于肢体功能恢复。方法:依踝足部创面位置,有目的选择远端蒂腓肠神经或隐神经浅静脉筋膜皮瓣切取及转移修复治疗。结果:转移之远端蒂皮瓣成活良好,无感染,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结论:通过远端蒂腓肠神经或隐神经浅静脉筋膜皮瓣转移修复手术治疗踝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简化了手术操作,提高和促进组织愈合,利于肢体功能恢复,且不损失肢体知名主干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蒂腓肠神经或隐神经浅静脉筋膜皮瓣 转移修复 踝足皮肤缺损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小隐静脉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66
2
作者 张发惠 林松庆 +2 位作者 郑和平 宋一平 田万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05-507,共3页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的来源。方法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以外踝尖为观测指标点,在其上10cm范围内,显微解剖观测远端蒂中的小隐静脉营养血管来源、分布与皮肤血管的关系,以及小隐静脉浅深交...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的来源。方法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以外踝尖为观测指标点,在其上10cm范围内,显微解剖观测远端蒂中的小隐静脉营养血管来源、分布与皮肤血管的关系,以及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结果由远及近,远端蒂部的小隐静脉营养血管来源于跟外侧动脉穿支、外踝后动脉穿支和腓动脉肌间隔穿支。上述动脉穿支2~5支,外径0.6~1.0mm,发深筋膜支、神经静脉营养支和皮支,形成深浅筋膜血管网、腓肠神经干血管链、小隐静脉旁血管链以及静脉壁血管网。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1~2支,外径1.7±0.5mm,距外踝尖上3.4±0.9cm,汇入腓静脉。结论远端蒂的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及皮肤的营养血管同源。外踝尖上3~4cm处存在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远端蒂皮瓣旋转点设计于此处,有助于改善皮瓣静脉回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静脉 营养血管 静脉交通支
下载PDF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7
3
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2 位作者 宋一平 张春 田万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7-360,共4页
目的: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出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腓动脉肌间隔穿支、腓肠外侧动脉肌皮穿支与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腓肠肌外侧头、比目鱼肌以及腓骨营养血管的关系;... 目的: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出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腓动脉肌间隔穿支、腓肠外侧动脉肌皮穿支与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腓肠肌外侧头、比目鱼肌以及腓骨营养血管的关系;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结果:腓动脉肌间隔穿支6~10支,外径0.5~1.6mm,最远的动脉穿支距外踝尖上(1.0±1.3)cm,外径(0.6±0.2)mm。穿支分出骨膜动脉、肌支,营养腓骨和比目鱼肌外侧半。穿支穿深筋膜时,发深筋膜支、皮支、皮神经浅静脉血管,构成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链。腓肠外侧动脉发2~5支外径0.2~1.2mm肌皮穿支,营养腓肠肌外侧头及相应区域皮肤。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距外踝尖上(3.4±0.9)cm,外径(1.7±0.5)mm。结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与肌、骨、皮营养血管同源,以腓动脉的肌间隔动脉终末穿支远端蒂复合瓣,旋转点近外踝尖平面,可覆盖前足创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静脉 肌间隔动脉穿支 复合 静脉交通支
下载PDF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临床应用的改进 被引量:38
4
作者 宋一平 张发惠 +4 位作者 刘宏滨 雷会宁 童讯 张传开 刘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1-364,共4页
目的:报道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临床应用的改进的效果。方法: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血管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远端蒂皮瓣旋转点降至外踝尖上2cm,术中结扎远端蒂小隐静脉以及复合瓣设计,临床应用15例。伤因及伤情:车祸... 目的:报道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临床应用的改进的效果。方法: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血管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远端蒂皮瓣旋转点降至外踝尖上2cm,术中结扎远端蒂小隐静脉以及复合瓣设计,临床应用15例。伤因及伤情:车祸伤6例,砸伤6例,机器绞伤3例。创面有骨与肌腱外露或在足跟负重区,其中足背创面5例,足跟创面3例,前足背4例,胫前创面2例,小腿远段创面伴胫骨缺损1例。皮瓣修复方式:低旋转点远端蒂皮瓣13例,远端蒂腓骨皮瓣1例,远端蒂腓肠肌皮瓣1例。结果:临床15例皮瓣全部一期成活,2例皮瓣边缘皮肤坏死,最大占皮瓣总面积的1/10,脱痂后自行愈合。经1月至8月的随访,皮瓣质地良好,厚薄均匀,颜色一致,供区无功能障碍。结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与邻近肌、骨、皮营养血管同源,临床对严重的外伤造成的骨不连、骨缺损和大的死腔,采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修复是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静脉 神经营养血管 复合
下载PDF
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皮瓣的临床演变与应用 被引量:39
5
作者 张世民 俞光荣 +2 位作者 袁锋 周家钤 张峰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 总结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 1/ 3和足踝创面的经验 ,探讨提高其成活质量的方法。方法 自 1994 - 2 0 0 4年共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2 3例 ,蒂部均包含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和深浅筋膜 ,宽度 3~ 5cm。旋转轴... 目的 总结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 1/ 3和足踝创面的经验 ,探讨提高其成活质量的方法。方法 自 1994 - 2 0 0 4年共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2 3例 ,蒂部均包含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和深浅筋膜 ,宽度 3~ 5cm。旋转轴点为腓动脉外踝后上方 (5cm)的最远侧肌间隔穿支。皮瓣面积 17cm× 6cm~ 30cm× 10cm。皮瓣类型 :腓肠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 3例 ,水滴样岛状皮瓣 3例 ,带皮桥的岛状皮瓣 6例 ,筋膜皮下组织瓣翻转移位2例 ,穿支血管蒂岛状皮瓣 7例 ,穿支血管蒂岛状皮瓣携带长段腓肠神经 (2 7cm)修复胫神经缺损 1例 ,岛状皮瓣携带扩大的筋膜皮下瓣 1例 ,岛状皮瓣携带腓肠肌肉 1例。 13例将皮瓣中腓肠神经与受区皮神经吻合。在小隐静脉有充盈怒张的 15例皮瓣 ,于蒂部远端将小隐静脉结扎。结果 皮瓣转移后血液循环良好 ,但在创口渗血停止后 (术后 4 8小时 ) ,皮瓣多有肿胀 ,8例未在蒂部远端结扎小隐静脉者均出现张力水泡。结扎的 15例 ,皮瓣肿胀减轻 ,3例发生张力水泡。本组 2 3例皮瓣均完全成活。皮瓣供受区无重要并发症 ,5例有轻微并发症 (2 1.7% ) ,包括皮瓣伤口部分裂开 (2例 )、皮瓣表皮坏死脱落 (2例 )、供区植皮愈合不良 (1例 )等。 17例随访 6月~ 5年 ,供区无痛性神经瘤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血管皮 膜皮 腓肠神经膜皮 足踝 腓肠神经 静脉
下载PDF
带腓肠神经和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的远端蒂岛状筋膜皮瓣在足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6
作者 王瑞民 鲁绪云 《工企医刊》 2004年第4期1-2,共2页
目的:报道以远端为蒂的带腓肠神经和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的筋膜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0例足背和跟部软组织缺损的病例,来用远端为蒂的带腓肠神经和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的岛状筋膜皮瓣逆行修复,皮瓣面积最大14cm×1... 目的:报道以远端为蒂的带腓肠神经和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的筋膜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0例足背和跟部软组织缺损的病例,来用远端为蒂的带腓肠神经和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的岛状筋膜皮瓣逆行修复,皮瓣面积最大14cm×10cm,最小5cm×4cm,平均9cm×7cm。结果:10例皮瓣完全存活,随访3周~20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带腓肠神经和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的远端蒂岛状筋膜皮瓣为一可靠皮瓣,该皮瓣切取方便,血供丰富且不需牺牲主要动脉。该方法是修复足跟和足背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静脉营养血管 岛状膜皮 足部软组织缺损 手术方法
下载PDF
浅静脉干对前臂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成活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绥江 罗少军 +3 位作者 汤少明 梁杰 吕端远 金玉丹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18,共2页
目的 :探讨浅静脉干对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对 12例头静脉—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成活情况进行观察。另于家兔 (n =5 )双侧前肢制作带头静脉的远端蒂皮瓣 ( 5× 1.5cm ) ,比较蒂部结扎... 目的 :探讨浅静脉干对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对 12例头静脉—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成活情况进行观察。另于家兔 (n =5 )双侧前肢制作带头静脉的远端蒂皮瓣 ( 5× 1.5cm ) ,比较蒂部结扎头静脉组 (实验组 )与不结扎组 (对照组 )的成活面积。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 ,其中 1例术后早期皮瓣远端肿胀。家兔 10个皮瓣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皮瓣成活面积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皮瓣蒂部保留浅静脉干对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筋膜皮瓣的成活无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皮 神经 静脉
下载PDF
小腿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转移修复下肢远端软组织缺损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曹凯 韩智敏 +1 位作者 刘东宁 舒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425-1427,I0002,共4页
目的:观察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转移修复小腿远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0-05/2006-03,对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3例小腿远端、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行隐神经-大隐静脉、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 目的:观察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转移修复小腿远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0-05/2006-03,对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3例小腿远端、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行隐神经-大隐静脉、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术。皮瓣面积最大为16cm×10cm,最小为6.5cm×5.5cm,平均11.2cm×7.4cm;蒂长4~10cm,蒂宽3~4cm。结果:33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后转移皮瓣血供良好,31例存活,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满意;2例出现坏死,但筋膜层存活,经游离皮片植皮后愈合。结论:隐神经-大隐静脉、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切取简便,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动脉,外观满意,存活率高,是修复小腿远端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皮转移术 静脉 神经 静脉 腓肠神经
下载PDF
下肢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解剖与临床》 2007年第2期75-78,共4页
关键词 神经营养血管 复合 解剖学基础 下肢皮神经 静脉 小腿皮神经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修复
下载PDF
封闭负压引流联合带蒂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治疗足踝及胫前软组织缺损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战歌 史晓亮 黄军令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9年第6期507-509,共3页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VSD)联合带蒂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治疗足踝及胫前软组织缺损患者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足踝及胫前软组织缺损患者50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VSD组(n=25)与常规组(n=25)。常规组实施常规换药...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VSD)联合带蒂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治疗足踝及胫前软组织缺损患者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足踝及胫前软组织缺损患者50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VSD组(n=25)与常规组(n=25)。常规组实施常规换药联合带蒂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治疗,VSD组实施VSD联合带蒂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基本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足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VSD组手术预备用时、抗生素应用时间及住院天数较常规组短,换药频率较常规组低(P均<0.05);VSD组术后优良率96.0%高于常规组的68.0%(P<0.05);皮瓣重度并发症(皮瓣部分或全部坏死,供区创面覆盖不良)及轻度并发症(切口裂开、感染、切口瘢痕等)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 VSD联合带蒂腓肠神经营养筋膜皮瓣治疗足踝及胫前软组织缺损,能显著降低换药频率,加快创面愈合进程,恢复足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负压引流 腓肠神经静脉营养血管膜皮 足踝及胫前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11
作者 徐达传 张世民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3-344,共2页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 临床研究进展 腓肠神经血管 临床应用研究 1992年 解剖研究 膜皮 静脉回流 应用形式 改进方法 小腿
下载PDF
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1 位作者 谢其扬 林松庆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9-211,i006,共4页
目的:为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30侧,解剖观测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及其吻合关系。结果:小腿内侧下1/3段有胫后动脉肌间隙支2~3支,外径(1.1±0.3)mm;骨皮穿支1~2支,外径(1.0±... 目的:为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30侧,解剖观测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及其吻合关系。结果:小腿内侧下1/3段有胫后动脉肌间隙支2~3支,外径(1.1±0.3)mm;骨皮穿支1~2支,外径(1.0±0.3)mm;内踝前动脉踝前内侧穿支外径(0.6~0.8)mm;胫前动脉踝上穿支外径(0.8±0.3)mm。上述穿支吻合构成前、中、后3条纵向的血管丛以及骨膜、深筋膜和神经浅静脉3个层面的血管丛。结论:小腿内侧下1/3段有明显的多源性供血,皮肤、筋膜、骨膜、大隐静脉和隐神经等的营养血管同源,可以设计以胫后动脉肌间隙支为蒂的小腿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解剖 神经营养血管皮 小腿内侧 静脉 肌间隙支 胫后动脉 解剖学依据 内踝前动脉 解剖观测 胫前动脉 血管丛 外径 皮穿支 静脉 多源性 吻合 骨膜
下载PDF
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解剖与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葛军委 黄东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764-1766,共3页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临床应用 肌皮 皮肤软组织缺损 解剖 促进骨折愈合 膜皮
下载PDF
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肌)皮瓣修复踝周组织缺损
14
作者 孙慎 张春 《浙江创伤外科》 2010年第2期228-229,共2页
踝关节部位位置浅表.软组织覆盖薄弱.易引起皮肤缺损或坏死后继发缺损.随之出现骨骼、肌腱等深部组织外露甚至感染。该处的组织修复一直是困扰骨科医师的难题。自1992年Bertelli和Masquelet报道了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以来,其在... 踝关节部位位置浅表.软组织覆盖薄弱.易引起皮肤缺损或坏死后继发缺损.随之出现骨骼、肌腱等深部组织外露甚至感染。该处的组织修复一直是困扰骨科医师的难题。自1992年Bertelli和Masquelet报道了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以来,其在踝关节周围的组织缺损修复应用中,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及重要性。本院自2002年至2008年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肌)皮瓣修复踝周组织缺损1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缺损修复 腓肠神经 膜皮 修复 肌腱 深部组织外露
下载PDF
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9例报道
15
作者 卢强 汪志举 赵彦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1909-1910,共2页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静脉 逆行皮 营养血管膜皮 逆行岛状皮修复 软组织缺损 临床应用 临床实践
下载PDF
吻合小隐静脉的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3
16
作者 于凤宾 吴水培 +3 位作者 李强 俞立新 孙军健 朱新宏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3-313,共1页
自2003年10月至2006年12月,我们应用吻合小隐静脉的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12例.效果满意。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足背软组织缺损 吻合小静脉 修复
原文传递
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肌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肖保卫 朱轶 +1 位作者 韩培 柴益民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8-518,共1页
自1992年Masquelet等报道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1/3和足踝创面的成功经验以来,该皮瓣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我院自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应用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转位修复小腿下段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伴有... 自1992年Masquelet等报道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1/3和足踝创面的成功经验以来,该皮瓣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我院自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应用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转位修复小腿下段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伴有骨髓炎、骨不连创面27例,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肌皮转位修复 腓动脉穿支 临床应用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膜皮修复 小腿下段
原文传递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部分坏死原因探讨 被引量:13
18
作者 余健 马海燕 +1 位作者 张民 刘丹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7-107,共1页
自2000年7月我们应用远端蒂的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踝周、足背等部位软组织缺损49例,出现部分坏死12例。本文报道旨在引起同行的重视。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 部分坏死 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原因探讨 软组织缺损 修复
原文传递
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不同修复策略结局比较
19
作者 何彪 谢永波 《河南中医》 2014年第B11期255-256,共2页
对于不同的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的损伤,依据损伤的层次不同而差异选取不同的临床修复方式所导致治疗结局是不同的,本文旨在比较两种不同的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方式的临床治疗疗效,以便评估其更加有效而恰当的处理方式,为加快... 对于不同的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的损伤,依据损伤的层次不同而差异选取不同的临床修复方式所导致治疗结局是不同的,本文旨在比较两种不同的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方式的临床治疗疗效,以便评估其更加有效而恰当的处理方式,为加快促进患者创面愈合,减少感染率,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患者疗效,减少致残率及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日,改善患者功能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背皮肤缺损 骨外露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膜皮 游离中厚皮 VSD负压吸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