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检测方法记录正中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在腕管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前 黄霄云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1年第4期201-204,共4页
目的:探讨同芯针电极记录与表面电极记录两种不同方法检测正中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DML)在腕管综合征(CT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诊断为CTS的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 目的:探讨同芯针电极记录与表面电极记录两种不同方法检测正中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DML)在腕管综合征(CT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诊断为CTS的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时期健康志愿者行神经电生理检查除外CTS者40例作为对照组,性别不限,年龄24~69岁。运用同芯针电极记录与表面电极记录两种不同方法检测正中神经DML,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用表面电极记录和同芯针电极记录测得DML值均较高(P<0.01)。在27例中重度患者中,表面电极记录和同芯针电极记录DML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6±1.93) ms比(8.83±5.97) ms,P<0.05]。结论:同芯针电极记录与表面电极记录DML值在CTS中均具有重要价值,但在中重度CTS患者中,采用同芯针电极记录得到的DML数值多大于表面电极记录所得,更接近真实状态,更能反映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肌电描记术 正中神经 远端运动潜伏期
下载PDF
简化正中神经寸移检测对常规肌电图正常腕管综合征患者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陶拓宇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年第4期214-219,226,共7页
目的探讨简化正中神经寸移对常规肌电图检查正常的腕管综合征(CTS)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正常受试者为检测对象先测出正中神经(运动和感觉)寸移2 cm间隔平均传导时间,再以最长时间间隔计算出95%区间,以上限为判断间隔时间是否异常的标准。... 目的探讨简化正中神经寸移对常规肌电图检查正常的腕管综合征(CTS)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正常受试者为检测对象先测出正中神经(运动和感觉)寸移2 cm间隔平均传导时间,再以最长时间间隔计算出95%区间,以上限为判断间隔时间是否异常的标准。对临床考虑为CTS的患者进行常规肌电图检测,筛选出肌电图正常的患者,再进行简化正中神经寸移检测。结果正常人正中神经腕段运动寸移从腕的近段到远端3个节段的传导时间分别是(0.32±0.21)ms、(0.59±0.19)ms和(0.41±0.23)ms,以最长时间第2段为对象确立2 cm距离神经传导正常值上限为1 ms,以超过1 ms为异常;同样正中神经腕段逆向感觉神经传导寸移从腕的近段到远端3个节段的传导时间分别是(0.21±0.21)ms、(0.39±0.19)ms和(0.54±0.23)ms,以最长时间第3段为对象,95%可信区间确定正中神经寸移2 cm距离传导时间上限为1 ms,超过1 ms为异常。简化正中神经寸移检测本组5例不典型症状肌电图正常的CTS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结论简化正中神经寸移有助于对常规肌电图检测正常的CTS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化正中神经寸移 腕管综合征 远端运动潜伏期 常规肌电图 神经传导
下载PDF
蚓状肌-骨间肌法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孙少杰 汪仁斌 +3 位作者 严莉 毛坤 焦劲松 王国相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0年第5期262-264,共3页
目的:探讨蚓状肌-骨间肌法对腕管综合征(CTS)的诊断作用。方法:临床症状和体征符合CTS的患者55例(84侧)和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50例(50侧)。采用蚓状肌-骨间肌法测定蚓状肌(2L)和骨间肌(I)潜伏期(DML)及其差值(2LIDMLD),并与正常对... 目的:探讨蚓状肌-骨间肌法对腕管综合征(CTS)的诊断作用。方法:临床症状和体征符合CTS的患者55例(84侧)和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50例(50侧)。采用蚓状肌-骨间肌法测定蚓状肌(2L)和骨间肌(I)潜伏期(DML)及其差值(2LIDMLD),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此外常规记录患者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感觉、运动传导速度。结果:正常对照组和CTS组2LIDMLD平均值及范围分别为0.13±0.07ms、1.07±0.55ms,CTS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蚓状肌-骨间肌法和常规的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检测CTS,阳性率分别为85.71%和63.09%。结论:2LIDMLD是诊断CTS的敏感的的电生理指标,蚓状肌-骨间肌法为一种快捷方便、诊断敏感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远端运动潜伏期 第二蚓状肌骨间肌潜伏期 正中神经
下载PDF
电刺激术对中老年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疗效
4
作者 李月红 冯海燕 +1 位作者 刘云峰 张国红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5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电刺激术治疗中老年腕管综合征(CT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CT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两组患者在给予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肌电图(EMG)定位定量经皮电刺激治疗;对照组给予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 目的:探讨经皮电刺激术治疗中老年腕管综合征(CT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CT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两组患者在给予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肌电图(EMG)定位定量经皮电刺激治疗;对照组给予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神经电生理指标变化。结果:临床痊愈率:治疗组为77%,对照组为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对照组为8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电生理指标变化:两组正中神经感觉电位(腕-拇指、腕-中指、腕-环指)传导速度(SCV)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腕-中指)波幅(Amp)较治疗前均有提高,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正中神经远端运动电位潜伏期改变不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EMG定位给予定量电刺激可明显提高老年患者早期CTS临床治愈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CTS) 肌电图(EMG) 神经电刺激 远端运动潜伏期(DML) 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
下载PDF
铅中毒病人周围神经电生理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杜永锋 张基美 郭宝科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 观察无周围神经病临床症状的铅中毒病人是否存在亚临床周围神经病 ,并为其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的 30名无周围神经病临床症状的铅中毒病人 (根据GB1 1 5 0 3— 89诊断 )作为铅中毒组 ,测定单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胫... 目的 观察无周围神经病临床症状的铅中毒病人是否存在亚临床周围神经病 ,并为其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的 30名无周围神经病临床症状的铅中毒病人 (根据GB1 1 5 0 3— 89诊断 )作为铅中毒组 ,测定单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和腓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NCV)和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期(DML)及尿铅。结果 研究组平均MNCV减慢、DML延长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研究组正中神经MNCV减慢与尿铅浓度呈明显负相关 ,r=- 0 6 82 ,P <0 0 5。结论 无周围神经病临床表现的铅中毒病人存在亚临床周围神经病 ,MNCV、DML检查可作为铅中毒亚临床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中毒 周围神经病 肌电图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运动神经潜伏期
下载PDF
重度腕管综合征电生理表现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红霞 周丽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7年第4期214-216,共3页
目的:对临床经手术确诊的重度腕管综合征病例进行肌电图分析,总结重度腕管综合征的电生理表现,探索重度腕管综合征电生理检测方法。方法:运用KEYPOINT.4型肌电图仪对重度腕管综合征的患者34例常规进行正中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检测,神经... 目的:对临床经手术确诊的重度腕管综合征病例进行肌电图分析,总结重度腕管综合征的电生理表现,探索重度腕管综合征电生理检测方法。方法:运用KEYPOINT.4型肌电图仪对重度腕管综合征的患者34例常规进行正中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检测,神经传导速度、F波、针肌电图检测。对拇短展肌萎缩严重、运动电位波形消失者采用正中神经在第二蚓状肌记录和尺神经在骨间肌记录,比较潜伏期差值。结果:正中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延长30条,远端运动潜伏期正常11条,波形消失、远端运动潜伏期测不出1条;腕-肘传导速度正常35条,腕-肘传导速度异常增快7条;感觉电位消失58条;正中神经F波异常33条,其中F波消失19条,F波潜伏期延长或/和出现率减低14条,正常9条;34例患者、42条拇短展肌均可见正尖、纤颤电位。结论: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正中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可以表现正常,正中神经腕-肘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有时明显异常增快,F波表现可以正常,但远端感觉神经传导一定严重受损,拇短展肌可见失神经电位或/和募集不良;当拇短展肌萎缩明显、运动电位检测不到时,采用正中神经在第二蚓状肌记录和尺神经在骨间肌记录比较潜伏期差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远端运动潜伏期 腕-肘传导速度 F波
下载PDF
腊肠体样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电生理和病理特点 被引量:2
7
作者 姚生 戚晓昆 +3 位作者 钱海蓉 刘建国 李丽萍 袁云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90-193,I0001,共5页
目的总结腊肠体样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电生理和病理特点。方法收集3例患者病史、体格检查以及电生理检查及病理检查资料。结果3例患者中男2例、女1例,13~28岁发病,阳性家族史2例;机械性压迫或牵拉后导致双侧腓总神经麻痹1例,隐袭和慢性... 目的总结腊肠体样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电生理和病理特点。方法收集3例患者病史、体格检查以及电生理检查及病理检查资料。结果3例患者中男2例、女1例,13~28岁发病,阳性家族史2例;机械性压迫或牵拉后导致双侧腓总神经麻痹1例,隐袭和慢性起病各1例。电生理检查可见广泛的周围神经损伤,正中神经运动传导远端潜伏期(DML)均延长。腓肠神经活检均可见少数明显增粗的有髓神经纤维,电镜下可见髓鞘板层数增多。1例患者肌肉活检示轻微病理改变。结论腊肠体样周围神经病为周围神经髓鞘发育障碍所致,神经电生理和神经病理对诊断有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运动神经传导潜伏期 腊肠体
下载PDF
简化正中神经寸移在早期腕管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陶拓宇 周峰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7-381,共5页
目的研究简化正中神经寸移在常规肌电图正常或轻度异常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我们对5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正中神经寸移检查,先确立正中神经运动和感觉在腕部由近段到远端4个刺激点,确定两个刺激点之间... 目的研究简化正中神经寸移在常规肌电图正常或轻度异常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我们对5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正中神经寸移检查,先确立正中神经运动和感觉在腕部由近段到远端4个刺激点,确定两个刺激点之间的距离为2 cm,通过统计计算得出两点距离产生的最大潜伏期正常值范围,再利用这个正常值对常规肌电图正常或轻度异常的50例CTS患者进行判断,确定其是否存在传导时间延迟.比较简化正中神经寸移与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波峰时间差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判断两种方法在检查CTS中是否有差异.结果正常人正中神经腕段运动寸移从腕的近段到远端3个节段传导时间分别是(0.32±0.21)、(0.51±0.19)、(0.41±0.23)ms,以最长时间第二段为对象确立2 cm距离神经传导正常值上限为1 ms,以超过1 ms为异常;同样正中神经腕段逆向感觉神经传导寸移从腕的近段到远端3个节段传导时间分别是(0.21±0.21)、(0.39±0.19)、(0.54±0.23)ms,以最长时间第三段为对象确立2 cm距离正中神经感觉传导正常值上限为1 ms,以超过1 ms为异常.正中神经寸移与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波峰时间差两种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P=0.002).结论简化正中神经寸移是一种简单可靠可用于早期CTS确诊的方法,可以成为诊断CTS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电生理学 短节段神经传导 远端运动潜伏期
原文传递
上肢神经电刺激A波对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包华瑞 吴元波 +1 位作者 任明山 沈萍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6年第3期280-287,共8页
目的研究神经电生理F波检测时A波出现在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病程不同阶段中的特点,探索其对于GB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GBS患者(GBS组)和26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尺神经、正中神经、腓神经及胫神经在电生理F波检测... 目的研究神经电生理F波检测时A波出现在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病程不同阶段中的特点,探索其对于GB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GBS患者(GBS组)和26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尺神经、正中神经、腓神经及胫神经在电生理F波检测时A波出现情况。对A波在GBS组与对照组上/下肢中的出现情况、以及不同病程的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AIDP亚组)与轴索型GBS患者(轴索型亚组)的A波出现情况进行χ~2检验分析。结果 GBS组与对照组上肢A波出现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GBS病程及AIDP亚组对上肢A波出现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_(GBS)=0.781,P_(轴索型)=0.389),而轴索型亚组病程对上肢A波出现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28);病程2周内,GBS分型对上肢A波出现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病程3~6周时,GBS分型对上肢A波出现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IDP患者中A波出现率低于F波异常率,但高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远端运动潜伏期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的异常率,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轴索型亚组患者中A波的出现率低于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和F波的异常率,高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远端运动潜伏期的异常率,但仅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和A波间的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上肢A波对于GBS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AIDP和轴索型的诊断具有鉴别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脱髓鞘 轴索 A波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远端运动潜伏期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