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肝肠缺血再灌注对远隔器官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进城 王志伟 +3 位作者 李朝龙 林建华 刘兴国 季锡清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8-200,203,共4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肝肠缺血再灌注对远隔器官的损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5只,分全肝缺血、肠缺血及肝肠联合缺血3组,分阻断前、阻断末(45 min)、再灌注后0.5、2、6 h共5个时间点,分别活杀5只大鼠取材,测定血浆及组织匀浆中...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肝肠缺血再灌注对远隔器官的损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5只,分全肝缺血、肠缺血及肝肠联合缺血3组,分阻断前、阻断末(45 min)、再灌注后0.5、2、6 h共5个时间点,分别活杀5只大鼠取材,测定血浆及组织匀浆中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并观察血尿素氮、血淀粉酶及肌酸激酶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肝肠缺血再灌注后,各组血浆及肺、心、肾、胰组织中丙二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发生显著变化,血尿素氮、血淀粉酶及肌酸激酶混合性同工酶水平均呈上升趋势。结论肝肠联合缺血再灌注早期可引起机体其他脏器严重损伤;在相同热缺血时间内,肠缺血可能比肝脏缺血引起更大的其他重要脏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缺血 肠缺血 再灌注损伤 远隔器官损伤 实验 器官移植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骨科止血带所致远隔器官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闫晓强 刘蔚 +3 位作者 高军辉 吴敬峰 温志强 白晓亮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25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骨科止血带所致远隔器官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对照组各120例。4组均给予预处理。A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4μg/kg,B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6μg/kg,C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8μg/...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骨科止血带所致远隔器官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对照组各120例。4组均给予预处理。A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4μg/kg,B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6μg/kg,C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8μg/kg,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4组泵注时间均为10min。之后开始上止血带。分别于扎止血带前(T1),松止血带10min(T2),松止血带30min(T3),松止血带60min(T4),行血气分析检测并对比4组各时段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O2)水平,检测并比较4组T1、T3、松止血带2h(T5)、松止血带24h(T6)的血NO浓度和血浆ET-1水平。结果 4组T1时段PaO2、PA-aDO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段,各组PaO2低于T1时段,但B组和C组的降低幅度均少于A组(P<0.05),B组和C组无差异(P>0.05),且3组降低幅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T2,T3,T4时段,各组PA-aDO2均高于T1时段,但B组和C组的增高幅度均少于A组(P<0.05),B组和C组无差异(P>0.05),且3组增高幅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4组各时段PaCO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T1时NO、ET-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T3、T5、T6时NO水平均低于T1时,ET-1水平均高于T1时,且A、B、C组NO、ET-1水平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B、C组NO、ET-1水平波动幅度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和C组NO、ET-1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通过调节NO/ET-1平衡来保护骨科止血带所致远隔器官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且0.6、0.8μg/kg右美托咪定的保护效果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器官损伤 右美托咪定
下载PDF
盐酸右美托咪啶对止血带引起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温建忠 李红伟 +1 位作者 杨建新 郭政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0期1400-1401,共2页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出血,创造清晰术野,利于手术操作,止血带在四肢手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使用时间过长或压力过大,不仅可出现绑缚处疼痛,引起患者烦躁不安、焦虑出汗,这些症状常难以控制,即止血带反应;还可诱发肢体缺血再灌...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出血,创造清晰术野,利于手术操作,止血带在四肢手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使用时间过长或压力过大,不仅可出现绑缚处疼痛,引起患者烦躁不安、焦虑出汗,这些症状常难以控制,即止血带反应;还可诱发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通过生成大量氧自由基及激活多种细胞因子等损伤机制,不仅对使用止血带的肢体造成损伤,还可导致远隔器官损伤[1],影响手术操作和预后。如何减轻止血带诱发的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导致的远隔器官的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现实意义。本研究拟评价盐酸右美托咪啶对止血带引起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 止血带反应 右美托咪啶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 盐酸 远隔器官损伤 手术操作 减少出血
下载PDF
高压氧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致远隔多器官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原标 王国忠 +1 位作者 陈大志 高春锦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568-1568,共1页
急性下肢缺血再灌注(I/R)可致远隔器官如心、肺、肾、消化道和血液系统的组织学及功能损伤并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危及生命。高压氧(HBO)对治疗I/R损伤有益,但其对急性下肢I/R致远隔器官损伤的作用迄今尚无报道。有... 急性下肢缺血再灌注(I/R)可致远隔器官如心、肺、肾、消化道和血液系统的组织学及功能损伤并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危及生命。高压氧(HBO)对治疗I/R损伤有益,但其对急性下肢I/R致远隔器官损伤的作用迄今尚无报道。有鉴于此,我们对大鼠肢体I/R模型进行研究,进一步探讨HBO对急性下肢I/R致远隔器官损伤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缺血再灌注 大鼠肢体 高压氧 器官损伤 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远隔器官损伤 I/R损伤 功能损伤
原文传递
脑缺血再灌注时心肾损伤的形态学变化及代谢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范红斌 邱丽颖 李英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2039-2041,共3页
目的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引起心、肾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及能量代谢的相关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缺血2 h后再灌注,以24、48、72 h后迅速断头放血,取心和肾,常规HE染色后观察其... 目的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引起心、肾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及能量代谢的相关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缺血2 h后再灌注,以24、48、72 h后迅速断头放血,取心和肾,常规HE染色后观察其形态学改变,并进行生化指标Na+-K+-ATP酶、Ca2+-ATP酶、乳酸(LA)、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肌酶(CK)测定。结果24、48 h组心肌细胞间有出血现象,肾小球与肾间质有充血现象;72 h组出血减少,逐渐吸收。心肌组织ATP酶活性变化,假手术组24、48、72 h三组间均无显著差异。模型组24 h和48 h组Na+-K+-ATP酶活性明显高于其各自假手术组,48 h组明显高于24 h组,72 h恢复至正常水平;Ca2+-ATP酶活性改变与Na+-K+-ATP酶变化一致。心肌组织与能量代谢有关的LA、LDH及CK变化,假手术组、24、48、72 h三组间均无显著差异,CIRI 24、48、72 h LA含量和LDH活性均明显低于其各自的假手术组,且72 h组最低,与24 h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而CK活性三个模型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脑缺血再灌注(CIR)时引起心、肾损害最严重在24 h内,这一变化结果可能与心肾代谢变化特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远隔器官损伤 代谢特征
下载PDF
肝移植围手术期乌司他丁的心肌保护机制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翁亦齐 喻文立 +5 位作者 杜洪印 吕丹 王刚 王永旺 盛明薇 于泳浩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49-851,共3页
肝移植术中肝脏缺血再灌注不仅导致肝损伤,还可引起心、肺等远隔器官损伤。肝移植术中心脏并发症发生率可达11.7%,是术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探讨其有效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乌司他丁是一种蛋白酶抑制剂。研究表明,乌司他丁可... 肝移植术中肝脏缺血再灌注不仅导致肝损伤,还可引起心、肺等远隔器官损伤。肝移植术中心脏并发症发生率可达11.7%,是术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探讨其有效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乌司他丁是一种蛋白酶抑制剂。研究表明,乌司他丁可有效减轻心脏手术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和心肌损伤。本研究探讨了乌司他丁对肝移植受者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保护机制 乌司他丁 肝移植术 围手术期 肝脏缺血再灌注 远隔器官损伤 并发症发生率 蛋白酶抑制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