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远隔缺血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及全身炎性反应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庄焕伟 白树堂 +3 位作者 符洪犊 梁丽明 欧阳华 张亮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581-585,共5页
目的:探究远隔缺血处理(RIPC)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全身炎性反应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于本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其中研... 目的:探究远隔缺血处理(RIPC)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全身炎性反应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于本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其中研究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采用RIPC,对照组行常规止血带处理。比较两组不同处理方式对患者CTnI及炎性因子(TNF-α、IL-6、IL-8)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主动脉开放后cTnI浓度随时间的变化逐渐递增(P<0.05),研究组cTnI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至主动脉开放6h的BNP水平逐渐降低(P<0.05),主动脉开放24h后迅速升高(P<0.05),但研究组在主动脉开放30min、6h、24h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两组患者术后1d的TNF-α、IL-6、IL-8水平均升高(P<0.05),但术后3d、术后7d的TNF-α、IL-6、IL-8水平均呈下降趋势(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TNF-α、IL-6、IL-8水平在术后3d、7d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远隔缺血时处理可有效减轻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在瓣膜置换手术中对心肌起到了保护作用,且对于患者炎症反应的降低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缺血处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肌肌钙蛋白 炎性反应
下载PDF
远隔缺血处理对大鼠脑组织TFEB-溶酶体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志伟 崔小丽 +3 位作者 刘杨 刘小玲 吕桦 刘军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5期305-309,共5页
目的观察远隔缺血处理(RIPC)对大鼠脑组织转录因子EB(TFEB)-溶酶体功能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RIPC 24h组和RIPC 10d组。1次RIPC为3个循环的大鼠双后肢缺血-再灌注处理,每个循环缺血10 min,再灌注10 min。RIPC 24h组给... 目的观察远隔缺血处理(RIPC)对大鼠脑组织转录因子EB(TFEB)-溶酶体功能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RIPC 24h组和RIPC 10d组。1次RIPC为3个循环的大鼠双后肢缺血-再灌注处理,每个循环缺血10 min,再灌注10 min。RIPC 24h组给予RIPC 1次,RIPC 10d组给予RIPC1次.d^-1,共10d。RIPC处理结束后留取大鼠血清,ELISA进行组织蛋白酶B(CTSB)测定,取出大鼠脑组织,ELISA进行CTSB测定,Western-blot进行溶酶体相关膜蛋白-1(LAMP-1)、TFEB测定。结果三组大鼠血清CTSB无差异,与对照组比较,RIPC 24h组大鼠脑组织CTSB以及细胞核内TFEB的含量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IPC 10d组大鼠进一步增加。与对照组相比,RIPC 24h组大鼠脑组织LAMP-1的含量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IPC 10d组大鼠脑组织LAMP-1的含量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IPC可能通过激活脑组织TFEB,促进大鼠脑组织溶酶体相关蛋白的表达,增强溶酶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缺血处理 大鼠 组织蛋白酶B 溶酶体相关膜蛋白-1 转录因子EB
下载PDF
远隔缺血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徐耀铭 周文静 +3 位作者 赵林 山花 赵文博 吉训明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3期250-256,共7页
目的观察远隔缺血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认知障碍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采用双侧颈动脉闭塞(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ies occlusion,BCCAO)方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致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 目的观察远隔缺血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认知障碍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采用双侧颈动脉闭塞(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ies occlusion,BCCAO)方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致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VCI组)及远隔缺血处理(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RIC)组(VCI+RIC组)。VCI建模成功24 h后对RIC组大鼠进行RIC连续干预21 d,RIC期满后对三组大鼠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进行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定位航行实验连续进行5 d,记录第1天、第3天、第5天检测大鼠逃避潜伏期,第6天检测平台停留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以评估认知功能。实验完成后在各组大鼠中随机选择5只取脑进行HE染色,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脑白质及海马病理改变和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Morri 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第1天、第3天、第5天对照组及RI C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假手术组均有延长(P<0.05)。除假手术组外,另外两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长随着训练次数增加逐渐缩短。第1天、第3天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5天RIC组成绩好于对照组(P<0.05)。第6天空间探索实验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假手术组与RIC组相近(47.2±10.2 s vs 41.2±9.7s,P>0.05),均优于对照组(33.5±11.3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穿越平台次数假手术组与RIC组相近(5.3±1.6 vs 4.7±1.2,P>0.05),均多于对照组(2.8±1.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空间探索实验中,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大鼠的运动缺乏目的性而呈现出杂乱的曲线轨迹,RIC组相对于对照组具有明确的目的呈现出较规则的曲线。HE染色显示与假手术组(CA1:93.53±5.01;CA3:104.63±8.26)相比,对照组CA1区和CA3区存活的锥体神经元数目(CA1:51.03±4.95;CA3:78.53±5.31)明显减少(均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RIC组大鼠CA1区和CA3区锥体神经元存活数目(CA1:80.57±7.30;CA3:92.43±8.16)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大鼠学习记忆障碍而导致VCI。RIC能够明显改善VCI,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缺血处理 缺血再灌注 认知功能障碍 神经保护
下载PDF
不同时期远隔缺血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损伤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任冰稳 张宝和 +3 位作者 王鸿燕 常艳 谢文秀 翟鑫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9期1061-1063,共3页
目的比较在心肌缺血前、心肌缺血同时、心肌缺血再灌注(IR)后远隔肢体缺血处理对IR大鼠心肌损伤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IR组、心肌缺血期肢体处理组(RIPerC组)、心肌缺血前肢体处理组(RIPreC组)、心肌IR后肢体... 目的比较在心肌缺血前、心肌缺血同时、心肌缺血再灌注(IR)后远隔肢体缺血处理对IR大鼠心肌损伤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IR组、心肌缺血期肢体处理组(RIPerC组)、心肌缺血前肢体处理组(RIPreC组)、心肌IR后肢体处理组(RIPostC组),每组10只。各组均建立IR模型,除IR组外其他3组分别在相应时期给予远隔缺血处理。再灌注结束后立即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一氧化氮合酶(NOS)、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含量。结果与IR组相比,RIPerC、RIPreC、RIPostC组大鼠心肌SOD、CAT、NOS水平升高,心肌MDA含量、血清CK-MB和cTnI水平降低(均P<0.05)。但RIPerC组、RIPreC组、RIPostC组组间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大鼠心肌IR不同时期给予远隔肢体缺血处理均可降低心肌氧化应激水平,减轻心肌损伤,且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心肌 远隔缺血处理 氧化应激 心肌损伤 双下肢缺血 大鼠
下载PDF
远隔缺血处理在直接PCI中应用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
5
作者 李岳华 裴汉军 周宪梁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1-3,12,共4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远隔缺血预处理(RIC)在行直接PCI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11篇随机对照试验(RCT)共1047例患者。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IC降低患者术后心肌酶学水平(SMD=-0.79;P=0.005);提高完全ST...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远隔缺血预处理(RIC)在行直接PCI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11篇随机对照试验(RCT)共1047例患者。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IC降低患者术后心肌酶学水平(SMD=-0.79;P=0.005);提高完全ST段回落(c STR)的比例(OR=1.89;P=0.006);降低直接PCI术后全因死亡率(OR=0.36;P=0.006;I^2=0.0%)和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OR=0.44;P=0.000;I^2=0.0%)。结论:RIC可改善接受直接PCI的STEMI患者术后心功能指标,并降低术后全因死亡率和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缺血处理 直接PCI META分析
下载PDF
远隔缺血预处理分离液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6
作者 戴文俊 裴汉军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87-92,共6页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预处理(RIPC)分离液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缺氧/复氧(H/R)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HK-2细胞分为时间对照组、H/R、RIPC处理组、自噬干预组。时间对照组细胞在正常条件下培养,RIPC组细胞使用RIPC分离液预处理,自...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预处理(RIPC)分离液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缺氧/复氧(H/R)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HK-2细胞分为时间对照组、H/R、RIPC处理组、自噬干预组。时间对照组细胞在正常条件下培养,RIPC组细胞使用RIPC分离液预处理,自噬干预组细胞在RIPC处理基础上,加入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后三组细胞使用三气培养箱进行H/R构建损伤模型。模型成功后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状态,应用Western blot观察LC3Ⅱ/Ⅰ蛋白、Beclin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镜下示RIPC分离液可明显减轻H/R对HK-2细胞的损伤,加入自噬抑制剂,RIPC分离液对HK-2细胞H/R损伤的保护作用被阻断。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IPC分离液可使HK-2细胞线粒体中的自噬特异性蛋白LC3Ⅱ/Ⅰ、Beclin1表达水平增高。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H/R组比,RIPC组LC3及Beclin1的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加入自噬抑制剂,HK-2细胞线粒体中的自噬特异性蛋白LC3Ⅱ/Ⅰ、Beclin1表达降低,LC3及Beclin1的mRNA表达量同时也明显降低。结论:RIPC分离液对HK-2细胞H/R后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线粒体自噬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处理分离液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缺氧/复氧 线粒体自噬
下载PDF
远隔缺血预处理对老年肝癌切除术后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范玲玲 丁翠霞 +1 位作者 都义日 陈冬梅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究远隔缺血预处理对老年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炎症与氧化应激反应、认知功能障碍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11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进行肝癌手术的82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 目的探究远隔缺血预处理对老年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炎症与氧化应激反应、认知功能障碍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11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进行肝癌手术的82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开展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对照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不进行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分析远隔缺血预处理对患者术后产生的影响。结果2组患者术后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S100β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8-异-前列腺素F_(2α)(8-iso-PGF_(2α))、脑氧摄取率(CERO_(2))、颈内动-静脉血氧含量差(AVDO_(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7天的QoR-15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CjvO_(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0.05),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远隔缺血预处理用于老年肝癌切除术患者,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降低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处理 老年患者 肝癌手术 认知功能障碍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反应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联合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氧化应激反应及心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吴蕊 闫菲 +2 位作者 韩雅琪 王文涛 王吉静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01-307,共7页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预处理和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RIP)对缺血再灌注(IR)大鼠氧化应激反应及心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EGB预处理组、RIP组和联合处理组,每组12只。假...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预处理和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RIP)对缺血再灌注(IR)大鼠氧化应激反应及心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EGB预处理组、RIP组和联合处理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大鼠用丝线穿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但不结扎;其余各组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IR损伤模型。EGB预处理组大鼠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EGB 50 mg·kg^(-1);RIP组大鼠在左前降支结扎15 min时实施RIP,不给予药物治疗;联合处理组大鼠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EGB 50 mg·kg^(-1),造模前15 min实施RIP;IR组大鼠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与EGB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假手术组大鼠关闭胸腔3 h后经右颈内静脉采血4 mL,其余各组大鼠在恢复血流再灌注后3、12、24、48 h经右颈内静脉采血4 mL,采用比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采血后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HSP70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再灌注3 h时,IR组、EGB预处理组、联合处理组与假手术组大鼠血清中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P组大鼠血清中MDA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其余各时间点,IR组、EGB预处理组、RIP组和联合处理组大鼠血清中MDA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IR组、EGB预处理组、RIP组、联合处理组大鼠各时间点血清中SOD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再灌注3 h时,EGB预处理组、RIP组大鼠血清中MDA、SOD水平与I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处理组大鼠血清中MDA水平显著低于IR组,SOD水平显著高于IR组(P<0.05)。再灌注24 h时,联合处理组大鼠血清中MDA水平显著低于EGB预处理组(P<0.05);其余各时间点,联合处理组与EGB预处理组大鼠血清中MD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48 h时,联合处理组大鼠血清中SOD水平显著高于EGB预处理组(P<0.05);其余各时间点,联合处理组与EGB预处理组大鼠血清中SO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处理组大鼠各时间点血清中MDA水平均显著低于RIP组(P<0.05)。再灌注3、12、24 h时,联合处理组大鼠血清中SOD水平显著高于RIP组(P<0.05);再灌注48 h时,联合处理组与RIP组大鼠血清中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B预处理组、RIP组、联合处理组大鼠各时间点心肌组织中HSP70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再灌注3 h,IR组与假手术组大鼠心肌组织中HSP70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12、24、48 h时,IR组大鼠心肌组织中HSP70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再灌注3 h时,EGB预处理组和联合处理组大鼠心肌组织中HSP70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IR组(P<0.05);RIP组与IR组大鼠心肌组织中HSP70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12 h时,RIP组和联合处理组大鼠心肌组织中HSP70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IR组(P<0.05);EGB预处理组与IR组大鼠心肌组织中HSP70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24、48 h时,EGB预处理组、RIP组和联合处理组大鼠心肌组织中HSP70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IR组(P<0.05)。再灌注3 h时,RIP组、联合处理组与EGB预处理组大鼠心肌组织中HSP70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处理组大鼠心肌组织中HSP70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RIP组(P<0.05)。再灌注12、24、48 h时,RIP组与EGB预处理组大鼠心肌组织中HSP70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处理组大鼠心肌组织中HSP70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EGB预处理组和RIP组(P<0.05)。结论EGB预处理联合RIP可减轻IR大鼠心肌的氧化应激反应,提高心肌组织中HSP70表达量,二者联合的效果优于单独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肢体缺血处理 银杏叶提取物 热休克蛋白70
下载PDF
远隔缺血后处理调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甲基化修饰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研究
9
作者 但传军 黄桂兰 +2 位作者 傅霈杰 殷小平 陈志颖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48-756,776,共10页
目的探索远隔缺血后处理(RIP)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和对运动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调控及机制。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将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目的探索远隔缺血后处理(RIP)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和对运动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调控及机制。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将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MCAO组和RIP组(MCAO+RIP组),MCAO造模成功后24 h对MCAO+RIP组大鼠进行连续21 d RIP干预。采用旷场实验和转棒实验检测3组大鼠运动功能(包括运动速度、运动总距离及停留时间),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皮质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的蛋白表达以及神经元核抗原(NeuN)和含半胱氨酸的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皮质BDNF信使核糖核酸(mRNA)水平。点杂交实验和甲基化特性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别检测大鼠皮质总体的5甲基胞嘧啶(5mC)水平和BDNF的5mC甲基化修饰水平,以及Western blot检测了DNA甲基化相关酶的蛋白表达水平,包括DNA甲基转移酶1(DNMT1)、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DNA甲基转移酶3b(DNMT3b)和5甲基胞嘧啶羟化酶(TET1),并进行3组间的比较。结果与Sham组比较,术后第21天旷场实验结果显示,MCAO组大鼠的运动总距离和运动速度减少[(12±6)m比(25±6)m,(0.30±0.12)m/s比(0.50±0.06)m/s,均P<0.01],术后第22天转棒实验停留时间减少[(11±7)s比(34±12)s,P<0.01]。与MCAO组大鼠比较,MCAO+RIP组大鼠的旷场实验运动总距离[(20±4)m]和运动速度[(0.44±0.05)m/s]增加(均P<0.05),转棒实验停留时间[(24±8)s]增加(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Sham组大鼠比较,MCAO组大鼠运动皮质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阳性细胞数:(19±3)个/视野比(92±6)个/视野,P<0.01],但MCAO+RIP组[阳性细胞数:(55±8)个/视野]较MCAO组运动皮质神经元数量增多(P<0.01)。Western blot和RT-qPCR结果显示,MCAO组大鼠皮质的BDNF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较Sham组降低(均P<0.05),而与MCAO组比较,MCAO+RIP组BDNF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ham组比较,点杂交实验结果显示MCAO组大鼠运动皮质总体5mC修饰水平较高,Western blot结果表明MCAO组DNMT1和DNMT3b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升高,甲基化特异性PCR结果表明MCAO组BDNF甲基化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MCAO组比较,MCAO+RIP组皮质总体5mC水平和DNMT1和DNMT3b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以及相对BDNF甲基化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IP可能通过调控BDNF的5mC甲基化修饰,使运动皮质BDNF的表达水平升高,从而改善MCAO大鼠的运动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缺血处理 缺血再灌注 运动功能 甲基化修饰
下载PDF
远隔缺血处理内源性心肌保护介质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周程辉 李立环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444-447,共4页
背景作为远隔缺血处理(remoteischemicconditioning,RIPC)心肌保护最重要的效应因子,内源性介质已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目的综述RIPC心肌保护作用介质的相关研究。内容动物实验研究证实RIPC后收集动物的血液或冠脉流出液亦可... 背景作为远隔缺血处理(remoteischemicconditioning,RIPC)心肌保护最重要的效应因子,内源性介质已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目的综述RIPC心肌保护作用介质的相关研究。内容动物实验研究证实RIPC后收集动物的血液或冠脉流出液亦可对其他动物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I)发挥明显的保护作用,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通过归纳目前的动物研究,作者从内源性保护介质的提出、成份鉴定及特陛、细胞内信号机制进行系统描述。同时,概括来自人类的一些相关证据。趋势需要进一步研究来明确内源性介质的主要效应成份,为心肌保护药物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缺血处理 内源性介质 缺血 再灌注损伤 心肌保护 药物开发
原文传递
双下肢缺血后处理保护再灌注心肌时效性及对线粒体通路调控的研究
11
作者 邢大一 张涌 +4 位作者 李毅 梁法禹 王志斌 郭林静 秦东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7-645,共9页
目的:观察双下肢缺血后处理(即远隔器官缺血后处理,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ostC)保护缺血再灌注小鼠心肌的时效性及对心肌线粒体依赖性凋亡和坏死通路的调控。方法:成年雄性C57BL/6J野生型小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 目的:观察双下肢缺血后处理(即远隔器官缺血后处理,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ostC)保护缺血再灌注小鼠心肌的时效性及对心肌线粒体依赖性凋亡和坏死通路的调控。方法:成年雄性C57BL/6J野生型小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MI/R)组、缺血后处理组、RIpostC组及RIpostC延迟1、5、10、15、30和60 min组。阻断左冠脉45 min,再灌注24 h,建立MI/R模型;气囊袖带阻断双下肢血流5 min,再灌注5 min,实施RIpostC。再灌注24 h后,Evans blue和TTC染色观察心肌梗死面积与血清心肌钙蛋白I变化。TUNEL和高迁移率族盒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protein 1,HMGB1)染色观察心肌凋亡和坏死;线粒体水肿实验观察心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观察心肌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MI/R组比较,RIpostC及RIpostC延迟1、5、10和15 min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少,RIpostC延迟30和60 min组则无明显改变。缺血后处理与RIpostC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类似保护效应。RIpostC减少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和坏死发生。RIpostC降低缺血再灌注心肌亲环蛋白D(cyclophilin D,CypD)、Bax和Bak蛋白表达水平。结论:心肌再灌注后15 min内实施RIpostC能够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其保护作用与缺血后处理类似;RIpostC通过调控线粒体依赖性凋亡和坏死通路减轻MI/R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器官缺血处理 细胞凋亡 坏死 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
下载PDF
远隔缺血时处理对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患者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邓恢伟 潘道波 +3 位作者 周爱国 黄芙蓉 郭华静 王先学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5234-5236,共3页
目的评价远隔缺血时处理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择期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年龄40~6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远隔缺血时处理组(R组)各30例。R组于主动脉阻断后... 目的评价远隔缺血时处理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择期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年龄40~6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远隔缺血时处理组(R组)各30例。R组于主动脉阻断后同时对患者右下肢实施3个周期5 min缺血/5 min再灌注处理。于CPB前(T0)、CPB结束后即刻(T1)、1 h(T2)、6 h(T3)、24 h(T4)时取右颈内静脉血样,检测白细胞介素(IL)-6、IL-1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浓度、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百分比,并测量患者膀胱温。于术前1 d,术后1、2、3 d评估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记录拔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结果与C组比较,R组T1、T2、T3时血清IL-6浓度显著降低,T2、T3时血清IL-10浓度显著升高,T1、T2时SOD活性显著升高,T1时MDA浓度显著降低,T3时白细胞计数显著降低,T3、T4时单核细胞比例显著升高,T4时膀胱温显著降低,术后1 d SIRS评分显著降低(均P<0. 05);R组拔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显著短于C组(P<0. 05)。结论远隔缺血时处理可减轻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缺血处理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远隔缺血预处理联合不同麻醉方式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维 张辉 +2 位作者 王华 杭黎华 邵东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14-1019,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心血管手术中远隔缺血预处理(RIPC)联合不同麻醉方式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IRI)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检出相关随机对照研究文献。采用RevMan 5.3及STATA 12.0软件进... 目的系统评价心血管手术中远隔缺血预处理(RIPC)联合不同麻醉方式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IRI)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检出相关随机对照研究文献。采用RevMan 5.3及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研究10篇,共969例患者。RIPC可以减少术后肌钙蛋白峰值水平[SMD=-0.16,95%CI(-0.29,-0.03)]。单个协变量Meta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占比、年龄和β受体阻断药与研究间异质性有关,肌钙蛋白种类、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未对异质性造成影响。以麻醉维持期间药物使用分组:吸入性麻醉药组:SMD=-0.40,95%CI(-0.66,-0.14),吸入性麻醉药复合丙泊酚组:SMD=-0.04,95%CI(-0.20,0.12),丙泊酚组:SMD=-0.29,95%CI(-0.87,0.30)。术后转归(ICU时间、通气时间、强心药使用、房颤发生、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使用RIPC与吸入性麻醉药可以降低心血管术后肌钙蛋白释放峰值,但对术后转归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处理 吸入性麻醉药 缺血-再灌注 心肌损伤 META分析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谢海辉 李知平 +4 位作者 张曙 李恒昌 许立新 杜魏 叶志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4-176,共3页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后处理联合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RIP)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8周龄,体重250~3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四组:缺血-再灌注组(C组)、依达拉奉后处理组(E组)、肢体RIP组(R...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后处理联合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RIP)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8周龄,体重250~3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四组:缺血-再灌注组(C组)、依达拉奉后处理组(E组)、肢体RIP组(R组)、联合处理组(ER组),每组15只。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30min、再灌注180min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再灌注前15min,E组和ER组静脉注射依达拉奉5mg/kg,C组和R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5ml;R组和ER组在结扎LAD 20min后用止血带结扎大鼠双后肢,持续10min实施RIP。再灌注后180min采集颈静脉血样,测定血浆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采用伊文蓝+1%氯化三苯基四氮唑双重染色法分离坏死区与缺血区心肌评估心肌梗死面积(IS)。结果与C组比较,E组、R组及ER组各时点ST段抬高程度明显降低,IS、血清CK-MB活性、MDA含量及cTnI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E组和R组比较,ER组各时点ST段抬高程度明显降低,IS、血清CK-MB活性、MDA含量及cTnI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依达拉奉后处理或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联合应用的保护效果优于两者单独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保护 缺血处理
下载PDF
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对肝脏手术中血清 TNF-α和 HMGB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霞 龙小菊 +1 位作者 胡衍辉 徐国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93-1195,共3页
目的:探讨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对肝脏手术中血清 TNF-α和 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肝部分切除手术的患者,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成两组:RIPC 组(R 组)接受右上肢缺血预处理,对照组(C 组)不进行预处理。分别于肝脏缺血前10 ... 目的:探讨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对肝脏手术中血清 TNF-α和 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肝部分切除手术的患者,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成两组:RIPC 组(R 组)接受右上肢缺血预处理,对照组(C 组)不进行预处理。分别于肝脏缺血前10 min(T0)、再灌注后1 h(T1)、6 h (T2)、24 h(T3)、48 h(T4)经中心静脉导管采集血样测定 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 B1(HMGB1)及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结果与 T0比较,T1~T4时两组血清 TNF-α、HMGB1及 AST、ALT 水平均明显升高(P 〈0.05)。与 C 组比较,T1~T4时 R 组 TNF-α、HMGB1及 AST、ALT 水平均明显降低(P 〈0.05)。结论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用于肝脏部分切除术中,能够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可能与缓解肝脏缺血-再灌注时血清 TNF-α、HMGB1的释放,减轻全身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肢体缺血处理
下载PDF
远隔缺血预处理对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及术后早期康复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周俊辉 刘晓乐 孟宪慧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77-80,共4页
目的观察远隔缺血预处理(RIPC)对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及术后早期康复的改善作用。方法择期接受食管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RIPC组(R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麻醉方法及苏醒期... 目的观察远隔缺血预处理(RIPC)对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及术后早期康复的改善作用。方法择期接受食管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RIPC组(R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麻醉方法及苏醒期躁动的常规预防措施相同。R组在麻醉诱导后5 min于患者右上肢上臂采用测压袖带给予3个循环的5 min缺血(袖带充气,压力≥200 mm Hg)及5 min再灌注(袖带放气至0 mmHg)处理;C组将袖带绑于患者右上肢,但不进行充气及放气操作。(1)两组患者在麻醉结束后0、5、10、15、20、30、60min采用三分法进行苏醒期躁动评分,躁动评分≥1分记为患者发生躁动,计算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躁动发生率。(2)使用FORE-SIGHT脑氧饱和度监测仪监测患者的局部脑氧饱和度(r SO_2),分别于麻醉前10 min(T_0)、麻醉后10 min(T_1)、手术开始前10 min(T_2)、手术开始后10 min(T_3)、手术开始后30 min(T_4)、手术开始后60 min(T_5)、术毕前10 min(T_6)及术毕时(T_7)记录患者的r SO_2。(3)分别于术后第1天和第2天采用康复质量评分量表-15(QoR-15)评估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质量。(4)监测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期嗜睡、呼吸抑制、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低血压、高血压、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1)与C组患者相比,R组麻醉结束后5、10、15、20min时躁动评分为3分的例数明显减少(P均<0.05),R组麻醉结束后10 min时的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2)与C组患者相比,R组T_3~T_5时r SO_2均显著升高(P均<0.05)。与T_0时相比,两组患者T_1~T_2及T_6~T_7时r SO_2均显著升高(P均<0.05),而C组患者T3~T5时r SO_2均显著降低(P均<0.05),R组患者T_4~T_5时r SO_2均显著升高(P均<0.05)。(3)R组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2天的QoR-15评分分别为(115.5±6.6)、(128.2±7.6)分,C组分别为(91.4±7.9)、(103.5±8.2)分,两组相比,P均<0.05。(4)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期嗜睡、呼吸抑制、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高血压、低血压、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相比,P均>0.05。结论 RIPC可有效降低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躁动评分,提升患者术中r SO_2,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处理 缺血处理 麻醉苏醒 麻醉苏醒期躁动 食管癌根治术 术后并发症 老年人
下载PDF
κ受体在芬太尼后处理和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效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许亚超 薛富善 +6 位作者 袁玉静 王强 廖旭 程怡 李瑞萍 刘建华 王天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4-497,共4页
目的探讨κ受体在芬太尼后处理和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RIP)心肌保护作用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7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模型组、芬太尼后处理组、肢体RIP组、芬太尼后处理和肢体RIP联合应用组。全部大鼠在体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 目的探讨κ受体在芬太尼后处理和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RIP)心肌保护作用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7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模型组、芬太尼后处理组、肢体RIP组、芬太尼后处理和肢体RIP联合应用组。全部大鼠在体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30min和再灌注180min。在结扎LAD前5min,将每组再均分为A、B两个亚组,分别静脉输注生理盐水和κ受体拮抗剂nor-binaltorphimine(nor-BNI)。再灌注180min时,测定血浆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活性和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采用伊文氏蓝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IS)。结果芬太尼后处理和肢体RIP均可显著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IS以及血清CK-MB和cTnI(P<0.05),联合应用组心肌保护效果显著增强(P<0.05)。结论κ受体参与芬太尼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但未参与肢体RIP的降低进行梗死面积的保护作用。κ受体对于联合应用芬太尼后处理和肢体RIP降低心肌梗死面积方面的协同作用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保护 缺血处理 芬太尼 阿片受体
下载PDF
远隔缺血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苏静缘 李晓明 +1 位作者 齐广伟 梁国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72-776,共5页
目的检测远隔缺血后处理(remote ischemic post conditioning,RIPC)对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观察RIPC对CIR损伤后自噬-溶酶体途径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 目的检测远隔缺血后处理(remote ischemic post conditioning,RIPC)对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观察RIPC对CIR损伤后自噬-溶酶体途径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缺血即刻用动脉夹夹闭股动脉15min再放开15min,重复3次,进行后处理干预。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质1轻链(MAP1-LC3)和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观察RIPC对神经缺损症状、脑梗死体积,自噬相关因子的影响。结果 RIPC干预CIR,损伤程度减轻,行为功能改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RIPC能减少CIR后脑梗死体积(P<0.01)。HE染色显示RIPC能改善CIR病理损伤程度,脑组织神经元损伤程度明显改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RIPC组较I/R组LC3、Cathepsin B表达增加,差异显著(P<0.05)。结论 RIPC减轻CIR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RIPC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诱导自噬-溶酶体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缺血处理 自噬 LC3 CATHEPSIN B
下载PDF
远隔缺血后处理对猪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宋书波 张伟华 +2 位作者 乔晨晖 廖秋明 Stig Steen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5-449,共5页
目的:探讨下肢远隔缺血后处理对猪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头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处理组(R组)2组,每组5头。2组都接受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闭塞30min然后再灌注6h的处理。R组在冠状动脉开始再灌注的同时对双侧股... 目的:探讨下肢远隔缺血后处理对猪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头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处理组(R组)2组,每组5头。2组都接受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闭塞30min然后再灌注6h的处理。R组在冠状动脉开始再灌注的同时对双侧股动脉实施4次缺血5min再灌注5min的远隔缺血后处理。实验过程中,连续监测猪的心率(fH)、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血流(LADF)和心电图(对室性心律失常进行评分)。分别在缺血开始前后和再灌注后3和6h获取血浆标本,用于检测肌钙蛋白(cTnT)。利用cTnT总释放量曲线下面积量化评估心肌梗死面积。结果:2组间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fH=1.777,P=0.219;FMAP=1.118,P=0.321;FLADF=0.838,P=0.387;FCO=0.320,P=0.587);2组间缺血期和再灌注期室性心律失常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8,P=0.599)。与C组相比R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减少29.5%;R组血浆cTnT水平较C组下降(F组间=6.213,F组间=173.657,F交互=5.900,P均<0.05)。结论:下肢远隔缺血后处理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地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肢 肌钙蛋白
下载PDF
远隔缺血时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肌微小RNA表达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邢杰 谢霆 吴朝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05-2108,共4页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时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肌微小RNA表达及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心胸外科择期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远隔缺血时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心脏瓣...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时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肌微小RNA表达及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心胸外科择期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远隔缺血时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其中远隔缺血时处理组在阻断主动脉后立即实施下肢缺血/再灌注处理。对照组放置止血带但不进行充气。分别在体外循环开始前及主动脉阻断钳开放后5 min内剪取右心耳组织作为检测标本。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和验证miR-1,miR-21,miR-24和miR-195的表达情况,并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组织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远隔缺血时处理组中miR-1和miR-195的表达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miR-24和miR-21的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翻译水平,远隔缺血时处理组的Bcl-2的mRNA表达比对照组显著上调(P<0.05),而BAX,PDCD4的mRNA的表达则无明显改变。心肌缺血前远隔缺血时处理组和对照组心肌凋亡细胞数目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0.3)%vs(4.1±0.2)%,P>0.05〕。心肌再灌注后两组心肌凋亡细胞均较缺血前显著增加,且远隔缺血时处理组心肌凋亡较对照组减轻明显(P<0.05)。结论远隔缺血时处理可以调控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MicroRNAs的表达,使miRNA-1和miRNAs-195表达下调,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和减少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心肌细胞凋亡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处理 微小RNA 心肌细胞凋亡 心脏瓣膜置换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