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远隔肢体缺血预适应护理对神经外科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研究
1
作者 孙家蓉 万婷 +2 位作者 熊丽莎 朱美连 刘啟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30期26-28,共3页
目的研究远隔肢体缺血预适应护理对神经外科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82例神经外科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红黄双色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试验组在... 目的研究远隔肢体缺血预适应护理对神经外科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82例神经外科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红黄双色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加用远隔肢体缺血预适应护理。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肌张力、肢体功能、自理能力、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后,相比对照组的肌张力,试验组显著更优(P<0.05)。治疗后,相比对照组的肢体功能,试验组显著更优(P<0.05)。干预后2组进食、穿衣、步行、如厕、个人卫生评分均显著提高,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显著更高(P<0.05)。2组干预前注意与集中、执行功能、语言、视结构技能、抽象思维、计算、定向力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均显著提高,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应用远隔肢体缺血预适应护理对神经外科偏瘫患者进行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肌张力、肢体功能、自理能力、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肢体缺血预适应护理 偏瘫 神经外科 功能恢复
下载PDF
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脑小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2
作者 房林森 汪洋 +2 位作者 胡文倩 郭海霞 张桂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73-0076,共4页
分析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脑小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2年2月-2023年2月。66例脑小血管病患者选入该研究。抽签法分组。每组33人。参照组接受常规干预。试验组实施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方案。对2组干预情况进行探讨。结果 干预后... 分析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脑小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2年2月-2023年2月。66例脑小血管病患者选入该研究。抽签法分组。每组33人。参照组接受常规干预。试验组实施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方案。对2组干预情况进行探讨。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炎性反应、MMP-9、NIHSS评分、BDNF、认知、智力、日常生活能力、脑功能评分、生存质量等均更为优异,P<0.05。结论 脑小血管病治疗期间,应用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方案,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炎性反应,改善其认知、智力功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肢体缺血适应 神经功能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脑保护的必要性研讨
3
作者 房林森 汪洋胡文倩 +1 位作者 郭海霞 张桂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05-0008,共4页
分析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脑保护的必要性。方法 纳入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共有68例。录入日期:2022年1月-2023年1月。分组:随机数字表法。每组均分到34例。参照组:常规对症治疗。试验组;临床应用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干预... 分析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脑保护的必要性。方法 纳入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共有68例。录入日期:2022年1月-2023年1月。分组:随机数字表法。每组均分到34例。参照组:常规对症治疗。试验组;临床应用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干预方案。对2组脑保护结果进行探究。结果 干预后,临床相关指标、脑血流动力学、BDNF、炎性因子、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均为试验组所得数据更为优异,P<0.05。结论 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训练的实施,使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神经损伤程度减轻,炎性因子水平降低,生活质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肢体缺血适应 脑保护
下载PDF
远隔缺血预适应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脑血管狭窄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谢凯 余正阳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4期1-4,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脑血管狭窄患者采用远隔缺血预适应(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RIPC)治疗对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及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21年5月—2023年7月...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脑血管狭窄患者采用远隔缺血预适应(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RIPC)治疗对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及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21年5月—2023年7月收治的80例AIS脑血管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给予RIPC治疗,比较两组颅内血管狭窄程度、神经功能、血清指标、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颅内血管直径狭窄程度(18.23±3.46)%较对照组(27.85±4.19)%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97,P<0.05);研究组颅内血管面积狭窄程度(17.64±4.03)%较对照组(26.79±5.02)%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89,P<0.05);研究组神经功能评分和各项血清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PC应用于AIS脑血管狭窄患者治疗中,能够降低颅内血管狭窄程度,改善神经功能、血清指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适应 急性缺血性卒中 脑血管狭窄 颅内血管狭窄程度 血清指标
下载PDF
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脑保护作用
5
作者 陈艳洁 赵紫烨 朱丽霞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20期4341-4345,共5页
目的探讨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 目的探讨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DAPT,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rIPC训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 2(Lp-PLA 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检查影像学参数[标准化摄取值(SUV)、局部脑血流量(rCBF)]变化情况,并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不良结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00%(47/50)比80.00%(40/50)](χ^(2)=4.332,P=0.037)。治疗前,两组血清Lp-PLA 2、HIF-1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Lp-PLA 2、HIF-1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48±25)μg/L比(164±25)μg/L、(98±43)ng/L比(121±65)ng/L](P<0.05或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SUV、rCB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UV、rCBF值明显高于对照组[3.17±0.39比4.52±0.33、(34.56±4.01)ml/(100 g·min)比(31.48±3.29)ml/(100 g·min)](P<0.01)。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00%(2/50)比16.00%(8/50)](P<0.05)。结论rIPC联合DAPT治疗TIA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脑部血流代谢,避免不良结局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肢体缺血适应 双联抗血小板 脑保护
下载PDF
远隔缺血预适应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狭窄患者神经功能及BDNF、cAMP水平的影响
6
作者 谢凯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0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脑血管狭窄患者采用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治疗对其神经功能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8月—2023年8月收治的100例AIS脑血管狭窄患者为...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脑血管狭窄患者采用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治疗对其神经功能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8月—2023年8月收治的100例AIS脑血管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RIPC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及BDNF、cAMP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DNF、cAM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IPC治疗应用于AIS脑血管狭窄治疗中,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及BDNF、cAM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血管狭窄 缺血适应 神经功能 BDNF cAMP
下载PDF
远隔缺血预适应联合丁苯酞治疗脑小血管病的有效性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黄见梅 杨媚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9期51-53,共3页
目的分析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与丁苯酞联合治疗脑小血管病(CSVD)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4年4月于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CSVD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 目的分析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与丁苯酞联合治疗脑小血管病(CSVD)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4年4月于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CSVD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抗血小板、降压、降血糖、降血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同时口服丁苯酞软胶囊,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RIPC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以及治疗后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Vm)均增快,且观察组快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搏动指数(PI)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沉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不同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RIPC联合丁苯酞治疗CSVD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缺血适应 丁苯酞 血流动力学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联合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承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2800-2802,共3页
目的:探讨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LRIC)联合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NDACI)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凝血纤溶指标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收治的NDACI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3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入院4.5h... 目的:探讨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LRIC)联合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NDACI)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凝血纤溶指标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收治的NDACI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3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入院4.5h内予以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LRIC干预,持续干预7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凝血纤溶指标和近期预后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75%,与对照组8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SAA)水平和纤维蛋白原(Fbg)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Rankin修订量表(m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颅内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结论:LRIC联合早期溶栓治疗可以降低NDACI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凝血功能,使患者获得良好的近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早期溶栓 肢体缺血适应 炎症 凝血纤溶 近期
下载PDF
远隔缺血预适应对药物球囊扩张术后冠状动脉功能学的影响
9
作者 李佳 刘艳新 +2 位作者 陈杏乐 焦莹莹 刘恒道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394-399,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接受药物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扩张术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segment elevation-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人群中,远隔缺血预适应(distal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对冠...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接受药物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扩张术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segment elevation-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人群中,远隔缺血预适应(distal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对冠状动脉功能学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NSET-ACS并使用DCB治疗冠状动脉原位病变的患者120例。根据术前是否进行RIPC处理分为两组:对照组(n=60)和RIPC组(n=60)。主要结局:术前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 coronary flow reserve,FFR)的变化值。次要结局:术前FFR值和术后FFR值。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关键变量与FFR变化值的关系。结果:两组的FFR变化值[(0.26±0.03)vs.(0.19±0.03),P<0.001]和术后[(0.91±0.04)vs.(0.85±0.03),P<0.001]。两组术前FF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ACEI(β=0.11,95%CI:0.01~0.22,P=0.048)、RIPC(β=0.82,95%CI:0.71~0.93,P<0.001)与FFR变化值呈正相关。吸烟(β=-0.13,95%CI:-0.23~-0.01,P=0.027)、高血压(β=-0.14,95%CI:-0.25~-0.02,P=0.019)、回旋支病变(β=-0.12,95%CI:-0.23~-0.01,P=0.031)与FFR变化值呈负相关。结论:在接受DCB扩张术的CNSTE-ACS患者人群中,RIPC组术前术后FFR变化值及术后FFR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药物球囊扩张术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 缺血适应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肢体远隔缺血期适应联合后适应促进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神经发生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秦琳慧 李宁 +2 位作者 杨宇 杨勇 任长虹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4-61,共8页
目的探讨肢体远隔缺血期适应(per-conditioning,PerC)联合后适应(post-conditioning,PostC)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再生的作用,并明确PerC联合PostC对脂肪酸β-氧化(fatty acidβ-oxidation,FAO)限速酶——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carnitine p... 目的探讨肢体远隔缺血期适应(per-conditioning,PerC)联合后适应(post-conditioning,PostC)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再生的作用,并明确PerC联合PostC对脂肪酸β-氧化(fatty acidβ-oxidation,FAO)限速酶——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carnitine palmitoyl transferase 1A,CPT1A)的影响。方法对成年雄性SD大鼠进行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造模,MCAO模型后30 min进行肢体远隔缺血期适应治疗(PerC),再灌注24 h后重复进行肢体远隔缺血适应(PostC),1次/d,直到取材。再灌注14 d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室管膜下区(subependymal ventricular zone,SVZ)神经再生情况,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CPT1A的表达。结果与MCAO组及PerC/PostC组比较,PerC+PostC组大鼠,身体不对称运动行为评分降低,神经干细胞的数量以及向梗死区迁移的细胞数量增加。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神经干细胞的数量与神经功能呈负相关(r=-0.9179,P<0.0001)。然而,迁移到基底节区的神经干细胞的凋亡数量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机制研究显示,PerC+PostC组CPT1A的蛋白水平显著增加。结论PerC联合PostC治疗能够通过增加神经干细胞的数量改善神经功能,神经干细胞的脂肪酸氧化可能是其促进神经干细胞迁移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肢体缺血适应 神经再生 脂肪酸β-氧化
下载PDF
远隔缺血预适应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脑小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佳瑶 牛映霞 +1 位作者 岳丽 唐鹤飞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187-191,共5页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预适应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CS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盐酸多奈哌齐片联合远隔缺血预适应治疗)39例,对照组(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39...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预适应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CS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盐酸多奈哌齐片联合远隔缺血预适应治疗)39例,对照组(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39例。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的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scale,MoCA)、简化36医疗结局研究量表(36-item short form survey instrument,SF-36)生活质量评分、脑血管灌注参数[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VB)、血流速度(blood flow velocity,CBF)]、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central nervous system specific protein,S100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oCA、SF-36量表、CVB、CBF、BDNF、VEGF上升,MTT、TNF-α、IL-8、S100β水平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oCA、SF-36量表、CVB、CBF、BDNF、VEGF及总有效率更高,MTT、TNF-α、IL-8、S100β更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74%、71.7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隔缺血预适应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可显著改善CSV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脑血流灌注及炎性反应,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适应 盐酸多奈哌齐片 脑小血管病 认知功能障碍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远隔缺血预适应通过激活HIF-1α/VEGF通路保护大鼠缺血性脑卒中 被引量:2
12
作者 邹正 付丽丽 +2 位作者 费爽 石佐林 冯思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41-345,共5页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对大鼠脑缺血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RIPC组、缺血再灌注组(MCAO/R)组、RIPC+MCAO/R组;术前通过夹闭双侧股动脉给予相应组RIPC处理,利用大脑中...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对大鼠脑缺血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RIPC组、缺血再灌注组(MCAO/R)组、RIPC+MCAO/R组;术前通过夹闭双侧股动脉给予相应组RIPC处理,利用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法(MCAO/R)制备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神经功能评分检测大鼠的神经功能,用2,3,5-三苯四唑氯(TTC)对脑切片进行染色以评估脑梗死的程度。利用real time RT-PCR检测大脑皮质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的表达。结果:与MCAO/R组大鼠相比,RIPC处理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轻(P<0.05),脑梗死体积缩小(P<0.01),皮质中HIF-1α和VEGF mRNA的表达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RIPC处理对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激活HIF-1α/VEGF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适应 大脑中动脉栓塞 缺血性脑卒中 低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大鼠
下载PDF
远隔缺血预适应通过上调miR⁃21⁃5p减轻脑缺血模型大鼠细胞凋亡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丹丹 朱昆源 +1 位作者 闭士俊 高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427-432,共6页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1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MCAO/R)组、RIPC+MCAO/R组;术前利用间断夹闭双侧股动脉的方法给予大鼠RIPC处理,利用大脑中...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1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MCAO/R)组、RIPC+MCAO/R组;术前利用间断夹闭双侧股动脉的方法给予大鼠RIPC处理,利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CAO)制备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利用转棒实验检测大鼠运动功能,利用TUNEL染色检测缺血区细胞凋亡,利用real time RT⁃PCR检测大脑缺血区皮质中miR⁃21⁃5p及SPRY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mRNA的表达。结果:与MCAO/R组大鼠相比,RIPC处理组大鼠运动功能有所改善,皮质细胞凋亡减少。miR⁃21⁃5p表达增加,而SPRY1和PDCD4 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RIPC处理对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大鼠miR⁃21⁃5p表达上调,后者通过抑制靶分子SPRY1和PDCD4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适应 大脑中动脉栓塞 凋亡 miR⁃21⁃5p SPRY1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大鼠
下载PDF
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鲁慧 王彬成 +2 位作者 崔宁宁 张艳春 吕建平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9-61,65,共4页
目的探讨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沧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肢... 目的探讨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沧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训练。治疗6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NIHSS评分、影像学表现(MRI、SPECT),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84.00%)显著高于对照组(6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显示新发梗死率观察组(4.00%)显著低于对照组(16.00%),SPECT检查改善率观察组(82.00%)显著高于对照组(4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缺血性脑梗死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显著提高神经功能水平,有效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梗死 肢体缺血适应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华 黄斌英 王艳婵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13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联合RIPC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联合RIPC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药物治疗。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两组的脑缺血再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与总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发病6个月后经颅脑磁共振检查确认脑缺血再发生1例(1.92%),对照组8例(15.38%);观察组患者的脑缺血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精力、一般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96.15%)高于对照组(6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IPC实施后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脑缺血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肢体缺血适应 生活质量 缺血 精神健康
下载PDF
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戴建武 曹莹 +1 位作者 胡函文 谭敏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A01期909-909,共1页
目的探究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是否进行远隔部位缺血预适应(remoteischemicprecondition,RIPC)进行分组,即RIPC组和对照组,2组均按照《中国脑血管病指南》进行治疗接... 目的探究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是否进行远隔部位缺血预适应(remoteischemicprecondition,RIPC)进行分组,即RIPC组和对照组,2组均按照《中国脑血管病指南》进行治疗接受临床对症治疗,对比2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梗死灶体积、BI指数、NIHSS评分及血清NT-proBNP滴度情况。结果RIPC组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2.00%),P<0.05;RIPC组血清NTproBNP滴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梗死灶体积、BI指数、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RIPC组梗死灶体积、BI指数、NIHS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RIPC组神经功能损害进展至高峰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能够促进患者梗死灶体积的缩小,促进疗程的提高,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缺血适应 急性脑梗死 病情
下载PDF
远隔缺血预适应大鼠血清外泌体减轻氧糖剥夺的SH-SY5Y细胞损伤
17
作者 吴东阳 郝广志 董玉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523-528,共6页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大鼠血清外泌体(RIPC-Exo)对氧糖剥夺(OGD)处理的人神经母细胞瘤来源的细胞系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对成年SD大鼠进行RIPC处理,利用试剂盒提取血清中外泌体,用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特异性标志物...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大鼠血清外泌体(RIPC-Exo)对氧糖剥夺(OGD)处理的人神经母细胞瘤来源的细胞系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对成年SD大鼠进行RIPC处理,利用试剂盒提取血清中外泌体,用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特异性标志物CD9和CD63的表达。SH-SY5Y细胞分为对照组、OGD处理组、正常大鼠血清源性外泌体处理组(OGD+Normal-Exo)和RIPC大鼠血清源性外泌体处理组(OGD+RIPC-Exo)。利用CCK-8方法检测SH-SY5Y细胞活性,利用商品化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和细胞内丙二醛(MDA)的含量,利用Annexin V/PI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RIPC-Exo处理可显著增加OGD处理SH-SY5Y细胞的活性,降低培养上清中LDH活性,以及细胞中MDA的含量。此外RIPC-Exo处理显著减少OGD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结论:RIPC大鼠产生外泌体能减轻OGD诱发的SH-SY5Y细胞损伤,这可能是RIPC对远隔器官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适应 氧糖剥夺 外泌体 凋亡 SH-SY5Y细胞
下载PDF
缺血预适应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远隔器官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石伯生 黄涌 邓宏平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720-725,共6页
目的评估缺血预适应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缺血再灌注后远隔器官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5月—2021年4月南通市中医院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缺血预适应联合右美托咪定... 目的评估缺血预适应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缺血再灌注后远隔器官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5月—2021年4月南通市中医院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缺血预适应联合右美托咪定组(I+D组)、缺血预适应组(I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25例。于止血带使用前(T0)、撤止血带15 min后(T1)、出室后6 h(T2)抽取动脉血。测定各组氧化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水平,包括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同时测定T0、T1、T2时反映器官功能的相关指标,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结果I+D组、I组、D组患者T1时点MDA、TNF-α、IL-1、IL-6、ALT、AST均显著低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组、I组、D组患者T2时点MDA、ALT、AST显著低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缺血预适应和右美托咪定均可对抗下肢缺血再灌注所致的氧化应激反应和肝脏损伤,但二者联合应用保护效果并未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适应 右美托咪定 膝关节置换术 缺血再灌注损伤 器官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远隔缺血预适应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术后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凌素连 韦园园 李海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3年第31期23-26,共4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远隔缺血预适应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符合标准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远隔缺血预适应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符合标准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重症监管。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远隔缺血预适应干预。评估指标包括24 h和7 d的脑血管再通率、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率、90 d的良好预后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再灌注时间。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24 h和7 d的脑血管再通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且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降低,90 d的良好预后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别为(9.56±3.87)分、(2.72±0.56)分,对照组分别为(11.28±3.78)分、(3.38±0.59)分,研究组干预后的各项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2.248,P=0.027;t=5.737,P<0.001);研究组再灌注时间为(81.63±29.03)min,对照组为(95.27±32.46)min,研究组再灌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t=2.215,P=0.029)。结论 远隔缺血预适应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术后能够有效提高脑血管再通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良好预后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适应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取栓术 神经功能缺损 良好后率
下载PDF
远隔缺血预适应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保护作用
20
作者 谭念 《内科》 2023年第5期415-418,426,共5页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预适应训练(RIPC)对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86例I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RIPC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RIPC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RIPC,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预适应训练(RIPC)对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86例I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RIPC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RIPC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RIPC,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体积、上肢功能、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和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RIPC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Fue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评分、Wol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MFT)评分、血清NGF水平、血清BDNF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后和治疗6个月后,RIPC组的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均低/小于对照组,FMA-UE评分、WMFT评分、血清BDNF水平、血清N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FMA-UE评分、WMFT评分、血清BDNF水平、血清NGF水平的分组与时间均有交互效应(均P<0.05)。结论RIPC可上调IS患者血清BDNF和NGF的表达,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减小脑梗死体积,改善上肢功能,是一种有效的脑保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适应训练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缺损 脑梗死 上肢功能 脑保护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