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故意说本土化方案的司法适用——以贯彻责任主义量化违法性认识错误的可避免性为路径
1
作者 董知函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35-39,共5页
故意说本土化方案更适合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现状,但构成要件主观证明困难、过失犯成立等问题亦暴露其缺陷,阻碍了故意说本土化。以违法性认识错误的不可避免性作为出发点,结合推定手段的规范化运用,平衡公民不知法风险在国家与个人间承... 故意说本土化方案更适合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现状,但构成要件主观证明困难、过失犯成立等问题亦暴露其缺陷,阻碍了故意说本土化。以违法性认识错误的不可避免性作为出发点,结合推定手段的规范化运用,平衡公民不知法风险在国家与个人间承担的范畴,深化贯彻责任主义,着重从实务层面解决违法性认识作为构成要件要素证明困难的窘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说 故意说 推定 违法性认识错误的可避免性
下载PDF
刑事辩护视野下违法性认识错误的体系定位与实践运用
2
作者 吴桐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3期150-157,共8页
法定犯时代的到来对司法实践长期坚守的“违法性认识不要说”形成冲击的同时,也使违法性认识错误的判断更加复杂。在刑事辩护中,违法性认识错误分别对应无罪辩护、罪轻辩护以及量刑辩护三种辩护事由。从刑事一体化视角来看,故意说主张... 法定犯时代的到来对司法实践长期坚守的“违法性认识不要说”形成冲击的同时,也使违法性认识错误的判断更加复杂。在刑事辩护中,违法性认识错误分别对应无罪辩护、罪轻辩护以及量刑辩护三种辩护事由。从刑事一体化视角来看,故意说主张违法性认识错误应表现为无罪辩护事由和罪轻辩护事由,责任说则认为违法性认识错误通常属于量刑辩护事由。三种辩护事由的实践运用比重不仅取决于如何理解违法性认识在犯罪论体系中的理论定位,也与不同辩护事由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主张难易程度密切相关。在实体与程序的双重考量下,将违法性认识错误作为量刑辩护事由的做法可以有效平衡被告人利益诉求与刑事政策要求。对此,应坚守责任说的基本立场,充分发挥违法性认识错误作为量刑辩护事由的积极意义,从证明模式转型、证明责任分配以及证明标准廓清三个方面发挥其辩护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一体化 刑事辩护 违法认识错误 量刑辩护 证明模式
下载PDF
违法性认识错误的体系性诠释
3
作者 陈望舒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93-99,共7页
明确违法性认识错误究竟影响故意还是责任的成立,是解决归贵问题的必要前提。要明晰违法性认识与故意的关系,应在故意论中厘清故意概念的功能和体系性地位。在不法和责任的二元判断视角下,故意是专属于构成要件阶层的不法要素,因而违法... 明确违法性认识错误究竟影响故意还是责任的成立,是解决归贵问题的必要前提。要明晰违法性认识与故意的关系,应在故意论中厘清故意概念的功能和体系性地位。在不法和责任的二元判断视角下,故意是专属于构成要件阶层的不法要素,因而违法性认识属于责任故意的组成部分无从谈起。构成要件故意的认识内容是行为经过未偏离的因果流程发展后能够引起法益侵害这一系列征表行为违法性的基础事实,不包括对行为违法性的认识。就违法性认识与责任的关系而言,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与规范责任论天然相合,在不属于故意要素的情况下,应当具有参与规制贵任的机能。从刑事政策的角度出发,将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作为责任要素,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兼顾法益保护和人权保障价值的折衷解决方案。因此,将违法性认识可能性作为责任要素,使违法性认识错误作用于责任之上的观点宜为可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认识错误 故意 责任主义 体系地位 责任要素 责任成立
下载PDF
违法性认识错误避免可能性教义学探究
4
作者 张金钢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55-62,共8页
法定犯时代的到来加剧了以“不知法不免责”为代表的传统罪责观念与主张“不知法不为罪”的责任主义之间的矛盾冲突。“违法性认识不要说”与“违法性认识必要说”之争,本质上是对社会公众利益与公民自身利益之间的权衡。违法性认识错... 法定犯时代的到来加剧了以“不知法不免责”为代表的传统罪责观念与主张“不知法不为罪”的责任主义之间的矛盾冲突。“违法性认识不要说”与“违法性认识必要说”之争,本质上是对社会公众利益与公民自身利益之间的权衡。违法性认识错误避免可能性理论作为平衡两极观点的过渡式延伸,为实践中对行为人宽宥程度的考量提供了充分的论证依据。违法性认识错误避免可能性理论及其认定标准为我国司法实践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通过对理论的柔性研究,期待寻求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可以兼容性应用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认识错误 可避免判断 法定犯 责任主义 利益权衡
下载PDF
行政犯的立法扩张与司法限缩——以违法性认识为中心的考察
5
作者 朱子骁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34-41,共8页
行政犯立法扩张带来的犯罪圈尤其是轻罪圈的扩张备受质疑,集中体现在对于违背刑法谦抑性的担忧和对于象征性立法的批判。谦抑的最终实现是刑罚的退位或减让,而非立法对社会风险的坐视不管;象征性立法通过回应舆情民意实现初步社会治理... 行政犯立法扩张带来的犯罪圈尤其是轻罪圈的扩张备受质疑,集中体现在对于违背刑法谦抑性的担忧和对于象征性立法的批判。谦抑的最终实现是刑罚的退位或减让,而非立法对社会风险的坐视不管;象征性立法通过回应舆情民意实现初步社会治理的功能值得肯定。庞杂且专业的行政规则并不在一般人的“常识、常情、常理”认知中,违法性认识推定必然会导致“强人所难”,侵蚀自由。随着行政犯时代的全面到来,违法性认识应当成为行政犯罪的必备条件。违法一元论无法解决违法性认识和责任之间的比例或均衡问题,只有将违法性认识限缩解释为刑事违法性认识,才符合主客观一致原则,实现罪责刑的均衡。以犯罪主观构成要件中的罪过要素为基础可以将违法性认识错误分为疏忽大意型、过于自信型和意外型认识错误三类,依照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可对其减免一定的刑事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犯 象征立法 违法认识 认识能力 认识条件
下载PDF
法定犯未必的违法性认识:界定与适用
6
作者 储志豪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1期109-120,共12页
在法定犯时代,司法实践常以被告人认识到可能的违法性来回应违法性认识错误的抗辩,这涉及我国刑法理论关注不多的“未必的违法性认识”。界定未必的违法性认识时,不能直接挪用间接故意与过失的界分方案,而是应提倡侧重认识因素的“可能... 在法定犯时代,司法实践常以被告人认识到可能的违法性来回应违法性认识错误的抗辩,这涉及我国刑法理论关注不多的“未必的违法性认识”。界定未必的违法性认识时,不能直接挪用间接故意与过失的界分方案,而是应提倡侧重认识因素的“可能性说”。在行为人陷入不可消除的不法怀疑,且选择适法行为的能力受到影响的条件下,未必的违法性认识会引发期待可能性和责任的降低。未必的违法性认识在法定犯处存在典型的适用场景。在具体的应用示例中,当行为人因执行上级命令而构成法定犯时,前置法会就未必的违法性认识的处罚规则作出特别规定,执行者的罪责可能会据此被排除。此外,对超标车是否属机动车之争,也可借助法定犯未必的违法性认识的思路建立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必的违法认识 法定犯 可能 期待可能
下载PDF
风险社会中责任与预防的平衡——以违法性认识为视角
7
作者 孟瑽瑢 《河北法律职业教育》 2024年第10期76-80,共5页
风险社会中立法司法呈现出以积极预防为目标的从严从重趋势,具体体现为轻罪比例增加,抽象危险犯以及法定犯数量增多。这种做法虽然有效应对了新风险,却也在一定程度上与责任主义的要求相违背。违法性认识在责任与预防这种对抗中发挥了... 风险社会中立法司法呈现出以积极预防为目标的从严从重趋势,具体体现为轻罪比例增加,抽象危险犯以及法定犯数量增多。这种做法虽然有效应对了新风险,却也在一定程度上与责任主义的要求相违背。违法性认识在责任与预防这种对抗中发挥了平衡作用,因此具有必要性。一方面,对违法性认识以规范标准评价其具体内容可以达到预防目的,另一方面,将具备相当的违法性认识作为承担责任的必要条件有效回应了责任主义对人权保护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主义 违法认识 风险社会
下载PDF
刑事违法性认识体系性定位的思考
8
作者 陶子扬 《社会科学前沿》 2024年第8期671-680,共10页
关于违法性认识的体系地位的争论一直延续到今天,故意说和责任说在中国刑法学界依然呈现分庭抗礼的局势。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予以分析,故意说将故意和违法性认识相糅合的做法既违背我国刑法条文,又在犯罪论体系架构上与整体相冲突。... 关于违法性认识的体系地位的争论一直延续到今天,故意说和责任说在中国刑法学界依然呈现分庭抗礼的局势。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予以分析,故意说将故意和违法性认识相糅合的做法既违背我国刑法条文,又在犯罪论体系架构上与整体相冲突。该理论核心观点是将违法性认识融入犯罪故意中,此一过分超前的判断方法不仅会模糊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界限,而且在我国司法实务案件中会导致案件的结论走向一律无罪或者有罪的两个极端。责任说将违法性认识视为独立的责任要素,总体而言更适合我国的司法实务。尽管故意说针对责任说存在一系列批评意见,但不可否认的是责任说清晰地分离了对事实的认识与对法律规范的认识,契合公民对刑法的认识能力水平,其将认识对象限定为一般法律规范的做法亦能够解决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的违法性关联问题。因此,责任说在刑法理论体系中较之故意说具有更多的优势,应当予以坚持。The debate over the systemic status of the awareness of illegality has continued to this day, with the intentionality theory and the responsibility theory still dividing the Chinese criminal law communit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is issue. The intentionality theory combines intentionality and awareness of illegality, which is not only contrary to the provisions of China’s criminal law, but also conflicts with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crime theory system. The core view of this theory is to integrate the awareness of illegality into criminal intent, this overly advanced judgment method will not only blur the boundaries between factual judgment and value judgment, but also in China’s judicial practice cases will lead to the conclusion of the case towards the two extremes of innocence or guilt. The responsibility theory regards the awareness of illegality as an independent element of responsibility, which is generally more suitable for the judicial practice in China. Although intentionally against the responsibility theory there are a series of criticisms, but undeniably is the responsibility theory clearly separated the knowledge of the facts and the knowledge of the legal norms, fit the level of citizens on the criminal law of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knowledge of the object is limited to the general legal norms of the practice can also solve the criminal law and other sectors of the law of the illegality of the correlation of the problem. Therefore, the theory of responsibility has more advantages than the theory of willfulness in the system of criminal law, and should be main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认识 故意说 责任说 司法实务
下载PDF
违法性认识错误避免可能性的判断——以大陆法系国家(地区)的刑法规定与司法实践为进路 被引量:6
9
作者 王胜华 《西部法学评论》 2013年第5期1-9,共9页
"不知法不免责"是处理违法性认识错误的基本原则。但这一原则过于"冰冷"而未考虑行为人对错误的避免可能性,故大陆法系国家刑法视发生违法性认识错误不可避免或可避免的情形而分别规定不负刑事责任或减轻处罚。如... "不知法不免责"是处理违法性认识错误的基本原则。但这一原则过于"冰冷"而未考虑行为人对错误的避免可能性,故大陆法系国家刑法视发生违法性认识错误不可避免或可避免的情形而分别规定不负刑事责任或减轻处罚。如何判断、以何标准判断违法性认识错误的避免可能性就成为刑法理论的重要问题。司法官站在不同的角度、坚持不同的立场、秉承不同的刑事政策就会采取不同的判断标准,进而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我国对此进行借鉴和参考,结合常识、常理、常情,采用认定过失的标准进行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认识错误 避免可能 责任 判断标准
下载PDF
论违法性认识错误避免可能性的认定标准——以赵春华非法持枪案为视角 被引量:4
10
作者 纪康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46-50,共5页
在赵春华非法持枪案中,行为人是否具备违法性认识的可能,理论界存在争议。究其本源,乃是我国传统的社会危害性理论所致。建议以"违法性认识"作为行为人故意认识的内容。此外,对于违法性认识错误避免的可能性,应当遵从"真... 在赵春华非法持枪案中,行为人是否具备违法性认识的可能,理论界存在争议。究其本源,乃是我国传统的社会危害性理论所致。建议以"违法性认识"作为行为人故意认识的内容。此外,对于违法性认识错误避免的可能性,应当遵从"真诚"而"合理"的标准,只要行为人主观确信自己的行为合法,且社会一般人也认为这种合法性确信是合理的,就应当认为这种违法性认识错误是难以避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认识错误 避免可能 真诚而合理 “赵春华”非法持枪案
下载PDF
违法性认识错误阻却犯罪成立的理论路径研究
11
作者 李亚龙 《天府新论》 CSSCI 2023年第4期108-117,共10页
违法性认识错误阻却犯罪成立的理论路径中,“责任阻却说”更具合理性。应该明确故意系行为人之于构成要件的容忍,其认识对象限于构成要件事实。基于“责任”与“故意”的关系而言,两者为评价与被评价之关系,“故意”为“责任”评价的对... 违法性认识错误阻却犯罪成立的理论路径中,“责任阻却说”更具合理性。应该明确故意系行为人之于构成要件的容忍,其认识对象限于构成要件事实。基于“责任”与“故意”的关系而言,两者为评价与被评价之关系,“故意”为“责任”评价的对象,而非“责任”的内容,故两者并非处于一个层面。违法性认识系行为人对于违反刑法与否的抽象性评价之认识,征表行为人对于规范的态度,其为行为人的“非难可能性”提供依据。因此,违法性认识应为“责任”评定之内容。因此,行为人违法性认识错误时,行为人通过阻却责任而非故意出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认识错误 犯罪成立 故意 责任 阻却犯罪
下载PDF
违法性认识可能性判断的系统论证成
12
作者 刘涛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3-200,共8页
在系统论看来,个人的心理认知与刑法的规范运作属于系统/环境的区分。因此,违法性认识的判断标准是系统关心的,而违法性认识内容则属于个体认知的范畴。从规范体系的判断标准而非个人认知的本质来看,限制故意说与限制责任说相较于其他... 在系统论看来,个人的心理认知与刑法的规范运作属于系统/环境的区分。因此,违法性认识的判断标准是系统关心的,而违法性认识内容则属于个体认知的范畴。从规范体系的判断标准而非个人认知的本质来看,限制故意说与限制责任说相较于其他学说更准确地把握了违法性认识问题的本质。绝对的“知法推定”不符合现代社会功能分化的特点。责任是实现规范体系与认知体系关联的结构耦合形态,只有承认违法性认识属于责任要素的一部分,才能在现代社会实现通过刑法稳定规范性期待的功能。在法定犯时代,违法性认识可能性的判断标准以行为人对前置法的认知可能性及其内容作为对象与材料,功能分化条件下主体对前置法的认识可能性必须注意判断上的个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认识 系统论 结构耦合 前置法
下载PDF
帮助性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基于反竞争共同违法理论的构建
13
作者 冯子航 毕金平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25-136,共12页
有赖于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中的反竞争共同违法行为频发,尤其是帮助性不正当竞争行为泛滥成灾。对直接实施者以外的行为人进行责任追究属于竞争法规制范围的扩张,因此针对“帮助实施”行为这一竞争法规制的... 有赖于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中的反竞争共同违法行为频发,尤其是帮助性不正当竞争行为泛滥成灾。对直接实施者以外的行为人进行责任追究属于竞争法规制范围的扩张,因此针对“帮助实施”行为这一竞争法规制的全新场域,要充分考虑竞争法领域特性和市场竞争实际,明晰处罚依据和行为认定在反竞争共同违法理论中的关键地位。帮助性不正当竞争行为作为反竞争共同违法行为的一部分,对该行为的认定需要通过帮助行为客观表现和行为人主观状态进行实质的违法性判断,明晰该行为作为反竞争共同行为需充足的共同要素及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助不正当竞争行为 共同违法 实质帮助 双重认识要素
下载PDF
多元文化社会中文化冲突型违法性认识错误及其处理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山 李昊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5-32,共8页
多元文化社会中,主流社会文化基础的国家刑法处理文化冲突型违法性认识错误,需要区分行为人所属群体社会与主流社会之间是否符合"主体间性"标准,决定是否采取"宽容"的政策立场,以确保正常的多元化共存,或者维系必... 多元文化社会中,主流社会文化基础的国家刑法处理文化冲突型违法性认识错误,需要区分行为人所属群体社会与主流社会之间是否符合"主体间性"标准,决定是否采取"宽容"的政策立场,以确保正常的多元化共存,或者维系必要的内在团结。一般地,应否认文化冲突成因的违法性认识错误的行为人具有犯罪故意,也应当否认其具有违法性认识之可能性,犯罪过失难以成立;受亚文化影响的行为人对主流社会文化基础法律的认知能力也明显低于常人,刑事责任评价应以趋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冲突 违法认识错误 法律责任 主体间 宽容
下载PDF
不法归属视野下违法性认识的功能论证——兼论《刑法》第14条之规范解释 被引量:2
15
作者 石佳宇 《南大法学》 CSSCI 2023年第4期30-51,共22页
随着不法归属理论由客观转向主观,违法性认识也在犯罪故意规范化的过程中获得了不法归属的功能:一方面,其在宏观层面重新定义了行为不法归属的起点———即“禁止风险”的含义;另一方面,其在微观层面重新形塑了主观不法归属的核心要件... 随着不法归属理论由客观转向主观,违法性认识也在犯罪故意规范化的过程中获得了不法归属的功能:一方面,其在宏观层面重新定义了行为不法归属的起点———即“禁止风险”的含义;另一方面,其在微观层面重新形塑了主观不法归属的核心要件———犯罪故意。立足于不法归属之上的故意说,既能合理解释教义学知识变化,也能正确回应学理对其的质疑。从我国《刑法》第14条的规定出发,结合本土刑法理论有关犯罪本质与犯罪构成关系的论述可以得出:我国刑法同样承认主观的不法归属理论,因此违法性认识也应是犯罪故意的要素。我国刑法犯罪故意中的违法性认识应是“刑事违法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在特定案件事实中应引入“刑法量的认识可能性”概念合理对行为人的刑事违法性认识进行推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认识 主观归属 犯罪故意 社会危害 刑事违法
下载PDF
违法性认识错误理论的反思与革新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松建 孙靖珈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3-67,共5页
犯罪行为与社会基本伦理之间的对立有时比较模糊,“法律认识错误不免责”引起的罪责刑不相适应问题以及更深层次的责任主义与一般预防之间的矛盾不容忽视。关于违法性认识的学说代表不同的法系特征和法益保护倾向。在我国四要件犯罪构... 犯罪行为与社会基本伦理之间的对立有时比较模糊,“法律认识错误不免责”引起的罪责刑不相适应问题以及更深层次的责任主义与一般预防之间的矛盾不容忽视。关于违法性认识的学说代表不同的法系特征和法益保护倾向。在我国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中定位违法性认识要面对诸多矛盾,对该问题的讨论很容易陷入“革新犯罪构成”的死胡同,违法性认识错误则被忽视。对违法性认识错误进行解构,方能创设可行、高效的矛盾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认识错误 犯罪构成 责任主义 刑事政策
下载PDF
中国刑法上的免责机制反思——从违法性认识错误切入 被引量:13
17
作者 屈学武 《法治研究》 2018年第1期60-77,共18页
随着"不知法绝对不免责"的立法原则逐渐被"不可避免的违法性认识错误可免责"的刑事立法例所取代,刑法责任主义所昭彰的刑法正义性,已日渐成为各国刑罚权得以发动的重要"根据"。在此背景下,我国近年来先... 随着"不知法绝对不免责"的立法原则逐渐被"不可避免的违法性认识错误可免责"的刑事立法例所取代,刑法责任主义所昭彰的刑法正义性,已日渐成为各国刑罚权得以发动的重要"根据"。在此背景下,我国近年来先后发生的系列"合法不合理"或"合理不合法"的刑法评价案所折射出的问题本质正是:刑法的威权性与刑法的正义性即功利主义的与责任主义的刑法观之抵牾。但刑法的功利主义与责任主义并非绝对的二律背反:两者相互冲突也相互依存并促进。而上述系列碰撞也表明:我国现行刑法依然坚守的绝对的"不知法不免责"的刑法规制已然滞后。为此,立法上似有必要在刑法总则中对禁止错误作出统一的阻却或减轻责任的明文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法义务 违法认识 阻却责任 责任主义 功利主义
下载PDF
义务论视角下违法性认识理论的刑事政策根据--以我国379份司法裁判文书为样本 被引量:2
18
作者 范洁 《西部法学评论》 2023年第2期14-28,共15页
“不知法不免责”在法定犯时代遭受刑法理论和社会舆论的双重抨击,但我国司法实践却对违法性认识错误阻却责任理论讳莫如深。从裁判理由来看,法院出于刑事政策的考量,认为大规模采纳违法性认识理论将不利于犯罪预防。但该预设存在认识误... “不知法不免责”在法定犯时代遭受刑法理论和社会舆论的双重抨击,但我国司法实践却对违法性认识错误阻却责任理论讳莫如深。从裁判理由来看,法院出于刑事政策的考量,认为大规模采纳违法性认识理论将不利于犯罪预防。但该预设存在认识误区,刑法理论须予以澄清。传统批判理由以国家权威主义为论证中介,认为知法义务不具有正当性从而不利于犯罪预防,但因无法言明国家限制公民自由的界限而归于失败。国家义务视角则以犯罪预防为导向、商谈合理性为根基,认为若不承认违法性认识理论,将违背国家安全保障义务和公正保障义务,公民无法产生法忠诚,以致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目的难以实现,这也从根本上否定了司法实践的犯罪预防动因,为引入违法性认识错误理论厘清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认识 个人义务 国家义务 犯罪预防
下载PDF
基于“ 违法性” 本质的保全错误根源及司法认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飞 《时代法学》 2023年第1期89-96,共8页
财产保全错误侵权归责的核心是违法性评价。违法的保全申请行为主要类型包括前提错误、对象错误、数额错误、不具有保全必要性。财产保全错误的根源在于保全行为固有的权益冲突、实践冲突、时序冲突、价值冲突等特性。这些内在冲突无法... 财产保全错误侵权归责的核心是违法性评价。违法的保全申请行为主要类型包括前提错误、对象错误、数额错误、不具有保全必要性。财产保全错误的根源在于保全行为固有的权益冲突、实践冲突、时序冲突、价值冲突等特性。这些内在冲突无法根除,且在认定行为违法性时必须关注。据此提炼出保全错误的认定方法,即完成从一般法到特别法的法律规范及立法目的检视,以比例原则考量行为适当性,以诚实信用原则进行实质性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保全 申请错误 违法 侵权
下载PDF
违法性认识在刑事归责的旁落与纠偏——以司法解释溯及力为视角 被引量:1
20
作者 赖隹文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32-141,共10页
违法性认识在犯罪认定中的缺席源于对刑法的误读,也肇因于犯罪构成四要件理论的惯性制约。对违法性认识的漠视违反了责任主义原则,导致出罪空间被挤压。刑法溯及力问题在客观上指涉的是法的评价范围,在主观上则与行为人的违法性认识相关... 违法性认识在犯罪认定中的缺席源于对刑法的误读,也肇因于犯罪构成四要件理论的惯性制约。对违法性认识的漠视违反了责任主义原则,导致出罪空间被挤压。刑法溯及力问题在客观上指涉的是法的评价范围,在主观上则与行为人的违法性认识相关,而承认刑法溯及力则与责任主义所要求的违法性认识相抵触。有限承认司法解释溯及力的规则与法定犯的耦合,加剧了违法性认识在责任主义中的旁落。运用先形式后实质、先客观后主观的阶层评价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有限承认司法解释溯及力对责任主义的冲击。在理念层面,需以违法性认识构筑责任要素,从而回应法定犯时代的诉求。在司法适用层面,应以行为规范作为刑法的第一属性,区别模糊的条文与清晰的规则,从行为人视角展开是否存在违法性认识之判断。在立法考量层面,废止当前有限承认司法解释溯及力的规则,使刑法与司法解释同等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是根本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认识 溯及力 司法解释 法定犯 行为规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