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T载体连接PCR技术分离黄嘴白鹭微卫星位点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勋和 周晓平 +1 位作者 方文珍 陈小麟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0-285,共6页
传统的微卫星分离策略对于低丰度的物种如鸟类而言,通常是低效的.探讨了一种改良的T载体PCR序列获取法用于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微卫星DNA的分离,称为T载体连接PCR(T-vector-ligation PCR,TVL-PCR).在获取第一侧微卫星序列的71... 传统的微卫星分离策略对于低丰度的物种如鸟类而言,通常是低效的.探讨了一种改良的T载体PCR序列获取法用于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微卫星DNA的分离,称为T载体连接PCR(T-vector-ligation PCR,TVL-PCR).在获取第一侧微卫星序列的71个阳性克隆中,59个克隆含有重复序列,设计了48对位点特异巢式引物.经过两轮TVL-PCR后,31个位点的扩增产物为预期大小,经测序后获得21个完整的微卫星位点.除去侧翼序列过短和小卫星位点外,设计16个微卫星位点进行多态信息检测,其中7个位点显示出多态性,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20,观察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375~0.958和0.477~0.956,所有位点都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HWE)和连锁平衡.说明TVL-PCR技术对低丰度微卫星物种的位点分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分离 T载体连接pcr 黄嘴白鹭
下载PDF
基于连接PCR高灵敏度定量检测融合基因转录本
2
作者 洪伟祥 王辉 李正平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27-1934,共8页
融合基因在间充质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人类肿瘤疾病的重要生物标志物,融合基因转录本的分析检测在生物学研究、临床诊断、精准治疗和恶性肿瘤预后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基于连接PCR建立了高灵敏度和高特... 融合基因在间充质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人类肿瘤疾病的重要生物标志物,融合基因转录本的分析检测在生物学研究、临床诊断、精准治疗和恶性肿瘤预后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基于连接PCR建立了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检测融合基因mRNA的方法.在融合基因BCR-ABL mRNA的融合位点处设计两个特异性的寡核苷酸探针,只有当反应体系中存在相对应的靶标时,特异性的探针才会在融合位点相邻处与靶标互补配对并被连接形成新的DNA.通过对该DNA的PCR扩增可以检测低至0.1 fmolL^(-1)的mRNA,表现出了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此外,该方法还利用TaqMan探针实现在1个试管中同时检测融合基因BCR-ABL的不同亚型m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基因 连接pcr TAQMAN探针
原文传递
连接介导PCR及其在体内足迹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纪新军 刘德培 梁植权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24-227,共4页
连接介导聚合酶链反应是以连接反应为基础的单侧PCR技术 ,首先在DNA片段的一端连接上一个公共连接子 ,而后在这个连接子与另一个DNA序列特异的引物间扩增 .Vent聚合酶的使用 ,延伸产物捕获及连接子标记选择策略的采用 ,大大提高了连接... 连接介导聚合酶链反应是以连接反应为基础的单侧PCR技术 ,首先在DNA片段的一端连接上一个公共连接子 ,而后在这个连接子与另一个DNA序列特异的引物间扩增 .Vent聚合酶的使用 ,延伸产物捕获及连接子标记选择策略的采用 ,大大提高了连接介导聚合酶链反应的敏感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介导pcr 连接 体内足迹法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禽坦布苏病毒连接酶依赖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傅光华 黄瑜 +6 位作者 程龙飞 陈翠腾 万春和 陈红梅 彭春香 施少华 林建生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639-643,共5页
根据连接酶依赖PCR工作原理设计并建立一种禽坦布苏病毒RT—PCR快速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能特异性检测不同禽源的坦布苏病毒分离株,且与常规RT—PCR检测敏感性相当。运用该方法对动物攻毒试验采集的6份样品及2011~2012年间采集... 根据连接酶依赖PCR工作原理设计并建立一种禽坦布苏病毒RT—PCR快速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能特异性检测不同禽源的坦布苏病毒分离株,且与常规RT—PCR检测敏感性相当。运用该方法对动物攻毒试验采集的6份样品及2011~2012年间采集自福建、江西、浙江及广东省发病鸭场的140份样品进行检测。动物试验样品均为阳性,临床样品检出率为14.3%(20/140)。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所建立的连接酶依赖RT—PCR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等优点,可用于禽坦布苏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病毒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坦布苏病毒 连接酶依赖RT—pcr 病源检测
下载PDF
应用连接介导PCR法于线粒体DNA的测序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力 庄志雄 +4 位作者 陈雯 杨杏芬 凌文华 魏青 邓丽霞 《中国职业医学》 CAS 2000年第3期16-18,共3页
目的 简化DNA测序方法 ,优化条件 ,以适用于线粒体DNA的测序。方法 应用MaxamGilbert化学断裂反应和连接介导PCR(LigationMediatedPCR ,LMPCR)来测定线粒体DNA的序列。结果 读取的 14 0bp的核苷酸序列 ,输入基因库 ,确定为线粒体DNA... 目的 简化DNA测序方法 ,优化条件 ,以适用于线粒体DNA的测序。方法 应用MaxamGilbert化学断裂反应和连接介导PCR(LigationMediatedPCR ,LMPCR)来测定线粒体DNA的序列。结果 读取的 14 0bp的核苷酸序列 ,输入基因库 ,确定为线粒体DNA重链 80 51~ 8190片段的序列 ,符合率为 70 7% ( 99/14 0 )。结论 该方法改进的成功 ,对进一步进行线粒体DNA氧化损伤图谱分析等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介导pcr 线粒体DNA DNA测序
下载PDF
锚连接PCR方法在T细胞抗原受体cDNA研究中的应用
6
作者 杨永广 小幡文弥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93-196,共4页
关键词 连接pcr CDNA T细胞受体
原文传递
应用于染色体步移的PCR扩增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7
作者 刘博 苏乔 +2 位作者 汤敏谦 袁晓东 安利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7-595,共9页
各种建立在PCR基础上染色体步移的方法能够根据已知的基因序列得到侧翼的基因序列。染色体步移技术主要应用于克隆启动子、步查获得新物种中基因的非保守区域、鉴定T-DNA或转座子的插入位点、染色体测序工作中的空隙填补,从而获得完整... 各种建立在PCR基础上染色体步移的方法能够根据已知的基因序列得到侧翼的基因序列。染色体步移技术主要应用于克隆启动子、步查获得新物种中基因的非保守区域、鉴定T-DNA或转座子的插入位点、染色体测序工作中的空隙填补,从而获得完整的基因组序列等方面。其方法主要有3种:反向PCR的方法,连接法介导的PCR的方法以及特异引物PCR的方法。文章就各种方法进行举例说明并加以分析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步移 反向pcr 连接pcr 特异引物pcr
下载PDF
2种PCR方法扩增盐藻肌动蛋白基因3’旁侧序列比较 被引量:6
8
作者 姜国忠 谢华 +2 位作者 郭玉忠 范天黎 薛乐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 :比较扩增盐藻肌动蛋白基因 3’旁侧序列的 2种PCR方法。方法 :用pvuⅡ、EcoRⅤ和StuⅠ 3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盐藻基因组DNA后 ,供 2种PCR用 ,一种是连接介导法PCR(LMPCR) ,与用人工合成的适配子相连并用适配子引物和盐藻肌动蛋白... 目的 :比较扩增盐藻肌动蛋白基因 3’旁侧序列的 2种PCR方法。方法 :用pvuⅡ、EcoRⅤ和StuⅠ 3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盐藻基因组DNA后 ,供 2种PCR用 ,一种是连接介导法PCR(LMPCR) ,与用人工合成的适配子相连并用适配子引物和盐藻肌动蛋白基因特异引物扩增未知序列 ;另一种是反向PCR(IPCR) ,酶切后的DNA自身环化做模板 ,用 2对基因特异引物反向扩增。结果 :2轮PCR后 ,LMPCR中得到大量的非特异扩增产物 ,测序结果发现许多产物是由适配子引物AP2单独扩增引起。而反向PCR在得到pvuⅡ和StuⅠ消化的自连文库中扩增得到 2 .5kb特异产物 ,经测序发现 ,片段两侧为基因特异引物 ,部分序列与已知序列相一致。Southern也进一步证实了IPCR扩增片段来源于盐藻基因组DNA。结论 :IPCR技术在克隆基因旁侧序列时优于LMPCR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pcr 连接介导法pcr 盐藻 肌动蛋白 旁侧序列cDNA 简并引物
下载PDF
检测人TCR BD基因重排时RSS断裂末端的LM-PCR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9
作者 姚新生 马骊 +4 位作者 温茜 邹红云 阮光平 杨介钻 王小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2-345,共4页
目的:建立检测人T细胞TCRBD基因(Diversity Gene)经历重排的连接介导PCR方法(Ligation Mediate dPCR,LMPCR),为T细胞重排和疾病的关系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在人TCRβ链BD1与BD25′端重组信号序列(RSS)前,BD1与BD23′端RSS后各设计两套用... 目的:建立检测人T细胞TCRBD基因(Diversity Gene)经历重排的连接介导PCR方法(Ligation Mediate dPCR,LMPCR),为T细胞重排和疾病的关系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在人TCRβ链BD1与BD25′端重组信号序列(RSS)前,BD1与BD23′端RSS后各设计两套用于巢式PCR引物;设计并合成和双链RSS平断裂末端相接的特殊接头(BWLinker),提取胸腺组织、正常人和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样本总DNA,和BWlinker连接,进行巢式PCR,PCR产物琼脂糖电泳分析,阳性产物做胶回收,并克隆测序鉴定。结果:在1例胸腺组织提取的总DNA中证实存在BD1和BD25′和3′的RSS断裂末端,在2例TALLs的PBMC中检测到BD25′和3′的RSS断裂末端,2例正常人PBMC中未能检测到RSS断裂末端,阳性的LMPCR产物通过测序鉴定,和基因组中序列完全相符合。结论:1例胸腺组织和2例TALL的PBMC中检测到RSS断裂末端,提示TCRBD基因正经历重排,测序结果表明建立的监测TCR重排的LMPCR方法可靠,可用于T细胞重排模型和相关疾病的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介导pcr(LM-pcr) 胸腺 基因重排 重组信号序列(RSS)
下载PDF
RDPCR检测DNA损伤定位于核苷酸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绪芳 饶朝龙 +3 位作者 文卫华 帅培强 叶运莉 衡正昌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简化RDPCR建立程序,并在核酸序列水平精确定位DNA损伤。方法培养TK6细胞,抽提基因组DNA,制备k-ras基因外显子2的单链探针。扩增k-ras基因外显子2(以下称短片段)。酶切短片段和基因组DNA构建损伤模型,前者经依赖随机化末端连接物PCR(... 目的简化RDPCR建立程序,并在核酸序列水平精确定位DNA损伤。方法培养TK6细胞,抽提基因组DNA,制备k-ras基因外显子2的单链探针。扩增k-ras基因外显子2(以下称短片段)。酶切短片段和基因组DNA构建损伤模型,前者经依赖随机化末端连接物PCR(RDPCR)扩增,每一步产物作凝胶电泳,终产物与单链探针杂交显色,并进行测序;后者以短片段建立的实验条件进行RDPCR扩增,产物与单链探针杂交显色,并进行测序。结果凝胶电泳可见酶切短片段在RDPCR中每一步骤的目的产物条带;酶切短片段和酶切基因组DNA的RDPCR产物均在相应位置出现杂交条带,测序证实损伤均位于HinfI在k-ras外显子2上的酶切位点。结论短片段建立RDPCR的实验条件简单易行;并首次利用RDPCR检测DNA损伤精确定位于核酸序列水平的碱基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赖随机化末端连接pcr DNA损伤 定位检测 核苷酸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 and real-time PCR for detection of low abundant YMDD mutant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被引量:3
11
作者 Xiao-Ling Wang Song-Gang Xie +3 位作者 Ling Zhang Wei-Xia Yang Xing Wang Hong-Zhi Ji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20-124,共5页
AIM: To compare the 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 (LDR) and real-time PCR for detection of low abundant YMDD mutant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METHODS: Mixtures of plasmids and serum samples from 52 c... AIM: To compare the 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 (LDR) and real-time PCR for detection of low abundant YMDD mutant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METHODS: Mixtures of plasmids and serum samples from 52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low abundant lamivudine-resistant mutations were tested with LDR and real-time PCR. Time required and reagent cost for both assays were evaluated.RESULTS: Real-time PCR detected 100, 50, 10, 1 and 0.1% of YIDD plasmid, whereas LDR detected 100, 50, 10, 1, 0.1, and 0.01% of YIDD plasmid, in mixtures with YMDD plasmid of 106 copies/mL. Among the 52 clinical serum samples, completely concordant results were obtained for all samples by both assays, and 39 YIDD, 9 YVDD, and 4 YIDD/YVDD were detected. Cost and time required for LDR and real-time PCR are 60/80 CNY (8/10.7 US dollars) and 4.5/2.5 h, respectively.CONCLUSION: LDR and real-time PCR are both sensitive and inexpensive methods for monitoring low abundant YMDD mutants during lamivudin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LDR is more sensitive and less expensive, while real-time PCR is more rap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MDD mutants Hepatitis B virus Real-time pcr 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
下载PDF
人精子体外氧化损伤对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建华 邢俊平 +2 位作者 吴齐飞 薛炜 王新阳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1084-1087,共4页
目的:探讨活性氧(ROS)对人类精子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的氧化损伤。方法:采用Percoll梯度离心法筛选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精子,作为正常精子模型,并分为损伤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加入次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体系或不予处理,37℃有氧环... 目的:探讨活性氧(ROS)对人类精子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的氧化损伤。方法:采用Percoll梯度离心法筛选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精子,作为正常精子模型,并分为损伤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加入次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体系或不予处理,37℃有氧环境中孵育60min。分别提取精子DNA,以Fpg酶切损伤碱基并采用接头介导PCR(LM-PCR)检测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的氧化损伤。采用Rhodamine(Rh123)荧光探针标记精子,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观察精子的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损伤组精子孵育后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116.27±11.72)%vs(64.00±4.88)%,P<0.05]。Fpg酶切和LM-PCR显示精子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损伤。结论:ROS可能通过对精子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氧化损伤而影响精子功能(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从而引起不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 活性氧 线粒体膜电位 接头连接pcr
下载PDF
连接介导PCR分析线粒体DNA的氧化损伤频率及损伤热点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力 庄志雄 +4 位作者 陈雯 杨杏芬 凌文华 魏青 邓丽霞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51-154,共4页
目的 论证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mtDNA)“常见缺失”与DNA氧化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连接介导PCR(ligationmediatedPCR ,LMPCR) ,在大鼠肝细胞株 (BRL 3A)暴露于 5 0mmol/L过氧化氢 (H2 O2 )形成氧化损伤后 ,分析该缺失的断裂区段 ... 目的 论证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mtDNA)“常见缺失”与DNA氧化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连接介导PCR(ligationmediatedPCR ,LMPCR) ,在大鼠肝细胞株 (BRL 3A)暴露于 5 0mmol/L过氧化氢 (H2 O2 )形成氧化损伤后 ,分析该缺失的断裂区段 (80 71~ 8190 ,约 12 0bp)内 ,各核苷酸氧化损伤的频率及热点。结果 在 80 71~ 8190区段 ,存在 8181G、8182G两个明显的氧化损伤热点 ,810 8C及80 96~ 810 1(6bp)的损伤亦明显 ;而“常见缺失”的断裂位点 (8118T)并未被明显氧化损伤。其中 ,8181G/ 8182G位于一个DNA重复结构内 ,80 96~ 810 1(6bp)则位于一个DNA回文结构内。结论 线粒体DNA“常见缺失”的断裂位点不一定是氧化损伤的热点 ,但在断裂区段内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常见缺失 连接介导pcr DNA氧化损伤
原文传递
侧翼序列克隆方法评价 被引量:20
14
作者 洪登峰 万丽丽 杨光圣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80-288,共9页
克隆已知序列的侧翼DNA区域是基因操作实验中经常面临的任务之一。自PCR技术发明以来,以其为基础克隆侧翼序列的方法不断开发,如反向PCR(inversePCR)、捕捉PCR(capturePCR)、VectorettePCR、抑制PCR(suppressionPCR)、T接头PCR(T-linker... 克隆已知序列的侧翼DNA区域是基因操作实验中经常面临的任务之一。自PCR技术发明以来,以其为基础克隆侧翼序列的方法不断开发,如反向PCR(inversePCR)、捕捉PCR(capturePCR)、VectorettePCR、抑制PCR(suppressionPCR)、T接头PCR(T-linkerPCR)、多功能接头PCR(versatilecassettePCR)、AluPCR、热不对称交错PCR(thermalasymmetricinterlacedPCR)和DNA步行—复性控制引物(DNAwalking-an-nealingcontrolprimerTM)等。本文对上述方法的原理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和总结,据此将其归为三大策略,即连接成环PCR、外源接头介导PCR和半随机引物PCR。对不同的策略和同一策略中不同的方法的优缺点亦进行了比较,进而讨论和展望了它们的主要应用领域和潜力,以期对实际操作起到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翼序列 连接成环pcr 外源接头介导pcr 半随机引物pcr T接头pcr 热不对称交错pcr DNA步行-复性控制引物
下载PDF
联苯胺对k-ras基因DNA损伤位点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绪芳 帅培强 +2 位作者 饶朝龙 文卫华 衡正昌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2-95,共4页
目的在核酸序列水平定位检测联苯胺对k-ras基因的DNA损伤。方法联苯胺染毒TK6细胞,提取基因组DNA,制备k-ras基因外显子2的单链探针,应用依赖随机化末端连接物PCR进行Southern blot杂交,对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联苯胺染毒剂量100μmol/... 目的在核酸序列水平定位检测联苯胺对k-ras基因的DNA损伤。方法联苯胺染毒TK6细胞,提取基因组DNA,制备k-ras基因外显子2的单链探针,应用依赖随机化末端连接物PCR进行Southern blot杂交,对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联苯胺染毒剂量100μmol/L检测到较k-ras外显子2短的一条清晰的杂交条带,测序结果表明linker与k-ras外显子2的第66位碱基T发生连接。结论首次证实联苯胺可引起k-ras外显子2发生DNA损伤,该损伤位点位于k-ras外显子2的第65位碱基G,可能是联苯胺重要的致癌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苯胺 DNA损伤 损伤位点 K-RAS基因 依赖随机化末端连接pcr
下载PDF
重铬酸钾致N-ras基因DNA损伤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饶朝龙 衡正昌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7-299,共3页
目的 研究重铬酸钾对N -ras基因的DNA损伤作用,探讨其致癌作用分子机制。方法 制备N -ras基因外显子1单链探针;重铬酸钾染毒细胞提取基因组DNA ,再经RDPCR扩增后与探针杂交显色。结果 重铬酸钾染毒剂量10 0 μmol L可检测到DNA损伤... 目的 研究重铬酸钾对N -ras基因的DNA损伤作用,探讨其致癌作用分子机制。方法 制备N -ras基因外显子1单链探针;重铬酸钾染毒细胞提取基因组DNA ,再经RDPCR扩增后与探针杂交显色。结果 重铬酸钾染毒剂量10 0 μmol L可检测到DNA损伤片段杂交条带,其损伤片段长于完整的N ras基因外显子1;更高剂量(10 0 0 μmol L)未能检测出DNA损伤作用。结论 重铬酸钾可能造成N- ras基因外显子1上游序列DNA损伤,且该损伤作用可能正是其致癌作用分子机制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ras基因 DNA损伤 重铬酸钾 依赖随机化末端连接pcr
下载PDF
核酸序列水平定位DNA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绪芳 饶朝龙 +1 位作者 文卫华 衡正昌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2-204,221,共4页
目的研究在核酸序列水平定位DNA损伤的方法。方法培养TK6细胞,抽提基因组DNA,制备k-ras基因外显子2的单链探针。酶切基因组DNA构建损伤模型,应用依赖随机化末端连接物PCR(RDPCR)进行Southern blot,对产物进行测序。结果酶切DNA的RDPCR... 目的研究在核酸序列水平定位DNA损伤的方法。方法培养TK6细胞,抽提基因组DNA,制备k-ras基因外显子2的单链探针。酶切基因组DNA构建损伤模型,应用依赖随机化末端连接物PCR(RDPCR)进行Southern blot,对产物进行测序。结果酶切DNA的RDPCR产物在相应位置出现杂交条带,测序证实损伤位于Hinf在k-ras外显子2的酶切位点。结论将RDPCR和测序技术结合在一起,可在核酸水平上准确定位DNA损伤的碱基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 定位检测 K-RAS基因 依赖随机化末端连接pcr
下载PDF
N-ras基因DNA损伤检测方法的建立
18
作者 饶朝龙 张遵真 衡正昌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79-781,共3页
目的建立应用依赖随机化末端连接物PCR(RDPCR)技术检测N-ras基因DNA损伤的试验方法。方法采用单引物PCR技术制备N-ras基因外显子1单链探针,酶切构建DNA损伤模型,再经RDPCR扩增后与探针杂交显色。结果单引物PCR技术制备单链探针获得成功... 目的建立应用依赖随机化末端连接物PCR(RDPCR)技术检测N-ras基因DNA损伤的试验方法。方法采用单引物PCR技术制备N-ras基因外显子1单链探针,酶切构建DNA损伤模型,再经RDPCR扩增后与探针杂交显色。结果单引物PCR技术制备单链探针获得成功,目的基因在相应位置出现了清晰的杂交条带。结论RDPCR技术可定位检测到该酶切DNA损伤位点,表明该方法已成功建立,将有利于其在化学致癌作用机制研究及肿瘤预防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ras基因 DNA损伤 依赖随机化末端连接pcr
下载PDF
HTLV-1病毒相关HAM/TSP的发病机制研究
19
作者 林鑫江 郑璇 吴育彬 《现代医药卫生》 2005年第16期2092-2094,共3页
目的:研究HTLV-1病毒通过血脑屏障(BBB)的方式,提示HTLV-1侵犯中枢神经系统(CNS)的机制,从而提示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相关性脊髓病/热带痉挛性截瘫(HAM/TSP)病发病机制和感染途径。方法:通过连接介导多聚酶链反应(LMPCR)分别扩增出5例... 目的:研究HTLV-1病毒通过血脑屏障(BBB)的方式,提示HTLV-1侵犯中枢神经系统(CNS)的机制,从而提示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相关性脊髓病/热带痉挛性截瘫(HAM/TSP)病发病机制和感染途径。方法:通过连接介导多聚酶链反应(LMPCR)分别扩增出5例HAM/TSP患者脑脊液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HTLV-1前病毒DNA片段的序列,然后将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序列的扩增情况,并比较HTLV-1前病毒在脑脊液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整合序列的相同机率。结果:HAM/TSP患者脑脊液中存在HTLV-1感染的淋巴细胞数多克隆增殖,而且在脑脊液与外周血中存在HTLV-1病毒整合位点的淋巴细胞克隆。结论:HTLV-1感染可能是通过细胞与细胞间作用而通过血脑屏障的,尤其是通过HTLV-1感染的淋巴细胞迁移至CNS,继而进行增殖并激活CNS中的其它T淋巴细胞,通过对CNS细胞特异性免疫反应和释放细胞因子导致HAM/TSP的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M/TSP 血脑屏障 连接介导pcr
下载PDF
Egfr基因启动子区的DNaseⅠ高敏感位点定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珊珊 李相辉 +4 位作者 李岩 赵博 张秀芳 王泽生 张玉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9-194,共6页
目的用一种新方法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启动子区脱氧核糖核酸酶Ⅰ高敏感位点(DNaseⅠhypersensitive site,DHS),找出确切DNaseⅠ酶切位点,进而预测可能与DHS相结合的转录因子,探索egfr基因... 目的用一种新方法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启动子区脱氧核糖核酸酶Ⅰ高敏感位点(DNaseⅠhypersensitive site,DHS),找出确切DNaseⅠ酶切位点,进而预测可能与DHS相结合的转录因子,探索egfr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方法本研究以宫颈癌细胞系HeLa(EGFR+)、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EGFR+)和阴性对照白血病细胞系K562(EGFR-)为模型,在用浓度为5kU/L、10kU/L DNaseⅠ消化细胞核中染色质后,采用连接介导PCR(ligation-mediatedPCR,LM-PCR)的方法,检测出egfr基因启动子区DHS,并进行测序。通过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确定egfr基因启动子区DHS的具体位置。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所得DHS进行分析,预测与之结合的转录因子。结果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得到确切DNaseⅠ酶切位点。在egfr基因表达阳性的宫颈癌细胞系HeLa、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中,DHS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300bp至500bp的启动子区内;而在egfr基因表达阴性的白血病细胞系K562中未发现DHS。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用转录元件搜索软件(transcription element search software,TESS)对DHS进行分析,找到16个可能与egfr基因启动子区DHS序列相结合的转录因子。结论在egfr基因表达阳性的细胞系中,egfr基因启动子区存在DHS,可能是转录因子的结合区。这些实验结果为研究egfr基因启动子区空间构象、预测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提供了部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介导pcr DNaseⅠ高敏感位点 EGFR基因 启动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