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地震处理连片拼接技术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元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3期67-68,共2页
针对因不同年度、不同采集因素造成的三维地震资料品质差异大的问题 ,利用统一网格定义、面元均化、子波整形等技术手段 ,研究开发了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技术。实践证明 ,合理使用三维连片拼接技术 ,可以在不改变原有剖面构造形态的前... 针对因不同年度、不同采集因素造成的三维地震资料品质差异大的问题 ,利用统一网格定义、面元均化、子波整形等技术手段 ,研究开发了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技术。实践证明 ,合理使用三维连片拼接技术 ,可以在不改变原有剖面构造形态的前提下 ,滴除因各种采集因素引起的不同区块间的波形差异 ,应用该方法拼接的三维地震剖面波组特征一致 ,偏移归位准确 ,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处理 网格 地震资料处理 面元 子波整形 连片拼接技术
下载PDF
三维匹配拼接技术在西江——惠州工区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但志伟 万欢 +1 位作者 陈瑜 方中于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10年第2期112-120,125,共10页
大油田往往是由不同三维地震工区组成,不同时间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由于各区块采用不同的处理系统、流程和参数,处理后的地震资料存在时间、振幅、频率和波形等波组特征不一致的问题,地震解释成果的闭合问题较严重。为此开展了三维连片... 大油田往往是由不同三维地震工区组成,不同时间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由于各区块采用不同的处理系统、流程和参数,处理后的地震资料存在时间、振幅、频率和波形等波组特征不一致的问题,地震解释成果的闭合问题较严重。为此开展了三维连片处理技术研究,包括子波整形技术、振幅匹配技术、向高频率端匹配的处理技术、相位匹配技术、叠加速度匹配技术以及三维测网拼接匹配技术等。西江惠州工区三维地震资料维连片处理结果表明,处理后的地震剖面在振幅、频率、相位等波组特征方面有很好地一致性,信噪比、分辨率、保幅性明显提高,地震资料处理质量的提高证明了三维连片处理技术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片拼接 叠前匹配技术 叠后匹配技术
下载PDF
三维地震资料叠前连片处理技术 被引量:17
3
作者 左海 魏庚雨 何小松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9-35,195+6,共9页
三维叠前连片拼接处理技术,不是一项单一处理技术,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以"全面考虑、细致分析、总体把握、分阶段实施"为指导思想。本文通过综合应用全区网格统一定义、全区统一静校正量计算、全区统一速度场建立、系列地表... 三维叠前连片拼接处理技术,不是一项单一处理技术,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以"全面考虑、细致分析、总体把握、分阶段实施"为指导思想。本文通过综合应用全区网格统一定义、全区统一静校正量计算、全区统一速度场建立、系列地表一致性处理、匹配滤波和面元均化等一套系统的三维叠前连片拼接处理技术,消除不同区块间地震数据的差异,避免各区块边界数据的失真,达到三维地震数据的叠前无缝拼接连片。连片后的数据体在振幅能量、相位特征、频带宽度等方面自然、合理,在区块间拼接处,反射层的有效反射信息一致性程度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 连片拼接 地表一致性处理 匹配滤波 面元均化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深水中央峡谷地震资料处理方法与技术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明珠 方中于 +2 位作者 刘扬 孙雷鸣 宋爱学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7期27-32,90,91,共7页
琼东南盆地深水中央峡谷地震资料不仅具有噪声多样、多次波发育、大水体特征明显、速度敏感、波场复杂等深水地震资料的一般特征,还具有强烈多次波及绕射多次波掩盖古近系烃源岩及底辟、微裂隙运移通道等信号弱、横向垂向速度变化剧烈... 琼东南盆地深水中央峡谷地震资料不仅具有噪声多样、多次波发育、大水体特征明显、速度敏感、波场复杂等深水地震资料的一般特征,还具有强烈多次波及绕射多次波掩盖古近系烃源岩及底辟、微裂隙运移通道等信号弱、横向垂向速度变化剧烈、分段多期次重力流沉积需要高分辨率资料、多年度采集拼接难度较大等问题。针对复杂的地质特征和地球物理特征,分析一般深水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基于三维去除地表相关多次波(SRME)和剩余绕射波(RDMA)方法为核心的组合多次波衰减、高精度网格速度层析反演、宽频处理、基于子波一致性的连片匹配拼接、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PSDM)等关键技术,形成了琼东南深水中央峡谷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实际资料的处理效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升中央峡谷地震资料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深水地震资料 中央峡谷 多次波衰减 连片匹配拼接 宽频处理 速度分析 深度偏移
下载PDF
博士后根扎油田——记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地质师、高级工程师孙红军
5
作者 杨铭仁 《石油政工研究》 2004年第2期39-40,共2页
孙红军13岁随父母来到辽河油田,是在油田长大的"油娃子".1985年参加高考时,他毅然选择了华东石油学院石油勘探系.1997年完成了硕士和博士学位,1999年辽河油田博士后工作站出站,现为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地质师、高级工程师.
关键词 勘探开发 辽河油田 大民屯 红军 滚动勘探 连片拼接 研究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