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巴胺D2受体在创伤后应激障碍样大鼠伏隔核内的表达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伟国 曹桂范 +2 位作者 杜惠莲 陶凯 杜喆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5-187,共3页
目的: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样大鼠伏隔核神经元内多巴胺D2受体表达变化.方法:用连续单一刺激(SPS)方法刺激大鼠制作PTSD模型,取SPS后12h、1d、7d大鼠脑组织;非刺激的脑组织为对照组,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进行各组伏... 目的: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样大鼠伏隔核神经元内多巴胺D2受体表达变化.方法:用连续单一刺激(SPS)方法刺激大鼠制作PTSD模型,取SPS后12h、1d、7d大鼠脑组织;非刺激的脑组织为对照组,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进行各组伏隔核中神经元多巴胺D2受体表达的观察.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结果显示,经SPS处理后,伏隔核神经元多巴胺D2受体表达于刺激后12h低于正常组,1d时可见高于正常,7d时仍处于较高水平.结论:大鼠经SPS处理后,伏隔核内多巴胺D2受体表达先降低后升高,提示该受体表达与PTSD血浆糖皮质激素变化有关,进而促进PTSD的精神症状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连续单一刺激 伏隔核 多巴胺D2受体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海马中脑源性生长因子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伟国 杜喆 杜惠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15-718,共4页
目的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血浆、海马CA_1区和齿状回神经元内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的变化。方法用单一连续刺激(SPS)方法刺激大鼠产生PTSD模型,另进行强迫游泳(FS)刺激作为对照,ELISA检测不同时间(正常、刺激后2 h、12 h、1 d、... 目的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血浆、海马CA_1区和齿状回神经元内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的变化。方法用单一连续刺激(SPS)方法刺激大鼠产生PTSD模型,另进行强迫游泳(FS)刺激作为对照,ELISA检测不同时间(正常、刺激后2 h、12 h、1 d、7 d以及7 d后再次给予强迫游泳后2 h)大鼠血浆BDNF;取SPS后2 h、7 d、SPS+再次游泳后2 h和FS+再次游泳后2 h鼠脑组织,正常脑组织为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内BDNF的表达,以及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内的BDNF-mRNA相对表达。结果大鼠经SPS刺激后2 h时血浆BDNF明显高于正常,7 d时与正常大鼠无明显差异,SPS+再游泳-2 h时明显高于各时间段及FS+再游泳后2 h;大鼠海马CA1区、齿状回内BDNF的表达以及海马内BDNF-mRNA相对表达也出现相似的改变。结论 PTSD大鼠血浆中BDNF浓度变化与海马内BDNF表达相关,BDNF的改变影响PTSD大鼠对创伤刺激的恐惧记忆形成、巩固和再摄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单一连续刺激 海马 脑源性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