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连续性智能模式的建立及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鸽 黄嘉楠 +2 位作者 刘玉环 王萌萌 余荣环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1期4-7,共4页
目的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的互联网+连续性智能管理模式并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依托上海徐汇云医院平台建立“慢病空间”模块。患者通过此模块可记录症状,并可以给自己的医生留言。医生可以通过医生端,对患者进行病情随访... 目的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的互联网+连续性智能管理模式并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依托上海徐汇云医院平台建立“慢病空间”模块。患者通过此模块可记录症状,并可以给自己的医生留言。医生可以通过医生端,对患者进行病情随访及诊治方案调整。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慢阻肺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门诊随访,试验组选择互联网+连续性智能模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评估试验组与常规组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相关量表评分、6min步行试验(the six minute walking test,6MWT)距离。结果①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第1s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较常规组增加,常规组患者肺总量(vital capacity,VC)、残气量(residual volume,RV)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慢阻肺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较常规组明显降低,生活质量量表(the 36-item short form survey,SF-36)评分较常规组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试验组慢阻肺患者6MWT距离较常规组患者明显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互联网+连续性智能干预模式对慢阻肺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状况,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互联网 连续性智能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