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连续植被热辐射方向性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良富 庄家礼 +2 位作者 徐希孺 柳钦火 项月琴 《遥感学报》 EI CSCD 2000年第4期261-265,共5页
MonteCarlo方法在可见光遥感中被广泛用于植被冠层的BRDF模拟。论述如何应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连续植被冠层的热辐射方向性 ,并用野外实验观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对比。
关键词 蒙特卡罗方法 热辐射方向性 连续植被冠层
下载PDF
用遗传算法反演连续植被的组分温度 被引量:8
2
作者 庄家礼 陈良富 徐希孺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7,共7页
由于热红外多波段数据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和混合像元的大量存在 ,使得多波段陆面温度反演精度难以提高 ,并且难以得到组分温度信息 .在连续植被热辐射方向性规律的基础上 ,以喜直型连续植被为例 ,进行了大量的Monte Carlo模拟 ,建立了... 由于热红外多波段数据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和混合像元的大量存在 ,使得多波段陆面温度反演精度难以提高 ,并且难以得到组分温度信息 .在连续植被热辐射方向性规律的基础上 ,以喜直型连续植被为例 ,进行了大量的Monte Carlo模拟 ,建立了组分有效比辐射率与土壤表面比辐射率和植被叶面积指数之间的经验函数关系 ,并以此构造目标函数 ,采用遗传算法 ,从热红外多角度数据中 ,同时反演混合像元组分温度和土壤比辐射率以及叶面积指数 .通过对模拟的观测数据进行遗传算法反演的大量试验 ,结果表明 ,遗传算法反演组分温度非常稳健 ,在宽松的先验知识条件下 ,遗传算法可以解决不确定性反演问题 .遗传算法反演结果和野外实测数据作了比较 ,证实了反演原理的正确性 ,为基于热红外方向性辐射模型反演组分温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组分温度反演 多角度热红外遥感 连续植被 陆面温度
下载PDF
遥感反演连续植被叶面积指数的空间尺度效应 被引量:25
3
作者 徐希孺 范闻捷 陶欣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87,共9页
叶面积指数(LAI)是描述植被冠层几何结构的最基本的参数,是气候模型、地-气相互作用等过程的重要输入参数.近年来遥感反演LAI的尺度效应问题得到广泛关注.在作物冠层反射率模型基础上,讨论了LAI尺度效应的产生机制,并获得不同尺度之间LA... 叶面积指数(LAI)是描述植被冠层几何结构的最基本的参数,是气候模型、地-气相互作用等过程的重要输入参数.近年来遥感反演LAI的尺度效应问题得到广泛关注.在作物冠层反射率模型基础上,讨论了LAI尺度效应的产生机制,并获得不同尺度之间LAI的转换公式,数值模拟试验和实际遥感图像试验都证明了该尺度转换公式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尺度效应 遥感反演叶面积指数 真实叶面积指数 连续植被冠层反射率模型
原文传递
绿洲-荒漠交错带潜水-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水热传输模型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展羽 苏里坦 张国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8-92,共5页
该文以干旱区绿洲-荒漠交错带为研究对象,以质量守恒原理与能量平衡原理为基础,建立了潜水-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水分与热量传输模式,并提出了求解潜水-土壤-植被-大气系统的数值模拟分解-协调新方法,用天山北麓三工河流域绿洲-荒漠交... 该文以干旱区绿洲-荒漠交错带为研究对象,以质量守恒原理与能量平衡原理为基础,建立了潜水-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水分与热量传输模式,并提出了求解潜水-土壤-植被-大气系统的数值模拟分解-协调新方法,用天山北麓三工河流域绿洲-荒漠交错带的实测资料验证了水热传输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植被冠层蒸腾量模拟值与实测值比较接近,其最大误差为11.3%,土壤含水率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最大误差仅为5.9%,土壤温度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最大误差为8.3%,用该模型模拟绿洲-荒漠交错带潜水-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水热动态传输过程、植被蒸腾量、地表蒸发量和植被的根系吸水率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荒漠交错带 潜水-土壤-植被-大气连续 水热传输 模型
下载PDF
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中的尺度转换问题
5
作者 王笑影 贾庆宇 +2 位作者 吕国红 谢艳兵 李荣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586-3589,3594,共5页
土壤-植被-大气间的相互作用强度高度地依赖于时空尺度。其中,反馈机制贯穿于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的始终。在各个时空尺度中,多因子交互作用,尺度不同起主导作用的过程和控制因子可能有所不同,从而增加了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尺度转... 土壤-植被-大气间的相互作用强度高度地依赖于时空尺度。其中,反馈机制贯穿于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的始终。在各个时空尺度中,多因子交互作用,尺度不同起主导作用的过程和控制因子可能有所不同,从而增加了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尺度转换研究的难度。从空间和时间尺度上总结了近年来有关学者对尺度转换及反馈机制在模拟中如何应用的研究结果,并在该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合理描述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区域尺度系统行为需要关注的问题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植被-大气连续 尺度转换 反馈 异质性
下载PDF
基于SPAC系统的阿克苏地区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6
作者 贺洁 王让会 刘春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5-262,共8页
为明确阿克苏地区干旱灾害风险及其区划,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基于SPAC(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系统,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脆弱性、承载体暴露性三个方面构建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整合多源数据信... 为明确阿克苏地区干旱灾害风险及其区划,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基于SPAC(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系统,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脆弱性、承载体暴露性三个方面构建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整合多源数据信息,将阿克苏地区划分为5个干旱灾害风险等级。结果表明:阿克苏地区农业干旱灾害风险高,中等风险及以上的区域占阿克苏地区总面积的78.1%,且呈“南高北低”的特征。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阿瓦提县、沙雅县和温宿县的南部;中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新和县西部、拜城县东部、库车市中部、柯坪县南部和阿克苏市南部;中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库车市西南部和阿瓦提县北部。阿克苏地区绿洲农业干旱灾害风险不高,中低风险区和中风险区占绿洲总面积的68.6%,绿洲地区干旱灾害风险低于阿克苏其他区域,但温宿县绿洲区域干旱灾害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灾害 风险评估 风险区划 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系 阿克苏地区
下载PDF
广西不同石漠化等级下SPAC水势梯度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3
7
作者 邓艳 胡阳 +2 位作者 马祖陆 朱鑫 梁晓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3-220,共8页
以野外观测为基础,对广西不同石漠化等级(无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和重度石漠化)下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简称SPAC)系统中的水势日变化、气象因子日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石漠化... 以野外观测为基础,对广西不同石漠化等级(无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和重度石漠化)下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简称SPAC)系统中的水势日变化、气象因子日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增加,大气水势降低,大气水势对不同石漠化程度的反应敏感。岩溶区石漠化等级下植物和土壤水势较低,不同石漠化条件下的植物叶水势在-7.79±0.43^-2.68±0.11 Mpa之间,土壤水势在-4.00±0^-0.08±0.04 Mpa之间,重度石漠化等级下植物处于萎蔫状态。植物在正午受到的水分亏缺程度为:重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无石漠化>轻度石漠化。无石漠化下植物叶片水势与大气温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大气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和重度石漠化下植物叶片水势与大气温度呈负相关关系,与大气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水分在SPAC系统中运移,其能量消耗主要集中在叶片-大气的过程。叶-气水势差差值大小为:中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无石漠化。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增加,SPAC水势梯度提高,各介质层水势差的增大,提高了水分循环和能量交换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等级 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SPAC) 水势梯度 岩溶 广西
下载PDF
桂林毛村地下河流域岩溶关键带碳循环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黄芬 吴夏 +2 位作者 杨慧 张春来 曹建华 《广西科学》 CAS 2018年第5期515-523,共9页
本文系统总结了桂林毛村地下河观测站在岩溶关键带垂向上碳循环的监测工作,为基地进入岩溶关键带监测网络奠定基础。对岩溶植被层-土壤层-岩石层-地下水无缝连续体的碳循环监测,包括不同地质背景下典型植被的光合速率、自然植被下凋落... 本文系统总结了桂林毛村地下河观测站在岩溶关键带垂向上碳循环的监测工作,为基地进入岩溶关键带监测网络奠定基础。对岩溶植被层-土壤层-岩石层-地下水无缝连续体的碳循环监测,包括不同地质背景下典型植被的光合速率、自然植被下凋落物的分解(植被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库的组成及转化、土壤微生物及有机酸对碳酸盐岩的溶蚀(土壤层)、洞穴CO2浓度及同位素的变化(气体-岩石作用层)、流域水体无机碳特征、外源水对岩溶碳汇过程的促进(地下水层)等方面。经过长期的科研积累,形成一套包括岩溶生物地球化学、岩溶水文过程、同位素示踪技术等在内的野外及室内研究方法,为流域尺度岩溶关键带碳循环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基础。但岩溶关键带碳循环过程中的生物作用及现代CO2在岩溶关键带中的周转时间研究较少,亟待加强。桂林毛村地下河流域岩溶关键带碳循环的研究具有地域优势和学术优势,适合成为我国岩溶关键带监测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关键带 毛村地下河 碳循环 植被土壤岩石地下水连续
下载PDF
旱地免耕方式与种麦技术
9
作者 陈绍兰 《畜牧市场》 1998年第11期33-33,共页
侯光炯教授主持研究的旱地自然免耕的技术措施概括为“四连续”,即连续垄作、连续覆盖、连续免耕、连续植被。连续垄作是前提,土壤依靠垄埂提高温度,增加产量,同时依靠垄埂拦蓄雨水,防止地面冲刷引起水土流失;连续覆盖是关键,覆... 侯光炯教授主持研究的旱地自然免耕的技术措施概括为“四连续”,即连续垄作、连续覆盖、连续免耕、连续植被。连续垄作是前提,土壤依靠垄埂提高温度,增加产量,同时依靠垄埂拦蓄雨水,防止地面冲刷引起水土流失;连续覆盖是关键,覆盖垄沟的实质是冬季保温保肥,夏季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免耕 连续植被 旱地 自然免耕 种植方式 连续覆盖 技术措施 技术要点 地面冲刷 光合作物
下载PDF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in Soils Along a Vegetation Chronosequence in Hong Kong 被引量:5
10
作者 L.M.MARAFA K.C.CHAU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81-188,共8页
This research examined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in the top 10 cm of soils along a vegetation gradient in Hong Kong at sites where fire has been absent for 0, 1, 3, 6 and 17 years (at the time of the study), and the rel... This research examined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in the top 10 cm of soils along a vegetation gradient in Hong Kong at sites where fire has been absent for 0, 1, 3, 6 and 17 years (at the time of the study),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N mineralization and successional development of vegetation in the absence of fire. The sites including a newly burnt area (S1), short grassland (S2), tall grassland (S3), mixed tall grassland and shrubland (S4), and woodland (S5) were selected,and the in situ core incub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estimate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Throughout the 60-day incubation in four periods, more nitrogen was mineralized at the S3 and S4 sites, the predominantly grassland sites, which contained the highest levels of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and total Kjeldahl nitrogen (TKN), than the S1 site, while immobilization occurred at the S2 and S5 sites. Leaching loss decreased with succ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vegetation, in the order of S1 > S2 > S3 > S4 > S5. The pattern of nitrogen uptake with ecological succession was less conspicuous, being complicated by the immediate effect of fire and possibly the ability of the woodland species to extract nitrogen from the deeper ground.In the absence of fire for 3 to 6 years, the build-up of SOM and TKN was accompanied by active mineralization, thus paving the way for the invasion of shrub and tree species. A close relationship existed between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and ecological succession with this vegetation gradient. Inherent mechanisms to preserve nitrogen in a fire-prone environment including immobilization and uptake and the practical relevance of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to reforestation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re impact IMMOBILIZATION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successional development vegetation chronosequence
下载PDF
基于稳定同位素的SPAC系统水分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雯淇 贾国栋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4-242,共9页
大气⁃土壤⁃植被连续体(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SPAC)系统水分转化过程是生态水文学重要的研究内容。稳定同位素作为天然的示踪剂能有效示踪、整合和指示SPAC系统中的水分输入、输出以及转化过程。笔者在简述稳定同位素应用原... 大气⁃土壤⁃植被连续体(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SPAC)系统水分转化过程是生态水文学重要的研究内容。稳定同位素作为天然的示踪剂能有效示踪、整合和指示SPAC系统中的水分输入、输出以及转化过程。笔者在简述稳定同位素应用原理的基础上,以垂直方向上SPAC系统水分运移的视角,阐释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土壤⁃根系界面水分运移、植物传输水分中存在的分馏和植物冠层⁃大气界面水分交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SPAC系统水分转化研究中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分馏机制、时间分辨率与空间异质性方面的局限性。认为未来基于稳定同位素的SPAC水分转化研究还需着重在以下3个方面进行:①借助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的便携式同位素分析仪对各种同位素水池同位素组成进行原位观测;②结合多种同位素分析水体同位素组成来分析土壤⁃根系界面水分运移过程,进一步确定树木水分来源,提高识别和划分的准确性,并以此完善稳定同位素应用模型;③利用同位素标记盆栽实验精准控制叶片吸水的水源,高分辨率地解析叶片吸水的发生位置以及时间;④结合控制性同位素标记实验并利用离心技术提取木质部导管中的汁液水,对比分析各水池同位素偏差,以深入开展同位素分馏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土壤⁃植被连续体(SPAC) 稳定同位素 水分来源 叶片吸水 同位素分馏
原文传递
零散射近似的冠层热红外辐射间隙率模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牛铮 柳钦火 +2 位作者 高彦春 张庆员 王长耀 《中国科学(E辑)》 CSCD 2000年第z1期89-98,共10页
对冠层热红外出射辐射的精确物理描述,是利用遥感技术反演植被覆盖区域地表温度工作中的关键一环.侧重于零散射近似下表达连续植被冠层热辐射特征的间隙率模型,包括基本模型与附加光照修正项并考虑热点效应的光照模型,分别对应夜间... 对冠层热红外出射辐射的精确物理描述,是利用遥感技术反演植被覆盖区域地表温度工作中的关键一环.侧重于零散射近似下表达连续植被冠层热辐射特征的间隙率模型,包括基本模型与附加光照修正项并考虑热点效应的光照模型,分别对应夜间和白天的冠层热辐射特征;并着重研究辐射的方向性分布,及其与叶面积指数、叶倾角等因子的关系;由于冠层内部温差,如叶片与土壤温差、光照叶片或土壤与处于阴影中的叶片或土壤之间的温差等,引起的冠层方向辐射特性.模型的理论计算值与地面实验实测数据吻合较好,证明模型能在一定范围内较好地反映植被冠层的热辐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植被 热红外 辐射传输 方向特征 冠层结构
原文传递
基于稳定同位素的SPAC水碳拆分及耦合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徐晓梧 余新晓 +3 位作者 贾国栋 李瀚之 路伟伟 刘自强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369-2378,共10页
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SPAC)是陆地水文学、生态学和全球变化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其水碳循环过程及耦合机制是前沿性问题.稳定同位素技术示踪、整合和指示的特征有助于评估分析生态系统固碳和耗水情况.本文在简述稳定同位素应用原理和... 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SPAC)是陆地水文学、生态学和全球变化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其水碳循环过程及耦合机制是前沿性问题.稳定同位素技术示踪、整合和指示的特征有助于评估分析生态系统固碳和耗水情况.本文在简述稳定同位素应用原理和技术的基础上,重点阐释了基于稳定同位素光学技术的SPAC系统水碳交换研究进展,包括:在净碳通量中拆分光合与呼吸量,在蒸散通量中拆分蒸腾与蒸发量,以及在系统尺度上的水碳耦合研究.新兴的技术和方法实现了生态系统尺度上长期高频的同位素观测,但在测量精准度、生态系统呼吸拆分、非稳态模型适应性、尺度转换和水碳耦合机制等方面存在挑战.本文探讨了现有主要研究成果、局限性以及未来研究展望,以期对稳定同位素生态学领域的新研究和技术发展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土壤-植被-大气连续 水碳循环 水碳耦合
原文传递
基于时间序列MODIS-VCF数据的云南省森林覆盖变化及破碎化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朱若柠 沈文娟 +1 位作者 张亚丽 李明诗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4-190,共7页
【目的】分析云南省2000—2016年森林分布及森林破碎化模式,评估现行森林经营政策的有效性,总结有关森林经营政策执行的经验和教训。【方法】以250 m分辨率MODIS-VCF(vegetation continuous fields,植被连续场)产品及其衍生数据为基础... 【目的】分析云南省2000—2016年森林分布及森林破碎化模式,评估现行森林经营政策的有效性,总结有关森林经营政策执行的经验和教训。【方法】以250 m分辨率MODIS-VCF(vegetation continuous fields,植被连续场)产品及其衍生数据为基础数据源,利用单一像元位置上森林覆盖随时间的变化而拟合趋势线,通过对斜率、截距及该像元位置上森林覆盖率的方差进行阈值化操作,判定该像元上森林变化类型。在此基础上,利用3×3移动窗口分析技术提取窗口内森林面密度及森林连接度指数,并借助渗透理论将窗口中心森林像元归并为内部、孔洞、边缘、斑块、过渡或未确定等破碎化类型之一。最后,将典型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动态与森林破碎化成分进行了关联性分析。【结果】2000—2016年,云南省森林面积呈波动增加态势,其中森林持续覆盖增加的区域占云南省总面积的比例约为30.57%。高覆盖变化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南部,低覆盖变化分布在北部、东部和中部。分析研究期内森林破碎化成分的占比发现:内部森林所占面积比例由2000年的50.03%增长到2006年的57.32%,再略降到2011年的56.33%,最后升到2016年的63.32%;孔洞森林面积占比则由29.41%下降到2006年的27.81%,2011年小幅升至28.36%,再降到2016年的24.54%。边缘森林、斑块森林、过渡森林也与孔洞森林的变化趋势一致,基本上呈现逐渐下降的态势。【结论】在退耕还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政策推动下,云南省森林面积整体增加,森林破碎化程度降低。2006—2011年森林覆盖略微减少,热点地区森林破碎化程度增加,这同时影响到区域野生动物的数量下降和分布趋于紧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植被 森林破碎化 森林经营 生物多样性 VCF(植被连续场)产品 云南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