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9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硬膜外麻醉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后镇痛对机体免疫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清平 王忠岳 《中医正骨》 2008年第12期54-54,共1页
关键词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连续硬膜外麻醉 机体免疫反应 术后镇痛 机体应激反应 随机对照研究 免疫抑制 总结报告
下载PDF
对行断指再植术的患者实施静脉套管针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卞德峰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15期106-107,共2页
目的 :探讨对进行断指再植术的患者实施静脉套管针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 :对2012年2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盐城市大丰同仁医院进行断指再植术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将这84例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有4... 目的 :探讨对进行断指再植术的患者实施静脉套管针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 :对2012年2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盐城市大丰同仁医院进行断指再植术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将这84例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有42例患者。对甲组患者进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乙组患者进行静脉套管针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波动幅度和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结果: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术中SBP、DBP和HR的波动幅度均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术后4 h、12 h、24 h和36 h的VAS评分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进行断指再植术的患者实施静脉套管针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保持其术中SBP、DBP和HR的稳定,减轻其术后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术 静脉套管针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下载PDF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陈宁花 胡秀琴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284-284,共1页
目的:探讨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接收的上肢手术经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30例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3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其中麻醉效果好者26例,较好者3例,差者1例。结论: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 目的:探讨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接收的上肢手术经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30例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3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其中麻醉效果好者26例,较好者3例,差者1例。结论: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麻醉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外伤 神经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下载PDF
静脉套管针作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曾志民 黄以庭 池滔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5年第2期183-184,共2页
目的探讨静脉套管针作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断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次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给予静脉套管针作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术后4 h、8 h... 目的探讨静脉套管针作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断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次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给予静脉套管针作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术后4 h、8 h、12 h、24h、36 h时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4 h、8 h、12 h、24 h、36 h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断指再植术患者采用静脉套管针作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术后能起到一定镇痛作用,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次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术 神经阻滞麻醉 静脉套管针 镇痛
下载PDF
断指再植术患者中静脉套管针作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曾渊 杭博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10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静脉套管针作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断指再植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84例进行断指再植治疗的患者,按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静脉套管针作连续臂丛... 目的探讨静脉套管针作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断指再植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84例进行断指再植治疗的患者,按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静脉套管针作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单次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整体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为95.24%(40/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33/42)(P<0.05),观察组麻醉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36例对麻醉效果表示满意,对照组有28例对麻醉效果表示满意,观察组整体麻醉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40)。结论在断指再植术中采用静脉套管针作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够提高患者的整体麻醉效果,延长麻醉时间,同时,能够提高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套管针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断指再植
下载PDF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评价
6
作者 王海燕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7-367,共1页
关键词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外科手术患者 神经阻滞方法 术后止痛 2009年 麻醉方法 腋路
下载PDF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7
作者 李蕊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2年第1期53-54,共2页
目的 :总结了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经验。方法 :分腋路法和改良肌间沟法两种。结果 :以刺破筋膜的落空感为进入神经鞘的标志 ,无寻异感 ,留置套管并固定 ,可连续加药而不需反复穿刺。结论 :大大延长了麻醉时间 ,减少... 目的 :总结了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经验。方法 :分腋路法和改良肌间沟法两种。结果 :以刺破筋膜的落空感为进入神经鞘的标志 ,无寻异感 ,留置套管并固定 ,可连续加药而不需反复穿刺。结论 :大大延长了麻醉时间 ,减少全麻药用量和止血带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麻醉 小儿 上肢手术 腋路法 改良肌间沟法
下载PDF
“Y”形静脉留置针用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及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宪华 王际孟 +1 位作者 马卫东 田大岭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Y”形静脉留置针 神经阻滞 术后 自控镇痛 穿刺入路
下载PDF
采用头皮静脉针法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辛敖日布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4期463-464,共2页
目的:观察头皮静脉针法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全组均采用7~8号头皮静脉针经颈路肌间沟穿刺,一旦出现异感,固定针头,回吸无血液后注入1.5%利多卡因3~5 ml试验量,观察5min无异常反应,再注入1.5%利多卡因15~25ml,以后每隔1~2 ... 目的:观察头皮静脉针法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全组均采用7~8号头皮静脉针经颈路肌间沟穿刺,一旦出现异感,固定针头,回吸无血液后注入1.5%利多卡因3~5 ml试验量,观察5min无异常反应,再注入1.5%利多卡因15~25ml,以后每隔1~2 h给10~15ml药.结果:镇痛完善24例(60%),基本完善¨例(35%),失败2例(5%).结论:采用头皮静脉针法经肌间沟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简便易行,并发症少,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静脉针 肌间沟 连续神经阻滞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不同类型上肢骨、折镇痛效果
10
作者 曾浩 邓富强 刘卫涛 《西藏医药》 2024年第5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不同类型上肢骨折镇痛效果。方法择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上肢骨折患者80例。按骨折不同类型分为尺桡骨骨折组(n=25例)、桡骨骨折组(n=28例)、肱骨骨折组(n...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不同类型上肢骨折镇痛效果。方法择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上肢骨折患者80例。按骨折不同类型分为尺桡骨骨折组(n=25例)、桡骨骨折组(n=28例)、肱骨骨折组(n=27例),均接受超声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三组镇痛、镇静效果及舒适度、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1~T4:三组NRS评分,(P<0.05),尺桡骨骨折组NRS评分高于桡骨骨折组及肱骨骨折组(P<0.05);使用次数:尺桡骨骨折组PCIA使用次数多于桡骨骨折组及肱骨骨折组(P<0.05);Ramsay镇静、BCS评分(P>0.05);三组T0时点IL-6、TNF-α水平比较,(P>0.05),与T0时点比较,三组T4时点IL-6、TNF-α水平更高,尺桡骨骨折组IL-6、TNF-α水平高于桡骨骨折组及肱骨骨折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适用于不同类型上肢骨折术后镇痛,以桡骨、肱骨骨折效果最好,但尺桡骨骨折效果一般,可能与炎性反应控制不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骨折 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 超声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王鹏 邹丽丽 张晓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0期15-19,共5页
目的:探究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吴忠市人民医院进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8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BI... 目的:探究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吴忠市人民医院进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8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BIS监测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及观察组(采用BIS监测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各43例。对比两组不同时刻[麻醉前(T_(0))、气管插管即刻(T_(1))、切皮时(T_(2))、拔管时(T_(3))]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BIS值;对比两组麻醉苏醒后及术后2、12 h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肌力评分;对比两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_(0)时,两组H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T_(3)时,观察组HR、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0)、T_(1)、T_(2)时,两组BI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3)时BI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后及术后6、12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肌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BIS监测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显著,可稳定血流动力学,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轻,对肌力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 腋路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肩关节镜手术 肌力评分
下载PDF
小儿上肢骨折手术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应激反应分析
12
作者 屈文慧 裴亚丽 董庆永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0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上肢骨折手术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应激反应。方法回顾性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于2020年3月—2023年3月诊治的120例上肢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麻醉方法将患儿分为参考组(n=60)和研究组(n=60)。参考组实施... 目的探讨小儿上肢骨折手术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应激反应。方法回顾性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于2020年3月—2023年3月诊治的120例上肢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麻醉方法将患儿分为参考组(n=60)和研究组(n=60)。参考组实施全身麻醉,研究组予以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参考组与研究组T0(麻醉前)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1(置入喉罩时)、T2(拔除喉罩时)时研究组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参考组与研究组术前5 min应激反应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研究组皮质醇、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参考组与研究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研究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26.01±5.34)ng/L、C反应蛋白(8.71±1.25)mg/L和白介素-1β(2.03±0.34)ng/L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65、11.849、18.676,P均<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以降低患儿的应激反应,炎症反应较小,同时血流动力学水平波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上肢骨折 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应激反应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静脉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肩部关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王立芹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065-0068,共4页
探究静脉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肩部关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方法 截取的时间区间为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纳入研究的60例对象均是在我院接收的肩部关节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30)和研究组(30),分析麻醉效果。结果 研究组开始... 探究静脉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肩部关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方法 截取的时间区间为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纳入研究的60例对象均是在我院接收的肩部关节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30)和研究组(30),分析麻醉效果。结果 研究组开始手术时(T2)、手术开始30 min(T3)、拔管后l0 min(T4)的MAP、血清cor均更低,P<0.05;但是两组在术前(T1)、T2、T3、T4上的心率指标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拔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上均更少,P<0.05;但是,两组在丙泊酚使用剂量上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满意度上更高,P<0.05。结论 静脉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肩部关节手术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全麻复合神经阻滞麻醉 肩部关节手术 并发症 平均动脉压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超前镇痛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洪棋 郑书强 刘国林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超前镇痛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超前镇痛,5 min后行臂...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超前镇痛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超前镇痛,5 min后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5 min后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血糖应激水平、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麻醉阻滞起效的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均P<0.05);术前组间患者的血糖应激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切皮30 min与术后60 min观察组血糖应激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点(4 h、6 h、12 h)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更优,能缩短起效时间,延长麻醉时间,减少血糖应激反应,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并且不良反应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麻醉 氟比洛芬酯 地佐辛 超前镇痛
下载PDF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效果研究
15
作者 庞欣杰 卢锦容 +1 位作者 罗斌 黄天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4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上肢手术中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价值。方法56例行小儿上肢手术的患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观察组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术前、切皮时、... 目的探讨小儿上肢手术中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价值。方法56例行小儿上肢手术的患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观察组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术前、切皮时、术中、手术结束时的生命体征指标及麻醉效果、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起效时间、入睡时间、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在切皮时、术中、手术结束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与对照组相比更加平稳,且手术结束时观察组患儿血氧饱和度(SpO2)(98.96±4.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62±4.15)%,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优良率96.43%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的苏醒时间(7.25±1.38)min短于对照组的(31.14±4.16)min,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上肢手术中运用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提高麻醉优良率,缩短患儿的苏醒时间,且麻醉安全性较高,因此,具备临床借鉴与推广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上肢手术 锁骨上神经阻滞麻醉 气管插管 全身麻醉 麻醉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麻醉在儿童上肢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刘华艳 钱秋 +1 位作者 王娅静 郝亚萍 《现代临床医学》 2024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麻醉在儿童上肢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0月在苏州市吴江区儿童医院接受上肢骨折术治疗的8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麻醉在儿童上肢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0月在苏州市吴江区儿童医院接受上肢骨折术治疗的8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研究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苏醒时间、麻醉后监护室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切皮时、拔管时心率与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d,研究组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胰岛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总优良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26.19%(P<0.05)。结论:儿童上肢骨折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麻醉,能提高麻醉效果,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应激反应及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上肢骨折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麻醉效果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肌间沟臂丛和肩胛上神经阻滞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7
作者 齐梦圆 徐进 赵燕鹏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9期184-187,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肌间沟臂丛和肩胛上神经阻滞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120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n=60)、参照组(n=60)。联合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肌间沟臂丛和...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肌间沟臂丛和肩胛上神经阻滞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120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n=60)、参照组(n=60)。联合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肌间沟臂丛和肩胛上神经阻滞麻醉,参照组给予肌间沟臂丛和肩胛上神经阻滞麻醉。比较患者不同时间点的镇痛效果[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最大肺活量(VC_(max))、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VC)差异;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结果在手术结束时、术后30 min及6 h时,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4 h、48 h时,联合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诱导后10 min、30 min及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MAP、HR、SpO_(2)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联合组高于参照组(P<0.05);术后24 h时,两组患者VC_(max)、FVC、FEV_(1)/FVC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联合组高于参照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中,在肌间沟臂丛和肩胛上神经阻滞的基础上联合右美托咪定能够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减少侵入性操作引起的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具有肺功能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镜手术 肌间沟神经阻滞 肩胛上神经阻滞 右美托咪定 镇痛效果
下载PDF
精细化护理联合神经刺激对肱骨骨折患儿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18
作者 胡颖青 王春兰 符小康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191-0194,共4页
探讨对肱骨骨折患儿,采用精细化护理联合神经刺激,对患儿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肱骨骨折患儿,分两组,对照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穿刺麻醉+精细化护理,比较效果... 探讨对肱骨骨折患儿,采用精细化护理联合神经刺激,对患儿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肱骨骨折患儿,分两组,对照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穿刺麻醉+精细化护理,比较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肱骨骨折患儿,采用精细化护理联合神经刺激,有助于改善患儿麻醉效果,加速患儿术后恢复,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护理 神经刺激 肱骨骨折 神经阻滞麻醉 康复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上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19
作者 胡明娟 赵锦芳 李永辉 《临床研究》 2024年第3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上肢骨折手术中采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6例老年上肢骨折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上肢骨折手术中采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6例老年上肢骨折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采用DEX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入室时(T_(0))、手术开始10 min(T_(1))、切皮时(T_(2))、手术开始30 min(T_(3))、手术结束时(T_(4))镇静评分、神经阻滞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T_(2)、T_(3)、T_(4)Ramsay镇静评分低于T_(1),但研究组T_(2)、T_(3)、T_(4)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的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1)、T_(2)、T_(3)、T_(4)心率、血压低于T_(0),但研究组T_(3)、T_(4)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77%)低于对照组(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上肢骨折手术中采用DEX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提高镇静效果,具有良好的神经阻滞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对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神经阻滞麻醉 老年上肢骨折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喉罩全身麻醉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对肱骨近端骨软骨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20
作者 李晓欣 段志祥 +1 位作者 邵甜 卢玉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58-560,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喉罩全身麻醉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对肱骨近端骨软骨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运城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肱骨近端骨软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接受麻醉方案的不同... 目的探讨喉罩全身麻醉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对肱骨近端骨软骨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运城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肱骨近端骨软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接受麻醉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术中采用喉罩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术中采用喉罩全身麻醉。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_(0))、置入喉罩时(t_(1))及拔除喉罩时(t_(2))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统计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及术后6、12和24 h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4和12 h的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统计麻醉恢复室中的并发症情况。结果t_(0)时,两组患者MAP及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时,观察组患者MAP分别为(94.53±8.11)、(92.63±6.10)mmHg,心率分别为(119.35±10.18)、(120.41±9.55)次/min,均低于对照组[MAP:(113.71±8.45)、(116.55±8.66)mmHg;心率:(135.79±11.85)、(138.35±10.96)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为(5.71±1.45)min,短于对照组[(10.93±2.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12、24 h VAS评分均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12 h,观察组NE、AngⅡ、丙二醛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稍低于对照组(27.5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全身麻醉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肱骨近端骨软骨瘤手术患者能有效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缩短苏醒时间,减轻术后疼痛,抑制术后的应激反应,能够兼顾安全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骨瘤 血流动力学 腋路神经阻滞 喉罩全身麻醉 应激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