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3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硬膜外腔注入6%羟乙基淀粉130/0.4预防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头痛 被引量:3
1
作者 程志超 周占明 +1 位作者 姜月 巴凤海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8期1473-1474,共2页
目的:观察硬膜外腔注入羟乙基淀粉130/0.4预防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头疼的效果。方法:12例患者和孕妇腰—硬联合麻醉。在先行硬膜外穿刺时,意外刺破硬膜而将硬膜外导管置入蛛网膜下腔,注入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腰实施连续蛛网膜下腔... 目的:观察硬膜外腔注入羟乙基淀粉130/0.4预防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头疼的效果。方法:12例患者和孕妇腰—硬联合麻醉。在先行硬膜外穿刺时,意外刺破硬膜而将硬膜外导管置入蛛网膜下腔,注入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腰实施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手术结束退出硬膜外导管至硬膜外腔,再经导管注入6%羟乙基淀粉130/0.4 30 ml。术后1~7 d由专人观察患者或产妇头痛发生的时间、头痛程度、有无伴随的症状和不良反应。结果:12例患者或产妇在窗口期均未发生头痛及其伴随的听力下降、视物模糊和复视;也未引起腰背胀痛、神经根刺痛等不良反应。结论:硬膜外注入6%羟乙基淀粉130/0.4能有效地预防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引起的麻醉后头痛,并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6%羟乙基淀粉130 0 4 穿破后头痛
下载PDF
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40例
2
作者 陈家友 张声俊 《实用医药杂志》 1997年第5期47-48,共2页
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40例141医院(山东青岛266100)陈家友张声俊现将我院1995年3月以来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40例情况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40例均为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人。男25例,女15例。年龄... 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40例141医院(山东青岛266100)陈家友张声俊现将我院1995年3月以来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40例情况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40例均为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人。男25例,女15例。年龄18~56岁。中腹部手术2例,下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 阻滞麻醉 利多卡因 腹部手术 麻醉 麻醉平面 芬太尼 临床研究 妇科手术 脊椎麻醉
下载PDF
硬脊膜穿破后行同椎间隙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临床观察
3
作者 唐桂萍 《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 1999年第4期316-317,共2页
过去,在硬膜外阻滞麻醉中,当穿破硬脊膜时,如继续实施硬膜外阻滞,主张采取上移一椎间隙重新穿刺。我院近一年来发现穿破硬脊膜病例30例,对其中15例行同椎间隙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15例采用前者的方法进行对照比较,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 过去,在硬膜外阻滞麻醉中,当穿破硬脊膜时,如继续实施硬膜外阻滞,主张采取上移一椎间隙重新穿刺。我院近一年来发现穿破硬脊膜病例30例,对其中15例行同椎间隙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15例采用前者的方法进行对照比较,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比较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隙 蛛网膜下 阻滞麻醉 硬脊
下载PDF
针刺疗法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4
作者 顾兵 蒋磊 倪绍端 《大医生》 2024年第12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泗阳县中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泗阳县中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术中接受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具有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F_(时间)=92.307,P_(时间)<0.05;F_(组间)=126.351,P_(组间)<0.05;F_(交互)=113.565,P_(交互)<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 VAS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前及术后12、24 h,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前及术后12 h,术后12 h VAS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12、24、48 h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MMSE评分具有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F_(时间)=38.236,P_(时间)<0.05;F_(组间)=29.658,P_(组间)<0.05;F_(交互)=31.635,P_(交互)<0.05);两组患者术后12、24、48 h MMSE评分均低于术前,但术后同一时间点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MAP、HR无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结论针刺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镇痛效果明显,可减少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缩短住院时间,对患者血流动力学、认知功能影响均较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蛛网膜下阻滞麻醉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 麻醉效果
下载PDF
超声辅助定位椎管内穿刺技术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5
作者 张文超 蔡楠 +4 位作者 何冰源 罗太君 赵尧平 郑少强 王庚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74-76,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声辅助定位椎管内穿刺技术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拟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进行手术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超声显影定位组和旁正中入路组。超声显影定位组采用低频超声探头... 目的 探讨超声辅助定位椎管内穿刺技术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拟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进行手术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超声显影定位组和旁正中入路组。超声显影定位组采用低频超声探头扫描腰椎旁正中矢状位腰椎影像,确定椎管内前后复合物显影最佳的位置,标记穿刺点及穿刺角度,进行椎管内穿刺。旁正中入路组采用触感体表标志进行定位,旁正中入路进行椎管内穿刺。记录两组穿刺相关指标(首次穿刺成功情况、穿刺进针次数、穿刺针重新定位次数)、定位时间、穿刺操作时间,以及两组术后24 h感觉异常、神经损伤、穿刺出血及腰疼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超声显影定位组首次穿刺成功32例(71.11%)、穿刺针进针次数1.00(1.00, 2.00)次、穿刺针重新定位次数1.00(1.00, 2.00)次,旁正中入路组分别为15例(33.33%)、2.00(1.00, 3.00)次、2.00(1.00, 2.00)次;两组比较P均<0.05。两组定位时间、穿刺操作时间比较P均>0.05。超声显影定位组术后感觉异常5例(11.11%)、神经损伤1例(2.22%)、穿刺出血2例(4.44%)、腰疼3例(6.67%),旁正中入路组分别为6例(13.33%)、3例(6.67%)、5例(11.11%)、6例(13.33%),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 超声辅助定位椎管内穿刺技术有助于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进针次数,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穿刺定位 髋部骨折 蛛网膜下阻滞 老年人
下载PDF
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实施小剂量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麻醉效果
6
作者 桂琳 朱洪宽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实施小剂量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择期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 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实施小剂量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择期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观察组采用小剂量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疼痛程度、镇静评分、认知功能、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平面阻滞消退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4h,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5min,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30min,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后4h,两组定向力、言语能力、注意力和计算力、瞬时记忆、视空间评分均低于麻醉前,但观察组定向力、言语能力、注意力和计算力、瞬时记忆、短时记忆、视空间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对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理想,有利于增加麻醉血药浓度,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改善镇静效果及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髋关节手术 小剂量 舒芬太尼 罗哌卡因 蛛网膜下阻滞 麻醉效果
下载PDF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效果
7
作者 吕明涛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28-130,共3页
目的评价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行外剥内扎术的混合痔患者72例,年龄40~61岁,BMI 20~24 kg/m^(2),SAS分级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6例。R+S组应用罗哌卡因复合舒... 目的评价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行外剥内扎术的混合痔患者72例,年龄40~61岁,BMI 20~24 kg/m^(2),SAS分级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6例。R+S组应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S组应用罗哌卡因。2组术后均采用自控静脉镇痛(PCIA)。比较2组患者肛门松弛效果、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术中下肢运动阻滞程度(Bormage评分),以及麻醉前(T_(0))、手术开始10 min(T_(1))、手术开始20 min(T_(2))、术毕(T_(3))时患者的HR、MAP水平。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估术后疼痛程度。统计2组术后首次PCIA按压时间、术后24 h内PCIA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总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肛门松弛效果、感觉阻滞起效时间、Bormage评分,以及T_(0)和T_(3)时的HR、MA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患者T_(1)、T_(2)时的HR、MAP水平较T_(0)时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组患者T_(1)、T_(2)时HR、MAP水平与T 0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低于S组,术后首次PCIA按压时间晚于S组,术后24 h内PCIA舒芬太尼总用量和按压次数少于S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S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安全有效,其镇痛效果优于罗哌卡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蛛网膜下阻滞麻醉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
下载PDF
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产妇麻醉效果的影响
8
作者 吴仲丽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1期64-66,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产妇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9月于马鞍山市和县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瘢痕子宫妊娠产妇共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每组产妇20例。3组均...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产妇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9月于马鞍山市和县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瘢痕子宫妊娠产妇共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每组产妇20例。3组均采用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A组使用剂量10.0 mg,B组使用剂量11.0 mg,C组使用剂量12.5 mg。比较3组不同阶段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手术相关指标、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麻醉镇痛效果。结果:T0、T1、T2、T3、T4阶段3组产妇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麻醉生效及手术时间虽均短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术中出血量、补液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A组和C组,麻醉镇痛总有效率高于A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术中运用11.0 mg布比卡因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效果显著,可降低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麻醉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剖宫产术 布比卡因 蛛网膜下阻滞 剂量 麻醉效果
下载PDF
基于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导向补液预防骨科手术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低血压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莉 王莹莹 +3 位作者 吕瑞兆 柳洁 张慧娟 井郁陌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3期316-32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nferior vena cava collapsibility index,IVC-CI)的导向补液策略对骨科手术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低血压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拟行骨科手术的19... 目的探讨基于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nferior vena cava collapsibility index,IVC-CI)的导向补液策略对骨科手术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低血压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拟行骨科手术的1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输液管理,试验组给予以IVC-CI36%为阈值的导向补液。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时(T0)、麻醉即刻(T1)、麻醉后5min(T2)、麻醉后10min(T3)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和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比较分析两组患者麻醉后的总补液量、低血压发生情况以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与T0、T1时刻比较,两组患者T2、T3时刻的MAP、HR、CO均显著降低(P<0.05)。T0、T1时刻,两组患者的MAP、HR、CO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T2、T3时刻,试验组患者的MAP、HR、CO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T0时刻比较,两组患者T1、T2、T3时刻的SVV均显著升高(P<0.05)。T0时刻,两组患者的SVV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1、T2、T3时刻,试验组患者的SV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总补液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低血压发生率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IVC-CI导向补液能维持骨科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水平稳定,改善容量状态及容量反应性,并可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显著降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低血压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阻滞麻醉 下腔静脉塌陷指数 导向补液 骨科手术 血流动力学 低血压
下载PDF
剖宫产行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朱连松 肖波涛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95-397,共3页
目的:分析剖宫产行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湖北省黄冈市妇幼保健院2021年8月~2022年7月剖宫产产妇共120例,按数字表随机分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的产妇给予单纯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观察组行... 目的:分析剖宫产行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湖北省黄冈市妇幼保健院2021年8月~2022年7月剖宫产产妇共120例,按数字表随机分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的产妇给予单纯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观察组行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比较两组起效、持续、恢复时间、两组Bromage评分、感觉阻滞最高平面和新生儿Apgar评分/治疗前后产妇平均动脉压、麻醉优良率、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麻醉剂起效时间、麻醉剂持续时间均明显降低,痛觉恢复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Bromage评分明显降低,感觉阻滞最高平面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二组产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5 min观察组平均动脉压波动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行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的临床效果确切,可维持术中动脉压稳定,减少不良反应,且麻醉起效快,持续时间更长,恢复更快,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小剂量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蛛网膜下麻醉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骶管阻滞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肛肠手术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建虎 张旭光 +2 位作者 杨茜芳 杨志军 陆海宁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589-592,共4页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肛肠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0月北京市肛肠医院行择期肛肠手术患者659例,根据麻醉方式分为骶麻组(368例)和腰麻组(291例)。骶麻组采用骶管给予1%利多卡因15~20 ...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肛肠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0月北京市肛肠医院行择期肛肠手术患者659例,根据麻醉方式分为骶麻组(368例)和腰麻组(291例)。骶麻组采用骶管给予1%利多卡因15~20 ml+0.375%~0.5%罗哌卡因5~10 ml,总量25 ml。腰麻组采用蛛网膜下腔给予0.75%盐酸罗哌卡因7.5 mg/1 ml。比较两组术后急性疼痛的差异。结果659例患者中,男375例,女284例,年龄18~70岁,平均(42.3±12.5)岁。两组急性灼烧样疼痛、急性坠胀感和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慢性疼痛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麻组术后急性锐痛发生率高于骶麻组(32.99%比25.00%),术后3 d静息、换药、下地和排便4种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高于骶麻组[2.31(2.23,4.37)分比2.01(0.01,3.26)分,3.56(2.72,5.11)分比3.13(2.28,4.16)分,2.21(1.23,3.43)分比2.03(0.02,3.11)分,4.28(3.19,5.25)分比3.10(2.01,4.14)分],恶心、呕吐和睡眠受影响的发生率高于骶麻组(8.59%比1.63%,2.06%比0.27%,13.06%比7.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比较,骶管阻滞麻醉显著降低肛肠手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的发生率,但不能降低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阻滞麻醉 蛛网膜下阻滞麻醉 疼痛 肛肠手术 急性 慢性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治疗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刘晓帆 马春剑 《临床个性化医学》 2024年第2期363-366,共4页
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 SGB)是一种治疗方法,目前在临床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项技术近年来在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后脑血管痉挛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将从简要介绍SAH... 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 SGB)是一种治疗方法,目前在临床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项技术近年来在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后脑血管痉挛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将从简要介绍SAH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SGB改善脑血管痉挛的机制、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为SGB治疗SAH后脑血管痉挛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阻滞 蛛网膜下出血 延迟性脑缺血 脑血管痉挛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混合痔PPH的临床效果分析
13
作者 刘洁 李西羊 +1 位作者 高琴琴 李玉婷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8期1141-1144,共4页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混合痔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进行PPH治疗的100例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混合痔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进行PPH治疗的100例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感觉阻滞情况、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恢复时间、最高感觉阻滞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麻醉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后MAP、HR、Sp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PPH的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恢复时间、最高感觉阻滞时间更短,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临床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传导阻滞 混合痔 吻合器痔上黏环形切除术 血流动力学 麻醉 蛛网膜下麻醉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髂筋膜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患者术后谵妄相关因素探讨
14
作者 刘雯 尹士林 梅雷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5期2800-2803,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中应用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髂筋膜阻滞的效果及术后谵妄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在信阳市中心医院接受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髂筋膜阻滞麻醉下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中应用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髂筋膜阻滞的效果及术后谵妄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在信阳市中心医院接受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髂筋膜阻滞麻醉下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接受蛛网膜下腔阻滞下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运动神经、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谵妄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术后12、24 h时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07)。年龄≥80岁、观察组受伤至手术时间≥3 d、基础性疾病≥3种、手术时间≥2 h、白蛋白≤35 g·L^(-1)、术中失血量≥500 mL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白蛋白及术中失血量是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髂筋膜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手术中效果较好,神经阻滞起效快、维持时间长,术后疼痛轻,术后谵妄发生率低。术后谵妄发生与患者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白蛋白及术中失血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阻滞 髂筋阻滞麻醉 髋部骨折 术后谵妄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布比卡因注射液双向给药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在高危产妇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15
作者 郑玛利 林碧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8期1354-1356,共3页
目的:探究布比卡因注射液双向给药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在高危产妇剖宫产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9月收治的73例欲行剖宫产手术高危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单双号法随机分为单向组(n=36)和双向组(n=37),对单向组产... 目的:探究布比卡因注射液双向给药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在高危产妇剖宫产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9月收治的73例欲行剖宫产手术高危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单双号法随机分为单向组(n=36)和双向组(n=37),对单向组产妇采用布比卡因单向注射给药,对双向组产妇采用布比卡因双向注射给药。观察两组产妇麻醉前(T_(0))、腹壁切口后(T_(1))、胎儿娩出后(T_(2))即时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及血氧含量(SpO_(2))水平;手术期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补液量;分娩后1min、5min新生儿Apgar评分;手术后低血压、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_(1)时两组产妇HR、DBP、SBP水平较T_(0)时无明显变化(P>0.05),SpO_(2)水平较T_(0)时显著降低(P<0.05),且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T_(2)时两组产妇HR、DBP、SBP水平较T_(0)时显著上升,SpO_(2)水平较T_(0)时显著降低(P<0.05),且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双向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补液量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单向组产妇(P<0.05),两组分娩后1min、5min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经双向给药用于高危产妇剖宫产手术麻醉效果良好,产妇术中生命体征稳定,且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未增加新生儿窒息风险,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比卡因 蛛网膜下阻滞 双向给药 高危产妇 剖宫产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阻滞与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老年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16
作者 束薇薇 邵东华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0期34-37,共4页
目的比较蛛网膜下腔阻滞与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在老年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本院择期行单侧腹股沟疝修补术的7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T组(超声引导下TAPB)... 目的比较蛛网膜下腔阻滞与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在老年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本院择期行单侧腹股沟疝修补术的7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T组(超声引导下TAPB)和S组(蛛网膜下腔阻滞),每组35例。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T组的完成阻滞所需时间、达到最高感觉阻滞平面麻醉时间明显长于S组(P<0.05);T组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低于S组(P<0.05)。T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S组(P<0.05)。T组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不同时间点的HR及MAP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24、48 h,T组的视觉模拟评估法(VAS)评分均低于S组(P<0.05);T组的术后镇痛时间长于S组(P<0.05)。结论与蛛网膜下腔阻滞相比,超声引导下TAPB可为老年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提供更好的术中血流动力学管理和术后镇痛效果,且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修补术 超声 腹横肌平面阻滞 蛛网膜下阻滞
下载PDF
静脉推注间羟胺治疗剖宫产术蛛网膜下腔麻醉后低血压的量效关系
17
作者 史洪枢 沈耀华 +1 位作者 林素凤 王宏伟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3期351-353,共3页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蛛网膜下腔麻醉后术中出现低血压单次静脉推注间羟胺的量效关系。方法 选取择期单胎妊娠,孕足月,年龄>18岁,ASA分级Ⅱ级,体质量指数≤35 kg/m^(2),蛛网膜下腔麻醉后出现低血压的剖宫产术产妇75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蛛网膜下腔麻醉后术中出现低血压单次静脉推注间羟胺的量效关系。方法 选取择期单胎妊娠,孕足月,年龄>18岁,ASA分级Ⅱ级,体质量指数≤35 kg/m^(2),蛛网膜下腔麻醉后出现低血压的剖宫产术产妇75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5组,即静脉推注间羟胺0.2 mg、0.3 mg、0.4 mg、0.5 mg、0.6 mg不同剂量(D1组、D2组、D3组、D4组和D5组),每组各15例。术中记录产妇蛛网膜下腔麻醉后有无出现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寒战,蛛网膜下腔麻醉后出现低血压时给予间羟胺后有无发生高血压,新生儿脐动脉血气,计算新生儿出生1 min、5 min Apgar评分等指标。采用Probit回归分析剖宫产术蛛网膜下腔麻醉后出现低血压单次静脉推注间羟胺的量效关系,分析半数有效剂量(ED_(50))、90%有效剂量(ED_(90))。结果 5组产妇静脉推注间羟胺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随间羟胺剂量的增加而降低,而高血压的发生率及治疗术中低血压的有效率随间羟胺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单次静脉推注间羟胺治疗剖宫产术蛛网膜下腔麻醉后低血压的ED_(50)为0.37(95%CI:0.27~0.46)mg,ED_(90)为0.71(95%CI:0.58~1.15)mg。5组产妇新生儿脐动脉的p H值、PO_(2)、PCO_(2)、碱剩余及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次静脉推注间羟胺治疗剖宫产术蛛网膜下腔麻醉后低血压的ED_(50)、ED_(90)分别为0.37 mg(95%CI:0.27~0.46)mg和0.71(95%CI:0.58~1.15)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羟胺 剖宫产 蛛网膜下麻醉 低血压 剂量量效关系
下载PDF
预防性使用去氧肾上腺素对择期行蛛网膜下腔阻滞下剖宫产产妇并发症与新生儿安全性的影响
18
作者 陈建筱 吕昊 姜金锦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9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择期行蛛网膜下腔阻滞(脊麻)下剖宫产产妇预防性使用去氧肾上腺素对并发症与新生儿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9月在绍兴市上虞妇幼保健院择期行脊麻下剖宫产产妇12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预防性使用去氧肾上腺... 目的:探讨择期行蛛网膜下腔阻滞(脊麻)下剖宫产产妇预防性使用去氧肾上腺素对并发症与新生儿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9月在绍兴市上虞妇幼保健院择期行脊麻下剖宫产产妇12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预防性使用去氧肾上腺素将其分为研究组(n=76)与对照组(n=48),其中研究组术中预防性使用去氧肾上腺素,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不良结局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4/76),低于对照组的16.67%(8/48)(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新生儿出生1 min时Apgar评分更高(P<0.05);两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出生5 min时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氧肾上腺素预防性应用于择期脊麻下剖宫产手术中,能够降低产妇并发症发生率,避免对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阻滞 剖宫产 去氧肾上腺素 并发症
下载PDF
小剂量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剖宫产中的应用及患者疼痛程度、并发症情况分析
19
作者 孙焕彩 《新疆医学》 2024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究小剂量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剖宫产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影响。方法选濮阳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20年1月-2022年5月期间96例足月剖宫产产妇,均应用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2例,1 m... 目的探究小剂量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剖宫产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影响。方法选濮阳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20年1月-2022年5月期间96例足月剖宫产产妇,均应用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2例,1 mL 0.75%罗哌卡因)、B组(32例,1.5 mL 0.75%罗哌卡因)、C组(32例,2 mL 0.75%罗哌卡因),比较三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麻醉前、麻醉后10 min时三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相近,三组麻醉起效时间、达到阻滞平面时间、痛觉恢复时间水平及术后不同时间三组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均相近(P>0.05);C组麻黄碱使用率为18.75%,较A组(3.13%)、B组(3.13%)高,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88%,较A组(3.13%)高(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中,0.75%罗哌卡因用药剂量1 mL、1.5 mL、2 mL在麻醉后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效果、术后不同时间疼痛感受中效果相近,且1 mL 0.75%罗哌卡因可减少麻黄碱使用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罗哌卡因 蛛网膜下麻醉
下载PDF
不同入路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剖宫产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
20
作者 赵建华 李兰 吴宇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8期183-185,共3页
目的:探讨比较不同入路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剖宫产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的480例产妇,均行蛛网膜下腔麻醉,根据穿刺入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220例,其中A组采用25G细针正中... 目的:探讨比较不同入路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剖宫产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的480例产妇,均行蛛网膜下腔麻醉,根据穿刺入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220例,其中A组采用25G细针正中入路直刺法,B组采用25G细针旁正中入路斜刺法,比较两组穿刺相关指标、麻醉阻滞效果、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安全性差异。结果:B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均低于A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9.09%高于A组的80.91%(P<0.05)。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以及最高阻滞平面无显著差异(P>0.05)。T0时间点,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HR、MAP、SpO 2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T1~T2时间点,两组HR、MAP、SpO 2水平均相较于同组T0时间点升高(P<0.05),但两组T1~T2时间点各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5%,低于A组的11.36%(P<0.05)。结论:不同入路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剖宫产中均具有良好的麻醉阻滞效果,且能够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但与25G细针正中入路直刺相比,25G细针旁正中入路斜刺法能够有效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蛛网膜下麻醉 25G细针 穿刺入路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