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层状软岩隧道围岩破坏的连续-离散耦合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徐国文 何川 +1 位作者 汪耀 陈子全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66-973,共8页
为了研究层状岩体中隧道开挖后围岩的破坏机理,以汶马高速鹧鸪山隧道为例,基于离散元-有限差分耦合算法,建立了一种新的层状软岩隧道开挖模拟方法,采用该方法对不同地应力场、层理间距等因素影响下围岩的破坏模式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 为了研究层状岩体中隧道开挖后围岩的破坏机理,以汶马高速鹧鸪山隧道为例,基于离散元-有限差分耦合算法,建立了一种新的层状软岩隧道开挖模拟方法,采用该方法对不同地应力场、层理间距等因素影响下围岩的破坏模式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后,应力重分布导致强度较低的层理面首先发生滑移及张开破坏,岩体的滑移及张开使得应力场受到进一步扰动,导致层间岩体产生拉裂破坏;同种水平应力条件下,随着侧压力系数的减小,岩体产生的微裂纹不断增多.当侧压力系数为1.00、0.80、0.67、0.57、0.50时,微裂纹总数分别为304、391、602、999、1 240;当层理间距为0.6 m时,层理对围岩破坏形态起控制作用;随着层理间距从0.6 m增加至1.2 m,层理对围岩破坏模式的控制作用减弱,围岩的破坏形态与均质围岩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岩体 软岩 破坏特征 连续-离散耦合分析
下载PDF
基于三维离散-连续耦合方法的堤防工程渗透变形数值模拟方法 被引量:12
2
作者 倪小东 朱春明 王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59-165,共7页
针对单独采用连续体法或离散元法分析堤防工程渗透变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三维离散–连续耦合方案用于开展渗流应力耦合分析。采用有限差分法(FLAC)分析全域渗流场,采用离散单元法(PFC)进行渗透变形关键区细观力学分析,依托于ITASCA系列... 针对单独采用连续体法或离散元法分析堤防工程渗透变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三维离散–连续耦合方案用于开展渗流应力耦合分析。采用有限差分法(FLAC)分析全域渗流场,采用离散单元法(PFC)进行渗透变形关键区细观力学分析,依托于ITASCA系列软件的Socket I/O接口,进行二次开发,实现程序间关键信息动态实时交换。首先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随后结合相似准则,建立堤防离散-连续耦合模型,对堤防渗透变形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薄弱区复杂水土相互作用进行实时跟踪,可以揭示渗透变形发展过程中系统几何特性和水力特性的非线性动态变化过程和相互影响特性。研究成果表明该三维耦合模型将对大型涉水岩土工程渗透破坏细观研究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变形 离散-连续耦合分析 宏细观 渗透系数
下载PDF
基于连续-离散耦合方法的小间距深埋硐室合理间距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袁海平 王昱博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21,共6页
硐间距的大小对于小间距深埋硐室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基于连续-离散耦合方法,依托华东某铁矿实际工程,通过分析小间距相邻硐室开挖所产生的影响,确定合理的硐间距。结果表明:硐间距小于0.67倍硐宽时,中间岩柱发生以拉伸破坏为主的拉剪破... 硐间距的大小对于小间距深埋硐室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基于连续-离散耦合方法,依托华东某铁矿实际工程,通过分析小间距相邻硐室开挖所产生的影响,确定合理的硐间距。结果表明:硐间距小于0.67倍硐宽时,中间岩柱发生以拉伸破坏为主的拉剪破坏,造成硐室失稳;硐室间距大于等于0.67倍硐宽时,开挖产生的变形量和围岩损伤程度均处于安全范围内,即4 m以上的硐室间距便能保证硐室及岩柱的稳定,这与现场实际相符。研究成果对深埋矿山工程的灾害预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硐室 硐室间距 岩柱 稳定性 连续-离散耦合分析
原文传递
节理化炭质页岩地层隧道围岩大变形及控制技术研究
4
作者 阳军生 夏裕栋 +2 位作者 方星桦 刘伟龙 王法岭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8-200,共13页
某高速铁路XHS隧道穿越节理化炭质页岩地层,在施工过程中围岩大变形、失稳坍塌现象显著,现场采用强支护和仰拱加深等措施后围岩变形控制效果不佳。针对XHS隧道节理化炭质页岩地层地质条件,结合现场监测手段、离散-连续耦合数值模拟分析... 某高速铁路XHS隧道穿越节理化炭质页岩地层,在施工过程中围岩大变形、失稳坍塌现象显著,现场采用强支护和仰拱加深等措施后围岩变形控制效果不佳。针对XHS隧道节理化炭质页岩地层地质条件,结合现场监测手段、离散-连续耦合数值模拟分析围岩大变形及破坏特征,基于数值模拟提出以采取地层预加固为主的围岩变形控制措施,并通过现场试验探讨该控制措施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后,围岩变形具有变形量大、变形速率快的特点,围岩拱部沉降量大于水平收敛量且变形具有非对称的分布特征;受三台阶法多次开挖扰动影响,围岩卸荷范围动态发育并不断向全环扩展,松动区逐渐由浅部围岩向深部转移,并呈现出非对称的破坏特征,最终引发围岩大变形;采取地层预加固后,模型中围岩变形和松动区范围明显减小,围岩非对称变形破坏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在采用地层预加固、管棚超前支护、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开挖的控制措施后,围岩变形得到控制,施工效果良好,隧道恢复正常施工,保证了隧道的顺利贯通;以地层预加固为主的控制措施是此类节理化炭质页岩地层围岩变形控制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化岩体 炭质页岩 大变形 离散-连续耦合分析 预加固
下载PDF
堆石体在真三轴应力状态下的非共轴性与剪胀特性 被引量:7
5
作者 马刚 刘嘉英 +1 位作者 常晓林 周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97-1707,共11页
基于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发展随机颗粒不连续变形分析方法。采用不规则多面体模拟实际堆石颗粒,制备初始各向同性的堆石料数值试样,进行等平均静水压力p、等中主应力系数b应力路径的真三轴数值试验。分析堆石料在真三轴应力状态下的... 基于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发展随机颗粒不连续变形分析方法。采用不规则多面体模拟实际堆石颗粒,制备初始各向同性的堆石料数值试样,进行等平均静水压力p、等中主应力系数b应力路径的真三轴数值试验。分析堆石料在真三轴应力状态下的剪胀特性,以及应变增量与应力增量的非共轴性。研究结果表明:刚开始加载时,应变增量与应力增量共轴,随着加载的进行,应变增量的方向发生偏转,偏转量与中主应力系数b有关,在三轴压缩应力路径(b=0)和三轴拉伸应力路径(b=1)时,几乎不发生偏转;对比Rowe,Roscoe,改进的Roscoe以及Lagioia剪胀模型,改进的Roscoe剪胀模型预测的剪胀曲线与数值试验结果较吻合,在改进的Roscoe剪胀模型上引入1个角隅函数,以反映中主应力对剪胀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料 真三轴应力状态 连续-离散耦合分析 非共轴性 剪胀特性
下载PDF
遇水湿化对堆石体颗粒破碎和压缩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马刚 王渊 +4 位作者 程家林 叶晓峰 邹宇雄 周伟 刘其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40-1648,共9页
堆石体遇水后产生的湿化变形会影响堆石坝的安全稳定运行,一直是工程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但目前对湿化变形细观机理的认识还不够充分。采用室内试验、电镜扫描、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进行了湿化对堆石体破碎特性和压缩特性的影... 堆石体遇水后产生的湿化变形会影响堆石坝的安全稳定运行,一直是工程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但目前对湿化变形细观机理的认识还不够充分。采用室内试验、电镜扫描、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进行了湿化对堆石体破碎特性和压缩特性的影响研究。干燥和饱和状态的单颗粒破碎试验和SEM电镜扫描表明,遇水饱和导致颗粒的岩石矿物成分和微观结构发生变化,其孔隙、微裂纹等缺陷增多,颗粒破碎强度和表面摩擦系数降低。率定了干燥与饱和颗粒的细观参数,开展了干燥和饱和状态的单颗粒破碎和颗粒集合体单轴压缩的数值试验。遇水湿化对堆石体有润滑、软化和劣化作用,使堆石颗粒的摩擦系数、变形模量和破碎强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湿化使颗粒破碎强度降低了22.6%,使颗粒间摩擦系数降低了11.7%,使颗粒集合体的压缩模量降低了13.1%。破碎强度降低导致的颗粒破碎是堆石体产生湿化变形的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体 湿化变形 颗粒破碎 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
下载PDF
基于重力增加法的边坡失稳破坏全过程模拟 被引量:9
7
作者 刘郴玲 常晓林 +2 位作者 唐龙文 周伟 马刚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3-138,共6页
边坡失稳破坏是渐进积累的过程,采用基于重力增加法的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弥补了传统边坡稳定分析方法无法反映边坡岩体启动-滑动-堆积的渐进破坏全过程的缺陷。以红石岩边坡工程为实例,在边坡模型的表层岩体中引入界面单元,建立连续... 边坡失稳破坏是渐进积累的过程,采用基于重力增加法的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弥补了传统边坡稳定分析方法无法反映边坡岩体启动-滑动-堆积的渐进破坏全过程的缺陷。以红石岩边坡工程为实例,在边坡模型的表层岩体中引入界面单元,建立连续-离散耦合的边坡计算模型,模拟边坡临界破坏状态,得到安全系数和滑裂面,并将计算结果与刚体极限平衡法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增加重力加速度,获得边坡失稳破坏的渐进破坏全过程。结果表明:2种方法得到的安全系数一致,最危险滑裂面的位置和形状基本吻合,证明基于重力增加法的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用于边坡失稳破坏具有可行性。极限平衡法仅用于分析临界失稳状态,不能预测后续滑块的形成,而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能进一步模拟边坡临界失稳状态后的边坡破坏全过程,为边坡治理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分析 重力增加法 渐进破坏全过程 刚体极限平衡法 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
下载PDF
局部约束模式对单颗粒破碎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邓璇璇 马刚 +1 位作者 周伟 常晓林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29-1337,共9页
为了研究不同约束模式对单颗粒破碎的影响,通过改变颗粒的接触状态(接触点个数、接触角度)设计一系列约束模式.对描述颗粒接触状态的二维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SVD),得到量化颗粒约束状态的特征值.基于Voronoi图生成试样的随机不规则网格... 为了研究不同约束模式对单颗粒破碎的影响,通过改变颗粒的接触状态(接触点个数、接触角度)设计一系列约束模式.对描述颗粒接触状态的二维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SVD),得到量化颗粒约束状态的特征值.基于Voronoi图生成试样的随机不规则网格,在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FDEM)的基础上建立颗粒模型,研究颗粒的破碎强度和破碎形式与约束模式之间的关系,建立考虑颗粒约束模式的破碎阈值模型.通过大量的数值模拟结果可以看出,在颗粒破碎过程中,靠近竖直加载轴线的约束部位出现初始裂纹,并逐渐发展成为宏观贯穿裂缝,继而圆周侧向约束部位出现向顶部或底部约束部位扩展的裂纹.颗粒接触点或者配位数越多,SVD分解得到的平均奇异值越大,颗粒破碎阈值越高.在接触点或者配位数相同的情况下,约束模式对应的平均奇异值越高或偏状态程度越低,颗粒抵抗破碎的能力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破碎 约束模式 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 奇异值分解(SVD) 颗粒破碎阈值
下载PDF
考虑摩擦系数和颗粒强度劣化效应的堆石体湿化细观数值模拟 被引量:1
9
作者 黄绪武 周伟 +2 位作者 马刚 陈远 常晓林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5-131,共7页
堆石体遇水之后,水的润滑作用会导致颗粒之间的滑移和重新排列,水的软化作用则会导致颗粒破碎增加。在考虑颗粒破碎的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FDEM)中,引入代表水对于堆石体颗粒间摩擦系数和颗粒强度劣化作用的湿化模型,并按照室内单线... 堆石体遇水之后,水的润滑作用会导致颗粒之间的滑移和重新排列,水的软化作用则会导致颗粒破碎增加。在考虑颗粒破碎的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FDEM)中,引入代表水对于堆石体颗粒间摩擦系数和颗粒强度劣化作用的湿化模型,并按照室内单线法湿化试验的步骤进行了一系列数值试验。数值试验得到的湿化轴向应变与室内试验结果接近,表明水对于颗粒间摩擦系数和颗粒强度的劣化作用是产生湿化轴向应变的主要原因,堆石体颗粒间摩擦系数的降低是引起湿化轴向应变的主要原因,其次是颗粒强度的降低。湿化过程中的颗粒破碎分布呈现出局部集中的现象。湿化后颗粒之间的法向接触力平均值略有增加而切向接触力平均值则下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体 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 湿化变形 颗粒破碎 接触力
下载PDF
堆石颗粒在复杂约束模式的破碎特性
10
作者 肖宇轩 马刚 +3 位作者 陆希 周伟 王頔 苗泽锴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14-1522,1559,共10页
为了研究三维情况下单个颗粒在不同约束模式下的破碎特性,对颗粒开展了物理试验和基于连续-离散耦合数值分析方法 (FDEM)的数值试验研究.通过改变颗粒周边约束的个数和位置,设定了不同的约束模式,并采用奇异值分解(SVD)对颗粒约束模式... 为了研究三维情况下单个颗粒在不同约束模式下的破碎特性,对颗粒开展了物理试验和基于连续-离散耦合数值分析方法 (FDEM)的数值试验研究.通过改变颗粒周边约束的个数和位置,设定了不同的约束模式,并采用奇异值分解(SVD)对颗粒约束模式进行量化,分析约束模式对颗粒破碎模式、破碎强度和碎片尺寸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在不同的约束模式下呈现出3种典型的破碎形式:削切、劈裂和碎裂.统计不同约束个数下的颗粒破碎峰值荷载,其在4~6个约束个数情况下变化并不明显,可以认为在离散元数值(DEM)模拟中采用接触力准则判断颗粒破碎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分析碎片尺寸分布,为构建更加合理的碎片替换模式进行离散元颗粒破碎模拟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破碎 约束模式 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 破碎模式 破碎强度 碎片尺寸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