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屈曲牵张性Ⅰ度损伤后迟发性脱位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胡旭昌 康学文 +8 位作者 王栓科 杨同群 王永刚 邢帅 马兵 杨勇 杨明轩 任恩惠 杨亮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第3期186-190,共5页
背景:下颈椎屈曲牵张性Ⅰ度损伤常不合并脊髓神经症状,影像学检查也无骨折脱位,临床上极易被忽视而导致迟发性脱位、后凸畸形及神经损害。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屈曲牵张性Ⅰ度损伤后迟发性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 背景:下颈椎屈曲牵张性Ⅰ度损伤常不合并脊髓神经症状,影像学检查也无骨折脱位,临床上极易被忽视而导致迟发性脱位、后凸畸形及神经损害。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屈曲牵张性Ⅰ度损伤后迟发性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下颈椎屈曲牵张性Ⅰ度损伤后迟发性脱位10例患者。入院后均行颅骨牵引,6例患者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ACDF),4例患者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术后费城颈托固定12周。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脊髓损伤ASIA神经功能分级。测量患者手术前后损伤节段Cobb角和脱位椎体水平位移以评估脱位复位效果。采用Eck融合分级标准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100 min,平均(73±9)min,出血量30~100ml,平均(66±12)ml。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VAS评分、损伤节段Cobb角、脱位椎体水平位移均较术前改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10例患者神经功能均恢复正常。依Eck融合分级标准,术后12个月,8例患者植骨融合达到Ⅰ级,2例患者达到Ⅱ级,融合率100%。结论:颈椎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迟发性脱位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屈曲牵张性Ⅰ度损伤 迟发性脱位 颈椎前路手术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迟发性左室电极脱位一例报道
2
作者 袁敏 郭航远 +2 位作者 彭放 杨彪 裘宇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50-952,共3页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至今病死率仍居高不下。目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已成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具有CRT适应证的心力衰竭患者,在选择了合适的心脏靶静脉(如心脏的侧静脉、侧后静脉等)植入三腔起...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至今病死率仍居高不下。目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已成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具有CRT适应证的心力衰竭患者,在选择了合适的心脏靶静脉(如心脏的侧静脉、侧后静脉等)植入三腔起搏器后,能使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而CRT术中左室电极的植入则成为手术成败的关键。将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导引钢丝保留在左室电极中作为支撑,可起到减少电极脱位、增加手术成功率的作用,但是如果导引钢丝断裂,则电极会因此而脱位。本文报道了1例我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RT术中以此法植入左室电极,术后发生了迟发性左室电极脱位,以引起临床上对此类CRT术后患者长期随访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发性电极脱位
下载PDF
旋前方肌部分转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迟发性下尺桡关节脱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许鹏飞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第15期133-134,共2页
目的:探讨旋前方肌部分转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迟发性下尺桡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0年2月于嵩县西关骨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0例迟发性下尺桡关节脱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选... 目的:探讨旋前方肌部分转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迟发性下尺桡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0年2月于嵩县西关骨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0例迟发性下尺桡关节脱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选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选择旋前方肌部分转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两组术后3周、半年、1年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3周腕关节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半年、1年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较对照组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旋前方肌部分转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迟发性下尺桡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明显,可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性下尺桡关节脱位 旋前方肌 经皮克氏针内固定 并发症
下载PDF
两种术式治疗迟发性下尺桡关节脱位疗效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白卫飞 余向前 +2 位作者 蒋雨宸 柴宏伟 顾定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7期766-768,共3页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与旋前方肌部分转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迟发性下尺桡关节背侧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03—2016-06诊治的28例迟发性下尺桡关节背侧脱位,15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对照组),13例采...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与旋前方肌部分转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迟发性下尺桡关节背侧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03—2016-06诊治的28例迟发性下尺桡关节背侧脱位,15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对照组),13例采用旋前方肌部分转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观察组)。比较2组术后16、28、48周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8例均获得48周随访。2组术后16周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8、48周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0)。结论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比较,采用旋前方肌部分转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迟发性下尺桡关节背侧脱位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快且更满意,而且手术安全、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性下尺桡背侧脱位 旋前方肌 克氏针 经皮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