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事迟延裁判治理转型 被引量:18
1
作者 任重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5-155,176,共11页
迟延裁判直接贬损法院的社会形象,进而影响司法公信力。民事诉讼审限制度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法院迟延裁判问题。由于审限制度以司法行政化为作用机制,忽视了民事诉讼的客观规律,在实践中催生出各种规避措施以及牺牲当事人程序权利的异化... 迟延裁判直接贬损法院的社会形象,进而影响司法公信力。民事诉讼审限制度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法院迟延裁判问题。由于审限制度以司法行政化为作用机制,忽视了民事诉讼的客观规律,在实践中催生出各种规避措施以及牺牲当事人程序权利的异化现象。只有以符合民事诉讼客观规律的迟延裁判应对措施逐步替代民事诉讼审限制度,在民事诉讼框架内为当事人开启有效的程序权利保障途径,并针对迟延裁判可能产生的实体损害提供有效补偿机制,才可能妥善并根本上解决迟延裁判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迟延 迟延裁判 审限制度 迟延异议 损害赔偿
原文传递
论民事审理迟延之程序与实体救济——以德国《法院组织法》第198条修正为借镜
2
作者 马家曦 《司法改革论评》 2020年第1期79-103,共25页
审限管理在防止审理迟延的作用上功过难掩,其虽然给予民事法官较大的监督压力,但应对民事司法的结构性缺陷仍然乏力,内部的职权运行方式也无法为当事人提供周延的适时审判保障,我国应当沿着"申请监督"和"司法公开"... 审限管理在防止审理迟延的作用上功过难掩,其虽然给予民事法官较大的监督压力,但应对民事司法的结构性缺陷仍然乏力,内部的职权运行方式也无法为当事人提供周延的适时审判保障,我国应当沿着"申请监督"和"司法公开"的逻辑,进一步增设程序异议权,并构建以之为要件的补偿程序。一方面,赋予当事人提示法官作出正确诉讼指挥措施的机会;另一方面,通过活用审限制度,将审理迟延的风险与举证责任在当事人、案外人和国家之间进行恰当的分配,由此建立的救济机制将与审限管理共同形成较为完整的迟延保障防止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时审判 审理期限 审理迟延 迟延异议 合理补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