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索迪谢内肌营养不良及贝克肌营养不良与扩张型心肌病共同的基因特征和生物学机制
1
作者 郭理 洪江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5250-5258,共9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迪谢内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贝克肌营养不良(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BMD)与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之间共有的基因特征和相关的发病机制。方法从基因表达综...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迪谢内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贝克肌营养不良(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BMD)与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之间共有的基因特征和相关的发病机制。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下载DMD(GSE6011)、BMD(GSE13608)和DCM(GSE116250)的数据集。分别识别DMD与DCM、BMD与DCM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对共同的DEGs进行富集分析、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PPI)网络、筛选中心基因,并在GEO下载的数据集GSE109178(DMD、BMD)和GSE141910(DCM)中验证表达水平。构建关键转录因子-中心基因调控网络。结果DMD与DCM共有60个共同的DEGs。富集分析强调了细胞外基质结构成分、MHCⅡ类蛋白复合物结合、MHC蛋白复合物结合等因素在这两种疾病中的重要作用。cytoHubba软件插件筛选出了2个中心基因:CTSK、HLA-DRA。BMD与DCM共有179个共同的DEGs,富集分析强调了细胞外基质结构成分、整合素结合、赋予抗张强度细胞外基质结构成分等因素在其中的关键作用。cytoHubba选出了6个中心基因,分别为COL12A1、COL14A1、COL16A1、NT5E、ECM2、DPT。结论本研究阐述了DMD、BMD与DCM相关的发病机制,这些共同的通路和关键基因可为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迪谢内肌营养不良 贝克肌营养不良 扩张型心肌病 生物信息学 差异表达基因 中心基因
原文传递
MR IDEAL-IQ脂肪定量技术评价进行性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患儿骨骼肌脂肪浸润程度 被引量:3
2
作者 杜婧 郑艺明 +2 位作者 肖江喜 朱颖 于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6-279,共4页
目的采用MR基于最小二乘估算法和不对称回波迭代分解的水脂分离(IDEAL-IQ)脂肪定量技术评估进行性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DMD)患儿臀部及大腿骨骼肌脂肪浸润程度,观察脂肪分数(FF)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纳入89例经病理学和/或基因检测... 目的采用MR基于最小二乘估算法和不对称回波迭代分解的水脂分离(IDEAL-IQ)脂肪定量技术评估进行性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DMD)患儿臀部及大腿骨骼肌脂肪浸润程度,观察脂肪分数(FF)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纳入89例经病理学和/或基因检测确诊的DMD患儿,记录其臀部及双侧大腿MR T1WI及IDEAL-IQ数据。对T1WI所见肌肉脂肪浸润程度进行主观评分,测量IDEAL-IQ序列脂肪定量图中各肌肉FF,观察DMD累及大腿肌肉规律;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大腿肌肉FF与主观评分、患儿年龄、总肌力评分及肌酸激酶(CK)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主观评分与脂肪定量均显示,DMD患儿臀大肌及大收肌受累最重,其次为股四头肌及股二头肌等,闭孔内肌、闭孔外肌、长收肌及短收肌等受累较轻。各肌肉FF与主观评分结果均呈正相关(r=0.24~0.92,P均<0.05);肌肉FF总和与年龄呈正相关(r=0.73,P<0.01),与总肌力评分呈负相关(r=-0.82,P<0.01),与CK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MR IDEAL-IQ脂肪定量技术可显示DMD患儿臀部及大腿肌肉脂肪浸润程度;臀大肌、大收肌、股四头肌受累较重,其程度与患儿年龄和肌力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迪谢内 骨骼 脂肪组织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假性肥大性肌营养不良症患儿的超声、肌电图及病理活检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吕如锋 郑子萍 +1 位作者 伍国锋 张文渊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8年第4期240-242,共3页
目的:探讨迪谢内(Duchenne)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DMD)患者的肌肉超声、肌电图和病理的特点及其对DMD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检测15例DMD患者的肌肉,依次对臀部、大腿部、小腿部肌肉行纵切及横切位超声扫查,并进行常规肌电图检查和小... 目的:探讨迪谢内(Duchenne)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DMD)患者的肌肉超声、肌电图和病理的特点及其对DMD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检测15例DMD患者的肌肉,依次对臀部、大腿部、小腿部肌肉行纵切及横切位超声扫查,并进行常规肌电图检查和小腿腓肠肌活检HE染色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肌肉超声显示肌肉纹理模糊不清,网络连续性中断或消失,回声弥漫性增强或降低,有短线状回声增强。骨回声清晰,肌肉回声强度二级。肌肉声像图随着病程的增长,萎缩肌肉自臀肌、大腿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和腓肠肌、背肌依次发展而肌束膜回声逐渐增高、增厚,肌肉超声改变以股四头肌尤显。肌电图检查为肌原性改变。肌活检见肌纤维萎缩、变性、坏死,符合肌营养不良之改变。结论:肌电图及超声可为DMD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 迪谢内(Duchenne)肌营养不良(DMD) 肌电图 病理组织学
下载PDF
抗肌萎缩蛋白病 被引量:7
4
作者 胡静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98-506,共9页
抗肌萎缩蛋白病(dystrophinopathy)是由迪谢内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基因变异导致的dystrophin蛋白缺陷引起的遗传骨骼肌疾病,呈X连锁隐性遗传,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四肢近端肌及腰带肌无力、萎缩,腓肠肌肥大... 抗肌萎缩蛋白病(dystrophinopathy)是由迪谢内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基因变异导致的dystrophin蛋白缺陷引起的遗传骨骼肌疾病,呈X连锁隐性遗传,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四肢近端肌及腰带肌无力、萎缩,腓肠肌肥大,严重影响日常运动能力,病程晚期累及呼吸肌、心肌致患者死亡。根据临床表现和dystrophin蛋白缺陷程度,抗肌萎缩蛋白病分为:DMD、贝克型肌营养不良、X连锁扩张型心肌病、女性DMD变异携带者。患者在病程不同时期可出现多系统受累,糖皮质激素可显著延长患儿独立活动时间2~5年,抗肌萎缩蛋白病需要多学科综合管理,以减轻患者症状、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为目标。在遗传性骨骼肌疾病中,抗肌萎缩蛋白病发病率高,早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晚期病情严重可致残、致死。因此,提高神经内科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全程管理、遗传咨询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肌萎缩蛋白病 抗肌萎缩蛋白 遗传性疾病 X连锁 迪谢内肌营养不良 贝克型肌营养不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