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图像与仪式演述视域下的东巴服饰研究
1
作者 杨杰宏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37,I0002,共9页
东巴服饰属于宗教服饰,为宣扬东巴教思想服务。东巴仪式制约着东巴服饰的类型、式样、文化功能。东巴在仪式中的身份地位不同,服饰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东巴服饰在仪式中具有法器功能,其象征功能大于实用功能,发挥着祈福悦神、禳灾驱鬼... 东巴服饰属于宗教服饰,为宣扬东巴教思想服务。东巴仪式制约着东巴服饰的类型、式样、文化功能。东巴在仪式中的身份地位不同,服饰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东巴服饰在仪式中具有法器功能,其象征功能大于实用功能,发挥着祈福悦神、禳灾驱鬼的宗教功能。在现代性情境中东巴文化信仰根基发生动摇,由此导致了服饰文化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 法器功能 丁巴什罗 信仰根基
下载PDF
剧本杀:作为演述场域的媒介耦合效应生成动力分析
2
作者 王心玥 陆生发 《传媒论坛》 2024年第5期40-45,共6页
剧本杀作为一种新型的互动式娱乐活动,随着近几年在商业方面的成绩进一步强调了参与感与互动性在现代娱乐活动中的重要性。其本身将“表演”这一偏向过程性、强调参与主体的概念变为自身运作的、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从而成为继电影、游... 剧本杀作为一种新型的互动式娱乐活动,随着近几年在商业方面的成绩进一步强调了参与感与互动性在现代娱乐活动中的重要性。其本身将“表演”这一偏向过程性、强调参与主体的概念变为自身运作的、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从而成为继电影、游戏之后的又一种媒介融合与综合艺术的具体呈现形式。作为演述场域将整合、承载各类艺术形式与媒介类型并成为大众的娱乐活动之一,最终指向的是关于现代人精神娱乐消费之中对于参与感以及互动性的需求。剧本杀对于参与主体产生的良性互动或将成为综合艺术与媒介融合之间互动关系的现代性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环境学 研究 场域 剧本杀 感官体验
下载PDF
正念减压联合患者与主要照顾者健康行为互述共演教育模式用于心脏支架植入术后的效果
3
作者 陈君 刘彬 仓烨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9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联合患者与主要照顾者健康行为互述共演教育模式用于行心脏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将90例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心脏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给予正念减压联合...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联合患者与主要照顾者健康行为互述共演教育模式用于行心脏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将90例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心脏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给予正念减压联合患者与主要照顾者健康行为互述共演教育模式护理,比较2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康复知识、冠心病二级预防健康行为得分以及血压、纤维蛋白原(FB)等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率均较对照组高(P均<0.05)。观察组在出院时、出院3个月后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以及不良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正念减压联合患者与主要照顾者健康行为互述共演教育模式用于行心脏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能够提高其健康知识掌握度,改善心理状态,且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效果较好,不良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支架植入术 正念减压 健康行为互 健康知识掌握度 心理状态
下载PDF
章哈演述的若干问题:扇子、曲调、伴奏与程式
4
作者 屈永仙 《百色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37-49,共13页
“章哈”一词既是对傣族史诗歌手的称谓,也是傣族活态传承的说唱艺术,还是傣族重要的文化符号,但关于章哈演述仍有一些基本的也是重要的问题需要解答。第一,章哈演唱时使用扇子的原因,扇子不仅是章哈演述时的道具,其背后还涉及章哈文化... “章哈”一词既是对傣族史诗歌手的称谓,也是傣族活态传承的说唱艺术,还是傣族重要的文化符号,但关于章哈演述仍有一些基本的也是重要的问题需要解答。第一,章哈演唱时使用扇子的原因,扇子不仅是章哈演述时的道具,其背后还涉及章哈文化的起源和傣族的民间信仰。第二,章哈演述史诗和长篇叙事诗时为何使用“章哈调”,该曲调与傣族语言的特点和韵律具有密切的关系,彼此相呼应。第三,章哈演述时筚伴奏的意义,伴奏音无形中将章哈的演述分割成了无数个小单元,这些小单元是一段段的诗节,它们是史诗学概念上的“大词”(Big Word),也是章哈记忆成千上万行史诗的“秘诀”。第四,章哈的演述具有一定的程式,每一次的演述通常包含序歌、主题歌和即兴歌三部分。以上这几个问题对于理解章哈文化来说至关重要,也是关乎傣族史诗产生、发展和传承的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诗歌手 章哈 史诗 程式 口头传统
下载PDF
从史诗艺人到故事演述人:藏彝走廊南部地区《格萨尔》传承人的地方面相
5
作者 何城禁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9-70,163,共13页
藏彝走廊南部地区《格萨尔》的传承语境不同于《格萨尔》核心流传地区,其《格萨尔》口头传统具有不同的叙事形态和文化生态。该地区《格萨尔》演述人身份类型主要包括民间故事演述人、寺院僧人和文化工作者,他们的演述活动具有明显的文... 藏彝走廊南部地区《格萨尔》的传承语境不同于《格萨尔》核心流传地区,其《格萨尔》口头传统具有不同的叙事形态和文化生态。该地区《格萨尔》演述人身份类型主要包括民间故事演述人、寺院僧人和文化工作者,他们的演述活动具有明显的文本化和佛教化倾向。目前,该区域《格萨尔》口头传统的演述、传承、接受的生态链条已经产生了鲜明的活态性和存续力危机,需要进一步采取抢救性措施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萨尔 口头传统 藏彝走廊
下载PDF
非文本中心叙事理论的建构——评《非文本中心叙事:京剧的“述演”研究》
6
作者 冯波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3-127,共5页
袁国兴著《非文本中心叙事:京剧的"述演"研究》以京剧的艺术本体研究为中心,将京剧的"述演"艺术行为放在文化传播的理论视野中,阐析其内在的、动态的竞技演艺质地;将京剧与其他"非文本中心"叙事等量齐观... 袁国兴著《非文本中心叙事:京剧的"述演"研究》以京剧的艺术本体研究为中心,将京剧的"述演"艺术行为放在文化传播的理论视野中,阐析其内在的、动态的竞技演艺质地;将京剧与其他"非文本中心"叙事等量齐观,赋予其多元共生的艺术内涵;将京剧置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场域中,在中西戏剧的互文观照下,建构起极富启发意义的开放理论格局。当下京剧研究大多拘泥于史料考证、轶闻辑录或静态微观的演艺行为考辨,相比之下,"非文本中心叙事理论的建构"显然是难得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文本中心叙事 述演 京剧生态
原文传递
安顺地戏的“述演”特征与“引戏入仪”的剧种形成路径
7
作者 陈忠松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7-91,共5页
安顺地戏是一种有着突出的"述演"特征的仪式性戏剧。这一特征的形成既源于它承袭了明清历史演义小说、古典词话与古典戏曲剧本体例的"身世",也与它佩戴面具、平地围场、集体演出的表演形态有关。通过对述演特征及... 安顺地戏是一种有着突出的"述演"特征的仪式性戏剧。这一特征的形成既源于它承袭了明清历史演义小说、古典词话与古典戏曲剧本体例的"身世",也与它佩戴面具、平地围场、集体演出的表演形态有关。通过对述演特征及其成因的考察,可以看出,安顺地戏是经由"引戏入仪"的路径形成的。由是可知,"引戏入仪"应是一些被认为是"戏剧活化石"的剧种形成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顺地戏 述演 引戏入仪 戏剧发生学
原文传递
简谈彝族毕摩和歌手对史诗的“演述”——以梅葛、查姆为中心 被引量:8
8
作者 陈永香 马红惠 李得梅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5期210-213,218,共5页
彝族史诗的演述在祭祖丧葬等祭祀仪式上由毕摩吟诵,在节庆婚礼等礼俗场域由歌手演唱,毕摩和歌手演唱的音乐调式和氛围都因为仪式语境的不同而有区别。毕摩对史诗的创编是极其有限的,受制于仪式的程序和内容,以娱神和祖先为主;歌手则可... 彝族史诗的演述在祭祖丧葬等祭祀仪式上由毕摩吟诵,在节庆婚礼等礼俗场域由歌手演唱,毕摩和歌手演唱的音乐调式和氛围都因为仪式语境的不同而有区别。毕摩对史诗的创编是极其有限的,受制于仪式的程序和内容,以娱神和祖先为主;歌手则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艺,歌手的演唱往往是群体性的合唱或对唱,娱乐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史诗 毕摩 歌手
下载PDF
论彝族克智的演述程式及传承保护 被引量:6
9
作者 阿牛木支 吉则利布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59-63,共5页
克智是彝族民众口头诗歌的精髓,也是彝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克智大都在四川和云南北部方言区的彝族民间婚礼仪式、丧葬仪式和送灵归祖仪式活动中使用和流布。克智作为彝族文学的独特样式,兼具诗歌、论辩和曲艺的特质,其知识性、... 克智是彝族民众口头诗歌的精髓,也是彝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克智大都在四川和云南北部方言区的彝族民间婚礼仪式、丧葬仪式和送灵归祖仪式活动中使用和流布。克智作为彝族文学的独特样式,兼具诗歌、论辩和曲艺的特质,其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较强,呈现出功能的多样性。彝族克智的演述对于活态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大力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克智 克智的程式 传承保护
下载PDF
在口头传统与书写文化之间的史诗演述人——基于个案研究的民族志写作 被引量:15
10
作者 巴莫曲布嫫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4-84,共11页
在彝族史诗研究中存在着过度重视口头传承的集体性而忽略了民众个体的普遍倾向。史诗演述的传承人作为史诗"勒俄"(hnewo,史诗演述)传统背后的一个特殊群体,是史诗得以世代沿传的中坚力量。因此,对传承人的跟踪与研究是考察史... 在彝族史诗研究中存在着过度重视口头传承的集体性而忽略了民众个体的普遍倾向。史诗演述的传承人作为史诗"勒俄"(hnewo,史诗演述)传统背后的一个特殊群体,是史诗得以世代沿传的中坚力量。因此,对传承人的跟踪与研究是考察史诗传统的主要环节。在诺苏彝族史诗演述人的成长过程中,书写与口承这两种传统的教授与学习是始终相伴、相得益彰、互为表里的内驱力。"克智"(kenre,口头论辩)的兴起和传承,在客观上激活了"勒俄"的口头传播和动态接受,使史诗传承人脱离了各种书写文本的制约而走向面对面的社群,融入民俗生活的文化情境中,并在特定的竞争机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口头创编能力与演述艺术,从而也促进了史诗传统的长期流布和动态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诺苏支系 口头传统 书写文化 史诗 口头论辩
下载PDF
“祀谱”、“世系”与史诗--对《诗经》“史诗”诗体源流及演述方式、文化场域的考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韩高年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2-40,共9页
近来学界对史诗的研究日趋热烈,但讨论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边疆地区民族史诗文本的整理和演述过程的描述上。因为人类学方法的引入,使史诗研究有可能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利用出土文献材料,对《诗经》"史诗"诗体的来源,华夏族史... 近来学界对史诗的研究日趋热烈,但讨论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边疆地区民族史诗文本的整理和演述过程的描述上。因为人类学方法的引入,使史诗研究有可能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利用出土文献材料,对《诗经》"史诗"诗体的来源,华夏族史诗与边疆民族史诗发展的不平衡性等问题进行探讨,可以看出先秦文献中所说的"帝系"、"系世"即是讽诵于祭祀仪式的口头史诗的文字形态的"节缩本",它们最初不具备合乐演唱的条件,只是口头史诗表演者的"提示本"。甲骨刻辞中的"祀谱"也是此类。《诗经》中的周族史诗只撮述故事梗概的文本特点是在接受了节缩后的"提示本"的基础上形成的。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中国早期史官书写传统的早熟。在书写传统的过滤下,大量的口传史诗湮没在文本定型的背后。这也是上古时期华夏地区族群史诗流传较少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祀谱 世系 《诗经》 史诗 诗体起源
下载PDF
演述与讲述:符号叙述的两种基本类型 被引量:5
12
作者 唐小林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8-74,共7页
符号叙述学,是运用符号学理论研究一切符号叙述的学科。"特有媒介符号"叙述学与"非特有媒介符号"叙述学,合起来构成叙述学全域,叙述学也才成为一个完整的学科。原有的"叙述",指特有媒介符号叙述。而"... 符号叙述学,是运用符号学理论研究一切符号叙述的学科。"特有媒介符号"叙述学与"非特有媒介符号"叙述学,合起来构成叙述学全域,叙述学也才成为一个完整的学科。原有的"叙述",指特有媒介符号叙述。而"符号叙述"则是将所有的人类叙述含括进来,是特有媒介符号叙述和非特有媒介符号叙述的集合。所谓符号媒介,指的是符号的"可感知部分"。符号媒介将世界三分为非媒介化世界、非特有媒介化世界与特有媒介化世界,由此得出符号叙述的两种基本类型:演述和讲述。运用"特有媒介符号"叙述的,是讲述,对应"过去"时向,就是运用特有媒介符号进行叙述的一种符号叙述类型。运用"非特有媒介符号"叙述的,是演述,对应"现在"时向,是演示类叙述的简称,它是以身体作为媒介的符号叙述。三个世界有重叠、有交叉。演述作为基本的符号叙述类型,研究的是第一次媒介化、符号化的叙述。讲述考察的则是再度媒介化、二次媒介化的叙述。因此,相对于讲述,演述更为"基本",演述为讲述奠基。创构系统的演述理论,将敞开符号叙述学新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叙 符号媒介
下载PDF
古代戏剧形态研究的新突破——评《元杂剧演述形态探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康保成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4-96,共3页
关键词 古代 戏剧形态 研究 《元杂剧形态探究》 书评
下载PDF
试析布洛陀神话叙事的演述者——布麽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斯颖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9-114,共6页
布洛陀神话是壮族早期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布洛陀神话的演述者有其特定的群体和文化语境。其中,布麽在各种仪式场合上演唱布洛陀经诗,是布洛陀神话叙事的传承主体。
关键词 布洛陀 神话叙事 布麽
下载PDF
田野课堂演述实训与民俗学教学改革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龙光 玉波 赵江云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59-62,共4页
民族地区高校拥有丰富多元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优势,而田野民俗课堂演述实训教改旨在反思和转换当前高校民俗学教学单维生硬讲述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对鲜活民俗文化的亲身感受和体悟,训练其初级民俗田野调查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从而构... 民族地区高校拥有丰富多元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优势,而田野民俗课堂演述实训教改旨在反思和转换当前高校民俗学教学单维生硬讲述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对鲜活民俗文化的亲身感受和体悟,训练其初级民俗田野调查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从而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研究性学习新模式,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高校 民俗学课程 田野民俗 课堂实训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宋代歌妓唱词的演述:一种口头话语方式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文开 胡泰斌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2-145,共4页
在传统学术里,宋词阅读已经成为一种规范,而宋词在口头演述中呈现的形态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观照。歌妓唱词是宋词中以口头话语方式呈现的一种词,它具有口头演述的独特特征,又具有口头传播特有的动态方式,主要阐述了歌妓唱词具有的口头... 在传统学术里,宋词阅读已经成为一种规范,而宋词在口头演述中呈现的形态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观照。歌妓唱词是宋词中以口头话语方式呈现的一种词,它具有口头演述的独特特征,又具有口头传播特有的动态方式,主要阐述了歌妓唱词具有的口头演述特质以及传播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歌妓唱词 口头
下载PDF
当代民俗学“以演述为中心的方法”——理论背景、发展轨迹及概念解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朱刚 《民间文化论坛》 2015年第1期52-61,共10页
"演述"是当代民俗学的一个关键概念。如何更好地理解"以演述为中心的方法"在民俗学发展史上的位置及其深刻学理,需要我们从理论发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思想史的传承关系入手,从历史到现实、从学科内部到学科外部进... "演述"是当代民俗学的一个关键概念。如何更好地理解"以演述为中心的方法"在民俗学发展史上的位置及其深刻学理,需要我们从理论发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思想史的传承关系入手,从历史到现实、从学科内部到学科外部进行多重视角的观察和对比,定位该思想的理论主张与问题意识。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对"演述"的具体概念进行解析,找到其与以往民俗学理论相较的差异及创新,以此增进我们对于当代民俗学理论体系和主流范式的理解和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学 言说 交流 言语
下载PDF
元杂剧“演述者”身份的转换与“代言性演述干预”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建森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6期38-45,共8页
元杂剧作家写完剧本虽然退居幕后 ,但是 ,他的观念形态、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仍然以隐蔽的方式 ,“潜入”“行当”和剧中“人物”的话语之中 ,假借“行当”和剧中“人物”的声口 ,继续指挥和控制整个剧情的演出 ,引导剧场观众接受视界的... 元杂剧作家写完剧本虽然退居幕后 ,但是 ,他的观念形态、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仍然以隐蔽的方式 ,“潜入”“行当”和剧中“人物”的话语之中 ,假借“行当”和剧中“人物”的声口 ,继续指挥和控制整个剧情的演出 ,引导剧场观众接受视界的取向 ,这就是“代言性的演述干预”。“代言性演述干预”是元杂剧沟通剧作家的创作意图与剧场观众的接受视界的重要“中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 代言性干预 视界 元代 杂剧 剧作家 价值取向 情感态度
下载PDF
戏曲人物视界的穿越、隐身和演述方式——从薛仁贵故事的嬗变谈起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冠华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39,共4页
明代薛仁贵故事嬗变中出现的演述方式首先表现为"超视界演述",即角色以念诵后代诗词的方式召唤观众返回现实生活,切勿沉迷戏曲,也体现了作家的演述"干预"。其次表现为以黄门官代表帝王的"隐身"现象,来自... 明代薛仁贵故事嬗变中出现的演述方式首先表现为"超视界演述",即角色以念诵后代诗词的方式召唤观众返回现实生活,切勿沉迷戏曲,也体现了作家的演述"干预"。其次表现为以黄门官代表帝王的"隐身"现象,来自严酷的文化政策。艺人的传承使它们成为常见的戏曲演出模式。戏曲作家以"演述干预"、插科打诨和类比手法,既表达了对主角薛仁贵和他的对手摩利支的赞赏,也表现了对反面角色张士贵的嘲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传奇 薛仁贵
下载PDF
克智与勒俄:口头论辩中的史诗演述(中) 被引量:8
20
作者 巴莫曲布嫫 《民间文化论坛》 2005年第2期15-22,共8页
本文(上)从概念上对克智论辩相关地方语汇和专用术语进行了重新界定与阐释,并转换为系统的学术表述;同时针对不同表演情境中的“克智”论辩活动,从论辩方法、论辩程式、话语风格、竞争性质等有关这一表演艺术的基本环节着手,阐述了始终... 本文(上)从概念上对克智论辩相关地方语汇和专用术语进行了重新界定与阐释,并转换为系统的学术表述;同时针对不同表演情境中的“克智”论辩活动,从论辩方法、论辩程式、话语风格、竞争性质等有关这一表演艺术的基本环节着手,阐述了始终建立在双向对话关系中的史诗演述及其运作方式。这一部分将着重探讨口头论辩与史诗演述的双重表演结构:其一,基于口头论辩这一特定的民间言语艺术及其口头传播─交流模式,从克智论辩过程的嘎基(路下方)和嘎哈(路上方)互为区分又互为关联的两个表演阶段中,分析即兴辞辩与史诗演述之间的交互联系;其二,对“格比”(ggebi即兴辞辩)与“玛子”(mazyt史诗演述)这两个关键性术语做出的解析,从论辩话语的内在实质与外在形式,揭示即兴辞辩与史诗演述的运作机制;其三,结合实地的田野观察资料,沿着民间话语及其相关语汇的线索,并依据嘎基与嘎哈两个赛段的论辩过程,对“克智”活动中的“格比”与“玛子”做较为系统的比较和分析,以厘清口头论辩传统中同时出现的两种话语风格及其间的内在联系与外在界分,从而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史诗“勒俄”的演述传统、叙事原则和口头性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智─口头论辩 勒俄─史诗传统 格比─即兴辞辩 玛子─史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