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6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述而不作”本义考 被引量:12
1
作者 周远斌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理解“述而不作”,重在“述”、“作”二字。古今对二字的解释有两种观点:“述”一解为“循旧”,一解为阐述;“作”一解为“新制礼乐”,一解为“创作”。这里不但有分歧,而且还有误解,经考证,“述”应作遵循、继承解,“作”应作别创解... 理解“述而不作”,重在“述”、“作”二字。古今对二字的解释有两种观点:“述”一解为“循旧”,一解为阐述;“作”一解为“新制礼乐”,一解为“创作”。这里不但有分歧,而且还有误解,经考证,“述”应作遵循、继承解,“作”应作别创解。“述而不作”,即遵循、继承先王之事业,而不改创非王道之业。孔子“述而不作”的政治追求,实质上是“无改于父道”之孝道思想的流露表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 孔子 孝道 孝道思想 述而不作”
下载PDF
评价理论视阈下《论语·述而》态度意义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李鸿春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7-140,共4页
由J.R.Martin创建的评价理论进一步发展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研究。该理论包括态度、介入和级差三个子系统,由一系列词汇语法手段实现,并能够揭示出作者的观点和态度。通过对《论语·述而》篇态度类评价意义的分析,发现属于... 由J.R.Martin创建的评价理论进一步发展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研究。该理论包括态度、介入和级差三个子系统,由一系列词汇语法手段实现,并能够揭示出作者的观点和态度。通过对《论语·述而》篇态度类评价意义的分析,发现属于伦理道德范畴的判断资源的使用远远高于情感和鉴赏资源,彰显了孔子提倡的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同时,语篇中积极性评价资源的使用要高于消极性评价资源。这与孔子致力于构建一种积极向上的意识形态也是紧密相关的。这一分析不但可以为国内《论语》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而且可以为解析其它国学精粹开辟一条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理论 态度系统 述而
下载PDF
“述而不作”与官本位文化基因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畅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3-121,136,共10页
在有关官本位的社会危害及其成因的学术讨论中,思想文化也是一种切入的视角,比如"述而不作"。述而不作,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态度和思维方式,还体现着官本位文化中上下尊卑的意识,包含着官本位文化基因。在古人对"作"... 在有关官本位的社会危害及其成因的学术讨论中,思想文化也是一种切入的视角,比如"述而不作"。述而不作,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态度和思维方式,还体现着官本位文化中上下尊卑的意识,包含着官本位文化基因。在古人对"作"的敬畏心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臣民原错"、官师一体、圣作贤述、著述等级论的表现。在传统文化中,官本位不仅在支配着物质、财产、权力等社会资源,还支配着语言、著述等文化资源,甚至在创新和沿袭的关系上也有表现。由此,或可开辟出一条从著述思想考察中国官本位文化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述而不作 官本位 文化基因 圣作贤
下载PDF
方志视域里“述而不作”的全方位考察 被引量:2
4
作者 韩锴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5-82,共8页
"述而不作"作为方志学科的一项基本理论与方法,它的原本意义是什么,它在修志实践中应如何体现是人们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笔者试图从孔子提出"述而不作"概念的时代背景及其实践,史家如何解读与践行,我们志界同仁应... "述而不作"作为方志学科的一项基本理论与方法,它的原本意义是什么,它在修志实践中应如何体现是人们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笔者试图从孔子提出"述而不作"概念的时代背景及其实践,史家如何解读与践行,我们志界同仁应该如何解读与遵循等视野进行一番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志 述而不作 寓作于 述而善作 修志实践
下载PDF
从“述而不作”看孔子的写作观 被引量:2
5
作者 高瑞春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79-81,共3页
“述而不作”是孔子写作教育观的核心 ,这种写作教育观对当代写作教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文从探究孔子写作教育观的内涵出发 ,分析了现代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写作状况 ,提出写作教学或者是学习写作必须是将“读”与“写” ,“述”与“作... “述而不作”是孔子写作教育观的核心 ,这种写作教育观对当代写作教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文从探究孔子写作教育观的内涵出发 ,分析了现代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写作状况 ,提出写作教学或者是学习写作必须是将“读”与“写” ,“述”与“作”紧密结合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述而不作 寓“作”于“ 读书法 写作观
下载PDF
《论语·述而》第十一章系伪作考
6
作者 杨德春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75-79,共5页
孔子无言"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之现实条件。"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实脱胎于孟子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孔子欲人人能行禅让,绝不会言"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只有孔颜能够达到。颜渊从来没... 孔子无言"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之现实条件。"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实脱胎于孟子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孔子欲人人能行禅让,绝不会言"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只有孔颜能够达到。颜渊从来没有被"用"过、"行"过。孔子讥子路"暴虎冯河"不仅完全违背事实,而且大有将自己之失误和缺点栽赃给子路之嫌疑。若该说不伪,则孔子之人品以及孔子、子路之生平事迹都得被彻底推翻。"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实为兵家之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之则行 舍之则藏” 《论语》 述而 孔子
下载PDF
唐写本《论语·述而》郑注前十二章拼缀复原研究——兼及中外汉文古写本《论语》郑注资料考察
7
作者 李玉平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50-59,共10页
《论语郑注》在经学史和训诂学史上都非常重要,原书已亡佚,敦煌和吐鲁番出土唐写本《论语郑注》残卷保留了郑注大部分原貌。以《论语·述而》郑注前十二章为例,拼缀复原《论语郑注》文本,对于《论语》学研究、郑学研究及相关语言文... 《论语郑注》在经学史和训诂学史上都非常重要,原书已亡佚,敦煌和吐鲁番出土唐写本《论语郑注》残卷保留了郑注大部分原貌。以《论语·述而》郑注前十二章为例,拼缀复原《论语郑注》文本,对于《论语》学研究、郑学研究及相关语言文字训诂研究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世界范围汉文古写本《论语》郑注资料及相关研究,值得重视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论语·述而 郑玄注 写本 拼缀
下载PDF
“述而不作”与“述而又作”——读《中国民族音乐》(高教版)
8
作者 任飞 《福建艺术》 2009年第3期46-47,共2页
子曰:“述而不作”。所谓“述”即是指阐述前人学说、观点:而“作”乃创作之意,其整体意思就是说孔子仅仅阐述前人学说,而自己却不创作。孔子的“述而不作”除了自谦之外,也说明了圣人对“作”的要求是超乎寻常的,即只有那些真正... 子曰:“述而不作”。所谓“述”即是指阐述前人学说、观点:而“作”乃创作之意,其整体意思就是说孔子仅仅阐述前人学说,而自己却不创作。孔子的“述而不作”除了自谦之外,也说明了圣人对“作”的要求是超乎寻常的,即只有那些真正掌握了先贤思想经典和文化成就的人才有“作”的资格,而在没有真正掌握之前,只能是“述”。所以,“述而不作”之后的真正要求应该是“述而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述而不作” 中国民族音乐 高教版 “作” 文化成就 学说 创作
下载PDF
“述而不作”的现代诠释 被引量:1
9
作者 盛敏理 吴冬梅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35-36,共2页
孔子的“述而不作”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谦虚治学的态度;述而又作、以述为作的诠释建构的方法;重述轻作、以作维古的因循守旧的理念。孔子“述”与“作”的思想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述而不作 诠释建构
下载PDF
解读《论语·述而》“夫子为卫君”章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冠东 《文教资料》 2010年第23期4-6,共3页
《论语·述而》十五章"夫子为卫君"历来注解争议纷纭,学者的焦点多集中于父子争国和兄弟让国的伦理、政治的类比之中,本文作者认为这种解读方向值得商榷,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孔子在当时的政治处境。
关键词 《论语·述而 孔子
下载PDF
例谈志书述而不论与揭示规律的关系处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永平 《广西地方志》 2011年第4期13-17,共5页
述而不论是志书编纂的重要原则,但与揭示客观规律性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矛盾的统一体,因为述而不论不等于没有观点,述而不论同样可以揭示规律。在编纂实践中,也可以通过特色内容纲目升格设置、充分利用三级概述特点、精选材料合理取舍、... 述而不论是志书编纂的重要原则,但与揭示客观规律性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矛盾的统一体,因为述而不论不等于没有观点,述而不论同样可以揭示规律。在编纂实践中,也可以通过特色内容纲目升格设置、充分利用三级概述特点、精选材料合理取舍、写作技巧加强记述深度等途径,来达到既遵循述而不论的原则,又能发掘志书资料的潜在价值,较好地"寓观点于记述之中"。但在追求揭示规律的时候,要尽力避免编纂者个体的主观色彩和编纂者随机、无度的评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书 述而不论 规律揭示 处理方法
下载PDF
“述而不论”之管见
12
作者 莫文禄 《广西地方志》 2011年第5期11-13,共3页
"述而不论"之原则引起争议,说明方志理论研究在推进,方志实践在深化。"述而不论"原则应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把握。从首轮修志看,记述内容与旧志相比,内容要丰富得多,范围要大得多,涵盖面要宽得多。可以推测,本轮... "述而不论"之原则引起争议,说明方志理论研究在推进,方志实践在深化。"述而不论"原则应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把握。从首轮修志看,记述内容与旧志相比,内容要丰富得多,范围要大得多,涵盖面要宽得多。可以推测,本轮志书的内容可能更甚之,同时要在指导思想、篇目设置、体例规范和编纂方法等方面创新。内容发生了变化,形式理应适应内容的变化,要用发展和创新的态度贯彻"述而不论"之原则,具体到每本志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述而不论 内容 形式
下载PDF
述而不作 信而好古——中国古代教育智慧的启迪
13
作者 刘慧宇 《学子(理论版)》 2014年第7期3-3,共1页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论语·述而》中的一句,其中“述”是指传述旧闻,“作”是指创作。该句的意思是只阐述而不进行创作,相信并且喜好古代的东西。有人说孔子复古,有人说孔子保守,也有人认同孔子是改良主义者,但他的改...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论语·述而》中的一句,其中“述”是指传述旧闻,“作”是指创作。该句的意思是只阐述而不进行创作,相信并且喜好古代的东西。有人说孔子复古,有人说孔子保守,也有人认同孔子是改良主义者,但他的改良是“以复古为革新”。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进步”的时代,在不断追求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一再走失却不自知,一再迷路却固执认为那是太阳的方向。回观语文教学,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述而不作 教育智慧 古代 以复古为革新 改良主义者 中国 语文教学
下载PDF
关于历史人物传记中“述而不作”的原则──答《张西曼为陈独秀辩污前前后后》一文
14
作者 朱洪 《安徽史学》 1999年第2期95-96,共2页
“述而不作”的原则是孔子提出来的。孔子曾经删《诗》、《书》,定礼乐,撰写《周易》,修《春秋》,对于文化整理工作积累了一套经验,其中“述而不作”是他总结出的一条原则。这条原则的要义,就是把前人的思想继承下来,传给后人,... “述而不作”的原则是孔子提出来的。孔子曾经删《诗》、《书》,定礼乐,撰写《周易》,修《春秋》,对于文化整理工作积累了一套经验,其中“述而不作”是他总结出的一条原则。这条原则的要义,就是把前人的思想继承下来,传给后人,而不刻意增加自己的思想。朱熹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研究 张西曼 历史人物传记 《新华日报》 不负责任 歪曲历史 思想倾向 传记作者 历史文化遗产
下载PDF
例谈志书述而不论与揭示规律的关系处理
15
作者 朱永平 《黑龙江史志》 2011年第16期16-19,共4页
述而不论是志书编纂的重要原则,但与揭示客观规律性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矛盾的统一体,因为述而不论不等于没有观点,述而不论同样可以揭示规律。在编纂实践中,也可以通过特色内容纲目升格设置、充分利用三级概述特点、精选材料合理取舍、... 述而不论是志书编纂的重要原则,但与揭示客观规律性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矛盾的统一体,因为述而不论不等于没有观点,述而不论同样可以揭示规律。在编纂实践中,也可以通过特色内容纲目升格设置、充分利用三级概述特点、精选材料合理取舍、写作技巧加强记述深度等途径,来达到既遵循述而不论的原则,又能发掘志书资料的潜在价值,较好地"寓观点于记述之中"。但在追求揭示规律的时候,要尽力避免编纂者个体的主观色彩和编纂者随机、无度的评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述而不论 规律揭示 处理方法
下载PDF
《论语·述而篇》“老彭”浅探
16
作者 郭晓蓉 《今古文创》 2021年第46期29-30,共2页
《论语·述而篇》中“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一句,因承载着孔子可贵的治学观念而为人津津乐道,广为传诵。关于其中“老彭”一词,历代解经家也众说纷纭,涌现出“彭祖”说、“老子”说、“二人”说以及“商老彭”说四种主... 《论语·述而篇》中“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一句,因承载着孔子可贵的治学观念而为人津津乐道,广为传诵。关于其中“老彭”一词,历代解经家也众说纷纭,涌现出“彭祖”说、“老子”说、“二人”说以及“商老彭”说四种主要观点。其中“商老彭”说兼顾义理考据,最为达诂。“老彭”一词的诂正,对于理解孔子的治学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述而篇》 老彭 治学观
下载PDF
孔子述而有作的文化智慧与古代中国的儒家文化认同
17
作者 郑治文 《中国文化论衡》 2018年第1期111-123,共13页
西汉"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儒学一跃成为国家的主导意识形态。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董仲舒以儒为主,综罗百家改造儒学的努力不可或缺;然儒学之所以能取得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除了董仲舒改造儒学,使其满足政治认同的需要外,儒学本身包蕴的... 西汉"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儒学一跃成为国家的主导意识形态。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董仲舒以儒为主,综罗百家改造儒学的努力不可或缺;然儒学之所以能取得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除了董仲舒改造儒学,使其满足政治认同的需要外,儒学本身包蕴的符合"文化认同"要求的思想基因更不容忽视。我们正是试图以孔子"述而有作"的文化创制智慧为基础,以"文化认同"为视角来审视焚书坑儒到儒学独尊的历史演变,以史为鉴,以期对应对"古今之变"、重建当代中华"文化认同"的现实课题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儒家 述而有作 文化智慧 文化认同
下载PDF
试论方志的“述而不作”
18
作者 李升宝 《广西地方志》 1997年第1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方志编纂 志书编纂 历史真实 编纂者 正确对待历史 新认识 加文字 清流县 实际操作 述而有作
下载PDF
“羊狠狼贪”和“述而不作”的本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连登岗 《辞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羊狠狼贪”和“述而不作”的本义连登岗“羊狠狼贪”与“很如羊,贪如狼”1989年版《锌海》:“羊狠狼贪:语出《史记·项羽本纪》:‘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本指为人凶狠,争夺权势;后多用来比喻贪官污吏剥削压迫人民... “羊狠狼贪”和“述而不作”的本义连登岗“羊狠狼贪”与“很如羊,贪如狼”1989年版《锌海》:“羊狠狼贪:语出《史记·项羽本纪》:‘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本指为人凶狠,争夺权势;后多用来比喻贪官污吏剥削压迫人民。韩愈《郓州溪堂诗》:‘孰为邦蟊,节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狠狼贪 《史记·项羽本纪》 《说文》 《史记》 “作” 本义 成语词典 《礼记·乐记》 古代汉语
下载PDF
如实供述而未被一案处理的刑法处遇——以刑满后发现同种余罪的处理为切入点
20
作者 陈军辉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22-27,共6页
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全部犯罪事实而司法机关未一案处理,同案犯的潜逃、异地管辖等问题导致部分犯罪事实未能被查证属实。但是已经生效的判决刑罚执行完毕后,未被查证的得以证实,此时对于余罪的处理争议不断。笔者认... 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全部犯罪事实而司法机关未一案处理,同案犯的潜逃、异地管辖等问题导致部分犯罪事实未能被查证属实。但是已经生效的判决刑罚执行完毕后,未被查证的得以证实,此时对于余罪的处理争议不断。笔者认为虽然可以将未被证实的犯罪认定为漏罪,但是不宜依照刑法第七十条进行数罪并罚。在对后罪单独定罪量刑时,应当考虑前罪已经执行的刑罚来决定后罪的刑罚期限。在如实供述的情况下,办案不利的后果应当由司法机关来承担,不应该由犯罪嫌疑人来负担。因此在如实供述的条件下,司法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能审结案件应对后罪从轻处罚或者甚至是放弃追诉。只有这样才是对司法机关办案效率的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实供 漏罪 疑罪从无 余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