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叙事“寓言化”与说理“格言化”——浅析星云大师《迷悟之间》系列随笔的写作手法
1
作者 曾晖 《写作》 2015年第5期35-37,共3页
从见诸报端的专栏文章,到行销各国的畅销书籍.台湾宗教界知名人士星云大师所撰《迷悟之间》系列随笔自诞育以来,以其鲜明的“人间性和普遍性”在华语文化圈广受注目.并陆续推出了英文、德文、西班牙文、日文、韩文等众多版本。
关键词 迷悟之间》 写作手法 随笔 大师 星云 寓言化 格言 说理
下载PDF
《迷悟之间》四则
2
作者 星云 圆性(图) 《佛教文化》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8-22,共5页
“是非朝朝有,没有现在多。”现代的家庭、社会、朋友、兄弟、夫妻等……,真是此亦是“是非”,彼亦是“是非”,到处“是是非非”,搅乱得大家纷扰不已。
关键词 中国 当代 散文 作品赏析 《〈迷悟之间〉四则》
下载PDF
《齐物论》的异样佛解——以《庄子内篇注·齐物论》与《齐物论释》为例
3
作者 周黄琴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63,共11页
近人较多地从知识论角度来解析《齐物论》,从而易得出相对主义的否弃论。然晚明憨山德清与近代章太炎虽皆以佛解《齐物论》,但在异样的时代需求与教育观念下,他们不仅在文本主旨上存在着“齐‘物论’”与“‘齐物’论”的异样判定,而且... 近人较多地从知识论角度来解析《齐物论》,从而易得出相对主义的否弃论。然晚明憨山德清与近代章太炎虽皆以佛解《齐物论》,但在异样的时代需求与教育观念下,他们不仅在文本主旨上存在着“齐‘物论’”与“‘齐物’论”的异样判定,而且在佛学的解读基点上亦存在着南宗迷悟与唯识思想的异样性。在运用“立于心旨与工夫”、训诂与唯识名相解析诸法的异样诠释方法的基础上,他们通过禅老思想与华严、般若以及西学的异样融汇解读,彰显出“世人迷真执妄”与“心之主动”的观念,建构出破执而归真宰与“不齐而齐”的异样图景。无疑,这无不与二人背后所深蕴的化解庄佛矛盾、解庄传佛、振兴佛教与用国粹激动种性,以及佛庄联手的最大化救世功能之异样解读意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物论 憨山德清 章太炎 迷悟 唯识
下载PDF
门,迷悟,张爱玲
4
作者 宋伟杰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5-123,共9页
"门",是张爱玲小说中反复出现、具有启示意义的时空体形式。"门"既区分"内"与"外",也作为门内、门外的间隙,连通"内"、"外"两个世界。张爱玲曾以"把我包括在外"... "门",是张爱玲小说中反复出现、具有启示意义的时空体形式。"门"既区分"内"与"外",也作为门内、门外的间隙,连通"内"、"外"两个世界。张爱玲曾以"把我包括在外"定位她本人在文学史中的位置与归属:是例内,也是例外;既包括,也排除。此一"包括在外"以及"排除在内"的位置,恰可呼应"门"、"门槛"的临界、过渡、中间性以及模棱两可等特征。笔者以为,张爱玲借助对"门"的边界、跨界、越界的重复描述,"门"的开启、关闭、半开半掩,"门"与男女人物之间的时空以及情感的定位、移位、错位等叙事安排,书写了笔下人物在日常生活的小世界与战时漂泊离散的大世界中的"迷悟",以及方向感或反向感的辨识与体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迷悟 方向感 小说电影改编
原文传递
本觉:中国佛教心性本体的根本内涵——汉唐佛教心性论研究之三 被引量:3
5
作者 乔根锁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79-84,共6页
印度佛教强调心性的寂止方面,最关心的是空寂洁净的心性不受外界凡尘造成的烦恼所干扰,而深受传统哲学影响的中国佛教则在继承印度心性论哲学的同时,更侧重于心本体的清静与本觉,从直觉认知角度,理解成佛与本体觉性的关系问题,从而在宗... 印度佛教强调心性的寂止方面,最关心的是空寂洁净的心性不受外界凡尘造成的烦恼所干扰,而深受传统哲学影响的中国佛教则在继承印度心性论哲学的同时,更侧重于心本体的清静与本觉,从直觉认知角度,理解成佛与本体觉性的关系问题,从而在宗教理论与实践上为体验和顿悟佛性找到了一条捷径。中国佛教各派由渐悟而最终都走向顿悟,正是心体本觉说带来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染 性觉 无明 迷悟
下载PDF
慧能顿悟思想的显像学阐释——《坛经》核心主题的完美呈现
6
作者 张高宇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6-159,共4页
运用显像学方法,去分析顿悟思想本身是如何突显自身的。在分析过程中,注重思想自身的显现过程,发现顿悟自身,其前提是人处于迷悟状态,而人能处于迷误之中,是由于人心遮蔽了佛性,由此导出佛心、佛性与人心的同与异的区分和讨论。而人从... 运用显像学方法,去分析顿悟思想本身是如何突显自身的。在分析过程中,注重思想自身的显现过程,发现顿悟自身,其前提是人处于迷悟状态,而人能处于迷误之中,是由于人心遮蔽了佛性,由此导出佛心、佛性与人心的同与异的区分和讨论。而人从迷悟中走出并走入领悟里面,凭借的是慧能倡导"三无"的方法。最后领悟到的是自性的呈现,也即慧能自己悟道时的"五个自性"。自性显现出世界和生命的真相,世界的真相与生命的真相是同一的且统一于顿悟。因此,回归到我们心灵自身的本源状态,这是禅宗的目的和任务,也是禅宗希望我们平常人也能达到的目标,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与选择生活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慧能 迷悟 领悟 自性显现
下载PDF
试论佛学“中道”思想对诗格写作的影响
7
作者 杨树明 刘伏玲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4期70-73,共4页
"诗家之中道"说由皎然在《诗议》中首次提出。在研究唐代诗格作品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只有破"我执",不要"迷",不要被"物转",要有所悟,才能做到"明",从而达到诗家中道之境界。可见佛学... "诗家之中道"说由皎然在《诗议》中首次提出。在研究唐代诗格作品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只有破"我执",不要"迷",不要被"物转",要有所悟,才能做到"明",从而达到诗家中道之境界。可见佛学中道说对唐代诗学理论有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学中道 诗家之中道 我执
下载PDF
禅宗公案重录过程中的拼合类型及校读
8
作者 徐琳 《法音》 2024年第1期28-32,33,共6页
禅宗发展到宋代仍处于兴盛期,与唐代相比,宋代禅宗的盛况主要表现为语录、灯录的涌现。禅宗语录在唐代已经出现,至宋代数量更多,同时出现了大批灯录。语录、灯录的大量出现,反映了禅宗由“不立文字”转变为“大立文字”。文字禅、看话... 禅宗发展到宋代仍处于兴盛期,与唐代相比,宋代禅宗的盛况主要表现为语录、灯录的涌现。禅宗语录在唐代已经出现,至宋代数量更多,同时出现了大批灯录。语录、灯录的大量出现,反映了禅宗由“不立文字”转变为“大立文字”。文字禅、看话禅在宋代大为兴盛。“文字禅”即以举古、拈古、颂古的方式,阐发禅门义理。所谓“古”即古德公案,宋代禅录常常将早出禅宗语录、灯录中所记载的能够判定是非、衡量迷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公案 不立文字 看话禅 文字禅 灯录 禅宗语录 迷悟 兴盛期
原文传递
禅宗的诗学话语体系 被引量:6
9
作者 吴言生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28,共9页
The Chan thoughts system constitutes theory of mind?nature,theory of illusion and disillusion,theory of enlightenment,theory of freedom realm.Chan poetic discursive system is a poeticizing expression of it,including i... The Chan thoughts system constitutes theory of mind?nature,theory of illusion and disillusion,theory of enlightenment,theory of freedom realm.Chan poetic discursive system is a poeticizing expression of it,including image groups such as“primary face”representing mind?nature theory,image groups such as“to seek one’s image shadow while missing one’s head”or“to escape regardless of one’s own father”symbolizing one’s spiritual bafflement,image groups such as“polishing one’s mind mirror”metaphorizing a gradual approach to enlightenment and many images characterized as beyond thisness and otherness,praise and blame,life and death,intermittence and permanence,rupa(matter) and sunya(emptiness),sacred and secularity metaphorizing an instant approach to enlightenment,image groups such as“everything presenting itself perfectly”,“moon and water reflecting each other limpidly”,“to follow destiny and let things take their own course”,“accommodating and containing each other”figuring the freedom realm.A penetrating demonstr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Chan poetic discourses will lead a break?through progress in study of the philosophy,language and poem of Chan Buddh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佛教 诗学话语体系 心性论 自性 意象 迷悟 解脱论 境界论
原文传递
人人可读的处世智慧宝典
10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F0004-F0004,共1页
《迷悟之间》是台湾佛光山星云法师的又一力作。星云法师面对社会百态,大量引用生活事例,每每以神来之笔,用看似简单的生活事例来解读高深的佛教经典。作者以贯通古今的慧眼,循循善诱,
关键词 星云法师 佛教 迷悟之间》 中国 书评
原文传递
香之为道
11
作者 明海法师 《佛教文化》 2022年第5期64-65,共2页
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信念:人们认识世界的六种感官渠道一一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及其所对应的六种信息一一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是生命的迷失处,也是生命的觉醒处。当其迷失,根尘交接的刹那起作用的心叫“识”;当其... 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信念:人们认识世界的六种感官渠道一一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及其所对应的六种信息一一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是生命的迷失处,也是生命的觉醒处。当其迷失,根尘交接的刹那起作用的心叫“识”;当其觉醒,根尘交接的刹那呈现的心念叫“智”。“识”、“智”只是假名,都是当下一念的机用。然此一念或智或识,圣凡立判,迷悟天壤,染净两途。自性的沉沦在此,自性的醒觉亦在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净 当下一念 自性 般若 波罗蜜 迷悟 迷失 多心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