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3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立倾斜试验操作医师累计工作量对血管迷走性晕厥诊断结果的影响性分析
1
作者 陈晓胜 何佳 +2 位作者 苏艳东 杨海涛 樊晓寒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03-1109,共7页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操作医师累计工作量对诊断报告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自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进行直立倾斜试验检查的操作医师和患者资料。根据从本院开展倾斜试验至研究结束这一阶段医...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操作医师累计工作量对诊断报告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自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进行直立倾斜试验检查的操作医师和患者资料。根据从本院开展倾斜试验至研究结束这一阶段医师的累计工作量,将医师分为低累计工作量组(累计50~100例)、中等累计工作量组(累计101~350例)、高累计工作量组(累计1000~4000例;无医师累计工作量在351~999例),以及按医师的的性别、学历、职称分别进行分组,分析不同分组内和不同分组间医师倾斜试验报告诊断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22名医师操作的6122例患者,22名医师个体之间的阳性、可疑阳性和阴性报告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中等累计工作量组平均可疑阳性报告率显著高于低累计工作量组和高累计工作量组(3.21%vs.1.09%vs.1.62%,P=0.001),女性医师可疑阳性报告率高于男性医师(2.25%vs.1.07%,P=0.017),本科学历医师可疑阳性报告率高于研究生学历医师(2.46%vs.1.52%,P=0.013),初级职称医师可疑阳性报告率高于中级和高级职称医师(3.40%vs.1.75%vs.2.53%,P=0.0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论以阴性还是阳性作参照,中等累计工作量均是可疑阳性报告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不同操作医师个体之间的倾斜试验诊断报告率存在一定差异,中等累计工作量组操作医师更易出具可疑阳性诊断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立倾斜试验 血管迷走性晕厥 诊断结果 累计工作量 回顾研究
下载PDF
血管迷走性晕厥手术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2
作者 贯玲儿 张海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99,共5页
血管迷走性晕厥作为晕厥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心脏抑制型晕厥患者经随机临床试验证实有效的药物疗法有限,可建议使用永久性起搏器治疗。本文梳理了起搏器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中曲折发展经历并总结了原因,根据指南整理了目前适用于起搏治... 血管迷走性晕厥作为晕厥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心脏抑制型晕厥患者经随机临床试验证实有效的药物疗法有限,可建议使用永久性起搏器治疗。本文梳理了起搏器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中曲折发展经历并总结了原因,根据指南整理了目前适用于起搏治疗的患者类型以及应用的局限性,心脏神经消融术可能成为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另一种选择,但尚需要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证实其安全性、有效性以及适用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起搏器 直立倾斜试验 心脏神经消融术
下载PDF
血管迷走性晕厥伴焦虑患者经颅多普勒联合直立倾斜试验的特点分析
3
作者 谢薇 林涛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5期153-156,共4页
目的分析经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ol syncope,VVS)伴焦虑患者经颅多普勒联合直立位倾斜实验的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诊治的患者90例,根据症状不同分为VVS有焦虑组、VVS无焦虑组、焦虑无VVS组,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 目的分析经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ol syncope,VVS)伴焦虑患者经颅多普勒联合直立位倾斜实验的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诊治的患者90例,根据症状不同分为VVS有焦虑组、VVS无焦虑组、焦虑无VVS组,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每组各30例。收集一般资料、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血流动力学、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脑血流进行对比,VVS伴焦虑患者治疗前后TCD与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4组间比较,HUTT直立位相比平卧,VVS伴焦虑组心室率增加最少,TCD血流速度在收缩期和舒张期末下降明显,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增加最多(P<0.01);VVS伴焦虑组治疗后TCD无改善复发率高(P<0.05)。结论VVS伴焦虑患者有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存在,治疗后TCD预测再发率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焦虑 经颅多普勒 特点
下载PDF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现状
4
作者 代琦 郑黎晖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648-651,共4页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临床症状,直立倾斜试验是主要的辅助诊断手段,但诊断敏感性和特异度有限。近年来心率减速力是新出现的诊断技术,可能有助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但需要多中心、更大人群的验证。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诊断 临床表现
下载PDF
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晕厥先兆的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王佳玉 吴越阳 +1 位作者 张佳 刘杰昕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11期1262-1267,共6页
目的分析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晕厥前是否有晕厥先兆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诊治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其一般资料、直立倾斜试验结果及血流动力... 目的分析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晕厥前是否有晕厥先兆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诊治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其一般资料、直立倾斜试验结果及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发生晕厥先兆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1211例。根据其发生晕厥前是否有先兆症状进行分组,其中无先兆组582例(48.06%),有先兆组629例(51.94%)。有先兆组患者的年龄(t=6.006,P<0.001)、女性比例(χ^(2)=11.749,P=0.001)、BM I(t=2.562,P=0.011),以及既往有高血压(χ^(2)=12.643,P<0.001)、糖尿病(χ^(2)=9.129,P=0.003)、脑血管病(χ^(2)=4.060,P=0.044)的比例与无先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直立倾斜试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205,P=0.1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OR=1.727,95%CI 1.347~2.214,P<0.001)和女性(OR=1.440,95%CI 1.122~1.847,P=0.004)是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发生晕厥先兆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和女性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更易发生晕厥先兆,这可能与自主神经调节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晕厥先兆 直立倾斜试验 自主神经调节功能
下载PDF
RGS2 C1114G、皮质醇和肾上腺素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中的表达和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英焘 郭会军 +2 位作者 李文娟 于瑶 高利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22-325,共4页
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基因C1114G位点(RGS2 C1114G)、皮质醇(Cor)和肾上腺素(AD)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于本院诊治的15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伴有VVS分为... 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基因C1114G位点(RGS2 C1114G)、皮质醇(Cor)和肾上腺素(AD)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于本院诊治的15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伴有VVS分为两组,伴有VVS的作为观察组,未伴有VVS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RGS2 C 1114G基因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观察两组患者8、16及24 h的血清Cor水平及直立倾斜试验(HUTT)前后AD水平;分析RGS2 C 1114G、Cor、AD单独及三者联合检测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VVS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基因型频率GC、CG和等位基因频率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基因型频率CC和等位基因频率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组内比较,8 h Cor水平均高于16、24 h(P<0.05),6 h、24 h Co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3个时间点Co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HUTT试验后AD水平明显高于HUTT试验前(P<0.05),且观察组HUTT阳性患者试验前A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后A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联合RGS2 C 1114G、Cor和AD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大于任意单一检测,灵敏度为92.87%,特异度为91.76%,提示联合检测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VVS患者的诊断具有较高预测价值。结论RGS2 C 1114G、Cor和AD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VVS患者中均有异常表达,且三者联合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VVS患者的诊断价值较单独检测更高,便于医护人员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促进患者康复,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醇 肾上腺素 老年原发高血压 血管迷走性晕厥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自主神经活动评估指标与难治性血管迷走性晕厥心脏去神经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甲坤 涂斌 +5 位作者 胡锋 蔡锶敏 赖子浩 陈爱月 郑黎晖 姚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3-668,共6页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活动评估指标与难治性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心脏去神经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7年8月至2020年5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心脏去神经消融术的难治性VVS患者147例,其中38例(25.8%)出现晕厥或晕厥前...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活动评估指标与难治性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心脏去神经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7年8月至2020年5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心脏去神经消融术的难治性VVS患者147例,其中38例(25.8%)出现晕厥或晕厥前兆的复发(复发组),109例(74.2%)未复发(未复发组)。比较术后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心率减速力(DC)、连续心率减速力(DRs)的差异性。结果: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患者男性比例更低(50.1%vs.26.3%,P=0.012),收缩压更低[(121.75±13.60)mmHg(1mmHg=0.133kPa)vs.(115.00±16.11)mmHg,P=0.004];复发组患者的基线全天DC[(10.33±3.01)ms vs.(8.28±4.01)ms,P=0.008]、日间DC[(10.09±3.13)ms vs.(7.97±4.12)ms,P=0.001]、夜间DC[(11.50±3.34)ms vs.(9.83±3.69)ms,P=0.020]均较低。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DRs指标全天连续心率减速力(ADR)1~ADR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收缩压及日间DC是心脏去神经消融术后晕厥/晕厥前兆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VVS患者间存在迷走神经活动的差异。DC、HRV和DRs在自主神经功能评估中各有优势,相互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心脏去神经消融术 自主神经评估 预后
下载PDF
氯米帕明联合硝酸甘油激发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黄敏虎 沈松林 +1 位作者 蔡国才 唐波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7期3252-3257,共6页
目的:探讨氯米帕明联合硝酸甘油激发直立倾斜试验(HUTT)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于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疑诊为VVS的病人120例,随机分为硝酸甘油激发HUTT组(试验1组)、氯米帕明激发HUTT组(试验2... 目的:探讨氯米帕明联合硝酸甘油激发直立倾斜试验(HUTT)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于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疑诊为VVS的病人120例,随机分为硝酸甘油激发HUTT组(试验1组)、氯米帕明激发HUTT组(试验2组)、氯米帕明联合硝酸甘油激发HUTT组(试验3组),每组40例。选取同期60名健康者,随机分为硝酸甘油激发HUTT组(对照1组)、氯米帕明激发HUTT组(对照2组)、氯米帕明联合硝酸甘油激发HUTT组(对照3组),每组20名。比较各组试验阳性率、阳性反应出现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去甲肾上腺素(NE)、肾素活性(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催乳素(PRL)、皮质醇(Cor)水平。结果:试验3组诊断的阳性率为87.50%(35/40),各组诊断的阳性率、阳性反应出现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疑诊为VVS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48/120),高于健康者的20.00%(1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9,P<0.05);试验3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试验1组、试验2组,对照3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各组HUTT试验后NE、RA、AngⅡ、ALD和PRL、Cor水平均高于试验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3组HUTT试验后NE、RA、AngⅡ、ALD、PRL、Cor水平高于试验1组、试验2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硝酸甘油、氯米帕明激发HUTT诊断VV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4,0.795,硝酸甘油联合氯米帕明激发HUTT诊断VVS的AUC为0.817,诊断准确性高于硝酸甘油、氯米帕明激发HUTT。结论:对于VVS病人氯米帕明联合硝酸甘油激发HUTT阳性的敏感性高,有利于临床医生提高VVS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氯米帕明 硝酸甘油 直立倾斜试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血管迷走性晕厥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胡雪梅 胥雪莲 唐炯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3年第8期690-693,共4页
血管迷走性晕厥指由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引起的短暂性、可逆性意识丧失。常规方式、药物治疗欠佳时可考虑介入治疗,包括心脏起搏和心脏神经射频消融术。永久起搏器适用于反复晕厥伴心脏抑制的中老年患者,闭环刺激起搏效果可能优于传统起搏... 血管迷走性晕厥指由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引起的短暂性、可逆性意识丧失。常规方式、药物治疗欠佳时可考虑介入治疗,包括心脏起搏和心脏神经射频消融术。永久起搏器适用于反复晕厥伴心脏抑制的中老年患者,闭环刺激起搏效果可能优于传统起搏方式。射频消融能够从根源上解决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问题,然而其尚需更多研究综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介入治疗 永久起搏器 心脏神经节丛射频消融术
下载PDF
血管迷走性晕厥器械治疗新进展
10
作者 刘秀 熊鹿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3年第28期89-92,共4页
近年来,血管迷走性晕厥在器械治疗方面涌现出一些新方法。其中,闭环刺激起搏和心脏迷走神经消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该文就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器械治疗新进展做简要综述。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器械治疗 闭环刺激 射频消融
下载PDF
直立倾斜试验在小儿血管迷走性晕厥中的诊断价值
11
作者 傅鸣郁 《医药前沿》 2023年第34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在小儿血管迷走性晕厥(VV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徐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00例不明原因晕厥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采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检查,对检查为阴性的患儿再给予舌...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在小儿血管迷走性晕厥(VV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徐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00例不明原因晕厥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采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检查,对检查为阴性的患儿再给予舌含硝酸甘油后行直立倾斜试验(SNHUT)检查。比较BHUT与SNHUT阳性率及阳性反应发生时间、HUTT阳性反应类型,比较HUTT阳性与阴性患儿的心率变化、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化。结果:对100例不明原因晕厥患儿实施HUTT检测,总阳性率56.0%,其中,BHUT阳性率13.0%,SNHUT阳性率43.0%;SNHUT阳性反应发生时间[(6.09±0.23)min]少于BHUT阳性反应发生时间[(23.15±5.9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6例HUTT阳性患儿中,血管抑制型42例,占比75.0%,心脏抑制型8例,占比14.3%,混合型6例,占比为10.7%;HUTT阳性与阴性患儿在平卧时、BHUT结束时、SNHUT最快心率时的心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试验结束时,阳性患儿的心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低于阴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HUTT诊断小儿血管迷走性晕厥较为安全可靠,且SNHUT对VVS的诊断的敏感性高于BHUT,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立倾斜试验 小儿血管迷走性晕厥 硝酸甘油 诊断
下载PDF
年龄和性别对直立倾斜试验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7
12
作者 姜雪 刘悦 +4 位作者 刘俊 阿米娜·艾海提 王超 方丕华 黄建凤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06-709,共4页
目的:探讨年龄和性别对疑似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进行直立倾斜试验(HUTT)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08至2012-12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行HUTT检查的患者共1 223例,其中男性549例。患者年龄7-79岁,按年龄依次分为≤20岁组、... 目的:探讨年龄和性别对疑似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进行直立倾斜试验(HUTT)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08至2012-12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行HUTT检查的患者共1 223例,其中男性549例。患者年龄7-79岁,按年龄依次分为≤20岁组、21-40岁组、41-60岁组和〉60岁组。HUTT包括30 min的基础试验阶段和(或)20 min的药物(硝酸甘油)试验阶段。根据阳性患者血压和心电学的变化,VVS分为血管抑制型、心脏抑制型和混合型。结果:HUTT阳性率为51%(624/1 223例),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60.1%vs 39.9%,P=0.001)。四组阳性率依次为68.3%、49.1%、48.6%和47.9%。阳性患者中混合型占51.4%(321例),血管抑制型占28.7%(179例),心脏抑制型占19.9%(124例)。HUTT阳性类型的分布受年龄因素的影响(男性:χ2=15.65,P=0.016;女性:χ2=18.84,P=0.004),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试验阶段74.8%的阳性反应出现在试验开始后22.5(17.5-27.5)min,但无年龄性别差异(P〉0.05);药物试验阶段81.9%的阳性反应出现在试验开始后7.5(5-10)min,女性发生阳性反应的时间比男性提前(7.5 min vs 10 min,P=0.004),无年龄差异。结论:HUTT诊断VVS的阳性率、阳性分型和发生阳性反应的时间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直立倾斜试验 年龄
下载PDF
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心率变异性的年龄和性别差异 被引量:15
13
作者 郑慧芬 王成 +6 位作者 曹闽京 薛小红 李茗香 林萍 刘晓燕 丁异熠 胡春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71-974,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心率变异性(HRV)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方法2003—01~2007—05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诊治的不明原因晕厥(UPS)儿童54例(晕厥组),其中<12岁儿童22例,直立倾斜试验(HUTF)全部为阳性反应。匹配48...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心率变异性(HRV)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方法2003—01~2007—05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诊治的不明原因晕厥(UPS)儿童54例(晕厥组),其中<12岁儿童22例,直立倾斜试验(HUTF)全部为阳性反应。匹配48例健康儿童为对照(对照组)。晕厥组和对照组儿童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数据经TLC3000A 12通道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自动分析结合人工干预生成HRV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结果①晕厥儿童HRV性别比较:与男性儿童相比,女性儿童各项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均偏低,其中时域指标总体标准差(SDNN)、均值标准差(sDANN)和频域指标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极低频功率(VLF)降低显著(P<0.01或P<0.05)。②健康儿童HRV性别比较:女性儿童时域指标SDNN、差值均方根(rMSSD)、差值>50 ms的百分比(pNN50)和频域指标TP、VLF、LF低于男性儿童,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是频域指标VLF(P<0.01)和LF(P<0.05)。③晕厥儿童HRV年龄比较:与≥12岁儿童相比,<12岁儿童时域指标SDNN、SDANN、pNN50和频域指标TP、LF稍降低(均P>0.05)。④健康儿童HRV年龄比较:与≥12岁儿童相比,<12岁儿童时域指标rMSSD、pNN50和频域指标LF、高频功率(HF)偏高,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是HF(P<0.05),其余指标稍偏低(均P>0.05)。结论VVS儿童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其自主神经变化规律的年龄和性别差异与健康儿童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心率变异 儿童 年龄
下载PDF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诱因与先兆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雯 王成 +3 位作者 李茗香 林萍 郑慧芬 谢振武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诱因与先兆的特点。方法分析55例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诊断为VVS儿童的晕厥诱因和先兆症状,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7—11岁及12~18岁)、不同试验方式(BHUT及SNHUT)儿童的晕厥诱固和先兆的有... 目的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诱因与先兆的特点。方法分析55例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诊断为VVS儿童的晕厥诱因和先兆症状,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7—11岁及12~18岁)、不同试验方式(BHUT及SNHUT)儿童的晕厥诱固和先兆的有无进行比较。结果74.55%和96.36%的VVS儿童存在晕厥诱因和先兆症状,常见诱固有长久站立(43.64%)、体位改变(20.00%)等;常见先兆症状为头晕(78.18%)、乏力(29.09%)、面色苍白(27.27%)、大汗(27.27%)、心慌(25.45%)、黑朦(23.64%)、胸闷(21.82%)、头痛(21.82%)等。晕厥诱因和先兆的有无在不同性别、年龄段、倾斜试验方式之间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熟悉儿童VVS诱固和先兆特点将有助于临床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诱因 先兆 儿童
下载PDF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家族遗传特征 被引量:19
15
作者 郑慧芬 王成 +4 位作者 薛小红 何芝香 李茗香 林萍 刘晓燕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的家族遗传特征。方法对383例行倾斜试验(HUTT)检查的不明原因晕厥(UPS)患者详细询问晕厥家族史,并记录建档。结果①9.4%(36/383)UPS患者存在晕厥家族史,HUTT阳性且有晕厥家族史者占12.0%(23/191)。②UP...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的家族遗传特征。方法对383例行倾斜试验(HUTT)检查的不明原因晕厥(UPS)患者详细询问晕厥家族史,并记录建档。结果①9.4%(36/383)UPS患者存在晕厥家族史,HUTT阳性且有晕厥家族史者占12.0%(23/191)。②UPS患者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男性有晕厥病史者其后代(一级亲属)男性晕厥发病几率增加18.6%,女性有晕厥病史者其后代(一级亲属)发生晕厥比率女性>男性。③UPS患者21.7%(83/383)、有晕厥家族史且HUTT阳性患者39.1%(9/23)晕厥发作时存在诱因。④有晕厥家族史且HUTT阳性患者混合型比率高于全体HUTT阳性患者(34.8%vs27.7%)。⑤HUTT阳性患者有无晕厥家族史在性别及年龄组间(<18岁与≥18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VS存在遗传倾向,尤其是一级亲属有晕厥史者后代晕厥发生几率明显增高,外界因素可促进晕厥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遗传 家族
下载PDF
血管迷走性晕厥10年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文川 王成 +7 位作者 李雯 吴礼嘉 许毅 林萍 罗海燕 李茗香 曹闽京 谢振武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 研究血管迷走性晕厥(VVS)10年临床情况.方法 2000-01~2010-07在我院诊治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患者1782例,根据检查年限分为A组(2000-01~2004-12,n=280)和B组(2005-01~2010-07,n=1502),根据年龄分为儿童组(〈18岁,n=11... 目的 研究血管迷走性晕厥(VVS)10年临床情况.方法 2000-01~2010-07在我院诊治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患者1782例,根据检查年限分为A组(2000-01~2004-12,n=280)和B组(2005-01~2010-07,n=1502),根据年龄分为儿童组(〈18岁,n=1180,男450例,女730例)和成人组(≥18岁,n=602,男182例,女420例).儿童组平均年龄(9.77±3.92)岁,按照年龄段分为4~6岁、7~10岁和11~18岁三个年龄段;成人组平均年龄(40.78±14.05)岁.结果 ①HUTT阳性率:HUTT总阳性率47.7%,其中儿童组和成人组分别为44.3%和54.3%;在儿童和成人中B组较A组均增加(45.7% vs33.3%,61.4% vs33.1%,P〈0.05).②HUTT阳性率性别比例变化:儿童组和成人组女性均高于男性(32.2% vs12.1%,42.7% vs11.6%,P〈0.05);在儿童和成人中B组男性和女性均高于A组(分别为12.5% vs9.3%、33.2% vs24.0%,9.8% vs7.3%、51.7% vs25.8%,P〈0.05).③HUTT反应类型变化:儿童组和成人组血管抑制型〉混合型〉心脏抑制型(P〈0.05),其中儿童组血管抑制型B组高于A组(33.8% vs19.4%,P〈0.05);成人组血管抑制型和混合型B组均高于A组(40.1% vs20.5%,18.4% vs9.9%,P〈0.05).④儿童组HUTT阳性率年龄变化:儿童组11~18岁组〉7~10岁组〉4~6岁组(P〈0.05).在各年龄段中,4~6岁及11~18岁B组均高于A组(6.2% vs3.9%,23.3% vs21.7%,P〉0.05),7~10岁组中B组明显高于A组(16.2% vs7.8%,P〈0.05).结论 VVS患者的阳性率、反应类型在近10年不断发生变化,提示VVS的发生受社会因素、精神因素、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直立倾斜试验 年龄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一氧化氮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与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18
17
作者 石赟 田宏 +1 位作者 桂永浩 何岚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78-480,共3页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与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病的关系。方法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14例(A组),其他原因引起晕厥患儿10例(B组),健康志愿者20例(C组)。于倾斜试验(HUT)前和倾斜不同时间测定A组与B组患儿的血浆一氧化氮(NO...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与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病的关系。方法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14例(A组),其他原因引起晕厥患儿10例(B组),健康志愿者20例(C组)。于倾斜试验(HUT)前和倾斜不同时间测定A组与B组患儿的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同时对3组儿童进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基因G894T多态性检测。结果①A组患儿出现阳性反应时血浆NO水平较平卧时显著升高(76.7±9.6vs 90.0±11.4μmol/L,P<0.05);②A组患儿在症状好转后血浆NO水平较试验前显著降低(82.7±9.2 vs61.5±6.9μmol/L,P<0.01);③B组患儿倾斜时血浆NO水平较平卧时差异无显著性;④A,B两组患儿的血压、心率变化与NO水平无显著相关性;⑤A组患儿eNOS基因G894T突变型基因频率显著高于B组与C组(42.9%vs10%,P<0.05)。结论倾斜体位时血浆NO水平异常升高可能参与了血浆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病机制,而其升高水平可能与eNOS基因G894T多态性表达有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8,10(4):478-4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一氧化氮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直立倾斜试验 儿童
下载PDF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QT间期离散度及P波离散度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成 谢振武 +3 位作者 李雯 曹闽京 李茗香 林萍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 (VVS)QT间期离散度 (QTd)及P波离散度 (Pd)的变化。方法 不明原因晕厥(UPS)患儿 5 5例 (研究组 ) ,均进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 (BHUTT)或 (和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 (SNTTT)。匹配健康儿童 5 5例为对... 目的 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 (VVS)QT间期离散度 (QTd)及P波离散度 (Pd)的变化。方法 不明原因晕厥(UPS)患儿 5 5例 (研究组 ) ,均进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 (BHUTT)或 (和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 (SNTTT)。匹配健康儿童 5 5例为对照 (对照组 )。于BHUTT前一天描记 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 (12ECG)。选择波形清晰的 12ECG 3个心动周期 ,测量心率 (HR)、QTd 与Pd。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研究组HR减慢 (P <0 0 1) ,QTmax、QTmin、QTd 延长 (P <0 0 1) ,QTcmax、QTcd增大 (P <0 0 1或P <0 0 5 ) ;Pcmax、Pcmin缩短 (P <0 0 1) ,Pd 及Pcd稍延长 (P >0 0 5 )。QTd、QTcd及Pd、Pcd在VVS患儿男女性别之间无差异(P >0 0 5 ) ,HUTT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亦未见差异 (P >0 0 5 )。结论 QTd 及Pd 在VVS患儿男女性别及HUTT阳性组与阴性组间未见差异。VVS患儿QTd 及QTcd增大 ,Pd 及Pcd延长不明显 ,临床上要警惕VVS患儿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心电描记术 QT间期离散度 P波离散度 儿童
下载PDF
硝酸甘油与异丙肾上腺素直立倾斜试验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侯翠红 楚建民 +2 位作者 浦介麟 华伟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4-287,共4页
目的:比较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与静脉泵入异丙肾上腺素直立倾斜试验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直立倾斜试验的326例患者。其中行基础加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129例(硝酸甘油组),行基础加静脉泵入异丙肾上腺... 目的:比较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与静脉泵入异丙肾上腺素直立倾斜试验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直立倾斜试验的326例患者。其中行基础加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129例(硝酸甘油组),行基础加静脉泵入异丙肾上腺素直立倾斜试验197例(异丙肾上腺素组),比较两种药物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率、诱发阳性反应时间、血压心率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硝酸甘油组阳性率高于异丙肾上腺素组(46.9%vs 30.7%,P<0.01)。硝酸甘油组诱发阳性反应时间(7.8±3.6)分钟高于异丙肾上腺素组(5.6±1.5)分钟,但无显著差异(P>0.05),而总试验时间硝酸甘油组明显短于异丙肾上腺素组[(37.8±3.6)分钟vs(72.6±7.3)分钟,P<0.01]。硝酸甘油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异丙肾上腺素组低(0.9%vs 11.7%,P<0.01)。结论: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有较高的阳性率,操作方便,完成试验时间短,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硝酸甘油 异丙肾上腺素 倾斜试验
下载PDF
β_1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小儿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黄玉娟 王健怡 +3 位作者 李锦康 沈捷 徐萌 黄敏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β1肾上腺素受体(ADRB1)基因多态性Arg389Gly与小儿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晕厥组为不明原因晕厥(unexplained syncope,UPS)患儿54例,其中男18例,女36例,平均11.8岁;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儿童54例,其中男20例,... 目的探讨β1肾上腺素受体(ADRB1)基因多态性Arg389Gly与小儿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晕厥组为不明原因晕厥(unexplained syncope,UPS)患儿54例,其中男18例,女36例,平均11.8岁;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儿童54例,其中男20例,女34例,平均11.2岁。入选病例均行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根据HUTT结果,分HUTT阳性组即VVS组和HUTT阴性组,各组病例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基因测序方法检测ADRB1基因Arg389Gly多态性。结果健康儿童的等位基因Arg389和Gly389的频率分别为73.15%和26.85%,HUTT阳性患儿等位基因Arg389和Gly389的频率分别为66.67%和33.33%,HUTT阴性患儿等位基因Arg389和Gly389的频率分别为85.42%和14.58%;HUTT阳性患儿的Gly389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HUTT阴性组患儿及健康对照儿(P<0.05)。HUTT阳性组共30例(55.6%),其临床分型中心脏抑制型6例(20.0%),混合型9例(30.0%),血管抑制型15例(50.0%),Gly389等位基因频率在各临床分型的分布为66.67%、33.3%和23.33%,心脏抑制型的Gly389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混合型和血管抑制型(P<0.05)。结论Gly389等位基因频率与VVS有相关性,可考虑作为小儿VVS的候选易感基因,提供临床早期筛查;Gly389等位基因频率与VVS临床分型中的心脏抑制型有相关性,可为其个体化治疗—β受体阻滞剂治疗提供初步的分子生物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素受体 基因多态 血管迷走性晕厥 直立倾斜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