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双侧颈动脉鞘交感神经切除术联合颈部迷走神经孤立术治疗混合型脑瘫
被引量:
6
1
作者
李爱民
于炎冰
+2 位作者
张黎
徐晓利
许骏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孤立术在颈动脉鞘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难治性混合型脑瘫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82例难治性混合型脑瘫患者的临床资料,57例采用双侧颈动脉鞘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A组),625例采用双侧颈动脉鞘交感神经切除术联合迷...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孤立术在颈动脉鞘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难治性混合型脑瘫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82例难治性混合型脑瘫患者的临床资料,57例采用双侧颈动脉鞘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A组),625例采用双侧颈动脉鞘交感神经切除术联合迷走神经孤立术治疗(B组)。B组85例术中取颈部迷走神经周围结缔组织行抗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化染色。对比分析两组间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随访8-134个月,平均54.4个月。A、B组运动功能改善率分别为45.6%和67.4%,生活质量提高率分别为50.9%和73.9%,总显效率分别为77.2%和94.7%,已好转症状复发率分别为18.2%和6.76%。上述各项指标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术中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85例术中所取的颈部迷走神经周围结缔组织的酪氨酸羟化酶表达阳性。结论迷走神经孤立术对提高颈动脉鞘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难治性混合型脑瘫的疗效有重要作用,且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免疫组化证实在颈部迷走神经周围结缔组织中含有交感神经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性脑瘫
显微手
术
治疗
交感
神经
切除
术
迷走神经孤立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显微镜下双侧颈动脉鞘交感神经剥脱术结合迷走神经孤立术治疗脑性瘫痪儿童流涎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
3
2
作者
封志强
《社区医学杂志》
2015年第2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颈动脉鞘交感神经剥脱术结合迷走神经孤立术治疗脑性瘫痪儿童流涎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脑性瘫痪流涎首儿童73例,随机分为A组34例和B组39例,A组采用显微手术行双侧颈动脉鞘交感神经剥脱术结合迷走...
目的探讨双侧颈动脉鞘交感神经剥脱术结合迷走神经孤立术治疗脑性瘫痪儿童流涎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脑性瘫痪流涎首儿童73例,随机分为A组34例和B组39例,A组采用显微手术行双侧颈动脉鞘交感神经剥脱术结合迷走神经孤立术治疗,B组采用口腔功能训练治疗。随访6周后,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对脑性瘫痪儿童流涎症的疗效。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流涎程度有效率64.7%高于B组的4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流涎频率有效率70.6%高于对照组的5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起效时间为(8.00±3.18)d,B组为(24.00±7.0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双侧颈总动脉外周交感神经剥脱术结合迷走神经孤立术治疗脑性瘫痪儿童流涎症效果较好,起效时间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流涎症
双侧颈动脉鞘交感
神经
剥脱
术
迷走神经孤立术
原文传递
题名
双侧颈动脉鞘交感神经切除术联合颈部迷走神经孤立术治疗混合型脑瘫
被引量:
6
1
作者
李爱民
于炎冰
张黎
徐晓利
许骏
机构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外科
出处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孤立术在颈动脉鞘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难治性混合型脑瘫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82例难治性混合型脑瘫患者的临床资料,57例采用双侧颈动脉鞘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A组),625例采用双侧颈动脉鞘交感神经切除术联合迷走神经孤立术治疗(B组)。B组85例术中取颈部迷走神经周围结缔组织行抗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化染色。对比分析两组间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随访8-134个月,平均54.4个月。A、B组运动功能改善率分别为45.6%和67.4%,生活质量提高率分别为50.9%和73.9%,总显效率分别为77.2%和94.7%,已好转症状复发率分别为18.2%和6.76%。上述各项指标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术中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85例术中所取的颈部迷走神经周围结缔组织的酪氨酸羟化酶表达阳性。结论迷走神经孤立术对提高颈动脉鞘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难治性混合型脑瘫的疗效有重要作用,且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免疫组化证实在颈部迷走神经周围结缔组织中含有交感神经成分。
关键词
混合性脑瘫
显微手
术
治疗
交感
神经
切除
术
迷走神经孤立术
Keywords
Mixed cerebral palsy
Microsurgery
Sympathectomy
Vagus nerves trapping
分类号
R651.3 [医药卫生—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显微镜下双侧颈动脉鞘交感神经剥脱术结合迷走神经孤立术治疗脑性瘫痪儿童流涎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
3
2
作者
封志强
机构
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外一科
出处
《社区医学杂志》
2015年第2期20-22,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双侧颈动脉鞘交感神经剥脱术结合迷走神经孤立术治疗脑性瘫痪儿童流涎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脑性瘫痪流涎首儿童73例,随机分为A组34例和B组39例,A组采用显微手术行双侧颈动脉鞘交感神经剥脱术结合迷走神经孤立术治疗,B组采用口腔功能训练治疗。随访6周后,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对脑性瘫痪儿童流涎症的疗效。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流涎程度有效率64.7%高于B组的4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流涎频率有效率70.6%高于对照组的5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起效时间为(8.00±3.18)d,B组为(24.00±7.0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双侧颈总动脉外周交感神经剥脱术结合迷走神经孤立术治疗脑性瘫痪儿童流涎症效果较好,起效时间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流涎症
双侧颈动脉鞘交感
神经
剥脱
术
迷走神经孤立术
Keywords
cerebral palsy
salivation
bilateral cervical sympathetomy
vagus nerves trapping
分类号
R742.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双侧颈动脉鞘交感神经切除术联合颈部迷走神经孤立术治疗混合型脑瘫
李爱民
于炎冰
张黎
徐晓利
许骏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3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显微镜下双侧颈动脉鞘交感神经剥脱术结合迷走神经孤立术治疗脑性瘫痪儿童流涎症的效果观察
封志强
《社区医学杂志》
2015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