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犬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对胆道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禹建峰 李智华 +2 位作者 李晓武 刘永康 徐世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73-1175,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对胆道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禁食16~18 h(可自由饮水),成年杂种犬麻醉后,实验组行膈肌水平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加幽门成形术,对照组仅行幽门成形术.手术8周后,超声检查测定胆总管内径,并行Oddi括约肌测压... 目的探讨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对胆道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禁食16~18 h(可自由饮水),成年杂种犬麻醉后,实验组行膈肌水平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加幽门成形术,对照组仅行幽门成形术.手术8周后,超声检查测定胆总管内径,并行Oddi括约肌测压(SO manometry,SOM),最后取胆囊内胆汁肉眼观察.结果实验组胆总管内压明显升高,内径明显增粗,胆汁内全部出现絮状泥沙样沉淀;实验组SO 基础压(SOBP)明显升高,SO收缩幅度、频率及收缩时间未观察到显著性变化.结论膈肌水平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致使SOBP明显提高,胆道动力学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干切断术 ODDI括约肌 胆道动力学
下载PDF
不同电压刺激双侧迷走神经干及星状神经节对血压、心率及房颤诱发率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玲 汤宝鹏 +4 位作者 芦颜美 邢强 李耀东 张疆华 周贤惠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805-810,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电压刺激犬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干及星状神经节对血压,心率及房颤诱发率的影响。方法成年杂种犬10只,全身麻醉,机械通气下钝性分离并暴露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干及星状神经节心支,分别将刺激电极插入神经,20Hz固定刺激频率下,分别... 目的观察不同电压刺激犬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干及星状神经节对血压,心率及房颤诱发率的影响。方法成年杂种犬10只,全身麻醉,机械通气下钝性分离并暴露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干及星状神经节心支,分别将刺激电极插入神经,20Hz固定刺激频率下,分别给予不同强度电压行双侧颈部左右迷走神经干及星状神经节心支刺激。分别记录左右侧迷走及星状神经节刺激前后血压、心率及房颤诱发率。结果双侧迷走神经干刺激时随着刺激电压的增加(0~8V),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逐渐降低,到2V时达到最大效应。心率逐渐减慢,到4V时达到最大效应。当给予左侧迷走神经神经干+高右房程序刺激时,分别采用S1S2及S1S2刺激方式的房颤诱发率分别为45.00%和13.33%(P<0.05)。右侧迷走神经干+高右房S1S2及S1S2程序刺激时,房颤的诱发率分别为80.00%和16.66%(P<0.05)。右侧迷走神经干刺激时所有的动物均表现窦性心动过缓,左侧迷走神经刺激时1/10的犬表现为Ⅰ度、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和窦性停搏,1/10的犬出现了自发心房颤动。刺激双侧星状神经节心支时,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随刺激电压的增加逐渐升高,左侧刺激引起收缩压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右侧(P<0.05),与基础刺激相比星状神经节刺激可显著增加房颤的诱发率,S1S1程序刺激后的房颤诱发率明显高于S1S2刺激。右侧星状神经节刺激时的房颤诱发率明显高于左侧(P<0.05)。结论刺激双侧迷走神经干可引起犬血压降低、心率减慢。刺激双侧星状神经节均可引起犬血压、心率加快且右侧刺激对心率和血压的影响均较左侧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干 星状神经 血压 心率 房颤诱发率
下载PDF
犬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对Oddi括约肌肌电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禹建峰 李智华 +3 位作者 李晓武 刘永康 陈飞 徐世荣 《消化外科》 CSCD 2006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 研究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对Oddi括约肌(SO)肌电的影响。方法 禁食16~18h(可自由饮水),成年杂种犬麻醉后,实验组行膈肌水平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加幽门成形术,对照组仅行幽门成形术。手术后8周行SO肌电记录(SOE)。结果 ... 目的 研究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对Oddi括约肌(SO)肌电的影响。方法 禁食16~18h(可自由饮水),成年杂种犬麻醉后,实验组行膈肌水平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加幽门成形术,对照组仅行幽门成形术。手术后8周行SO肌电记录(SOE)。结果 实验组慢波幅度明显升高,快波未观察到显著性变化。结论 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对SO肌电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 迷走神经干切断术 ODDI括约肌
下载PDF
食管癌切除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干(附19例报告)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富才 张荣生 +1 位作者 邱志钧 李钢 《山西医药杂志》 CAS 1998年第6期534-535,共2页
食管癌切除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干,对预防术后腹胀、腹泻的发生,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性15例,女性4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40岁,平均年龄56岁。其中食... 食管癌切除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干,对预防术后腹胀、腹泻的发生,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性15例,女性4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40岁,平均年龄56岁。其中食管中段癌4例,食管下段癌15例。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切除术 迷走神经干
下载PDF
保留迷走神经干对早中期食管贲门癌切除术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车金泽 季福建 +2 位作者 刘选文 赵阳 房学东 《实用癌症杂志》 2015年第3期386-388,共3页
目的探讨保留迷走神经干对早中期食管贲门癌切除术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将120例早中期食管贲门癌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切断迷走神经干)和观察组(保留迷走神经干),每组各6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术后首次排气、首次排便时间,术... 目的探讨保留迷走神经干对早中期食管贲门癌切除术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将120例早中期食管贲门癌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切断迷走神经干)和观察组(保留迷走神经干),每组各6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术后首次排气、首次排便时间,术后胃肠激素水平变化情况,术后1个月食管体部及胃的静息压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胃酸分泌量、胃泌素水平均明显降低,胰多肽水平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1个月食管体部静息压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返酸、嗳气、胸骨烧灼感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保留迷走神经干能够提高早中期食管贲门癌切除术患者的预后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保护患者术后消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迷走神经干 食管贲门癌 疗效 预后
下载PDF
迷走神经干刺激对左上肺静脉电传导特性及心房颤动诱发的影响
6
作者 侯月梅 马丽 +2 位作者 张小琴 娜几娜 黄焰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7期779-783,共5页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干刺激对左上肺静脉和左心房间的电传导以及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35只新疆家养犬,苯巴比妥,30mg/kg诱导麻醉和50~100mg维持麻醉。以S1S160ms(1000bpm),1~8V电压,刺激迷走神经千,以舒张期域值的2倍刺激电...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干刺激对左上肺静脉和左心房间的电传导以及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35只新疆家养犬,苯巴比妥,30mg/kg诱导麻醉和50~100mg维持麻醉。以S1S160ms(1000bpm),1~8V电压,刺激迷走神经千,以舒张期域值的2倍刺激电雎,程序S1S1 100ms(600bpm)30s和60s和S1S2300/200mS起步,5ms步长递减扫描刺激左心耳、左心房-肺静脉结合部、左上肺静脉远中近端,比较迷走神经刺激下各刺激部位的有效不应期(ERP)和心房颤动(AF)的诱发。结果:左上肺静脉的电生理传导特性为双向传导、双向频率依赖性递减传导、逆向传导减慢和局部延迟传导。迷走神经刺激达到最大效应(基础心率降低50%)的背景下左心耳、左心房-肺静脉结合部、左上肺静脉远中、近端的ERP由(106±18)、(111±15)、(113±17)和(112±17)ms缩短到(88±17)、(94±14)、(101±12)和(1]2±20)ms,各部位ERP的离散度由11.2%增加到21.3%;迷走神经干刺激最大效应下AF的诱发率由49.9%增加到70.6%,左心耳、左心房-肺静脉结合部、左上肺静脉远、中近端的AF诱发率在S1S1100ms(600bpm)刺激下分别为62.9%、97.9%、68.5%和69.2%,在S1S2刺激下分别为20.1%、43.3%、9.3%和9.7%。心房-肺静脉结合部为AF诱发率最高部位97.9%(S1S1100ms刺激)和63.4%(S1S1刺激)。结论:新疆家犬左心房和左上肺静脉有其独到的电生理传导特性和房颤的诱发率,迷走神经干刺激能够显著改变这些电生理传导特性和增加AF的诱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上肺静脉 迷走神经干 电生理传导
下载PDF
食管癌切除保留迷走神经干术后胃液分析及消化功能变化
7
作者 陶书超 阎瑛 +1 位作者 侯伟 吴崇学 《微循环学杂志》 2005年第4期150-151,共2页
关键词 消化道并发症 食管癌切除 迷走神经干 功能变化 手术后 胃液分析 国际抗癌联盟 迷走神经切断 手术方法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保留迷走神经干近端胃切除治疗胃底间质瘤2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揭志刚 李正荣 +2 位作者 刘逸 谢小平 陈胜全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23-724,共2页
胃肠间质瘤是一种间叶源性肿瘤。其中以胃起源的最为常见,约占40%~70%,以腹腔种植及血行转移为主,很少淋巴结转移,对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手术切除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切除在于完整。一般胃底间质瘤直径≤5cm且距贲门有一定... 胃肠间质瘤是一种间叶源性肿瘤。其中以胃起源的最为常见,约占40%~70%,以腹腔种植及血行转移为主,很少淋巴结转移,对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手术切除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切除在于完整。一般胃底间质瘤直径≤5cm且距贲门有一定距离者可行胃楔形切除;对于距胃贲门〈3cm或肿瘤直径〉5cm以行近端胃大部切除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迷走神经干 近端胃切除 胃底间质瘤
原文传递
心外膜脂肪垫网络迷走神经干对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周祁娜 张小琴 +5 位作者 张玲 胡嘉禄 杨尚磊 陈华 马艳红 侯月梅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2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心外膜窦房结脂肪垫(SAN-FP)和房室结脂肪垫(AVN—FP)网络迷走神经干调控心脏活动的主控区。方法杂种犬18只,分为A组和B组,以不同电压分别刺激左右迷走神经干、SAN.FP和AVN—FP,测定窦性心率(SR)和AH间期,A组先消融... 目的探讨心外膜窦房结脂肪垫(SAN-FP)和房室结脂肪垫(AVN—FP)网络迷走神经干调控心脏活动的主控区。方法杂种犬18只,分为A组和B组,以不同电压分别刺激左右迷走神经干、SAN.FP和AVN—FP,测定窦性心率(SR)和AH间期,A组先消融SAN—FP,在刺激迷走神经干的情况下测定SR和AH间期,再联合消融SAN—FP和AVN—FP,B组则先消融AVN—FP,再联合消融AVN-FP和SAN-FP。结果①右侧迷走神经干刺激产生的迷走效应强于左侧(SR减慢75%对41%),SAN—FP刺激引起SR减慢的最大幅度为13%;②优先消融SAN—FP后刺激迷走引起SR减慢的效应显著减弱,AH间期显著延长,联合消融后刺激迷走对SR的影响与消融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H间期较消融前和单独消融时均显著延长;③优先消融AVN—FP刺激迷走引起SR减慢效应较消融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H间期较消融前明显延长,联合消融后刺激迷走对sR和AH间期的影响较单独消融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迷走神经干刺激的迷走效应右侧大于左侧,右侧迷走神经干主要通过AVN—FP调控窦房结功能。心外膜脂肪垫是迷走神经干调控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的重要环节,AVN—FP是主控区,SAN-FP为辅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干 心外膜脂肪垫 窦房结 房室结 消融
原文传递
胃小弯前壁浆肌层切开加后迷走神经干切断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体会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建生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028-1029,共2页
目的 探讨胃小弯前壁浆肌层切开加后迷走神经干切断术 (ASPTV)在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ASPTV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 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术后过程均顺利 ,无胃潴留等严重并发症 ,1例... 目的 探讨胃小弯前壁浆肌层切开加后迷走神经干切断术 (ASPTV)在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ASPTV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 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术后过程均顺利 ,无胃潴留等严重并发症 ,1例术后近期腹泻 ,服药后痊愈。随访 2年 ,1例偶有上腹隐痛 ,服药后缓解 ;另 6例临床症状消失 ,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ASPTV术式简捷、安全 ,疗效满意 ,手术创伤小 ,是十二指肠溃疡及穿孔的良好替代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迷走神经干切断术 十二指肠穿孔
原文传递
单侧迷走神经干刺激对心力衰竭犬心室肌自主神经分布和功能失衡的改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阿不都热合曼.米吉提 戴晓燕 阿地力江.托合提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5年第4期283-286,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迷走神经干刺激增加迷走神经活性,对心力衰竭(心衰)犬自主神经分布和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杂种犬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衰组和迷走刺激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置入起搏器不行起搏,心衰组及迷走刺激组建立心衰模型,心... 目的探讨单侧迷走神经干刺激增加迷走神经活性,对心力衰竭(心衰)犬自主神经分布和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杂种犬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衰组和迷走刺激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置入起搏器不行起搏,心衰组及迷走刺激组建立心衰模型,心衰组右心室置入起搏器行250次/min快速起搏37 d,迷走刺激组置入起搏器起搏30d后给予右侧迷走神经干20 Hz刺激7 d。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平均动脉压(MAP)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行电生理仪监测静息心率(HR)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和乙酰胆碱转移酶(Ch AT)阳性纤维表达情况。结果行犬右心室快速起搏30 d后,MAP<60 mm Hg,LVEF<50%,心衰模型成功建立。实验30 d后,心衰组和迷走刺激组MAP和LVEF值比假手术组减小,HR比假手术组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37 d后,与假手术组和迷走刺激组比较,心衰组MAP和LVEF值显著减小,HR显著增快,TH和Ch AT阳性神经密度不均一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衰组TH棕色条索状阳性纤维表达增加,Ch AT浅棕色条索状阳性纤维表达减少;迷走刺激组可见浅棕色条索状TH表达和大量深棕色条索状Ch AT阳性纤维表达。结论单侧迷走神经干刺激能增加心衰犬迷走神经活性,减慢心率,恢复自主神经不均一性分布和功能失衡,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迷走神经干刺激 酪氨酸羟化酶 乙酰胆碱转移酶
原文传递
迷走神经刺激建立迷走神经介导的急性房颤犬模型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玲 郭玉君 +2 位作者 孙娟 马嵋 侯月梅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1595-1599,共5页
目的探讨建立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介导的急性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成年杂种犬16只,分离暴露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干,植入刺激电极,分为3组:对照组(control组,n=4),仅行高右房刺激600次/min刺激。右侧迷走神经干刺... 目的探讨建立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介导的急性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成年杂种犬16只,分离暴露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干,植入刺激电极,分为3组:对照组(control组,n=4),仅行高右房刺激600次/min刺激。右侧迷走神经干刺激组(RVT组,n=6),行高右房刺激+右侧迷走神经干刺激。左侧迷走神经干刺激组((LVT组,n=6),行高右房刺激+左侧迷走神经干刺激。以1 000次/min、不同电压刺激强度行左右迷走神经干刺激,测定心率、AF诱发率。结果对照组行猝发刺激(S1S1刺激)时,AF的诱发率为47.62%,高于(S1S2刺激)的AF诱发率(9.52%)(P<0.05)。RVT组S1S1刺激AF的诱发率为85.71%,高于S1S2刺激的AF诱发率(26.98%)(P<0.05)。LVT组S1S1刺激AF的诱发率为64.29%,高于S1S2刺激的AF诱发率(19.05%)(P<0.05)。结论单侧迷走神经刺激+快速右心房起搏可成功建立迷走神经介导的阵发性AF犬模型。右侧迷走神经干刺激AF的诱发率高于左侧诱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迷走神经干 模型
下载PDF
腹腔镜下不加引流术的迷走神经干切断术
13
作者 焦宛 《国际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50-250,共1页
腹腔镜外科的应用范围大见扩大,不加引流术的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可用以治疗慢性十二指肠溃疡。手术操作病人置仰卧位。全身麻醉后,自口腔置入胃管。在右锁骨中线近肋缘下刺入Veress针,注入CO<sub>2</sub>以建立气腹,作一10mm... 腹腔镜外科的应用范围大见扩大,不加引流术的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可用以治疗慢性十二指肠溃疡。手术操作病人置仰卧位。全身麻醉后,自口腔置入胃管。在右锁骨中线近肋缘下刺入Veress针,注入CO<sub>2</sub>以建立气腹,作一10mm套管孔,置入0°10mm腹腔镜,观察腹腔内容物。在脐下和近肋缘脐中点的左锁骨中线上各作一10mm套管孔,插入10cm长套管。取出0°腹腔镜,换以25°10mm腹腔镜自脐下套管孔插入。在剑突下再作一10mm套管孔,插入10cm长套管。一抓钳自右肋缘套管孔插入以引导腹腔镜走向食管裂孔处。自左上腹部套管孔插入另一抓钳,向下牵开胃。自剑突下套管置入的解剖钳分离膈食管韧带。打开食管前面的腹膜。找到迷走神经前干,分离清楚,用电灼和剪刀切断,沿食管灼除其余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干切断术 腹腔镜外科 引流术 腹腔镜下 手术操作 锁骨中线 迷走神经 全身麻醉 内容物 食管裂孔
原文传递
胃前壁吻合器钳夹并后迷走神经干切除治疗十二指肠溃疡
14
作者 詹新恩 姜军 《国际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8-58,共1页
本术式可适度降低胃酸分泌,经放射及核素测定胃排空几无改变.本文研究该术对消化性溃疡病人的胃酸分泌、胃排空、临床症状及复发的疗效.病人及方法:32例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男26,女6,中位年龄47岁,中位症状期6年,曾因溃疡出血或穿孔行手... 本术式可适度降低胃酸分泌,经放射及核素测定胃排空几无改变.本文研究该术对消化性溃疡病人的胃酸分泌、胃排空、临床症状及复发的疗效.病人及方法:32例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男26,女6,中位年龄47岁,中位症状期6年,曾因溃疡出血或穿孔行手术治疗6例,1例明显幽门梗阻.术前均经H<sub>2</sub>受体桔抗剂及抗酸治疗,少数因心肺疾病曾以硝酸盐类、β-阻滞剂、甲基黄嘌吟类或皮质激素治疗.手术:脐上正中切口,探查食道、胃及十二指肠,辩明并切断后迷走神经干,在贲门下横缝3针,牵引使形成全厚胃壁的皱褶,在顶部以TASS吻合钳呈切线钳夹,切除钳外1cm的胃壁,沿小弯长轴重复该步骤,切除应包括全层胃壁.虽所有支配壁细胞的迷走纤维全被切断,但因吻合器随即钳夹胃仍保持封闭,钳夹末端恰达鸦爪支,关腹不须引流.术前后均测基础及五肽胃泌素刺激后胃酸,抽空胃液后每15分钟抽1次共4次,皮下注射五肽胃泌素6μg/kg后再每15分钟抽1次共4次,计算基础及高峰酸值.以标记核素法测定液体及固体试餐排空速度,以带计算机的γ-摄象机反复测定进固体试餐后的胃内动度,绘制半排空的时间-动度曲线及测定30、60、90、120分钟胃潴留比例,同法测液体试餐半排空时间.临床效果按修正的Visick分类为标准定级.结果:25例可依Visick定级,21例效果优良,1例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吻合器 迷走神经干 切除治疗 胃前壁 胃排空 再手术 胃泌素 胃酸分泌 钳夹
原文传递
近端胃迷走神经切断及胃前壁浆肌层切开术与后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用内镜刚果红试验评价
15
作者 陈鲳 《国际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0-51,共2页
高选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慢性十二指肠溃疡使胃大部切除或迷走神经干切断加引流术的并发症大为减少,可惜近端胃迷走神经切断术(PGV)的溃疡复发率很高(6~30%)。手术时缺乏明显解剖学标志使外科医师很难完全切断迷走神经各枝。Taylor倡... 高选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慢性十二指肠溃疡使胃大部切除或迷走神经干切断加引流术的并发症大为减少,可惜近端胃迷走神经切断术(PGV)的溃疡复发率很高(6~30%)。手术时缺乏明显解剖学标志使外科医师很难完全切断迷走神经各枝。Taylor倡行保留幽门的胃前壁浆肌层切开术和后迷走神经干切断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切断术 刚果红试验 迷走神经干切断 切开术 浆肌层切开 胃前壁 十二指肠溃疡 近端胃 内镜 保留幽门
原文传递
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现况
16
作者 郑启昌 胡佑华 姚志森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1期19-21,共3页
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消化性溃疡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40年代初,欧美出现Dragstedt式(1943年)迷走神经干切断术.迷走神经切断术60年代在国内应用于临床.Burge(1960年)和Criffith(1962年)相继提出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Holle和Hunt(1967年)... 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消化性溃疡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40年代初,欧美出现Dragstedt式(1943年)迷走神经干切断术.迷走神经切断术60年代在国内应用于临床.Burge(1960年)和Criffith(1962年)相继提出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Holle和Hunt(1967年)等主张施行高度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Taylor(1982年)报道了将胃小弯浆肌层切开的迷走神经切断术,Richter则提出在高选迷走神经切断术的同时,将幽门窦部粘膜整块切除.近年来,人们对该术式仍有新的研究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 消化性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超微结构 高选迷切术 高度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 胃酸分泌 并发症 迷走神经干 手术适应症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刺激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对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穆合代斯.阿不拉 娜几娜.吾格提 +1 位作者 王坤 艾力曼.马合木提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4期560-565,572,共7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单侧迷走神经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对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18只成年杂种犬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n=6):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右侧迷走神经干刺激+缺血/再灌注组(STM组)。测定各组血流... 目的探讨电刺激单侧迷走神经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对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18只成年杂种犬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n=6):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右侧迷走神经干刺激+缺血/再灌注组(STM组)。测定各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于再灌注2 h后经颈内静脉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浓度。免疫组化法测定α7亚基烟碱型Ach受体(α7n ACh R)的表达水平。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结果缺血后再灌注120 min后,与sham组比较,I/R组血清TNF-α和IL-6浓度均显著下降,Ach浓度升高,α7n Ach R蛋白表达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M组血清Ach、TNF-α、IL-6浓度和α7n Ach R蛋白表达量与sha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比较,STM组血清Ach浓度和α7n Ach R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血清TNF-α和IL-6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线水平比较,缺血后再灌注120 min后I/R组血清TNF-α和IL-6浓度明显增加,Ach浓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am组和STM组血清Ach、TNF-α和IL-6浓度未见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组血清TNF-α、IL-6浓度分别与Ach呈负相关(P<0.05);STM组血清TNF-α、IL-6浓度分别与Ach呈负相关(P<0.05)。I/R组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心肌组织,STM组可见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刺激右侧迷走神经干可通过激活迷走神经的胆碱能抗炎通路,抑制全身和局部的炎症反应从而减轻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胆碱能抗炎通路 迷走神经干 乙酰胆碱
下载PDF
迷走神经阻滞对犬心房电重构的影响
18
作者 杨春华 张树龙 +6 位作者 高连君 赵宏伟 肖明 尹晓盟 李世军 林治湖 杨延宗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7年第2期112-113,共2页
关键词 迷走神经阻滞 心房电重构 心房有效不应期 心房颤动 迷走神经干 神经阻断
下载PDF
逆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穿孔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靖 任善镐 +4 位作者 周健 王军 王敬东 孙玉安 赵文达 《现代医学》 2003年第4期235-236,共2页
目的 探讨逆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效果。方法 对 15 4例十二肠溃疡穿孔患者 ,采用逆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手术治疗 ,并随访其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 1~ 3年 ,患者疼痛消失、食欲正常、恢复正常生... 目的 探讨逆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效果。方法 对 15 4例十二肠溃疡穿孔患者 ,采用逆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手术治疗 ,并随访其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 1~ 3年 ,患者疼痛消失、食欲正常、恢复正常生活。有随访的 14 8例 ,按改良Visick分级 ,Ⅰ级 14 2例 ,Ⅱ级 6例。结论 该术式简便易行 ,较经典的高选择迷走神经切除更易操作、创伤小、适应证广、术后恢复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穿孔 逆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 迷走神经切断术 穿孔修补术 手术方法
下载PDF
胃壁细胞迷走神经分支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
20
作者 张扬 陈鸿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1980年第2期230-234,共5页
应用胃大部分切除,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但尚存在着较多的并发症,如胃空肠吻合口梗阻,十二指肠残端瘘,小胃综合征,倾倒症状群、腹泻等,近来还有人提出治疗良性胃十二指肠溃疡作胃大部分切除后有残胃癌的发生。因此就... 应用胃大部分切除,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但尚存在着较多的并发症,如胃空肠吻合口梗阻,十二指肠残端瘘,小胃综合征,倾倒症状群、腹泻等,近来还有人提出治疗良性胃十二指肠溃疡作胃大部分切除后有残胃癌的发生。因此就有人去寻求一种效果更好,并发症更少的手术方法。迷走神经切断术(包括迷走神经干切断和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可以可靠地消除神经相胃酸分泌,手术较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 第十对脑神经 副交感神经系统 十二指肠溃疡 消化性溃疡 神经切除术 大弯 十二指肠球 十二指肠壶腹 溃疡复发 胃大部分切除 胃窦部 分支 胃小弯 迷走神经干切断 溃疡病 手术死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