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1例迷路震荡的法医临床学鉴定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赵小红 陈晓瑞 +1 位作者 张玲莉 苏立言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144-146,共3页
目的 探讨迷路震荡的法医临床学鉴定的有关问题。方法 对11例15耳迷路震荡的法医临床学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1例迷路震荡伤者,均有头部受伤史,伤后短时间内出现耳鸣、听力下降,其中4例伴前庭症状;常规耳科检查和头颅及颞骨CT... 目的 探讨迷路震荡的法医临床学鉴定的有关问题。方法 对11例15耳迷路震荡的法医临床学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1例迷路震荡伤者,均有头部受伤史,伤后短时间内出现耳鸣、听力下降,其中4例伴前庭症状;常规耳科检查和头颅及颞骨CT扫描无异常;各种听力学检查提示感音神经性聋或混合性聋;选择ABR和/或40Hz AERP检测客观听阂,11例有不同程度听力损失,以高频听力损失为主,其中双耳4例,单耳7例;鉴定时间在伤后2-8个月;鉴定为轻伤6例,重伤5例。结论 头部外伤后短时间内出现耳鸣、听力下降,可伴前庭症状,常规耳科检查和头颅及颞骨CT扫描无异常,以及各种听力学检查提示感音神经性聋或混合性聋,可诊断迷路震荡,损伤程度鉴定至少在伤后2-3个月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路震荡 法医临床学 鉴定分析 颅脑损伤 听力学
下载PDF
迷路震荡致听力损害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邢英姿 路虹 +4 位作者 张燕卓 韩海霞 张喜琴 刘砚星 徐鸥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2期194-199,共6页
目的探讨轻度闭合性颅脑损伤造成的听力学变化特点,为临床诊断与法医学鉴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临床实践中,选取85例轻度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经详细询问病史、耳科及神经系统全面检查、颞骨或头颅CT扫描,对纯音测听、声导抗、听... 目的探讨轻度闭合性颅脑损伤造成的听力学变化特点,为临床诊断与法医学鉴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临床实践中,选取85例轻度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经详细询问病史、耳科及神经系统全面检查、颞骨或头颅CT扫描,对纯音测听、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及40Hz听觉相关电位检查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1)轻度闭合性颅脑损伤后听力损害多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听力损失程度多≤60dB,少数患者听力损失较重或为混合性聋,部分患者可伴耳鸣、眩晕、恶心或短暂呕吐等症状;(2)伤后不同时间的听力损失程度不一,各检查阈值与正常听力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听力损失多在高频区;(3)ABR各波潜伏期、波间期与正常听力组比较,除Ⅰ-Ⅲ、Ⅰ-Ⅴ波间期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余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1)轻度闭合性颅脑损伤可引起内耳迷路震荡,造成一定程度的高频听力损害和轻微脑干损伤,部分患者伴有前庭功能障碍;在评估或鉴定外伤后听力损伤程度时,还应考虑到伤后不同时期听力变化规律,合理把握鉴定时间,最终做出客观合理的临床诊断或法医学鉴定。(2)ABR与40Hz听觉相关电位检查联合使用,可以互相弥补听力检查中的不足,为临床诊断与法医学鉴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迷路震荡 听性脑干反应 纯音测听 40Hz听觉相关电位
下载PDF
一例迷路震荡致极重度耳聋植入人工耳蜗后效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烨 陈杰 +1 位作者 钱晓云 高下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9-690,共2页
患者,男性,26岁,2009年初因车祸致胸腹部联合创伤、颈椎挥鞭伤伴昏迷入外院抢救手术,清醒后即出现双耳听力丧失,检查双耳听力属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颞骨CT及头颅MRI未见颞骨骨折及颅内异常,经多院积极治疗后听力无恢复,于2010... 患者,男性,26岁,2009年初因车祸致胸腹部联合创伤、颈椎挥鞭伤伴昏迷入外院抢救手术,清醒后即出现双耳听力丧失,检查双耳听力属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颞骨CT及头颅MRI未见颞骨骨折及颅内异常,经多院积极治疗后听力无恢复,于2010年7月入我院拟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以提高听力。术前检查,双耳道通畅,鼓膜完整,纯音听力检查双耳全聋,各频率最大输出均未引出反应,鼓室图双耳A型,多频稳态、ABR检查最大输出亦均无反应, DPOAE检查双耳均未引出,术前颞骨薄层CT、头颅及面听神经MRI显示中耳、内听道、头颅未见明显异常,结合伤时外院CT及头颅MRI,既往亦无耳科疾病史,考虑耳聋系由迷路震荡所致。选择右耳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手术方法:全麻下耳后小“S”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乳突,将乳突轮廓化,在面神经垂直段起始部前方、砧骨窝下方和鼓索神经后内方磨除骨壁,开放后鼓室外侧壁,显露圆窗龛,并磨出圆窗膜,经圆窗膜途径植入全部电极,填塞筋膜组织妥善固定,安放参考电极,术中进行NRT(神经反应遥测)检测,选取的低、中、高三个频率电极均可引出良好波形,关闭切口,手术顺利,术中未见乳突、中耳腔有骨折线愈合迹象,听骨链完整,圆窗膜无破损修复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重度耳聋 迷路震荡 双耳听力丧失 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 神经反应遥测 头颅MRI 术前检查
下载PDF
豚鼠迷路震荡造模初探
4
作者 徐鸥 李志玉 +2 位作者 刘砚星 张燕卓 路虹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5-358,共4页
目的借助自制单摆打击装置建立脑震荡动物模型,探讨迷路震荡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将40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撞击后4周组、撞击后6周组和撞击后8周组,每组10只。在清醒状态下以自制的单摆打击装置对实验组动物头部实施一次性打... 目的借助自制单摆打击装置建立脑震荡动物模型,探讨迷路震荡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将40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撞击后4周组、撞击后6周组和撞击后8周组,每组10只。在清醒状态下以自制的单摆打击装置对实验组动物头部实施一次性打击,对照组不予打击。实验前后测试动物双耳DPOAE和ABR。测试结束后断头处死动物,取出耳蜗制作光镜和透射电镜标本,观察各组动物耳蜗螺旋器和螺旋神经节的病理改变;实验各组随机抽取2只动物行脑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脑神经细胞形态。结果实验组动物头部受打击后无颅骨骨折,脑组织病理切片可见神经细胞肿胀和轴索断裂;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撞击后4周组DPOAE在0.5、0.7、1、2kHz幅值降低;撞击后6周组仅2kHz幅值降低,撞击后8周组仅1、2kHz幅值降低(均P<0.05);各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BR反应阈降低(P<0.05)。撞击后4周组和6周组螺旋器隧道变形,毛细胞排列不整齐,撞击后8周组螺旋器及毛细胞未见明显变化;透射电镜发现实验各组螺旋神经节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受损。结论自制单摆打击装置可成功建立脑震荡动物模型;动物脑震荡后听力及耳蜗毛细胞功能及螺旋神经节病理变化符合迷路震荡特点;脑震荡动物模型可适用于制作迷路震荡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迷路震荡 动物模型 耳蜗 螺旋神经节
下载PDF
迷路震荡致听力损害43例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汪隽 王岩 +2 位作者 王晓明 张舒 甄大为 《中国医刊》 CAS 2013年第8期93-94,共2页
目的分析迷路震荡形成机制、临床特点,把握鉴定时机及其鉴定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方法通过病史调查及耳科、神经系统临床检查,拍摄颞骨或头颅CT,纯音测听、耳声发射、听觉脑干反应(ABR)及40Hz听觉相关电位的检查资料,对43例65耳迷路震荡... 目的分析迷路震荡形成机制、临床特点,把握鉴定时机及其鉴定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方法通过病史调查及耳科、神经系统临床检查,拍摄颞骨或头颅CT,纯音测听、耳声发射、听觉脑干反应(ABR)及40Hz听觉相关电位的检查资料,对43例65耳迷路震荡致听力损害案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伤后1周、2个月、3个月的耳声发射检查通过率。结果 43例伤者均有闭合性颅脑外伤史,多伴有脑震荡,其中11例伴有前庭症状,但耳部专科检查耳道无异常,鼓膜无穿孔,头颅及颞骨CT扫描无明显异常,听觉功能检查提示感音性耳聋或混合性耳聋,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查检出率伤后1周与2个月结果差异有显著性,伤后2个月与3个月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闭合性颅脑损伤或耳部外伤,耳道及鼓膜检查无异常,头颅CT和颞骨CT无异常,听觉功能检查提示感音性耳聋或混合性耳聋,耳声发射检查提示病变发生在耳蜗部位,短时间内出现耳蜗、前庭功能损害症状,且病情有一定变化过程的,排除先天性、老年性、药物性、噪声性、突发性耳聋、爆震性耳聋,排除癔病性耳聋,证人证言证实伤前无耳聋的,可以诊断为迷路震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路震荡 听力损差 鉴定
下载PDF
鞭炮震伤致鼓膜穿孔并严重迷路震荡1例的护理
6
作者 贾凤英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4年第14期1937-1937,共1页
关键词 鞭炮震伤 鼓膜穿孔 迷路震荡
下载PDF
鞭炮震伤致鼓膜穿孔并严重迷路震荡一例的护理
7
作者 郭方兰 杜宏玫 《齐鲁护理杂志》 1995年第1期57-57,共1页
鞭炮震伤致鼓膜穿孔并严重迷路震荡临床上较少见.1991年2月4日我们收治一例经治疗护理基本痊愈出院.
关键词 鼓膜穿孔 迷路震荡 听力减退 饮食护理 滨州地区 抗感染药物 高压氧治疗 胃肠功能紊乱 强迫体位 外耳道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迷路震荡(附1例报告)
8
作者 焦新华 张贵显 陈丽静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1年第1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治疗 迷路震荡 震荡 头部外伤 血管扩张药 营养神经药
下载PDF
11例迷路震荡的法医临床学鉴定分析
9
作者 许照高 邢岩 《中国农村卫生》 2016年第08X期13-13,共1页
目的:分析迷路震荡的法医临床学鉴定问题。方法:针对11例患者15耳迷路震荡者法医临床学诊断记录资料实施回顾性系统分析。结果:11例患者受伤后短期存在耳鸣和听力下降,听力学检查提示感音神经性耳聋和混合耳聋,客观听阈检测提示具有听... 目的:分析迷路震荡的法医临床学鉴定问题。方法:针对11例患者15耳迷路震荡者法医临床学诊断记录资料实施回顾性系统分析。结果:11例患者受伤后短期存在耳鸣和听力下降,听力学检查提示感音神经性耳聋和混合耳聋,客观听阈检测提示具有听力损伤,以高频听力损伤为主,鉴定时间在受伤后2-3个月。结论:头外伤者短期内会出现耳鸣和听力下降,常规检查无异常,听力学检查提示为感音神经性耳聋或者是混合性耳聋,可以鉴定为迷路震荡,伤情鉴定应当在受伤后2--3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临床学 迷路震荡 颅脑损伤 法医学鉴定
下载PDF
单次持续性眩晕
10
作者 张雪松 《中国社区医师》 2004年第8期8-9,共2页
关键词 单次持续性眩晕 迷路 中耳炎 并发症 迷路震荡 前庭神经元炎
下载PDF
轻度闭合性头颅外伤致听力损害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邢英姿 张国忠 +6 位作者 吕哲 左敏 徐鸥 毕海涛 张燕卓 丛斌 路虹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97-300,共4页
目的探讨轻度闭合性头颅外伤造成听力损害的特点,为法医临床学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51例轻度闭合性头颅外伤后听力损害的患者,经详细询问病史、耳科及神经系统全面检查、颞骨或头颅CT扫描,对纯音测听(pure tone audiometry,PTA)... 目的探讨轻度闭合性头颅外伤造成听力损害的特点,为法医临床学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51例轻度闭合性头颅外伤后听力损害的患者,经详细询问病史、耳科及神经系统全面检查、颞骨或头颅CT扫描,对纯音测听(pure tone audiometry,PTA)、声导抗(acoustic immittance,AT)、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及40Hz听觉相关电位(40Hz audi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40Hz AERP)检查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轻度闭合性头颅外伤后听力损害多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听力损失程度多≤60dB,少数患者听力损失较重或为混合性聋,部分患者可伴耳鸣、眩晕、恶心或短暂呕吐等症状;伤后不同就诊时间的各项听力检查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听力损失在高频区明显;ABR各波潜伏期、波间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Ⅰ~Ⅲ波间期差异不显著(P>0.05),各波潜伏期、Ⅲ~Ⅴ波间期、Ⅰ~Ⅴ波间期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轻度闭合性头颅外伤可以造成一定程度的高频听力损害和脑干功能受损,部分患者伴有前庭功能障碍,结合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考虑迷路震荡在损伤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临床学 头颅外伤 听力损害 迷路震荡
原文传递
外伤后突发性耳聋法医学鉴定1例
12
作者 赵丽丽 陈晓瑞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5期495-496,共2页
1案例资料简要案情某女性,55岁,因纠纷被他人掌击左面部后右侧头部倒地,即感头昏、耳鸣,数小时后出现右耳听力下降,左耳闷胀感。临床检查伤后4天入院,无吸烟、饮酒史,近期无感染,血压21.3/12.8kPa(160/96mmHg)。专科检查见:双耳外耳... 1案例资料简要案情某女性,55岁,因纠纷被他人掌击左面部后右侧头部倒地,即感头昏、耳鸣,数小时后出现右耳听力下降,左耳闷胀感。临床检查伤后4天入院,无吸烟、饮酒史,近期无感染,血压21.3/12.8kPa(160/96mmHg)。专科检查见:双耳外耳道通畅,鼓膜未见穿孔。电测听示右耳骨导(BC)消失,气导(AC)极度聋。声导抗检查示:双耳鼓室压图A型;峰压点右耳0da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临床学 损伤程度 突发性耳聋 迷路震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