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迷迭香酸甲酯通过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 被引量:1
1
作者 鲜瑶 江伟 +4 位作者 刘润坤 涂康生 高士杰 王军 张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02-808,共7页
目的探讨迷迭香酸甲酯(methyl rosmarinate,MR)诱导人肝癌细胞(HCC)Hep-3B、SK-Hep1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各浓度MR(0~200μmol/L)对Hep-3B、SK-Hep1、MIHA细胞的增殖-毒性作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MR处理三种细胞后... 目的探讨迷迭香酸甲酯(methyl rosmarinate,MR)诱导人肝癌细胞(HCC)Hep-3B、SK-Hep1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各浓度MR(0~200μmol/L)对Hep-3B、SK-Hep1、MIHA细胞的增殖-毒性作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MR处理三种细胞后的形态变化;EdU实验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Hep-3B、SK-Hep1细胞增殖及凋亡情况;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MR对Hep-3B、SK-Hep1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MR(0~200μmol/L)处理Hep-3B、SK-Hep1细胞48 h,其细胞活性呈浓度依赖性显著降低(P<0.01),而对MIHA细胞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Hep-3B、SK-Hep1细胞MR的IC 50分别为102.5μmol/L和99.3μmol/L。MR(0~150μmol/L)处理后显著抑制Hep-3B、SK-Hep1细胞增殖(P<0.05),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Hep-3B、SK-Hep1贴壁细胞死亡脱落和细胞外形凹陷萎缩,而MIHA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与对照组相比,100、150μmol/L MR诱导Hep-3B、SK-Hep1细胞凋亡,凋亡蛋白Bax和cleaved PARP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且HC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均被抑制,E-cadherin的表达显著增加,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降低(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经MR处理的Hep-3B和SK-Hep1的p-Akt和p-mTOR的表达显著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这提示MR可能通过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发挥抗癌作用。结论MR促进Hep-3B、SK-Hep1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酸甲酯 原发性肝癌 增殖 迁移 凋亡 Akt/mTOR通路
下载PDF
迷迭香酸甲酯在大鼠脑核团内的分布
2
作者 李刚 曹桂云 +2 位作者 张良聪 王秀秀 吕美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236-2239,共4页
目的研究迷迭香酸甲酯在大鼠脑核团内的分布。方法采用乙酸乙酯为萃取溶剂从脑核团匀浆液中萃取迷迭香酸甲酯,HPLC法检测其含有量。条件为YMC ODS C18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40∶60);体积流量0.8 mL/min;检测波长336 nm;柱温25℃。结果... 目的研究迷迭香酸甲酯在大鼠脑核团内的分布。方法采用乙酸乙酯为萃取溶剂从脑核团匀浆液中萃取迷迭香酸甲酯,HPLC法检测其含有量。条件为YMC ODS C18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40∶60);体积流量0.8 mL/min;检测波长336 nm;柱温25℃。结果迷迭香酸甲酯可透过血脑屏障,在脑核团内形成持续的分布过程。给药后8 min左右,其含有量在大多数脑核团内达到峰值。结论迷迭香酸甲酯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阿尔茨海默病等)有一定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酸甲酯 脑核团 分布 HPLC
下载PDF
迷迭香酸甲酯对帕金森病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小洪 曹桂云 +4 位作者 王晴 徐瑾业 李颖 王继军 郁多男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56-1159,共4页
目的探讨迷迭香酸甲酯对帕金森病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C57/BL6雄性小鼠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以建立帕金森病模型后,行为学实验检测运动功能、爬杆时间、平衡协调能力、悬挂能力,生化方法检测中... 目的探讨迷迭香酸甲酯对帕金森病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C57/BL6雄性小鼠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以建立帕金森病模型后,行为学实验检测运动功能、爬杆时间、平衡协调能力、悬挂能力,生化方法检测中脑黑质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纹状体区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纤维、激活星形胶质细胞的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纹状体区TH、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水平。结果注射迷迭香酸甲酯后,小鼠在10 min内的运行距离增加,滚筒实验的停留期增加,爬杆时间降低,悬挂能力提高,黑质区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VA)和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的水平升高,脑组织SOD、GSH-Px酶活性升高,而MDA水平降低,小鼠纹状体区TH阳性纤维量显著升高,i NOS水平下降。结论迷迭香酸甲酯可有效抑制帕金森病小鼠黑质纹状体通路的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脑内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来调节MPTP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酸甲酯 帕金森病 多巴胺能神经元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迷迭香酸甲酯诱导自噬抑制人胃癌细胞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庞磊 曹桂云 +7 位作者 吴凡 王小洪 周芳超 王方方 李斐 邓彬 丁岩冰 郁多男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30,36,共6页
迷迭香酸甲酯(MR)梯度处理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和AGS细胞24h后,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活性;应用划痕试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LC3蛋白水平,探讨MR对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和AGS... 迷迭香酸甲酯(MR)梯度处理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和AGS细胞24h后,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活性;应用划痕试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LC3蛋白水平,探讨MR对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和AGS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以及其与LC3蛋白的关系。结果表明:MR对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和AGS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能够诱导细胞凋亡;同时MR能提高LC3蛋白水平。这一研究提示MR可显著抑制人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同时可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LC3蛋白水平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酸甲酯 胃癌 增殖 迁移 凋亡 LC3蛋白
下载PDF
不同药材中迷迭香酸甲酯及迷迭香酸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5
5
作者 丁丽敏 刘茜茜 +2 位作者 苏超男 巩钊 刘荣霞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19年第2期124-128,共5页
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LC-MS/MS法,对不同中药材中迷迭香酸甲酯及迷迭香酸的含量进行定量.通过单因素考察法建立了样品提取方法:向0. 1 g药材粉末中加入25 m L 50%甲醇,超声15 min进行提取.以0. 1%甲酸-水和0. 1%甲酸-乙腈为流动... 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LC-MS/MS法,对不同中药材中迷迭香酸甲酯及迷迭香酸的含量进行定量.通过单因素考察法建立了样品提取方法:向0. 1 g药材粉末中加入25 m L 50%甲醇,超声15 min进行提取.以0. 1%甲酸-水和0. 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流速为300μL/min,采用Waters BEH C18柱(2. 1×50 mm,1. 7μm)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40℃,使用电喷雾离子源,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采用负离子扫描检测.迷迭香酸甲酯和迷迭香酸在线性范围0. 1~100 ng/m L (r=0. 999)和0. 1~500 ng/ml (r=0. 999)内,线性关系良好,重复性、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RSD <5%,加样回收率在90%~110%范围内,且RSD <5%,可用于迷迭香酸甲酯和迷迭香酸在植物中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酸甲酯 迷迭香酸 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迷迭香酸甲酯对6-OHDA所致脑内氧化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小洪 丁冬怡 +3 位作者 孙志颖 杨子坤 潘思华 曹桂云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34,共5页
采用脑内定位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建立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以阿朴吗啡诱导的转圈试验、转棒试验检测小鼠的运动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纹状体区TH阳性纤维的量,以化学比色法测定小鼠脑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 采用脑内定位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建立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以阿朴吗啡诱导的转圈试验、转棒试验检测小鼠的运动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纹状体区TH阳性纤维的量,以化学比色法测定小鼠脑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丙二醛(MDA)活性水平,以Western-blot检测小鼠纹状体区SOD1、SOD2和Nrf2水平,q-PCR检测各组脑内NQO1、Sod1、Sod2、Cat和Gpx1水平。结果表明:迷迭香酸甲酯可显著减少阿朴吗啡诱导的PD小鼠旋转圈数量,增加PD小鼠在转棒上的停留时间、纹状体区TH阳性纤维量及SOD1、SOD2和Nrf2的蛋白水平。结果提示迷迭香酸甲酯对6-OHDA诱导的PD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可能通过抑制脑内氧化应激水平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迷迭香酸甲酯 6-羟基多巴胺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狭基线纹香茶菜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龙 周光雄 +3 位作者 李茜 戴毅 叶文才 姚新生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68-770,787,共4页
目的对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狭基线纹香茶菜(Isodon lophanthoides(Buch.Ham.ex D.Don)Haravar.gerandianus(Benth.)Hara)即中药溪黄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体积分数为95%乙醇提取物的水混悬液经环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分步萃取,再... 目的对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狭基线纹香茶菜(Isodon lophanthoides(Buch.Ham.ex D.Don)Haravar.gerandianus(Benth.)Hara)即中药溪黄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体积分数为95%乙醇提取物的水混悬液经环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分步萃取,再对乙酸乙酯层运用硅胶、D101大孔树脂S、ephadex LH 20、ODS等柱层析手段并配合HPLC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学方法及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既6去羟基迷迭香酸甲酯(methyl 6 dehy-droxyl rosmarinate,1)、迷迭香酸甲酯(methyl rosmarinate,2)、咖啡酸(caffeic acid,3)、6,7二羟基香豆素(6,7 dihydroxycoumarin,4)、槲皮素(quercetin,5)、蓟黄素(cirsimaritin,6)。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基线纹香茶菜 6-去羟基迷迭香酸甲酯 迷迭香酸甲酯 6 7-二羟基香豆素 蓟黄索
下载PDF
冬凌草中酚酸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4
8
作者 郑晓珂 李钦 冯卫生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35-336,共2页
目的 研究冬凌草中的酚酸类化学成分。方法 新鲜冬凌草用70%丙酮水溶液组织破碎提取,然后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MCI Gel,Silica Gel色谱柱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得到了4个酚酸类化合物,分别是... 目的 研究冬凌草中的酚酸类化学成分。方法 新鲜冬凌草用70%丙酮水溶液组织破碎提取,然后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MCI Gel,Silica Gel色谱柱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得到了4个酚酸类化合物,分别是咖啡酸(Ⅰ),水杨酸(Ⅱ),迷迭香酸(Ⅲ),迷迭香酸甲酯(Ⅳ)。结论 除水杨酸外,其它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冬凌草及其同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 酚酸类 化学成分 提取 鉴定 咖啡酸 迷迭香酸 迷迭香酸甲酯
下载PDF
柔茎香茶菜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路军 虞丽娟 +1 位作者 吴正治 刘旭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9-343,共5页
目的研究柔茎香茶菜Rabdosia flexicaul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经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柔茎香茶菜地上部分70%丙酮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共分离得到了15个化合物,其中7个萜类化合物,分别... 目的研究柔茎香茶菜Rabdosia flexicaul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经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柔茎香茶菜地上部分70%丙酮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共分离得到了15个化合物,其中7个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铁冬青酸(1)、委陵菜酸(2)、科罗索酸(3)、23-羟基-熊果酸(4)、山楂酸(5)、teuclatriol(6)、3,6-二羟基-1-薄荷烯(7);8个苯丙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羟基-松脂醇(8)、表松脂酚(9)、落叶松树脂醇(10)、咖啡酸(11)、迷迭香酸(12)、3′-O-甲基-迷迭香酸(13)、4′-O-甲基-迷迭香酸甲酯(14)、3-去羟基迷迭香酸甲酯(15)。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6、7、9、13和14为首次从香茶菜属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茎香茶菜 铁冬青酸 委陵菜酸 3 6-二羟基-1-薄荷烯 3′-O-基-迷迭香酸 4′-O-基-迷迭香酸甲酯
原文传递
夏枯草极性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抗乳腺癌活性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周亚敏 唐洁 +5 位作者 熊苏慧 李亚梅 林艳 夏伯候 林丽美 廖端芳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62-366,共5页
目的研究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果穗极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MCI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并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通过MTT法,考查部分化合物抗乳腺癌细胞MCF-7、M... 目的研究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果穗极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MCI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并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通过MTT法,考查部分化合物抗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以及对正常乳腺细胞MCF-10A的活性进行筛选。结果从夏枯草果穗极性部位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α-三羟基苯丙酸甲酯(1)、丹参素(2)、迷迭香酸甲酯(3)、3,4-二羟基苯甲酸(4)、槲皮素-3-O-葡萄糖苷(5)、金丝桃苷(6)、2a,3a,19a,24-四羟基-12-烯-28-熊果酸(7)、2a,3a,24-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8)、胞苷(9)、胡萝卜苷(10)、(3S,5R,10S)-7-oxo-12-methoxyabieta-8,11,13-triene-3,11,14-triol(11)和2α,3α,24-三羟基-12,20(30)-二烯-28-齐墩果酸(12)。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2、3、5、6对乳腺癌细胞MCF-7有明显抑制作用,化合物3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有抑制作用,但都对正常乳腺细胞也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9和11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体外MTT法活性筛选表明夏枯草极性部位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乳腺癌细胞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分离纯化 3 4 α-三羟基苯丙酸 丹参素 迷迭香酸甲酯 抗乳腺癌活性
原文传递
黄荆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黄婕 王国才 +2 位作者 李桃 李药兰 叶文才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37-1240,共4页
目的研究黄荆Vitex negundo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和硅胶柱色谱等色谱技术,对黄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黄荆95%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 目的研究黄荆Vitex negundo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和硅胶柱色谱等色谱技术,对黄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黄荆95%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荭草素(1)、黄荆诺苷(2)、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3)、异牡荆苷(4)、木犀草素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5)、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6)、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7)、迷迭香酸甲酯(8)、5-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9)、咖啡酸(10)及银桦苷G(11)。结论化合物5~11为首次从牡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荆 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 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 迷迭香酸甲酯 咖啡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