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品从“原状”到“迹化状”的美学内涵
1
作者 陆小赛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7-190,共4页
"原状"艺术品作为创作者个人的情感外化,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呈现不同内涵,从"原状"转向"迹化状"的过程中,"迹化内容"本身作为一种现象,有其特殊的审美与特征,显示出独特的利用价值。
关键词 艺术品 原状 迹化 迹化内容 意义 美学内涵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文学迹化论 被引量:2
2
作者 黄霖 《中国文学研究》 1996年第3期3-15,共13页
本文主要探讨中国古代关于文学创作过程中如何将主体性意象向文学本体迹化,亦即语言文字化的理论问题,认为古代文论家所论的“意”与“言”,实有多种不同的含义;意象迹化过程中产生的“言不尽意”的障碍来自“意”与“言”两个方面... 本文主要探讨中国古代关于文学创作过程中如何将主体性意象向文学本体迹化,亦即语言文字化的理论问题,认为古代文论家所论的“意”与“言”,实有多种不同的含义;意象迹化过程中产生的“言不尽意”的障碍来自“意”与“言”两个方面,因此文学创作要同时注意“炼意”与“炼辞”。而就其意象迹化的方式而言,有“苦吟”与“快吟”两种不同的方式,随之而有“意在笔先”与“意随笔生”的两种不同的主张。文章最后探讨了“言尽意”与“意无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言 迹化
下载PDF
论石涛《画语录》之“神遇而迹化”
3
作者 王心怡 《美术教育研究》 2022年第2期62-63,共2页
石涛在《画语录》中提出"神遇而迹化",揭示了中国绘画创作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性。该文以"神遇而迹化"为研究对象,通过"神遇"和"迹化"阐述山水画创作的规律,揭示山水画写生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神遇 迹化 石涛
下载PDF
线的迹化及其精神性
4
作者 刘新喜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年第23期204-204,共1页
用贝克曼本人的话说:我要在我的作品中向你们说明隐藏的所谓的"真实"背后的理性概念。
关键词 线的迹化 精神性
下载PDF
也说心物迹化
5
作者 黄长旭 《美术大观》 2007年第4期38-,共1页
  综观当代中国画领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国画强调主观意趣,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就是"写意",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酣畅淋漓的水墨画中,同时,在造型严谨、制作精细的工笔画中也有所表现.当代中国画大致呈现有志于继承和发...   综观当代中国画领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国画强调主观意趣,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就是"写意",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酣畅淋漓的水墨画中,同时,在造型严谨、制作精细的工笔画中也有所表现.当代中国画大致呈现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传统,或"本土传统"与"外来艺术"的有机结合及配置.水墨是传统绘画的精髓,积淀了中国文人画的内核.当代画坛曾围绕着水墨进行了正反两方面的辩论.其中心问题是如何面对现代生活和现代人的精神追求,能否将水墨发展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参照物.数十年来,文人画都致力于革命.现代艺术中呈现在画坛上的,是以构建"水墨素描"或"水墨泼彩"等形式,并力求发展与创新.割断传统意趣所负载的精神,单纯理解为技术性蜕变,不是当代传统中国画发展方向,而是背离了传统秩序;用洒、拓、肌理来改变传统水墨的"创新"是不可取的.在这里,笔者认为中国画的"意"、"象"是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家 美术家 心物 迁想妙得 迹化 中国美术史 水墨
下载PDF
论中国书法艺术的精神迹化
6
作者 张英俊 张高丽 《影剧新作》 2020年第3期85-90,共6页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悠久,是我国艺术的精粹。中国书法是自然界万物意象体现的形式,起源可追溯到甲骨文,随着历史的变迁,书法的形式与内涵不断得到完善。中国书法艺术是民族精神的外化,随着朝代的更替...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悠久,是我国艺术的精粹。中国书法是自然界万物意象体现的形式,起源可追溯到甲骨文,随着历史的变迁,书法的形式与内涵不断得到完善。中国书法艺术是民族精神的外化,随着朝代的更替,已经成为中国精神的迹化。本文论述了中国书法艺术精神及其传承,并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精神迹化进行具体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精神迹化 笔意墨象 书法构成
下载PDF
一叶扁舟——查士标山水画的人格迹化
7
作者 柳翔彬 《书画世界》 2020年第7期84-85,共2页
查士标以松散无为的笔墨态度抒写自己的天真个性,他的山水画是其人格的迹化。他正是以这种避世不争的态度,表明了自己作为遗民不愿随波逐流的士人气节。
关键词 查士标 山水画 人格迹化
下载PDF
心灵的迹化——从凡高的笔触变化反观凡高的艺术人格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琳 《东方艺术》 2004年第3期159-159,共1页
要解读凡高,从他极具个性的笔触入手将是极佳的途径,因为每一幅真诚的作品都是画家“心灵的迹化”。 初涉画坛,凡高就显示出对笔触的敏锐感悟力。笔者认为在凡高艺术生涯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几年内。
关键词 凡高 笔触 艺术人格 迹化 作品 点彩派 麦田 浮世绘 吊桥 强烈的个性
原文传递
神遇与迹化——就《石涛画学本义》一书给著者的信
9
作者 王朝闻 《美术观察》 1997年第3期54-54,共1页
成寅同志: 祝贺你的专著《石涛画学本义》一书的出版!我虽只能用扩大镜断断续续读到第69页,虽离读完全书的时间尚早,觉得已经可以看出你的努力与成就。不必等到将来见面时才谈点感谢你的话,不过,现在写信难免自感字迹潦草。 你对石涛那... 成寅同志: 祝贺你的专著《石涛画学本义》一书的出版!我虽只能用扩大镜断断续续读到第69页,虽离读完全书的时间尚早,觉得已经可以看出你的努力与成就。不必等到将来见面时才谈点感谢你的话,不过,现在写信难免自感字迹潦草。 你对石涛那“一画”、“蒙养”、“资任”等不易理解的词语作了认真的探索和破译,可以看出你那严肃认真的良好作风。对于石涛画学观与《易》中的蒙卦的联系的理解,可谓深入了石涛治学的秘奥。学术研究也像艺术创作,不能缺少但未必确切的揣测。揣测和想象或体验,分明表现在你对“蒙养”与蒙卦的联系的理解。你没有掩饰自己有所发现的喜悦,我认为你那不厌其烦的考证得来的判断值得肯定。也许别人可能有不同看法,但我赞成你所代表的正当学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学 本义 神遇 迹化 审美主体 学术研究 主体性 “一画”论 艺术创作 唯心论
原文传递
中国文化的迹化─—也谈传统中国画
10
作者 张健伟 《东方艺术》 2001年第4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传统中国画 书法 迹化 山水画 画面构成
原文传递
都市女性的心灵迹化——杨萍工笔花鸟画的视觉语言
11
作者 张惠明 《长三角》 2009年第Z1期112-114,共3页
"心里有了,画里才有,境界在什么位置,画到什么位置这个境界就是画家的修养。" 自然是造物主的神工,与我们的灵魂紧紧地连在一起。这是读了杨萍的工笔花鸟画作后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人生的轨迹有时真让人捉摸不定。杨萍自幼... "心里有了,画里才有,境界在什么位置,画到什么位置这个境界就是画家的修养。" 自然是造物主的神工,与我们的灵魂紧紧地连在一起。这是读了杨萍的工笔花鸟画作后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人生的轨迹有时真让人捉摸不定。杨萍自幼就喜欢画画,她憧憬着自己的未来,想成为一名画家。可上高中时那时还不多见的1米74的身高,竟成了她人生轨迹的一个拐点。她被学校看中,成了校篮球队、排球队的一员,后来还参加了县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笔花鸟画 都市女性 迹化 心灵 捉摸不定 人生轨 色彩 境界 排球队 篮球队
原文传递
人格与自然的迹化——为俊杰兄的书法说几句话
12
作者 程大利 《东方艺术》 2002年第5期40-41,共2页
以书法陈述自己的审美追求与艺术理想,抒泻自己的情感,展示自己的人格和文化品格,这便是书法家.中国古代没有职业书法家,当然也没有书法家协会,举凡书家必是大文化人,如苏轼等.书法与学问人格互成表理,这里的人格是指人的气质、道德修... 以书法陈述自己的审美追求与艺术理想,抒泻自己的情感,展示自己的人格和文化品格,这便是书法家.中国古代没有职业书法家,当然也没有书法家协会,举凡书家必是大文化人,如苏轼等.书法与学问人格互成表理,这里的人格是指人的气质、道德修养、精神追求的总和,书法作品印证着这些因素外,还呈现出一个人的文化境界.周俊杰的书法展示给我们的是怎样的把握?是人格与自然的迹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迹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 书法 道德修养 人格
原文传递
生命本真的迹化──朱明及其书法艺术
13
作者 黄君 《东方艺术》 1996年第5期43-44,共2页
生命本真的迹化──朱明及其书法艺术黄君了解朱明的人都不能否定:朱明是一位才子。他十几岁就能吟诗作画刻印摄影;写得一手被人误以出自“老先生之手”的好文章;练字没几年,书法一出手就在全国比赛拿金奖,那种对书法形式线条的出... 生命本真的迹化──朱明及其书法艺术黄君了解朱明的人都不能否定:朱明是一位才子。他十几岁就能吟诗作画刻印摄影;写得一手被人误以出自“老先生之手”的好文章;练字没几年,书法一出手就在全国比赛拿金奖,那种对书法形式线条的出色理解和敏锐把握,俨然像一个成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生命本真 朱明 迹化 书法创作 艺术家 言语行为 参禅学佛 参禅学道 天地万物
原文传递
基于蚁狮优化算法与迹稀疏正则化的结构损伤识别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承滨 余岭 +1 位作者 潘楚东 陈泽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71-76,99,共7页
针对基于群智能结构损伤识别既有方法的识别精度和抗噪鲁棒性不足问题,提出基于蚁狮优化算法与迹稀疏正则化的方法求解结构损伤识别问题。将结构损伤识别逆问题转化为数学中的约束优化问题,并根据模型修正原理利用结构模态参数定义优化... 针对基于群智能结构损伤识别既有方法的识别精度和抗噪鲁棒性不足问题,提出基于蚁狮优化算法与迹稀疏正则化的方法求解结构损伤识别问题。将结构损伤识别逆问题转化为数学中的约束优化问题,并根据模型修正原理利用结构模态参数定义优化问题的目标函数;在目标函数中引入迹稀疏约束;通过不同损伤工况下简支梁损伤识别数值模拟以及钢管简支梁实验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基于蚁狮优化算法与迹稀疏正则化的结构损伤识别法能有效修正有限元模型,在不同噪声水平和损伤工况下不仅能准确定位损伤位置,且能精确识别损伤程度;该方法为结构损伤的现场识别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损伤识别(SDD) 蚁狮优算法(ALO) 稀疏正则 约束优问题 模型修正
下载PDF
浅议中国画的文化背景
15
作者 熊长虹 《美术大观》 2007年第5期156-,共1页
  中国人有着温和而独特的审美心理和情趣,与西方迥异的审美习惯集中显露在中国人对中国画及水墨形式的那种欣赏与欣然接受的态度上.中西方绘画形式上的差异,其中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画的美学理想起了决定性作用,事物的发生总是有因果...   中国人有着温和而独特的审美心理和情趣,与西方迥异的审美习惯集中显露在中国人对中国画及水墨形式的那种欣赏与欣然接受的态度上.中西方绘画形式上的差异,其中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画的美学理想起了决定性作用,事物的发生总是有因果联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墨 审美心理 中国人 中国传统绘画 迹化
下载PDF
观音与弥勒的中国化进程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乐源 《西部学刊》 2020年第20期147-149,共3页
早期印度的佛教图像学研究证明观音和弥勒曾经作为释迦佛的左膀右臂。在进入中国时却成为两位相对拥有各自独立法门的菩萨。二者以差异化的方式与中国的文化实现了融合。观音的中国化方式尽管出现性转这样重大的变化,却与其原本的内涵... 早期印度的佛教图像学研究证明观音和弥勒曾经作为释迦佛的左膀右臂。在进入中国时却成为两位相对拥有各自独立法门的菩萨。二者以差异化的方式与中国的文化实现了融合。观音的中国化方式尽管出现性转这样重大的变化,却与其原本的内涵颇为契合,而弥勒则由于种种原因,成为了大肚和尚,在中国发展出了“乐观”“宽容”的全新积极含义,让我们看到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发展的另一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音 弥勒 菩萨中国 迹化
下载PDF
现代时装绘画中“中国画”笔墨借鉴之意趣 被引量:2
17
作者 邢颖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22-124,128,共4页
文章旨在探求如何借鉴中国画的"形式语言",以达到现代时装绘画的笔墨"审美趣味",并将中国画的哲学精神、文化内质、笔墨神韵融入现代时装绘画中,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东方审美意象。
关键词 笔墨语言 形式语言 符号借鉴 精神迹化
下载PDF
论中国画创作中“象”的形成与转换传承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宝水 《美术大观》 2007年第8期54-55,共2页
  中国画创作重"意"的表达,目的是借对自然物象的描绘来言志传情,表达当代人文精神."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进行中国画创作需师造化,得心源,经眼观、心悟、手绘变眼中之象为心中之象,再变心中之象为画内之象,...   中国画创作重"意"的表达,目的是借对自然物象的描绘来言志传情,表达当代人文精神."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进行中国画创作需师造化,得心源,经眼观、心悟、手绘变眼中之象为心中之象,再变心中之象为画内之象,通过"象"的形成与转换,使自然之真实升华为艺术之真实.可以说,中国画创作的整个过程是"象"形成与转换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自然万物 思维认识 画面构成 迹化 学识修养 造型表现方法
下载PDF
时装画笔墨语言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邢颖 《辽宁丝绸》 2008年第1期30-33,共4页
旨在探求如何借鉴中国水墨画的"形式语言",以达到现代时装绘画的笔墨"审美趣味",并将中国水墨画的哲学精神、文化内质、笔墨神韵融入现代时装绘画中,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东方审美意象。
关键词 笔墨语言 形式语言 符号借鉴 精神迹化
下载PDF
时装画笔墨语言探讨
20
作者 邢颖 《四川丝绸》 2008年第3期36-38,共3页
旨在探求如何借鉴中国水墨画的"形式语言",以达到现代时装绘画的笔墨"审美趣味",并将中国水墨画的哲学精神、文化内质、笔墨神韵融入现代时装绘画中,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东方审美意象。
关键词 笔墨语言 形式语言 符号借鉴 精神迹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