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追寻主题电影的叙事结构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蔡圣勤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8-60,共3页
美国当代电影《蝎子王》、《西雅图不眠夜》和《小公主》的内容、形式到题材甚至电影的观众对象看起来毫无关联。但从叙事结构方面分析,它们都应属于追寻主题的影片。本文试以这三部影片为例,分析电影与文学的叙事结构的统一性和共同性。
关键词 电影与文学 叙事结构 追寻主题 典型模式
下载PDF
及物性系统与追寻主题——莫里森《所罗门之歌》的文体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易秀清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50-55,共6页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陆续利用系统功能语言学解读和批评文学作品,使文学评论建立在更加客观的基础上。文章以《所罗门之歌》的追寻主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本中展现人物回归和人物终结的话语片断的及物性分析,阐释了属于同一层次的及物性...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陆续利用系统功能语言学解读和批评文学作品,使文学评论建立在更加客观的基础上。文章以《所罗门之歌》的追寻主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本中展现人物回归和人物终结的话语片断的及物性分析,阐释了属于同一层次的及物性过程所达到的主题意义,重读了奶娃在女性引导下的"腾飞"、女性在父权社会压迫下的觉醒及黑人中产阶级在白人主流文化下的精神危机。分析表明,奶娃并非是小说中唯一一个在追寻中获利的主人公。黑人要获得真正的飞翔和成长,必须回归黑人社区、认同黑人文化,撇弃黑人民族文化的黑人必将沦为社区"弃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寻主题 人物形象 《所罗门之歌》 黑人文化 及物性分析
下载PDF
美国追寻主题电影的叙事结构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蔡圣勤 《黄石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9-23,共5页
美国当代电影《蝎子王》、《西雅图不眠夜》和《小公主》的内容、形式到题材甚至电影的观众对象看起来毫无关联。但从叙事结构方面分析,它们都应属于追寻主题的影片。本文试以这三部影片为例,分析电影与文学的叙事结构的统一性和共同性。
关键词 电影与文学 叙事结构 追寻主题 典型模式
下载PDF
《暗恋桃花源》在解构中追寻主题
4
作者 夏玲 曾子芙 《戏剧之家》 2017年第10期8-9,共2页
话剧《暗恋桃花源》非常有独创性,导演赖声川在剧本中采用了交叉错落的复式结构,并在虚幻与现实间成功地设置了间离效果,使用错落有致的语言,这些突破性的技巧,加上演员的精彩表演,引导观众对追寻主题和暗恋主题进行了多层次探讨,对观... 话剧《暗恋桃花源》非常有独创性,导演赖声川在剧本中采用了交叉错落的复式结构,并在虚幻与现实间成功地设置了间离效果,使用错落有致的语言,这些突破性的技巧,加上演员的精彩表演,引导观众对追寻主题和暗恋主题进行了多层次探讨,对观众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恋桃花源》 交叉复式结构 间离效果 追寻主题 暗恋主题
下载PDF
从电影《心花路放》看旅行中的追寻主题 被引量:1
5
作者 袁丽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8-109,共2页
作为第六代导演中的佼佼者,宁浩执导的电影《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无人区》等作品都广受好评。《心花路放》是一部具有鲜明"宁式"个人风格的电影作品,它以漫游的方式,描摹了路途上流动的风光,聚焦小人物在生活中遭遇... 作为第六代导演中的佼佼者,宁浩执导的电影《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无人区》等作品都广受好评。《心花路放》是一部具有鲜明"宁式"个人风格的电影作品,它以漫游的方式,描摹了路途上流动的风光,聚焦小人物在生活中遭遇的情感纠葛,同时以主人公的旅行经历作为叙事主线,讲述了现代都市人"在路上"完成的自我寻找与回归的痛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花路放》 旅行 追寻主题
下载PDF
西方叙事文学中的追寻主题及其文化内涵 被引量:11
6
作者 易新农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3期99-105,共7页
主题学研究是比较文学的一个特别的领域。本文集中探讨了西方叙事文学中的追寻主题,具体论述了自古希腊至当代西方追寻主题文学的演进轨辙,探讨了追寻主题文学的结构特色:以主人公出游或幻游为情节线索的叙事模式;作品的两重结构,即直... 主题学研究是比较文学的一个特别的领域。本文集中探讨了西方叙事文学中的追寻主题,具体论述了自古希腊至当代西方追寻主题文学的演进轨辙,探讨了追寻主题文学的结构特色:以主人公出游或幻游为情节线索的叙事模式;作品的两重结构,即直接的现实表层结构与潜藏的隐含人生哲理的深层结构。本文还论述了追寻主题文学所具有的悲剧审美深度,即崇高,揭示了西方追寻主题文学以充分肯定个人价值为中心主旨的西方传统文化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叙事文学 追寻主题 叙事模式 两重结构 悲剧审美深度 追寻主旨 西方传统文化价值观
下载PDF
论索尔贝洛创作中的追寻主题
7
作者 施锦芳 张雪红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2年第3期89-90,共2页
在美国文学史上,索尔.贝洛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犹太作家,他以旺盛的创作力和对美国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赢得了广大读者。本文拟从索尔.贝洛对作家在当代社会的使命、其文学观点、创作实践等几个方面论证其创作中现实性的追寻主题。
关键词 索尔·贝洛 作家的使命 追寻主题
原文传递
艾伦·帕克电影多元化主题研究
8
作者 郭高攀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70-72,共3页
曾多次折桂奥斯卡金像奖重量级奖项的艾伦·帕克是英国当代导演中的重要代表,《鸟人》《午夜快车》《贝隆夫人》等影片均成为享誉世界影坛的佳作。1998年,艾伦·帕克成为英国电影协会主席,这不仅是对其执导的影片的充分认可,还... 曾多次折桂奥斯卡金像奖重量级奖项的艾伦·帕克是英国当代导演中的重要代表,《鸟人》《午夜快车》《贝隆夫人》等影片均成为享誉世界影坛的佳作。1998年,艾伦·帕克成为英国电影协会主席,这不仅是对其执导的影片的充分认可,还是对艾伦·帕克本人的高度评价。本文将立足于这位影坛巨匠的代表性影片,以呈现艾伦·帕克的光影世界为基础,自战争主题、反叛主题、追寻主题入手,对艾伦·帕克电影的多元化主题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伦·帕克 电影 战争主题 反叛主题 追寻主题
下载PDF
从《三姐妹》看契诃夫戏剧的悲喜剧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素玲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7年第5期81-82,共2页
《三姐妹》的喜剧性是非常鲜明的,理由有二:一是剧本表现出的讽刺性,二是审美对象呈现出的某种矛盾和不协调,即人物内在与外在表现的不一致。同时《三姐妹》的悲剧性也尤为突出,最关键的原因是用喜剧的形式承载了深刻的悲剧内容,颠覆了... 《三姐妹》的喜剧性是非常鲜明的,理由有二:一是剧本表现出的讽刺性,二是审美对象呈现出的某种矛盾和不协调,即人物内在与外在表现的不一致。同时《三姐妹》的悲剧性也尤为突出,最关键的原因是用喜剧的形式承载了深刻的悲剧内容,颠覆了传统悲喜剧的模式,在戏的结尾表现了追寻的徒劳,因而营造了一种复合的审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剧性 悲喜剧 突转 追寻主题 徒劳
下载PDF
论林语堂小说的行踪叙事
10
作者 肖百容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56,共6页
林语堂的小说有着明显的行踪叙事的特征,即他总是将人物安排在行走的旅途上,并且让他们在行走或空间变化中完成人格的塑造过程。林语堂将西方小说行踪叙事的特长引进自己的创作之中,同时和中国传统的行踪叙事特色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 林语堂的小说有着明显的行踪叙事的特征,即他总是将人物安排在行走的旅途上,并且让他们在行走或空间变化中完成人格的塑造过程。林语堂将西方小说行踪叙事的特长引进自己的创作之中,同时和中国传统的行踪叙事特色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行踪叙事风格。他的小说既可在行踪叙事中展示人物不断成长、成熟的动态过程,又可以"闲"下来描绘世态人情、介绍各地风俗,动静结合,相得益彰。不过,这种叙事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行踪叙事 追寻主题 放浪者 空间
下载PDF
约翰·契弗《泅泳者》作为中产阶级人生旅途的寓言
11
作者 彭新竹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49,共4页
《孤独旅者》是一部包含了凯鲁亚克个人经历和文化记忆的自传体小说。凯鲁亚克结合日记与个人经历的具有新颖的文学体裁,成功地描绘了一种多元文化的语境,旨在阐释垮掉派追求另类文化的原因并澄清批评界对他作为"反文化"作家... 《孤独旅者》是一部包含了凯鲁亚克个人经历和文化记忆的自传体小说。凯鲁亚克结合日记与个人经历的具有新颖的文学体裁,成功地描绘了一种多元文化的语境,旨在阐释垮掉派追求另类文化的原因并澄清批评界对他作为"反文化"作家代表的误解。本文通过分析文本中的多元文化因素以及凯鲁亚克的文化立场,细致地探讨作品中的文化记忆。该研究认为,凯鲁亚克把自传创作成为一部"自传作为小说",将自己视为一名传统文学的追随者,而不是反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泅泳者》 中产阶级 寓言 追寻主题 美国梦
下载PDF
三个故事·三组对立·一种完结——电影《非诚勿扰2》的结构主义解读
12
作者 路欣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89-90,共2页
影片《非诚勿扰2》(以下简称《非2》)在结构上是3个小品的组合。本文运用西方结构主义批评理论对冯小刚贺岁影片《非2》进行解读,运用二元对立法解析了作品中存在的诸多对立及其深邃含义,分析了影片中主要人物的“追寻”的主题,对... 影片《非诚勿扰2》(以下简称《非2》)在结构上是3个小品的组合。本文运用西方结构主义批评理论对冯小刚贺岁影片《非2》进行解读,运用二元对立法解析了作品中存在的诸多对立及其深邃含义,分析了影片中主要人物的“追寻”的主题,对影片的复义性与多层次性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主义 追寻主题 二元对立
下载PDF
《嘉莉妹妹》——一种结构主义的解读 被引量:2
13
作者 袁莉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27-130,共4页
运用西方文论中的结构主义批评理论对西奥多.德莱塞的《嘉莉妹妹》进行解读,即运用兹韦坦.托多罗夫的结构主义语法范畴理论解读小说中人物的“追寻”主题;运用二元对立法解读作品中存在的二元对立及其深邃涵义;从视点和视角的角度解读... 运用西方文论中的结构主义批评理论对西奥多.德莱塞的《嘉莉妹妹》进行解读,即运用兹韦坦.托多罗夫的结构主义语法范畴理论解读小说中人物的“追寻”主题;运用二元对立法解读作品中存在的二元对立及其深邃涵义;从视点和视角的角度解读小说的艺术手法。通过从结构主义批评理论的以上三个方面,对《嘉莉妹妹》进行解读,强调对这本小说的复义性与多层次性的理解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主义 追寻主题 二元对立 叙述视角
下载PDF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儿童文学创作浅谈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娟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Z期37-38,共2页
英国的儿童文学在17世纪萌芽,至今已产生很多传世之作,每个时期的儿童文学都有各自的主题和风格。维多利亚时期发达的商业为儿童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该时期的儿童文学继承了浪漫主义诗人的纯真思想,儿童被视为纯洁善良的象征,是邪恶... 英国的儿童文学在17世纪萌芽,至今已产生很多传世之作,每个时期的儿童文学都有各自的主题和风格。维多利亚时期发达的商业为儿童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该时期的儿童文学继承了浪漫主义诗人的纯真思想,儿童被视为纯洁善良的象征,是邪恶心灵的救赎者。本文主要解读维多利亚时期的儿童文学作品,分析其主题及人物形象。一、主题文学有两个永恒的主题,即爱与死亡,这也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儿童文学的普遍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儿童文学 维多利亚时期 家庭天使 追寻主题 水孩子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死亡主题
下载PDF
理想的追求及其困境
15
作者 贺仲明 《长江文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22-23,共2页
姚鄂梅是一位很有特色的作家。近年来,她的多部小说,如《像天一样高》《穿铠甲的人》等,都执着地关注对现实的超越和理想追寻主题。《老鹰》和《如何安装电子眼》两篇小说也属于这一类型。不过两篇作品在思想内涵和内容题材上各有新变,... 姚鄂梅是一位很有特色的作家。近年来,她的多部小说,如《像天一样高》《穿铠甲的人》等,都执着地关注对现实的超越和理想追寻主题。《老鹰》和《如何安装电子眼》两篇小说也属于这一类型。不过两篇作品在思想内涵和内容题材上各有新变,体现了作者一定程度的自我发展与突破。《老鹰》是一篇很精致的作品。它的叙事很精彩,文字简练,细节也很精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容题材 追寻主题 电子眼 姚鄂梅 新变 思想内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