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的追梦精神与追梦之道
1
作者 潘志红 《经济研究导刊》 2013年第23期284-285,289,共3页
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创新的时代要求每一个人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活出真我;这也是一个中华民族正在伟大复兴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国人正在圆中国梦,圆自己个人的梦。在这样一个人人追梦的时代,作为个体的人,我们追什么样的梦,怎么追梦... 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创新的时代要求每一个人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活出真我;这也是一个中华民族正在伟大复兴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国人正在圆中国梦,圆自己个人的梦。在这样一个人人追梦的时代,作为个体的人,我们追什么样的梦,怎么追梦、圆梦,在追梦的过程中应具有什么样的精神,这是每一个追梦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梦精神 “和”文化 之道
下载PDF
习主席追梦精神与小学生理想教育探析
2
作者 郭晓红 《东西南北(教育)》 2020年第7期93-93,共1页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习主席深情回望过去一年极不平凡的追梦之旅,热情礼赞每一位奋斗者的艰辛付出,满怀信心寄语亿万人民勇敢踏上追寻梦想的新征程。亲切的话语、殷切的期待、郑重的嘱托,激励着...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习主席深情回望过去一年极不平凡的追梦之旅,热情礼赞每一位奋斗者的艰辛付出,满怀信心寄语亿万人民勇敢踏上追寻梦想的新征程。亲切的话语、殷切的期待、郑重的嘱托,激励着每一个人发扬梦想精神,继续在奔跑中拥抱梦想、成就梦想。理想信念教育应该从小抓起,《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整体规划学校的德育体系。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科学地规划各教育阶段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学生的‘五爱’情感,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的意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一个通过教育逐步形成的过程”。习主席的追梦给我们小学教师指出了培养孩子们理想教育的方向和目标,我们要在这条追梦的路上坚持不懈走下去,让孩子们的梦想从小学开始,直到与我们伟大的中国梦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主席 追梦精神 小学生理想教育
下载PDF
于“自由”处觅自由:论《在路上》的追梦精神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开红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117,共7页
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一书就是一幅幅处于社会边缘底层的主人公在"自由"国土上追逐个人精神自由和幸福的风俗画,也是个人在美国历史特定时期(1947—1950年)追逐"美国梦"的一种体现。从叙述者"我&qu... 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一书就是一幅幅处于社会边缘底层的主人公在"自由"国土上追逐个人精神自由和幸福的风俗画,也是个人在美国历史特定时期(1947—1950年)追逐"美国梦"的一种体现。从叙述者"我"的视角来看,主人公追逐个人精神自由的整个过程可以用"游戏态度"的模式进行分析,而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则可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来进行解读。主人公在不同场合所表现出的不同行为就像在不同场合所进行的游戏,而叙述者针对不同行为的矛盾态度就是进行伦理选择时主人公追求个人自由与社会现实之间矛盾冲突的表现。从"游戏态度"模式来看,小说展示了美国社会底层边缘劳动群体生活的生动画面,特别展示了这个群体在二战结束后社会环境中的精神生活追求游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在那段历史时期美国自由社会中的不自由性,探讨和赞美了人性中为了自由而不顾一切的追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路上》 游戏态度 文学伦理学批评 伦理选择 追梦精神
原文传递
由《中国合伙人》感受青年人向实现梦想进发的力量
4
作者 勾朝霞 《芒种(下半月)》 2015年第6期9-10,共2页
在小说《中国合伙人》中的三位主人公成东青、孟晓骏、王阳形象的身上凝聚和散发出的追梦精神与追梦力量很感人,这种追梦精神和追梦力量是当代我国大学生所具有的优秀素质的缩影,是我们中华民族执著地追求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过程中千万... 在小说《中国合伙人》中的三位主人公成东青、孟晓骏、王阳形象的身上凝聚和散发出的追梦精神与追梦力量很感人,这种追梦精神和追梦力量是当代我国大学生所具有的优秀素质的缩影,是我们中华民族执著地追求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过程中千万范例的真实写照。赏析三位主人公形象就是在赏析当代大学生的正能量,就是在赏析我们中华民族敢于梦想和善于实现梦想的伟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东青形象 追梦精神 力量
原文传递
从修辞叙事角度看《真正的高度》之隐含作者的叙事伦理 被引量:1
5
作者 石奕 杨海鸥 《中华少年》 2017年第4期294-294,共1页
在赏析大卫·纳史特《真正的高度》的时候,从修辞叙事的角度出发,我们就能发现作品中常被读者忽视的叙事伦理:隐含作者对残疾人的尊重和敬重、对生命的热情讴歌、对追梦精神的绝对肯定以及对亲情的细腻感悟。
关键词 大卫·纳史特 《真正的高度》 叙事伦理 追梦精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