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秸秆还田下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1
作者 郝永会 靳海洋 +8 位作者 闫雅倩 李向东 郑飞 岳俊芹 张德奇 方保停 杨程 程红建 李春喜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9,共11页
在长期秸秆还田且基施足量氮肥(150 kg/hm^(2))条件下研究拔节期不同追氮量[0 kg/hm^(2)(N150)、37.5 kg/hm^(2)(N150+37.5)、75 kg/hm^(2)(N150+75)、112.5 kg/hm^(2)(N150+112.5)和150 kg/hm^(2)(N150+150)]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地上部... 在长期秸秆还田且基施足量氮肥(150 kg/hm^(2))条件下研究拔节期不同追氮量[0 kg/hm^(2)(N150)、37.5 kg/hm^(2)(N150+37.5)、75 kg/hm^(2)(N150+75)、112.5 kg/hm^(2)(N150+112.5)和150 kg/hm^(2)(N150+150)]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转运、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明确协同实现较高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追氮量,以期为秸秆还田下冬小麦氮肥高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冬前分蘖数和有效穗数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N150+75和N150+112.5处理下较高。花前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逐渐增加,花后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规律。不追氮(N150)和低追氮量(N150+37.5、N150+75)处理的花前干物质转运量与转运率总体上均显著高于高追氮量(N150+112.5、N150+150)和不施氮(N0)处理;花前氮素转运量随施氮量的增加逐渐增加,在N150+150处理达到最大值,但其花前氮素转运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与仅基施氮150 kg/hm^(2)处理相比,拔节期追氮37.5~150 kg/hm^(2)增加籽粒产量10.45%~33.64%。随着追氮量的增加,籽粒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N150+112.5处理下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较N150、N150+37.5、N150+75、N150+150处理提高30.85%~33.64%、15.04%~20.99%、6.62%~11.07%、7.35%~7.81%;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直线下降,N150+75与N150+112.5处理间差异总体上不显著。综上,拔节期追施氮肥有利于增加冬小麦花前、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转运,但过量追氮导致花前干物质和氮素转运率大幅降低,产量增加效应减小,氮肥利用效率大幅降低;在长期秸秆还田基施氮150 kg/hm^(2)条件下,拔节期追氮112.5 kg/hm^(2)有利于协调冬小麦花前、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转运,同时拟合分析发现,拔节期追氮107.81~139.50 kg/hm^(2)可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秸秆还田 追氮量 素吸收 素利用
下载PDF
播期、品种和拔节期追氮量对糯玉米淀粉粒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陆大雷 郭换粉 陆卫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3-270,共8页
【目的】明确播期、品种和拔节期追氮量对糯玉米淀粉粒分布的影响及其与淀粉糊化和热力学特性间关系。【方法】以国家糯玉米区域试验对照品种(苏玉糯5号、垦粘1号和苏玉糯1号)为材料,设置春播和秋播处理,研究拔节期追氮量(0、150和300 k... 【目的】明确播期、品种和拔节期追氮量对糯玉米淀粉粒分布的影响及其与淀粉糊化和热力学特性间关系。【方法】以国家糯玉米区域试验对照品种(苏玉糯5号、垦粘1号和苏玉糯1号)为材料,设置春播和秋播处理,研究拔节期追氮量(0、150和300 kg.hm-2)对糯玉米淀粉粒分布的影响。【结果】播期、品种和拔节期追氮量单因子及其互作对淀粉粒体积分布存在显著影响,且播期处理间淀粉粒径和粒度分布的变异远高于拔节期追氮量和品种处理间的变异。总体上,秋播处理下淀粉平均粒径较小、粒径>17μm比例较低、9—17μm比例较高。不同品种间,淀粉平均粒径以苏玉糯1号最低,苏玉糯5号最高,>17μm比例苏玉糯5号和垦粘1号间差异较小,以苏玉糯1号最低。随着拔节期追氮量的增加,糯玉米淀粉平均粒径和>17μm比例先升后降,13—17μm比例先降后升。淀粉平均粒径和>17μm比例与峰值黏度、崩解值呈显著负相关,与糊化温度呈显著正相关;9—17μm颗粒比例与峰值黏度、崩解值呈显著正相关,与糊化温度呈显著负相关;淀粉粒分布与回复值、热焓值及回生值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播期、品种和拔节期追氮量单因素及其互作对淀粉粒分布有显著影响,且播期是影响淀粉粒分布的关键因子。秋播处理下,选择垦粘1号并拔节期追氮150 kg.hm-2,淀粉平均粒径和>17μm比例较小,9—17μm比例较高,其糊化特性和热力学特性亦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淀粉 颗粒分布 播期 拔节期追氮量 品种
下载PDF
拔节期追氮量对春播和秋播糯玉米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陆大雷 景立权 +4 位作者 王德成 韩晴 郭换粉 赵久然 陆卫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096-3103,共8页
【目的】明确拔节期追氮量对春播和秋播糯玉米粉糊化特性的影响。【方法】试验于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进行,以国家糯玉米区域试验对照品种(苏玉糯5号、垦粘1号和苏玉糯1号)为材料,研究拔节期追氮量(0、150和300kg·hm-2)对春播和秋播... 【目的】明确拔节期追氮量对春播和秋播糯玉米粉糊化特性的影响。【方法】试验于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进行,以国家糯玉米区域试验对照品种(苏玉糯5号、垦粘1号和苏玉糯1号)为材料,研究拔节期追氮量(0、150和300kg·hm-2)对春播和秋播糯玉米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拔节期追氮量、播期和品种单因子及其互作对糊化特征值存在显著影响。总体上,糯玉米粉糊化特征值在拔节期追氮150kg·hm-2处理和秋播条件下较优,即具有较低的糊化温度、较短的峰值时间和较高的峰值黏度、崩解值、谷值黏度和终值黏度,且这些指标以苏玉糯5号表现较好。糯玉米粉糊化特征值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和终值黏度两两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且这4项特征值与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负相关,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极显著正相关,回复值和终值黏度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综合考虑在不同播期下拔节期追氮量对糯玉米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秋播糯玉米粉在拔节期追氮150kg·hm-2下糊化特性较优,即具有较高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较短的峰值时间和较低的糊化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粉 糊化特性 拔节期追氮量 播期
下载PDF
追氮量对不同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以及面粉加工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丰明 赵广才 +3 位作者 常旭虹 杨玉双 马少康 杨桂霞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08期179-183,共5页
为了研究不同追氮量对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和面粉加工品质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4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设置了三个不同追氮量处理,分析了不同追氮处理下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加工品质参数。结果表明,在0—240kg/hm2追氮... 为了研究不同追氮量对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和面粉加工品质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4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设置了三个不同追氮量处理,分析了不同追氮处理下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加工品质参数。结果表明,在0—240kg/hm2追氮范围内,总蛋白及其组分含量随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总蛋白和谷蛋白含量与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r=0.998*,0.999*)。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追氮量有利于改善小麦的主要加工品质,与对照相比干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等加工品质指标均显著提高,沉降值和面包体积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小麦面粉加工品质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氮量 冬小麦 蛋白质含 加工品质
下载PDF
拔节期不同追氮量对强筋小麦皖麦38部分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赵德群 李文钊 +4 位作者 戚从清 刘加廷 朱玉国 陶银 董召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4781-4782,共2页
以皖麦38为材料,设追氮量为0、25.0、50.07、5.0、100.01、25.01、50.0 kg/hm27个处理,研究了拔节期不同追氮量对优质强筋小麦品质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拔节期不同追氮量对皖麦38品质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拔节期追氮有利于皖麦38品质的改... 以皖麦38为材料,设追氮量为0、25.0、50.07、5.0、100.01、25.01、50.0 kg/hm27个处理,研究了拔节期不同追氮量对优质强筋小麦品质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拔节期不同追氮量对皖麦38品质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拔节期追氮有利于皖麦38品质的改善,且在实验施氮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容重、蛋白质含量、出粉率等籽粒品质及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等面粉品质都不断提高,其中追氮150.0 kg/hm2时品质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氮量 小麦皖麦38 籽粒品质 面粉品质
下载PDF
播量·追氮量互作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性状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滕康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4期11980-11983,12062,共5页
[目的]主要研究播种量与追氮量互作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索小麦高产优质生产的播种量与追氮量的最优组合。[方法]试验设播种量和追氮量2个因素,施入的氮肥为尿素(N 46%),播种量分3个水平(60、... [目的]主要研究播种量与追氮量互作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索小麦高产优质生产的播种量与追氮量的最优组合。[方法]试验设播种量和追氮量2个因素,施入的氮肥为尿素(N 46%),播种量分3个水平(60、120、180kg/hm2),追氮量分4个水平(0、56、112、168 kg/hm2),随机区组设计。[结果]追氮量相同时,播量增大,茎蘖数越多,叶面积指数越大,干物质积累越大。播量相同时,追氮量对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较大,追氮量168 kg/hm2处理的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均高于对应播量的其他3个基追比例处理;不同播量条件下,追氮量对小麦各群体结构指标影响规律不一致,播量与追氮量之间存在互作效应。另外,播量、追氮量对小麦容重、蛋白质含量、出粉率均有显著影响,而对含水量影响不大;播量、追氮量对小麦面粉品质有一定影响。播量180 kg/hm2、追氮量168 kg/hm2时最有利于产量提高;播量120 kg/hm2、追氮量168 kg/hm2的籽粒品质协调且最优。[结论]播量、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显著,且播量与追氮量之间存在互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氮量 互作 茎蘖动态 干物质积累 叶面积指数 及其性状 品质
下载PDF
行距和追氮量对小麦旗叶衰老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1
7
作者 祝小龙 董召荣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23期116-117,共2页
研究了不同行距与追氮量对烟农19号小麦旗叶衰老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不同行距与追氮量对烟农19号小麦旗叶衰老均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并且行距与追氮量互作效应明显,其中20 cm行距和追氮量为240kg/hm2尿素的组合较其他处理能适当延缓旗叶... 研究了不同行距与追氮量对烟农19号小麦旗叶衰老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不同行距与追氮量对烟农19号小麦旗叶衰老均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并且行距与追氮量互作效应明显,其中20 cm行距和追氮量为240kg/hm2尿素的组合较其他处理能适当延缓旗叶中叶绿素的降解,叶片中保持较高水平的保护酶活性,细胞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低,能较好地延缓旗叶早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距 追氮量 旗叶衰老
下载PDF
追氮量对强筋和中筋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6
8
作者 马瑞琦 陶志强 +8 位作者 王德梅 王艳杰 杨玉双 朱英杰 赵凯男 李俊志 王玉娇 常旭虹 赵广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99-1807,共9页
【目的】探究追氮量对强、中筋小麦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强、中筋小麦优质高产提供参考。【方法】试验于2016—2017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试验基地进行,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A因素为小麦品种,包括藁优2018 (强筋)... 【目的】探究追氮量对强、中筋小麦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强、中筋小麦优质高产提供参考。【方法】试验于2016—2017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试验基地进行,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A因素为小麦品种,包括藁优2018 (强筋)、师栾02-1 (强筋)、中麦8号(中筋)、中麦175 (中筋)。B因素为追氮量,在基施N 105 kg/hm^2基础上,设拔节期追施N 75、105、135 kg/hm^2三个水平。于成熟期取样,测量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并测定籽粒粗蛋白质含量、蛋白质组分、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和面团流变学特性。【结果】在追施N 75~135 kg/hm^2范围内,籽粒产量、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蛋白质产量及生物产量均随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平均增幅分别达到6.1%、2.6%、8.5%、4.6%、10.3%、15.3%。随着追氮量的增加,蛋白质总量及组分含量呈增加趋势,其中谷蛋白增加幅度较高,与N75相比,N105、N135处理下分别增加了13.2%和14.6%;追施氮肥对两种筋型小麦的沉淀值、湿面筋、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的影响规律相同,均随追氮量增加而增加,其中强筋小麦各加工品质指标增幅分别为4.3%、2.2%、1.6%、13.8%、22.0%;中筋小麦各指标增幅分别为13.8%、7.4%、0.8%、9.5%、10.2%;弱化度则随追氮量增加而降低,两种类型品种小麦分别降低9.65%及12.0%。【结论】在基施N 105 kg/hm^2基础上,综合考虑肥料投入、小麦产量及品质指标,中筋小麦于拔节期追N 105 kg/hm^2、强筋小麦于拔节期追N135 kg/hm^2时,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氮量 强筋小麦 中筋小麦 品质
下载PDF
不同追氮量和行距下小麦群体生物学质量研究
9
作者 祝小龙 董召荣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23期120-121,共2页
不同行距、追氮量对烟农19号小麦群体质量均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并且行距与追氮量互作效应明显,其中追氮量240kg/hm2尿素(基肥:240kg/hm2尿素)和行距20 cm组合的成熟期茎蘖数为721.44万/hm2,抽穗期叶面积指数为6.36,成熟期干物质积累为210... 不同行距、追氮量对烟农19号小麦群体质量均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并且行距与追氮量互作效应明显,其中追氮量240kg/hm2尿素(基肥:240kg/hm2尿素)和行距20 cm组合的成熟期茎蘖数为721.44万/hm2,抽穗期叶面积指数为6.36,成熟期干物质积累为21056.81kg/hm2,群体结构较为协调,且小麦生长后期叶面积衰减速率均相对减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距 追氮量 群体质
下载PDF
木薯追氮量试验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希 宁乃颉 +1 位作者 符国惠 房伯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0年第6期28-31,27,共5页
木薯追氮量试验结果表明,亩追氮素7.5公斤即16.3公斤的尿素,可获得亩产1444.31公斤的产量,若再增施肥料其增产效果已不大。因此,大面积种植木薯以亩追氮素7.5公斤最为经济有效。对木薯植株不同生育期干物量、蛋白氮含量与追肥的关系进... 木薯追氮量试验结果表明,亩追氮素7.5公斤即16.3公斤的尿素,可获得亩产1444.31公斤的产量,若再增施肥料其增产效果已不大。因此,大面积种植木薯以亩追氮素7.5公斤最为经济有效。对木薯植株不同生育期干物量、蛋白氮含量与追肥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追氮量 试验
下载PDF
覆膜条件下追氮量对烤烟伸根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小虎 李援农 +1 位作者 蒋文昊 黄晔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49,52,共4页
研究覆膜条件下追氮量对烤烟伸根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根据烤烟需肥规律设置5个氮肥追施水平,研究在起垄覆膜条件下氮肥追施量对烤烟伸根期叶片中叶绿素的影响。不同处理的烤烟伸根期叶绿素总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增长... 研究覆膜条件下追氮量对烤烟伸根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根据烤烟需肥规律设置5个氮肥追施水平,研究在起垄覆膜条件下氮肥追施量对烤烟伸根期叶片中叶绿素的影响。不同处理的烤烟伸根期叶绿素总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增长,施氮量居中的T3的烤烟叶绿素含量增长较快,累积强度较其他处理来说最大,而空白处理T1的烤烟叶绿素含量增长最为缓慢。烤烟伸根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不断积累,追氮量并不影响叶绿素不断增长的大体趋势,而影响叶绿素的累积强度。随着追氮量的增加,累积强度表现为先增后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伸根期 叶绿素 追氮量
下载PDF
追氮量对黑小麦品种(系)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董飞 李峰 +4 位作者 贾亚琴 杨峰 闫秋艳 鲁晋秀 申艳婷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35-444,共10页
为探究追氮量对不同黑小麦品种(系)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大田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11个黑小麦品种(系),副区为追施氮量0(N0,对照)、34.5(N1)、51.8(N2)、69.0(N3)kg·hm^(2),于小麦灌浆期测定旗叶叶绿素含量(SPAD值),成... 为探究追氮量对不同黑小麦品种(系)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大田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11个黑小麦品种(系),副区为追施氮量0(N0,对照)、34.5(N1)、51.8(N2)、69.0(N3)kg·hm^(2),于小麦灌浆期测定旗叶叶绿素含量(SPAD值),成熟期测定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籽粒氮素含量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旗叶SPAD值在追氮处理下均增加,除B145-2、L10056、L10058的旗叶SPAD值在N1最高,其余8个品种(系)的旗叶SPAD值均随追氮量增加而升高。追施氮肥均有利于增加黑小麦产量,与N0相比,N1、N2和N3的产量增幅分别为15.2%~99.7%、17.5%~80.9%和0.7%~69.9%。11个品种(系)获得最高产量的适宜追氮量因品种而异,其中L10056、B120-2、运黑14207籽粒产量随追氮量增加而增加,B145-2、L10058籽粒产量在N2最高,其余6个品种(系)籽粒产量在N1最高。追氮量、品种及二者交互均对产量及构成因素存在极显著影响。追施氮肥能够提高多数黑小麦品种籽粒氮素含量,其中B145-2、L10058和运黑14207在N2最高,18鉴46、临黑131、冬黑1号、临黑187、2002-4、运黑161在N1最高。追氮量与籽粒产量、氮含量、蛋白含量呈正相关(相关性不显著),而产量与籽粒蛋白含量及多数品质指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综合考虑黑小麦产量及品质的提高,追氮量在34.5~51.8 kg·hm^(2)之间较为适宜。本研究结果可为黑小麦合理施用氮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氮量 黑小麦 籽粒蛋白 籽粒吸收
下载PDF
豫麦42号适宜播期、密度、追氮量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玉兰 孟丽娟 +1 位作者 赵霞 郝素华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1999年第8期10-11,共2页
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和科学种田水平的提高,减少投入,提高经济效益是生产的最终目的。为此,进行了豫麦42号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以期从中选出最优栽培组合,探讨高产栽培途径,为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供试小麦... 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和科学种田水平的提高,减少投入,提高经济效益是生产的最终目的。为此,进行了豫麦42号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以期从中选出最优栽培组合,探讨高产栽培途径,为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供试小麦品种为豫麦42号。试验区为沙质壤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豫麦42号 播期 密度 追氮量 品种 栽培
下载PDF
不同追氮量对鲜食玉米果穗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郭燕豪 胥新强 +2 位作者 刘翠 陈飞虎 徐文修 《新疆农业科技》 2011年第2期21-21,共1页
鲜食玉米是指乳熟期的玉米果穗,除去苞叶及穗柄,蒸煮至熟即可食用的玉米。鲜食玉米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 鲜食玉米 果穗 追氮量 营养价值 乳熟期 可食用 消费者 生活水
下载PDF
合玉19玉米新品种对密度与追氮量的反应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洪权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6年第6期25-27,共3页
通过合玉19玉米新品种不同密度、不同追氮量对产量反应的研究,认为合玉19玉米新品种栽培密度在4.5万株/hm2左右,追氮量375 kg/hm2时,产量较高。
关键词 合玉19 密度 追氮量
下载PDF
新疆不同追氮量对滴灌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飞 周广顺 吴正虎 《耕作与栽培》 2018年第4期15-18,共4页
2015、2016年两年,在新疆塔城地区以追施氮肥量为试验因子,研究了在滴灌条件下,不同追氮量对春小麦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年籽粒产量为总追氮量25kg/667m^2(BIII)>总追氮量20kg/667m^2(BII)>总追... 2015、2016年两年,在新疆塔城地区以追施氮肥量为试验因子,研究了在滴灌条件下,不同追氮量对春小麦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年籽粒产量为总追氮量25kg/667m^2(BIII)>总追氮量20kg/667m^2(BII)>总追氮量总追氮量15kg/667m^2(BI)。而在降雨量相对较少的2016年,最终籽粒产量为总追氮量20kg/667m^2(BII)>总追氮量25kg/667m^2(BIII)>总追氮量总追氮量15kg/667m^2(B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滴灌 追氮量 干物质
下载PDF
追氮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及硒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廷泽 张欢欢 《基层农技推广》 2024年第3期28-31,共4页
分析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及硒吸收在不同追氮量下的具体表现,从而确定适宜的追氮量,提升小麦种植水平。以河南省内乡县周麦18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基础氮肥为165.0 kg/hm^(2),拔节期追肥,试验组设3个追氮水平,即34.5 kg/hm^(2)(T... 分析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及硒吸收在不同追氮量下的具体表现,从而确定适宜的追氮量,提升小麦种植水平。以河南省内乡县周麦18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基础氮肥为165.0 kg/hm^(2),拔节期追肥,试验组设3个追氮水平,即34.5 kg/hm^(2)(T_(1))、51.8 kg/hm^(2)(T_(2))、69.0 kg/hm^(2)(T_(3)),对照组不追施氮肥,分析不同追氮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及硒吸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T_(2)的小麦产量最高,较CK高57.5%;T_(2)的小麦籽粒氮含量最高,较CK提升52.9%;与对照组相比,追氮可以增加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T_(1)—T_(3)分别较CK提高8.7%、34.7%、14.7%;与对照组相比,追氮可以提高小麦籽粒硒含量,T_(1)—T_(3)分别较CK提高12%、48%、16%。综合来看,基础氮肥为165.0 kg/hm^(2),追氮51.8 kg/hm^(2),能够有效提升小麦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追氮量 籽粒 品质 硒含
原文传递
追氮量对不同筋型小麦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瑞琦 王德梅 +4 位作者 陶志强 王艳杰 杨玉双 赵广才 常旭虹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1-137,共7页
试验于2016-2017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试验基地进行,以强筋小麦藁优2018和师栾02-1,中筋小麦中麦8号和中麦175,弱筋小麦扬麦22和扬麦15为试验材料,设置拔节期追氮量75、105和135kg/hm^(2)处理,探究追氮量对不同筋型小... 试验于2016-2017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试验基地进行,以强筋小麦藁优2018和师栾02-1,中筋小麦中麦8号和中麦175,弱筋小麦扬麦22和扬麦15为试验材料,设置拔节期追氮量75、105和135kg/hm^(2)处理,探究追氮量对不同筋型小麦产量及农艺性状的调控效应。播种前底施纯磷135kg/hm^(2)、纯氮105kg/hm^(2)。结果表明,增加追氮量可以促进拔节期两极分化,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成穗数,其中对强筋小麦的影响大于对中筋和弱筋小麦的影响。在75~135kg/hm^(2)范围内增加追氮量可提高各品种的叶面积指数(LAI),减缓开花到灌浆期间LAI的下降速度,对中筋小麦的效果最明显。小麦株高、穗长和结实小穗数均以追氮量135kg/hm^(2)最高,不孕小穗数则随着追氮量增加显著减少。在追氮量75~135kg/hm^(2)范围内,各筋型小麦品种籽粒产量、成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均随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以追氮量135kg/hm^(2)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追氮量 筋型 农艺性状
原文传递
春季灌水和追氮对北京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吉红 毛思帅 +5 位作者 孟范玉 满杰 佟国香 刘国明 罗军 解春源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48-1555,共8页
为明确灌水模式及追氮量对北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通过裂区试验,分别以灌水和追氮量为主副区。其中,灌水在各处理均灌溉越冬水600 m^(3)·hm^(-2)和灌浆水450 m^(3)·hm^(-2)基础上,设置4种春季灌水模式即返青水300 m^(3... 为明确灌水模式及追氮量对北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通过裂区试验,分别以灌水和追氮量为主副区。其中,灌水在各处理均灌溉越冬水600 m^(3)·hm^(-2)和灌浆水450 m^(3)·hm^(-2)基础上,设置4种春季灌水模式即返青水300 m^(3)·hm^(-2)+拔节水450 m^(3)·hm^(-2)(W1)、返青水750 m^(3)·hm^(-2)(W2)、起身水750 m^(3)·hm^(-2)(W3)、拔节水750 m^(3)·hm^(-2)(W4);追氮量设75、120、165、210和255kg·hm^(-2)5个水平(分别用N1、N2、N3、N4、N5表示)。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分析了不同水氮条件下小麦群体和个体性状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水氮处理相比,起身期灌水追氮促进了小麦植株基部第一节间的伸长,进而导致株高增加,加大了倒伏风险;返青期+拔节期灌水追氮有利于小麦穗发育,获得较少不孕小穗数和较高穗粒数。在所有处理中,返青+拔节两次灌水追氮处理的产量较高,其中W1N2处理的产量最高(7728.0 kg·hm^(-2))。因此,在北京地区小麦种植中可采用春季返青期+拔节期两次灌水追氮的水氮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区 冬小麦 春季灌水 追氮量 生长发育
下载PDF
不同筋型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对追施氮量的响应 被引量:14
20
作者 马瑞琦 王德梅 +5 位作者 陶志强 王艳杰 杨玉双 赵广才 王振林 常旭虹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2-631,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筋型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对追施氮量的响应,揭示其干物质积累特征,为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田间试验于2016—2017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试验基地进行,供试品种为强筋小麦‘藁优2018’和... 【目的】研究不同筋型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对追施氮量的响应,揭示其干物质积累特征,为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田间试验于2016—2017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试验基地进行,供试品种为强筋小麦‘藁优2018’和‘师栾02-1’,中筋小麦‘中麦8号’和‘中麦175’,弱筋小麦‘扬麦22’和‘扬麦15’。在基施纯氮105 kg/hm^(2)的基础上,设N 75、105和135 kg/hm^(2)3个追氮量处理,于拔节期追施。调查分析了小麦花前、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与分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随着追氮量增加,开花期各筋型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均呈增加趋势,但各器官干物质分配比例的变化在不同筋型小麦间不完全相同,其中强筋小麦叶片占比升高,穗占比降低;中筋和弱筋小麦茎秆占比升高,叶片占比降低,穗则先升后降。提高追氮量对成熟期小麦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显著提高了颖壳+穗轴的比例,其他器官占比变化较小,但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总体呈增加趋势。随追氮量增加,成熟期各类型小麦营养器官和籽粒氮素积累量、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中的转移量呈增加趋势,中筋小麦营养器官花前氮素转运率及贡献率显著降低,强筋和弱筋小麦营养器官花前氮素贡献率逐渐提高;中筋小麦花后氮素转运量显著提高,弱筋小麦花后氮素贡献率则显著降低。增加追氮量可显著提高弱筋小麦穗数、强筋小麦穗粒数、强筋和中筋小麦千粒重;不同筋型小麦产量虽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强筋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氮素积累与转运以追施N 105 kg/hm^(2)为宜,可以保证较高的穗粒数和千粒重,稳定产量。中筋小麦在追施N 135 kg/hm^(2)时,可以显著提高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转运及千粒重,保证较高产量。弱筋小麦在追施N 135 kg/hm^(2)时,可以促进植株干物质积累、花前氮素积累与转运,提高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通过提高成穗数实现产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追氮量 筋型 干物质积累分配 素吸收分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