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发空空导弹多次捕获追踪的击中概率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郑江安 《航空科学技术》 2012年第2期36-40,共5页
在分析空空导弹使用过程与击中事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于计算单发空空导弹多次捕获追踪目标的击中概率模型,以空空导弹截击目标为例,计算空空导弹的攻击次数与击中概率,阐述了主要参数对有效攻击角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 在分析空空导弹使用过程与击中事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于计算单发空空导弹多次捕获追踪目标的击中概率模型,以空空导弹截击目标为例,计算空空导弹的攻击次数与击中概率,阐述了主要参数对有效攻击角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简便、合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空导弹 击中概率 捕获概率 追踪概率 航程
下载PDF
白质纤维概率追踪技术对运动传导通路在内囊后肢的定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潘初 张伶 +2 位作者 K.K.Peck R.J.Young A.I.Holodny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2年第5期323-326,共4页
目的运用白质纤维概率追踪技术,对颅内段运动传导通路进行定位研究,以确定其分别来自舌、面、手及足运动区的四个组成部分在穿过内囊后肢时的具体位置和相互关系。方法对20名志愿者的脑部磁共振弥散张量图像(DTI)进行回顾性分析。白质... 目的运用白质纤维概率追踪技术,对颅内段运动传导通路进行定位研究,以确定其分别来自舌、面、手及足运动区的四个组成部分在穿过内囊后肢时的具体位置和相互关系。方法对20名志愿者的脑部磁共振弥散张量图像(DTI)进行回顾性分析。白质纤维概率追踪成像采用基于MATLAB软件的DTI&Fiber Tools工具包在个人电脑上离线处理得到舌、面、手及足运动功能皮层与脑桥白质纤维的连接概率图(ConMap)。确定相应运动皮层白质纤维束穿过内囊后肢的位置,并计算其相对于内囊后肢前内侧端点的纵向指数(PI)和横向指数(LI)。应用配对t检验对比各运动皮层纤维束平均位置的差异。结果本研究成功追踪了所有20名受检者双侧共计40组运动传导通路,全部穿过内囊后肢。在16组(40%)通路中,舌运动白质纤维束(舌束)位于面运动白质纤维束(面束)的内前方,同时前者双侧的PI和LI均低于后者(P<0.05)。在25组(62.5%)通路中,面束位于手运动白质纤维束(手束)的内前方,同时前者双侧的PI和LI均低于后者(P<0.05)。在14组(35%)通路中,手束位于足运动白质纤维束(足束)的内前方;在11组(27.5%)通路中,手束位于足束的前方。双侧手运动纤维的PI低于足(P<0.05),但两者的LI无显著差异(P>0.13)。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运动传导通路在内囊后肢上是沿着其长轴由前内至后外排列的,在双侧大脑半球的排列是对称的。这个发现将有助于判断病灶位置与运动功能缺损症状的关系,并可指导神经外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运动通路 内囊 概率追踪
下载PDF
基于概率性纤维追踪的躯体症状障碍患者脑网络初步探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董辽 梁怀彬 +2 位作者 杨光 刘建仁 杜小霞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0-83,130,共5页
目的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进行概率性纤维追踪并构建大脑结构网络,通过计算网络拓扑属性来探究躯体症状障碍患者(somatic symptom disorder,SSD)大脑结构网络的异常。材料与方法招募30例右利手SSD患者和30例... 目的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进行概率性纤维追踪并构建大脑结构网络,通过计算网络拓扑属性来探究躯体症状障碍患者(somatic symptom disorder,SSD)大脑结构网络的异常。材料与方法招募30例右利手SSD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参与磁共振扫描,利用T1加权高分辨结构像和DTI进行概率性纤维追踪,以AAL 90模板的90个区域为节点构建大脑结构网络,计算网络的集聚系数、特征路径长度、小世界属性、全局效率、局部效率以及节点的度中心性等参数,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并分析有差异的网络特征参数与病程及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SS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在白质网络中都具有小世界拓扑结构,小世界属性参数无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SSD患者的局部效率和全局效率及集聚系数显著低于健康对照(P<0.05),而特征路径长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0.05)。结论SSD患者白质网络拓扑结构异常,提示其大脑整合信息能力变弱,局部区域之间的互相联系减弱,可能与其自我感觉和身体知觉功能的异常有关,本研究有助于从白质拓扑结构上进一步了解SSD的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症状障碍 脑网络 磁共振成像 概率性纤维追踪 弥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声自导鱼雷固定提前角导引法追踪效果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薛昌友 孙雪海 +1 位作者 杜亮 管贺 《舰船科学技术》 2011年第3期112-114,140,共4页
主要研究各种参数对固定提前角导引法追踪概率的影响。首先介绍了固定提前角导引法追踪弹道数学模型,然后通过VC++6.0建立仿真环境,并采用Monte-Carlo法对多种态势下声自导鱼雷的追踪概率进行仿真计算。得出各种参数对追踪概率的影响规... 主要研究各种参数对固定提前角导引法追踪概率的影响。首先介绍了固定提前角导引法追踪弹道数学模型,然后通过VC++6.0建立仿真环境,并采用Monte-Carlo法对多种态势下声自导鱼雷的追踪概率进行仿真计算。得出各种参数对追踪概率的影响规律,对使用固定提前角导引法过程中各种参数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自导鱼雷 固定提前角 追踪概率
下载PDF
人脑皮质脊髓束三维概率图及其可重复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邱明国 李七渝 +3 位作者 刘广久 王健 谢兵 张绍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9-21,共3页
目的应用DTI成像及纤维概率追踪显示技术探索人脑皮质脊髓束的三维空间形态及个体变异,确定皮质脊髓束的空间位置,为皮质脊髓束功能解剖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择15例健康自愿者进行3TMRI扫描,获取T1和DTI图像(12个方向,b=1000s/mm2... 目的应用DTI成像及纤维概率追踪显示技术探索人脑皮质脊髓束的三维空间形态及个体变异,确定皮质脊髓束的空间位置,为皮质脊髓束功能解剖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择15例健康自愿者进行3TMRI扫描,获取T1和DTI图像(12个方向,b=1000s/mm2)。应用FSL软件FDT工具包处理数据并完成全脑白质纤维概率追踪,在彩色FA图上根据不同纤维方向轮廓勾画出皮质脊髓束的轮廓(在大脑脚以及内囊后肢的蓝色区域),将其作为ROI进行纤维概率追踪得到皮质脊髓束概率图。将各受试者T1图像配准到ICBM152-T1模板,然后根据其配准参数文件将各个体皮质脊髓束转换到标准空间,定量分析皮质脊髓束的可重复性及个体变异。结果皮质脊髓束在MNI标准空间中的空间分布广,左侧皮质脊髓束X坐标为-58到1,Y坐标为20到-56,Z坐标为-20到80;右侧皮质脊髓束X坐标为2到54,Y坐标为12到-51,Z坐标为-20到76。皮质脊髓束可重复性在内囊处最高,右侧皮质脊髓束可重复性高于左侧,但无显著性差异。左侧皮质脊髓束平均体积(57416.67±1944.56)mm3,右侧平均体积(54421.58±1232.43)mm3。结论应用DTI成像及纤维概率追踪显示技术可以更准确地分析皮质脊髓束的三维形态及空间坐标,为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和功能神经外科手术定位提供直观可信的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脊髓束 概率纤维追踪 扩散成像
下载PDF
总脑小血管病负荷不同患者脑结构网络拓扑属性改变及其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冯萌萌 文宏伟 +1 位作者 郭凌飞 梁长虎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4期5282-5291,共10页
目的:研究总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负荷不同患者脑结构连接的拓扑属性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纳入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招募的54名总CSVD负荷严重患者(CSVD-s组)、117名总CSVD负荷轻微患者(CSVD-m... 目的:研究总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负荷不同患者脑结构连接的拓扑属性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纳入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招募的54名总CSVD负荷严重患者(CSVD-s组)、117名总CSVD负荷轻微患者(CSVD-m组)和73名健康对照者(HC组)。我们使用概率性纤维追踪及图论方法构建白质结构网络,并描述网络的拓扑属性(如小世界属性和网络效率等)。利用单因素协方差分析(analysis of covariance, ANCOVA)对图论指标进行组间比较,进而分析组间显著改变的节点效率与认知参数之间的Pearson相关性。结果:CSVD组和HC组在白质结构网络中均表现出小世界属性。与CSVD-m组和HC组相比,CSVD-s组的局部效率、归一化集聚系数及小世界指数显著(p < 0.05)增加,枢纽分布部分重组。此外,CSVD-s组在左侧眶部额回、海马、丘脑及基底神经节节点效率显著(ANCOVA, p < 0.05)增加。虽然在CSVD-m组中没有发现明显的全局和区域拓扑属性发生变化,但是该组右侧眶内额上回、眶部额中回、杏仁核、苍白球及前扣带回的节点效率与认知参数显著(p < 0.05,FDR校正)相关。值得注意的是,CSVD-s组中却没有发现节点效率与认知功能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结论:总CSVD负荷不同患者结构网络的改变为辨别CSVD疾病严重程度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认知功能与拓扑属性的相关性表明它们有可能被用作评估CSVD风险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脑小血管疾病负荷 扩散张量成像 概率性纤维追踪 结构网络 图论
下载PDF
应用扩散张量成像对人脑皮质纹状体区纤维连接的初步研究
7
作者 邱明国 李七渝 +3 位作者 刘光久 王健 谢兵 张绍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1-284,共4页
目的应用DTI成像技术探索人脑皮质纹状体之间的神经纤维连接,确定不同纤维束在纹状体区的空间位置。方法选择11例健康自愿者进行3TMRI扫描,获取T1和DTI图像(12个方向,b=1000s/mm2)。应用FSL软件FDT工具包处理数据并完成全脑白质纤维概... 目的应用DTI成像技术探索人脑皮质纹状体之间的神经纤维连接,确定不同纤维束在纹状体区的空间位置。方法选择11例健康自愿者进行3TMRI扫描,获取T1和DTI图像(12个方向,b=1000s/mm2)。应用FSL软件FDT工具包处理数据并完成全脑白质纤维概率追踪,并利用WFU_PickAtlas生成纹状体及不同皮质功能区的模板,包括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以及运动功能区M1、SMA和PMC。将各受试者T1图像配准到ICBM152-T1模板并将相应的扩散空间配准到标准解剖空间。将纹状体作为种子点与各个功能区模板之间进行概率纤维追踪,用最大概率算法确定各纤维束在纹状体中的空间位置,对纹状体进行功能解剖划分。结果根据概率纤维追踪自动分割方法可以清楚定位不同纤维在纹状体区的空间分布,额叶纤维位于尾状核头部及壳核上部,岛叶纤维位于纹状体外侧份,颞叶与顶叶纤维重叠,位于纹状体的后下部。M1纤维位于纹状体后上份,SMA纤维在纹状体的中份,PMC纤维连接到纹状体前部和后下部分。结论人脑纹状体与皮质间有特定纤维连接,利用不同概率的解剖连接可以对人脑结构进行功能分区,基于纤维连接的概率纤维追踪及分割是研究人脑功能解剖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状体 概率纤维追踪 扩散成像
下载PDF
难治性癫痫患者脑默认网络结构连接的DTI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祎鸣 钱若兵 +4 位作者 傅先明 江录伟 张栋 牛朝诗 汪业汉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利用DTI探究难治性癫痫患者脑默认网络(DMN)神经纤维结构连接的变化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对2017年12月至2018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癫痫外科收治的13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癫痫组)及同时期招募的14名健康人(健康对照组)进行DTI和... 目的利用DTI探究难治性癫痫患者脑默认网络(DMN)神经纤维结构连接的变化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对2017年12月至2018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癫痫外科收治的13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癫痫组)及同时期招募的14名健康人(健康对照组)进行DTI和T_1像磁共振数据采集。利用概率性纤维追踪技术获得DMN脑区间纤维束连接的分数各向异性(FA)值、横向扩散系数(RD)值,并构成DMN结构网络。比较癫痫组与健康对照组DMN结构连接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癫痫组患者DMN纤维束连接FA值普遍下降,RD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难治性癫痫患者的DMN结构网络的神经纤维整合性和连通性明显下降,髓鞘受到破坏。这可能是导致患者DMN功能连接异常,并出现环境监控、记忆提取、社会认知、自我控制等能力障碍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DTI 概率性纤维追踪技术 默认网络
下载PDF
基于DTI的人类与猕猴脑区连通性方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斌强 王千山 +3 位作者 姚蓉 柴静文 王玥 李海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3-48,共6页
目的 目前最主要的跨物种研究方法是基于已有的同源位点构建同源脑区对照图,但是随着个体的发育,大脑皮层会发生不规则扩张,影响个体上已有同源位点的准确性。据此提出在个体水平上追踪白质纤维束作为参照系分别构建人类和猕猴的脑区连... 目的 目前最主要的跨物种研究方法是基于已有的同源位点构建同源脑区对照图,但是随着个体的发育,大脑皮层会发生不规则扩张,影响个体上已有同源位点的准确性。据此提出在个体水平上追踪白质纤维束作为参照系分别构建人类和猕猴的脑区连通性指纹图的方法。材料与方法 选择公开的脑影像数据集,人类被试10例和猕猴被试1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于预处理后的数据在个体水平上提取白质纤维束,计算脑区与白质纤维束之间的连接强度并构建连通性指纹图;在物种内,使用克伦巴赫α系数计算个体间的一致性;在物种间,利用余弦相似度分析两个物种同源脑区的连通性指纹图,并用排列置换测试对结果进行检验。结果 物种内,布洛卡区(Broca’s area,Broca44)、主要躯体感觉皮层(primary sensory area,S1)、海马体(hippocampus,Hippoc)在猕猴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636、0.780、0.977,在人类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81、0.726、0.607;物种间,Broca44脑区、S1脑区、Hippoc脑区的余弦相似度计算结果分别为0.979、0.994、0.995。结论 基于个体水平追踪白质纤维束,并以此构建连通性指纹图进行人类和猕猴的跨物种研究具有有效性,这一成果为构建人类和猕猴跨物种比较框架提供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物种研究 弥散张量成像 概率纤维束追踪 连通性关系 相似性度量
下载PDF
追踪调查中的追踪成功率研究--社会转型条件下的追踪损耗规律和建议 被引量:12
10
作者 梁玉成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2-153,244,共22页
本研究将追踪调查的追踪结果成功与否作为研究对象,借助生态学中的标定再捕获理论,使用贝叶斯统计方法,将追踪成功概率分解为样本存活概率和存活样本的追踪成功概率。本文将该方法应用于1989-2009年8轮的追踪调查数据(CHNS),结果从家庭... 本研究将追踪调查的追踪结果成功与否作为研究对象,借助生态学中的标定再捕获理论,使用贝叶斯统计方法,将追踪成功概率分解为样本存活概率和存活样本的追踪成功概率。本文将该方法应用于1989-2009年8轮的追踪调查数据(CHNS),结果从家庭层面和个体层面,均证实了作者提出的中国追踪调查中追踪损耗的城乡差异假设、生命周期假设和社会转型假设。最后作者提出了减少追踪损耗的有关方法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踪调查 追踪损耗 标定再捕获 样本生存概率 存活样本 追踪成功概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