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剂量测试及团注追踪触发技术在肺动脉CTA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朱丽丽 郑玉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3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测试及团注追踪触发扫描技术在肺动脉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在江苏省句容市人民医院行肺动脉CTA检查的100例疑似肺栓塞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利用团注追踪触发扫描技术进行扫描,B组采... 目的:探讨小剂量测试及团注追踪触发扫描技术在肺动脉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在江苏省句容市人民医院行肺动脉CTA检查的100例疑似肺栓塞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利用团注追踪触发扫描技术进行扫描,B组采用小剂量测试技术进行扫描。两组扫描图像均通过血管分析软件进行后处理分析:包括进行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多平面重组(MPR),并由两名医师采用双盲法对肺动脉CTA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两组100例肺动脉CTA检查者中发现肺动脉栓塞28例,其中A组15例,B组13例,两组扫描图像均到达良好以上,均达到诊断要求。A组图像质量优秀18例(36.0%),图像质量良好28例(56.0%),图像质量差4例(8.0%)。B组图像质量优秀25例(50.0%),图像质量良好24例(48.0%),图像质量差1例(2.0%)。B组图像优秀率高于A组,B组图像差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动脉CTA检查中,团注追踪触发扫描技术及小剂量测试技术均可以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对于普通患者,团注追踪触发扫描技术更加简便,对于肺循环及心功能异常患者,小剂量测试技术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CTA 小剂量测试 团注追踪触发技术 肺动脉栓塞
下载PDF
追踪触发技术在颅颈联合CTA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姜保东 柳澄 于富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4期217-220,共4页
目的:探讨追踪触发技术在多层螺旋CT颅颈联合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方法:扫描设备为飞利浦MX8000四层螺旋CT机。11例进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绘制时间密度曲线,以探讨触发技术的理论阈值。以理论阈值为中心,将30例志愿者随机分为3组(阈值分别... 目的:探讨追踪触发技术在多层螺旋CT颅颈联合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方法:扫描设备为飞利浦MX8000四层螺旋CT机。11例进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绘制时间密度曲线,以探讨触发技术的理论阈值。以理论阈值为中心,将30例志愿者随机分为3组(阈值分别为65HU、75HU及85HU)探讨追踪触发技术的应用阈值。结果:阈值65HU组,扫描起始处颈总动脉的CT值较低(均数98HU);阈值85HU组,扫描起始处动脉显示好,但颈内动脉C1段的CT值较低(均数142HU),与同层静脉的密度对比明显降低;阈值75HU组,靶血管全程的CT值均与参考标准(150-200HU)一致,动静脉密度对比明显,后处理的动脉图像清晰。结论:①颅颈联合MSCTA可系统显示头颈部血管,避免分段成像的遗漏或不必要的重复、追加扫描。②追踪触发技术在更好地显示靶血管的同时,省去了小剂量试验,减少了对比剂用量,更加简便快捷。对比剂注速3.5 ml/s,触发阈值为75HU时的图像质量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 CT血管成像 团注追踪触发技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追踪触发技术在颅内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3
作者 贾玉柱 李嘉鹏 杨光钊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22期117-118,共2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追踪触发技术在颅内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及触发阈值的设定。方法将120例两种不同颅内动脉成像方法分成4组,所得数据采用容积显示,最大密度投影和薄层3种后处理技术。重建图像经过质量比较,评价出优、良、差3个级别...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追踪触发技术在颅内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及触发阈值的设定。方法将120例两种不同颅内动脉成像方法分成4组,所得数据采用容积显示,最大密度投影和薄层3种后处理技术。重建图像经过质量比较,评价出优、良、差3个级别。结果多层螺旋CT追踪触发技术较单纯时间设定扫描方式效果较好。结论多层螺旋CT追踪触发技术有助于提高颅内动脉成像质量。阈值为75HU触发扫描图像质量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追踪触发技术 CT动脉血管造影
下载PDF
小剂量测试性团注与团注追踪触发两种增强延迟扫描技术在肺动脉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7
4
作者 杨爱春 陈邦文 陈盈 《浙江实用医学》 2019年第5期330-332,共3页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小剂量测试性团注扫描技术和团注追踪触发技术两种增强延迟扫描技术在肺动脉血管造影(CTA)检查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临床考虑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随机采用小剂量测试性团注技术(76例)及团注追踪触发技术...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小剂量测试性团注扫描技术和团注追踪触发技术两种增强延迟扫描技术在肺动脉血管造影(CTA)检查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临床考虑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随机采用小剂量测试性团注技术(76例)及团注追踪触发技术(56例)进行64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分析CTA血管图像,并比较同一部位动脉血管测量的CT值。结果两种扫描方式的图像质量评价均在良好及以上。两种扫描技术所得的图像同一部位动脉测量的CT值比较,主肺动脉、肺动脉干,上叶肺动脉血管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腔静脉、主肺静脉及升主动脉CT值,小剂量测试性团注组小于团注追踪触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增强延迟时间检查技术都可以满足64层螺旋CT肺动脉CTA检查要求,但小剂量测试性团注扫描技术获得肺动脉CTA血管图像更好,且注射对比剂剂量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血管造影 64层螺旋CT 团注追踪触发技术 小剂量测试性团注技术 增强扫描技术
下载PDF
MSCTA智能追踪触发扫描技术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
5
作者 黄迪开 谭莉平 陆建常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919-921,共3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智能追踪触发扫描技术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一侧或双侧颈动脉狭窄并采用智能追踪触发扫描技术行头颈MSCTA检查的24例患者的MSCT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智能追踪触发扫描技术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一侧或双侧颈动脉狭窄并采用智能追踪触发扫描技术行头颈MSCTA检查的24例患者的MSCT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所有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结果:MSCTA检查中所显示的狭窄段长度、狭窄程度与DSA检查结果一致,MSCTA还可显示血管内壁粥样硬化斑块。结论:采用MSCTA智能追踪触发扫描技术有助于提高图像质量,可以早期发现并诊断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并能对其硬化斑块稳定性作出判断,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CTA 智能追踪触发扫描技术 颈动脉狭窄 硬化斑块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A扫描技术优化 被引量:24
6
作者 于明川 张滨 +4 位作者 刘辉 李海波 高跃雪 樊文鑫 尚存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89-1391,共3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A扫描最佳扫描技术。方法使用64排螺旋CT对197例受检者行头颈联合CTA扫描,91例使用造影剂浓度实时监控触发技术,106例使用CTP-CTA联合扫描技术。结果CTP-CTA联合扫描技术较造影剂浓度实时监控触发技术能明...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A扫描最佳扫描技术。方法使用64排螺旋CT对197例受检者行头颈联合CTA扫描,91例使用造影剂浓度实时监控触发技术,106例使用CTP-CTA联合扫描技术。结果CTP-CTA联合扫描技术较造影剂浓度实时监控触发技术能明显节省造影剂用量,同层动静脉对比度较后者清楚,与CTP结合分析可以更为全面地掌握患者血供状况。结论CTP-CTA联合扫描技术对受检者的循环状况能有更为准确的认识,更能体现量身定制、因人而异的个性化原则,有效避免个体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团注追踪触发技术 头颈血管
下载PDF
上肢动脉64排CT的规范化扫描的研究
7
作者 张乐天 《河南中医》 2013年第B04期345-345,共1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上肢动脉扫描的最佳检查流程。方法:使用GE64排螺旋CT手动触发追踪技术对21例受检者行上肢CTA扫描,并回顾性分析。结果:05.2%的上肢动脉显示清晰,完全达到诊断要求。结论:受检者体位的合理设计、扫描序列...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上肢动脉扫描的最佳检查流程。方法:使用GE64排螺旋CT手动触发追踪技术对21例受检者行上肢CTA扫描,并回顾性分析。结果:05.2%的上肢动脉显示清晰,完全达到诊断要求。结论:受检者体位的合理设计、扫描序列及条件的正确选择、各种后处理的配合应用对上肢CTA扫描图像质量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断层摄影 上肢动脉 血管造影术 手动触发追踪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