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阶段高校历史教学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评《追问历史教学之道》
1
作者 杨正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I0032-I0032,共1页
历史学科是一门不断追溯人所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学科。历史的学科价值,就在于引领学生通过追问历史和探究历史来构建自己对于人生的实践与思考,是一门始终以人为中心的学科。在现阶段的高校历史教学中,更应该被重视的是认识历史的过程,... 历史学科是一门不断追溯人所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学科。历史的学科价值,就在于引领学生通过追问历史和探究历史来构建自己对于人生的实践与思考,是一门始终以人为中心的学科。在现阶段的高校历史教学中,更应该被重视的是认识历史的过程,而不是记住历史的结果。在高校历史教学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们应当充分发挥“以史为鉴”的桥梁性功能,引导学生生成自己对于历史的认知。相对于熟记历史的题海策略,认识历史和了解历史,才是课堂教学中更为永恒的功能。由钟红军编著的《追问历史教学之道》一书,是一本旨在讨论历史教学方法和历史教育价值的专著。该书以历史教育教学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十个不同的角度切入,对历史教学之道进行了全方位的追问,并做出了饱满且立体的分析,堪称历史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心灵鸡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之道 学科价值 引领学生 追问历史 高校历史教学 心灵鸡汤 教学设计 以史为鉴
下载PDF
要敢于追问历史的恶根
2
作者 毛志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06年第10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毛志成 《要敢于追问历史的恶根》 中国 当代文学作品 杂著
下载PDF
《追问历史》节选
3
作者 马乐东 《英语自学》 2006年第12期34-36,共3页
关键词 追问历史 虚拟语气 排比句 长句 定语从句 汉英翻译 英美人士 虚拟式 英文表达 选词
下载PDF
追问历史生本课堂的构建
4
作者 汪茂衍 李君丽 《陕西教育(教学)》 2020年第10期54-54,共1页
“四个突出”“三个转变”“四个流程”为主要表现方式的生本教育,是一种持续、健康、绿色的教育,一种“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面对生本教育教学理念,很多教师在反思曾经的历史课堂教学时... “四个突出”“三个转变”“四个流程”为主要表现方式的生本教育,是一种持续、健康、绿色的教育,一种“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面对生本教育教学理念,很多教师在反思曾经的历史课堂教学时,也在追问着什么是真正有效的历史生本课堂,并在追问中探索着如何构建有效的历史生本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本课堂 生本教育 历史课堂教学 如何构建 教育教学理念 追问历史 一切为了学生 四个突出
下载PDF
《追问历史》
5
《青年与社会(中)》 2004年第4期68-68,共1页
我在书店发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书封上显眼的大字,"由《潜规则》、《血酬定律》的作者吴思作序并极力推荐"。听说吴思最近正走红,这是谁的书,居然会由他来作序并极力推荐?于是我买下了这本书。
关键词 追问历史 血酬定律
下载PDF
“文”与“人”的追问——评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化历史散文
6
作者 黄轶斓 梅新娅 《贺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71-74,共4页
20世纪90年代散文从文学体裁的边缘化走向了中心化,掀起一股不容忽视的创作热潮。这不仅是读者的选择,更是知识分子阐述自身和寻找位置的需要,而文化历史散文则是这种需要所结出的硕果。它试图在钩沉千年的历史洪流中去打捞和追问知识... 20世纪90年代散文从文学体裁的边缘化走向了中心化,掀起一股不容忽视的创作热潮。这不仅是读者的选择,更是知识分子阐述自身和寻找位置的需要,而文化历史散文则是这种需要所结出的硕果。它试图在钩沉千年的历史洪流中去打捞和追问知识分子群体命运的多舛和人生的起伏,从而对当下的知识分子给予启示和思考。其中,王充闾、梁衡和余秋雨成为了这类散文的代表作家。他们善于从知识分子的个人性格(内在因素)、政治场域(外在因素)以及山水视野(追古抚今)这三个维度去解读和把握古代知识分子的"文"与"人",而这三个维度也伴随着他们引起的轰动效应成为了20世纪90年代文化历史散文最具代表性的三种写作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文化散文 追问历史
下载PDF
牛顿运动定律的历史追问与现实教学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维善 《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 2011年第5期1-6,共6页
本文通过对牛顿运动定律确立过程的历史追问,探索科学定律的确立过程与现实教学的关系。
关键词 牛顿运动定律 历史追问 现实教学
下载PDF
漂泊与回归 反思与追问——论王剑冰的散文世界
8
作者 娄晓凯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30-32,共3页
漂泊与回归、反思与追问是贯穿王剑冰散文创作始终的诗意存在和审美姿态。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分析王剑冰的散文作品,深入探究他深深的故土之恋,对历史的反思和追问,对自然山水的倾心热爱,以及蕴涵于其中的真挚情感。
关键词 故土情结 反思追问历史 倾心自然 真挚情感
下载PDF
考场作文构思的三大关键--追问与发现、联想、认知构建
9
作者 胡立根 《作文(高中版)》 2019年第9期63-66,共4页
考场作文的构思,应包括两次追问与发现:第一次是对题目的追问与发现;第二次是通过“联想”这一虚拟方式去追问历史、社会、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发现问题、发现亮点、发现规律,寻找最佳写作角度,确定文章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和最佳的写作内容... 考场作文的构思,应包括两次追问与发现:第一次是对题目的追问与发现;第二次是通过“联想”这一虚拟方式去追问历史、社会、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发现问题、发现亮点、发现规律,寻找最佳写作角度,确定文章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和最佳的写作内容,形成对相关问题的系统思考和认识,从而使自己对相关问题的认识由“旧我”变成“新我”,形成自我认知差,并最终形成高于一般读者的新认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最终脱颖而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内容 考场作文 虚拟方式 自我认知 写作角度 追问历史 作文构思 认知构建
下载PDF
我与戏剧的2022 青年戏剧人的2022关键词
10
作者 钟海清(整理) 《上海戏剧》 2023年第1期30-33,共4页
对于戏剧人来说,2022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与创作状态,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戏剧与生活的关系、戏剧与人的关系,也使我们冷静下来思考戏剧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趋势、新现象。不论何时,戏剧艺... 对于戏剧人来说,2022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与创作状态,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戏剧与生活的关系、戏剧与人的关系,也使我们冷静下来思考戏剧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趋势、新现象。不论何时,戏剧艺术始终是人们追问历史和叩问人生的方式,尤其是那些剧场内外的年轻人,他们的激情与梦想从未冷却。本期“青年·戏谈”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李世涛、上海戏剧学院青年教师吴韩娴、青年编剧李宜橙与上海越剧院演奏员侯雪凝四位青年戏剧人将一起回顾盘点过去一年他们写戏、做戏、看戏、评戏的故事,既是对2022年戏剧创作经历的一次盘点,也是对2023年“戏剧新生活”的一种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越剧院 戏剧艺术 青年教师 戏剧创作 青年戏剧 追问历史 外部环境
下载PDF
人群·插图生活
11
作者 祖儿 《大美术》 2004年第5期90-95,共6页
他们用画笔描述作家心中的感动他们用想象撩拨读者思想的精彩他们用色彩点缀自己精神的富足这就是他们游离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生活状态
关键词 国家地理 苹果电脑 现成品 陈梁 追问历史 八十年代 外国文艺 《读书》
下载PDF
苏童笔下主体位置的合法性危机——谈《河岸》与《黄雀记》 被引量:1
12
作者 邢玉丹 《长春大学学报》 2022年第11期63-67,共5页
苏童20世纪90年代以来写作的长篇小说专注于在宏大的历史将要淡出人们的记忆之际,从现实中把它召唤回来。在《河岸》和《黄雀记》中,苏童把历史变成“缺席的在场”和“幽灵的复归”。两部小说都有沉重的开头与轻飘的结尾,作家在关键处... 苏童20世纪90年代以来写作的长篇小说专注于在宏大的历史将要淡出人们的记忆之际,从现实中把它召唤回来。在《河岸》和《黄雀记》中,苏童把历史变成“缺席的在场”和“幽灵的复归”。两部小说都有沉重的开头与轻飘的结尾,作家在关键处以其抒情化的笔锋轻轻荡开。苏童选择这种书写方式的深层原因来自于主体位置的合法性危机,人物无法在历史中确认其位置,在现实中便无所适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童 《河岸》 《黄雀记》 历史追问 主体位置 合法性
下载PDF
都市逃离的虚幻与困顿——评张悦然短篇小说《家》
13
作者 马文彬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26-27,共2页
张悦然的《家》作为其转型初期的作品,不仅标志着作家自身与既往写作风格的作别,还暗示着当下文学书写中青春文学作家集体转向严肃文学的现实趋向。藉由对文本的阐释与分析,深入解读张悦然转型后的写作风格,及其通过对都市场域中主体的... 张悦然的《家》作为其转型初期的作品,不仅标志着作家自身与既往写作风格的作别,还暗示着当下文学书写中青春文学作家集体转向严肃文学的现实趋向。藉由对文本的阐释与分析,深入解读张悦然转型后的写作风格,及其通过对都市场域中主体的精神困顿的书写,折射出"80后"作家对历史的追问与对自我赎救之路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 都市主体 历史追问 自我赎救 文学转型
下载PDF
宏观立意和微观细节中核心素养的培育
14
作者 李文海 《教育艺术》 2022年第11期52-53,共2页
培育学生历史学科五位一体的核心素养,需要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立足课标凝练立意,以精选的问题深化历史价值。微观中借助史料呈现故事的细节,以其感染力、理性力深入心灵,沁人心脾。在历史解释中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彰显在党... 培育学生历史学科五位一体的核心素养,需要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立足课标凝练立意,以精选的问题深化历史价值。微观中借助史料呈现故事的细节,以其感染力、理性力深入心灵,沁人心脾。在历史解释中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彰显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群众艰苦创业的家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观念 口述史料 历史追问 精神价值
下载PDF
重新探索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15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37-237,共1页
刘怀玉、章慕荣撰文《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从历史回顾到当代追问》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源自于对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历史观革命,但它并没有现成独立的认识论。这种“空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相关理解的困难与歧义。新时期哲学界基本上突... 刘怀玉、章慕荣撰文《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从历史回顾到当代追问》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源自于对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历史观革命,但它并没有现成独立的认识论。这种“空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相关理解的困难与歧义。新时期哲学界基本上突破了传统认识论框架的束缚。以卢卡奇和哈贝马斯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回到德国古典辩证法的方式重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评 书介绍 刘怀玉 章慕荣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历史回顾到当代追问
下载PDF
塑造生命时空
16
作者 周卫东 《江西教育(教学版)(B)》 2012年第9期1-1,共1页
一粒种子,从发芽到拔节、开花、结果,大自然赋予其无穷的生长力量。美国教育家杜威鲜明而深刻地指出:"教育即生长。""生长"赋予了教育本原的意义和价值。由此断想,学生便是那一粒生长的种子!生物学常识告诉我们,种... 一粒种子,从发芽到拔节、开花、结果,大自然赋予其无穷的生长力量。美国教育家杜威鲜明而深刻地指出:"教育即生长。""生长"赋予了教育本原的意义和价值。由此断想,学生便是那一粒生长的种子!生物学常识告诉我们,种子的生长是有条件的。阳光、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即生长 教育家杜威 你说我 曲折蜿蜒 教育思想 言语交流 追问历史 中所 不等于 自我建构
原文传递
“故乡外思维”的成果
17
作者 早叫庐 《文学自由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50-152,共3页
关键词 鲁迅 杂文 “轨道外思维” “故乡外思维” 追问历史 刘兴雨 “时代外思维” “人类外思维”
原文传递
我只想提出些问题
18
作者 吴亮 谷梁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93年第1期113-115,共3页
谷:从《秋天的独白》开始,近年,你告别文学,转向描述城市人的文化生态和心态,这一变化,你何以萌发的? 吴:一九八五年,我国小说创作中崛起一股寻根思潮,寻根者自称,他们注重传统文化的血脉和渊源,封闭山村的人物与故事,一时成了他们描写... 谷:从《秋天的独白》开始,近年,你告别文学,转向描述城市人的文化生态和心态,这一变化,你何以萌发的? 吴:一九八五年,我国小说创作中崛起一股寻根思潮,寻根者自称,他们注重传统文化的血脉和渊源,封闭山村的人物与故事,一时成了他们描写热点。在我看来,它是文化人的一种浪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描写对象 一九 生存态度 赵玫 指谓 弗洛依德 追问历史 十九世纪 它比 资任
原文传递
杂文是一种爱的方式
19
作者 刘兴雨 《杂文选刊(下半月)》 2005年第2期54-54,共1页
获奖篇目:《很遗憾,我只能牺牲一回》(载2004年7月下,"新杂文征文"二等奖)评委评语:这是一篇读后令人心情沉重的文章,是一篇标准的"血性杂文"。丰富的事实、悲愤的情感贯穿全文,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关键词 随笔集 追问历史 令人 心如古井 男性公民 评论集 个人简介
原文传递
谨重立身 放荡为文——刘兴雨访谈录
20
作者 李庆玲 《杂文选刊(下半月)》 2009年第10期56-57,共2页
刘兴雨简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生于辽宁省本溪,辽师大中文系79级学生。现在《本溪日报》工作。搞了十年诗歌、十年评论、十年杂文。十年来。
关键词 杂文家 五十年代 追问历史 十年 想不起 心向往之 叶延滨 钱先生 徐敬亚 孙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