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0篇文章
< 1 2 1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侧方不稳在退变性腰椎滑脱中的临床相关研究
1
作者 汪颖峰 胡鸣 +6 位作者 罗俊杰 韩建邦 黄定安 陈曦 蔡海平 牛雷 江将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252-257,共6页
目的探讨腰椎侧方不稳在退变性腰椎滑脱中的影像学特征及其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2年5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且随访>2年的97例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患者。根据在术前腰... 目的探讨腰椎侧方不稳在退变性腰椎滑脱中的影像学特征及其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2年5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且随访>2年的97例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患者。根据在术前腰椎X线片上是否伴有腰椎侧方不稳(lumbar lateral instability,LLI)现象,将被纳入的患者分为侧方不稳定组(L组)和非侧方不稳定组(NL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以及末次随访时的生活质量评估结果及矢状面和冠状面影像学参数。结果本研究有22例(22.7%)患者伴有LLI现象。L组患者术前滑脱角、腰椎冠状面平衡距离、L_(4)倾斜角和椎间隙楔变角均显著高于NL组,且L组患者腰椎前凸角度丢失更为严重(P<0.05)。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矢状面和冠状面参数无显著差异,且两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均得到了显著提高。结论伴有LLI的DLS患者是一个与腰椎不稳定相关的独特亚群,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伴LLI患者的冠状面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部疼痛 退变性腰椎滑脱 腰椎侧方不稳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
下载PDF
基于CT观察退变性腰椎滑脱症与关节突关节角及关节椎弓根角的关系
2
作者 李兰 殷小丹 +2 位作者 李旭雪 张滔 刘愉勤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90-296,共7页
目的:基于CT观察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DLS)与关节突关节角和关节椎弓根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的169例DLS症患者纳为DLS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并伴有腰腿疼痛但未腰椎滑脱的169例年龄匹配患... 目的:基于CT观察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DLS)与关节突关节角和关节椎弓根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的169例DLS症患者纳为DLS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并伴有腰腿疼痛但未腰椎滑脱的169例年龄匹配患者作为健康组;对比DLS组和健康组的临床资料,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LS的危险因素;通过平滑曲线拟合分析关节突关节角和关节椎弓根角与DLS的曲线关系,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并对其预测效能进行验证。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LS组在BMI、椎间盘退变、全身关节松弛、腰椎结构及曲度发生改变、韧带松弛、骨质疏松、脱钙、腰椎小关节突病变、合并糖尿病方面均高于健康组(P<0.05);DLS组的关节突关节角与健康组相比减小,关节突关节角不对称以及退变程度为1、2级的人数比例上升,椎弓根角显著增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BMI增加、椎间盘退变、腰椎结构及曲度发生改变、韧带松弛、骨质疏松、脱钙、全身关节松弛、腰椎小关节突病变、合并糖尿病、关节突关节角减小、关节突关节角不对称、关节突关节的退变以及椎弓根角的增加都是导致DLS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1,P<0.05);平滑曲线拟合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内,关节椎弓根角与DLS呈正相关,而关节突关节角和与DLS呈负相关;贝叶斯网络模型及预测推理显示:BMI指数增加、关节突关节角减小、关节突关节角不对称以及椎弓根角的增加与DLS直接相关,当患者关节突关节角减小、关节突关节角不对称以及椎弓根角的增加的概率降为0时,患者DLS发生率由50%降低为37.2%;经过模型验证证明贝叶斯网络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准确度和有效性。结论:基于CT观察可以对DLS有更准确的诊断,且在一定范围内关节突关节角和关节椎弓根角与DLS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滑脱 计算机断层扫描 关节突关节角 关节椎弓根角 相关性 贝叶斯网络模型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单轴内镜下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
3
作者 唐龙 郑佳状 +7 位作者 汪凡栋 刘元彬 宋昭君 张智 王淼 周永 刘会毅 陈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873-3878,共6页
背景:随着脊柱微创外科技术在临床的迅猛发展及快速康复理念的加强,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技术近年来在临床逐渐兴起并得到广泛应用。目的:分析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单轴脊柱内镜下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背景:随着脊柱微创外科技术在临床的迅猛发展及快速康复理念的加强,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技术近年来在临床逐渐兴起并得到广泛应用。目的:分析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单轴脊柱内镜下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135例,其中男59例、女76例,年龄47-79岁,均接受单轴脊柱内镜下椎间融合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评估腰部和下肢疼痛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腰椎功能状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疼痛总体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检测评估腰椎生理曲度与椎间融合情况。结果与结论:①135例患者术后获得(17.8±3.0)个月随访,发生终板损伤1例,脑脊液漏1例,神经根损伤1例,椎间融合器下沉与移位各1例,慢性感染1例,椎弓根螺钉断裂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2%;②与术前比较,135例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腰部及下肢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135例患者末次随访的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分明显优于术前(P<0.05);③末次随访时,135例患者的腰椎生理曲度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椎间融合率为95.8%;④结果显示,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单轴脊柱内镜下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脊柱微创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轴脊柱内镜 椎间融合术 经皮椎弓根螺钉 腰椎退变性疾病 腰椎椎间融合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退变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张树文 地力木拉提·艾克热木 +1 位作者 孙治国 王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60,共9页
目的:评价经皮内镜下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合并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采用经皮内镜下减压治疗的LSS合并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纳入研究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 目的:评价经皮内镜下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合并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采用经皮内镜下减压治疗的LSS合并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纳入研究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65~90岁,平均78.9±7.1岁。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合并症及影像学特点行经皮内镜单侧或双侧减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腿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患者腰椎功能状态,采用Macnab标准评估末次随访时患者的手术疗效。分别于术前和术后测量脊柱矢状面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C7椎体中心至骶骨中垂线距离(C7-CSVL)、Cobb角、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PI-LL及椎管横截面积,分析术后影像学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双侧减压14例,单侧减压4例,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完成12个月以上随访。手术时间69.72±12.66min,术中出血量39.72±10.21mL,术前、术中透视次数5.11±1.49次。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末次随访时ODI、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SVA、C7-CSVL、Cobb角、PI-LL及椎管横截面积较术前有所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疗效为优7例(38.90%),良9例(50.00%),可2例(11.11%),整体优良率为88.89%。结论:经皮内镜下减压治疗老年LSS合并退变性脊柱侧凸可缓解患者腰腿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一定程度改善脊柱-骨盆参数并扩大椎管内横截面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的临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经皮内镜下减压 退变性脊柱侧凸 疗效
下载PDF
3D打印个体化导板与机器人辅助在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椎弓根螺钉置钉中的应用比较
5
作者 朱宝 张彦军 +2 位作者 杨镇源 郭培尧 李家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42,共8页
目的:比较3D打印个体化导板与机器人辅助置钉在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矫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科室住院接受矫形手术治疗的18例AD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3例,女性1... 目的:比较3D打印个体化导板与机器人辅助置钉在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矫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科室住院接受矫形手术治疗的18例AD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3例,女性15例,年龄46~73岁,平均63.2±8.2岁。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36枚,根据辅助置钉方式分为两组,3D打印个体化导板组(3D打印组,11例,置入142枚椎弓根螺钉)和机器人辅助组(机器人组,7例,置入94枚椎弓根螺钉)。术后均进行至少6个月随访。术前测量并比较顶椎旋转角、侧凸Cobb角;术后1周采用Gertzbein-Robbins分类标准对所有椎弓根螺钉进行判断分类,对比两组患者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满意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D打印组年龄(63.6±9.0岁)、性别(男/女:2/9)、平均置钉数量(12.91±3.83枚)、侧凸Cobb角(40.36°±11.82°)、顶椎旋转角(30.27°±7.25°)分别与机器人组[年龄(62.6±7.3岁)、性别(男/女:1/6)、平均置钉数量(13.43±3.60枚)、侧凸Cobb角(38.14°±12.84°)、顶椎旋转角(29.86°±9.65°)]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较3D打印组手术时间长(354.29±53.73min vs.282.27±73.8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钉结果统计,3D打印组共置入142枚椎弓根螺钉,其中A类128枚,B类10枚,C类4枚;机器人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94枚,其中A类86枚,B类5枚,C类3枚;两组患者均未出现D、E两类;3D打印组置钉准确率(90.14%)及满意度(97.18%),分别与机器人组置钉准确率(91.49%)及满意度(96.81%)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3D打印组(36.36%)与机器人组(57.14%)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辅助置钉方式均可以协助脊柱外科医师进行ADS患者的精准置钉,但3D打印个体化导板置钉用时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 3D打印导板 机器人辅助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治疗研究现状
6
作者 姜兆祥 徐展望 《光明中医》 2024年第3期477-479,共3页
随着社会发展,腰椎退变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LDD)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已成为现代人常见、多发的脊柱疾病,多发于老年人。基于不同患者不同情况,且随着手术工具的更新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治疗方式的选择成为临床医师的... 随着社会发展,腰椎退变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LDD)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已成为现代人常见、多发的脊柱疾病,多发于老年人。基于不同患者不同情况,且随着手术工具的更新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治疗方式的选择成为临床医师的一项难题。该文就LDD的不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师制定不同患者的治疗策略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证 腰椎退变性疾病 中医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综述
下载PDF
电针联合中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验案
7
作者 朱靖宜 王晓慧 +2 位作者 洪俊豹 田元祥 赵建新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2期87-89,共3页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是常见的腰椎管狭窄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臀部或下肢疼痛、神经源性跛行、伴或不伴腰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赵建新教授以补益肝肾、清热祛湿、通络止痛为治则,运用电针联合中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取较好的...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是常见的腰椎管狭窄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臀部或下肢疼痛、神经源性跛行、伴或不伴腰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赵建新教授以补益肝肾、清热祛湿、通络止痛为治则,运用电针联合中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取较好的疗效。该文介绍电针联合中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痹证 腰痛 电针 中药 间歇性跛行
下载PDF
退变性半月板损伤与下肢力线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张慧林 谢峰 +3 位作者 徐明灯 马剑 董博赞 何小强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87,共5页
目的 比较退变性内侧半月板损伤与外侧半月板损伤之间下肢力线差异,探究半月板损伤与下肢力线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经关节镜手术治疗的退变性半月板损伤患者90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45例;年龄40~59岁,中位年龄52岁... 目的 比较退变性内侧半月板损伤与外侧半月板损伤之间下肢力线差异,探究半月板损伤与下肢力线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经关节镜手术治疗的退变性半月板损伤患者90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45例;年龄40~59岁,中位年龄52岁。内侧半月板损伤组47例,外侧半月板损伤组43例。在全长片上测量髋-膝-踝角(HKA角)并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 内侧半月板损伤组与外侧半月板损伤组患者性别、年龄、下肢侧别、体质量指数、损伤部位、损伤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侧半月板损伤组HKA角为(177.20±2.46)°,外侧半月板损伤组为(181.05±3.1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退变性内侧半月板损伤与外侧半月板损伤之间HKA角存在差异,下肢力线与退变性半月板损伤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半月板损伤 下肢力线 HKA角
下载PDF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后路手术患者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及护理策略
9
作者 顾锦宇 季萍 +1 位作者 赵书杰 赵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S)后路手术患者隐性失血(HBL)的影响因素及护理策略。方法选取行脊柱后路手术治疗的80例ADS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和围术期失血相关指标。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HBL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S)后路手术患者隐性失血(HBL)的影响因素及护理策略。方法选取行脊柱后路手术治疗的80例ADS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和围术期失血相关指标。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HBL的影响因素。结果手术时间长、肌肉厚度大和接受异体输血是ADS患者HBL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女性、使用自体血回输和术中使用保温毯是HBL升高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针对上述HBL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做好术前准备,加强术中ADS患者的体温管理,进而加快患者的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 脊柱手术 隐性失血 影响因素 护理策略
下载PDF
通督五线针法联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早期退变性脊柱不稳定疗效观察
10
作者 田瑞 郝军 王宗亮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3期583-585,共3页
目的:观察通督五线针法联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早期退变性脊柱不稳定的疗效。方法:84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均用核心稳定训练治疗,联合组加用通督五线针法治疗。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疼痛、脊柱OD... 目的:观察通督五线针法联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早期退变性脊柱不稳定的疗效。方法:84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均用核心稳定训练治疗,联合组加用通督五线针法治疗。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疼痛、脊柱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UHBE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五线针法联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早期退变性脊柱不稳定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退变性脊柱不稳定 通督五线针法 核心稳定训练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对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评价
11
作者 李朝福 何秀梅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 探讨针对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LDH)采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退变性LDH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经皮内镜椎板间... 目的 探讨针对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LDH)采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退变性LDH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对比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功能与疼痛评分(JOA、ODI、VAS)、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术前,两组腰椎功能与疼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JOA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ODI评分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针对并发症统计结果,未见组间发生率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取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退变性LDH的效果满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以及缓解疼痛,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退变性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腰椎功能 疼痛
下载PDF
分析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任伟彬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59-0062,共4页
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采取UBE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和治... 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采取UBE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后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DI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0.0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中,应用UBE技术可有效提升手术效率,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治疗安全性,改善患者的手术治疗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UBE手术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应用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早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邢建强 王大巍 +3 位作者 王子龙 孙兆忠 李瑞 邵滨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1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I度退变性腰椎滑脱症(L3-L5)的安全性及早中期疗效。方法采用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治疗40例L3-L5单节段I度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手术前、术后3个月及1年的VAS评分、OD...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I度退变性腰椎滑脱症(L3-L5)的安全性及早中期疗效。方法采用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治疗40例L3-L5单节段I度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手术前、术后3个月及1年的VAS评分、ODI指数、椎间高度及JOA评分,以及术后1年的椎间融合率、治疗后JOA评分改善率。结果40例患者术后3个月及1年随访时的腰腿痛VA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及椎间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OLIF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0.0%,术后1年JOA评分改善率为(64.1±3.6)%,椎间未融合及椎体塌陷各3例。结论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治疗L3-L5单节段I度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安全、效果确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更好地保护脊柱后方结构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 疗效
下载PDF
日间管理模式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安全性及早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龙 陈宇 +6 位作者 汪凡栋 刘元彬 宋昭君 王淼 周永 刘会毅 郑佳状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93-799,共7页
目的:探究将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cervical degenerative diseases,CDD)纳入日间管理模式的安全性及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2023年3月接受日间ACDF... 目的:探究将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cervical degenerative diseases,CDD)纳入日间管理模式的安全性及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2023年3月接受日间ACDF手术治疗的12例CDD患者。其中,女性10例,男性2例,年龄53.7±8.6岁(36~67岁),单节段手术8例,双节段手术4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出院后30d再入院率及并发症、患者就医满意度等,评价手术安全性及早期临床结果。术前和出院当日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JOA评分改善率(recovery rate,RR)评估患者疼痛改善情况及神经功能。术后2d,拍摄颈椎X线片、CT及MRI以评估置入物的位置、神经减压情况和颈椎生理曲度。结果:1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随访时间2.5±0.8个月(1~6个月),患者疼痛症状及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手术时间为71.3±20.5min,术中出血量为14.6±8.4mL,术后引流量为8.8±7.3mL。出院当日VAS(2.1±0.9分)、NDI[(22.4±3.5)%]、JOA评分(14.3±1.1分)较术前VAS(6.6±1.7分)、NDI[(66.3±4.7)%]、JOA评分(8.3±1.3分)分别明显改善(P<0.05),JOA评分RR为100%。术后1例患者出现轻度吞咽困难(8.3%),未经特殊处理,症状自行消失。随访期间,无出院后30d内再入院病例,1例患者出院后6d出现切口血肿,患者无呼吸及吞咽困难,经专科检查评估后行加压包扎,4d后自愈。所有患者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置入物位置理想,神经减压充分,术后颈椎生理曲度(28.7°±2.0°)较术前(15.7°±4.6°)明显改善(P<0.05)。结论:日间ACDF的安全性及早期疗效较为满意,可为合适的CDD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手术模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手术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颈椎退变性疾病 安全性 早期疗效
下载PDF
前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一期联合前外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 被引量:1
15
作者 白亮 陈勇 +4 位作者 李伟 张雷 赵耀伟 曾庆亮 庄全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8-123,共6页
目的 探讨经前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LIF)一期联合前外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2018年2月~2020年3月我科采用OLIF一期联合前外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76例腰椎退变性疾病,从前... 目的 探讨经前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LIF)一期联合前外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2018年2月~2020年3月我科采用OLIF一期联合前外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76例腰椎退变性疾病,从前外侧入路钝性分离三层腹肌,并在腰大肌前间隙显露椎间隙,一期植入融合器及单侧螺钉及复位棒。比较术前与术后1周椎间隙高度、双侧椎间孔高度、椎管横截面面积,术前与术后1周、末次随访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结果 并发症发生率26.3%(20/76):术中4例节段动脉损伤出血,经过压迫止血及使用止血材料后出血停止;术后4例大腿前方疼痛,4例交感神经链损伤,对症及营养神经等治疗症状1~3个月后均缓解;8例融合器下沉,延长卧床休息时间等治疗,术后复查亦稳定融合。术后1周椎间隙高度(1.1±0.2)cm,明显高于术前(0.7±0.2)cm(t=-11.654,P=0.000);术后1周椎间孔高度左侧(2.1±0.2)cm,右侧(2.0±0.3)cm,均明显高于术前左侧(1.7±0.2)cm和右侧(1.6±0.3)cm(t=-13.748,P=0.000;t=-9.688,P=0.000);术后1周椎管横截面面积(1.4±0.2)cm^(2),明显大于术前(0.9±0.3)cm^(2)(t=-16.317,P=0.000)。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腰、腿疼痛VAS评分和ODI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00)。结论 OLIF一期联合前外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置钉固定安全高效,骨融合率高,为腰椎退变的微创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 腰椎退变性疾病 钉棒系统
下载PDF
OLIF联合后路固定术与TLIF术在腰椎退变性椎管狭窄中的疗效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守宁 刘伟 韩生寿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4-558,共5页
目的探究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后路固定术与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术在腰椎退变性椎管狭窄中疗效对比。方法选取6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抽样、双盲法分为OLIF联合组(34例,采用OLIF联合后路固定术进行手术治... 目的探究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后路固定术与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术在腰椎退变性椎管狭窄中疗效对比。方法选取6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抽样、双盲法分为OLIF联合组(34例,采用OLIF联合后路固定术进行手术治疗)和TLIF组(26例,采用TLIF术进行手术治疗)。观察两组影像学、手术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量表(JOA)评分、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OLIF联合组手术后图像对比度(DH)、椎间孔高度(CSH)短于TLIF组,椎管面积(CAS)、椎间孔面积(CASF)小于TLIF组,手术后术中出血量少于TLIF组,术后卧床及住院时间短于TLIF组,手术后VAS、ODI、JOA评分明显低于TLIF组,手术后治疗总有效率高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比TLIF术,OLIF联合后路固定术在腰椎退变性椎管狭窄中效果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手术指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 后路固定术 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退变性椎管狭窄
下载PDF
经椎弓根螺钉半刚性固定装置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德彦 林宏生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843-1845,共3页
腰椎退变性疾病包括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腰椎管狭窄、退变性腰椎侧弯及退变性腰椎滑脱等,其主要症状是腰腿痛伴或不伴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减压、矫正畸形、稳定是外科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传统的原则,而矫正畸形和稳定主要依靠病变... 腰椎退变性疾病包括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腰椎管狭窄、退变性腰椎侧弯及退变性腰椎滑脱等,其主要症状是腰腿痛伴或不伴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减压、矫正畸形、稳定是外科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传统的原则,而矫正畸形和稳定主要依靠病变节段的融合及固定。基于椎弓根螺钉的腰椎固定装置是稳定腰椎的经典方法,椎弓根螺钉固定装置种类颇多,可分为刚性固定(rigid fixation)、软固定(soft fixation)及目前应用较多的半刚性固定。本文就经椎弓根螺钉腰椎半刚性固定装置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经椎弓根螺钉 固定装置 外科治疗 刚性 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 退变性腰椎滑脱 退变性腰椎侧弯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出现冠状位一致性脊柱序列的原因及矫形术后失平衡的危险因素分析
18
作者 张子方 郑国权 +3 位作者 宋凯 薛超 王岩 王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5-212,共8页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患者冠状位躯干偏移与侧凸同向性(冠状位一致性)脊柱序列的相关因素及矫形术后早期冠状位失平衡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5月~2020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单一中心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患者冠状位躯干偏移与侧凸同向性(冠状位一致性)脊柱序列的相关因素及矫形术后早期冠状位失平衡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5月~2020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单一中心手术治疗的75例DLS患者,均行后路截骨矫形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固定椎体≥5).根据术前C7铅垂线(C7 plumb line,C7PL)偏移与侧凸方向的关系,将患者分为两型:Ⅰ型,C7PL与侧凸同向;Ⅱ型,C7PL与侧凸相悖.定义C7PL到骶骨中点的距离为冠状位平衡距(coronal balance distance,CBD),CBD≥30mm即为冠状位失平衡(coronal imbalance,CIB).根据术后CBD将Ⅰ型患者分为A组(CBD≥30mm)和B组(CBD<30mm).记录所有患者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包括CBD、主弯 Cobb 角(major curve Cobb,MCC)、腰骶弯 Cobb 角(fractional Cobb,FC)、L4 及 L5 椎体倾斜度、顶椎侧方滑移度(滑向凸侧为+;滑向凹侧为-)、主弯累及椎体数;手术参数包括主弯矫正度及其矫正率、固定椎体数、上端固定椎(upper instrumented vertebra,UIV)及下端固定椎(lower instrumented vertebra,LIV).应用观测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Ⅰ型患者顶椎侧方滑移度临界值及Ⅰ型患者主弯矫正率,根据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ROC curve,AUC)得出相应临界值,并计算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组间正态分布参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定性变量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检验,并计算相应比值比(odds ratio,OR).结果:75例DLS患者中男15例,女60例;年龄62.93±8.42岁.Ⅰ型和Ⅱ型冠状位序列分别有33例和42例,其中Ⅰ型术前CIB患者12例、术后12例;Ⅱ型患者术前CIB有5例、术后6例,Ⅰ型患者手术前后CIB发生率均显著大于Ⅱ型患者(P<0.05).Ⅰ型患者术前CBD(P=0.01)、顶椎侧方滑移度(P<0.001)及L4椎体倾斜度(P=0.015)显著大于Ⅱ型患者,其余均无异常(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Ⅰ型患者顶椎侧方滑移度临界值为6.5mm,敏感度=91.7%,特异度=85.7%;AUC=0.903,95%CI:0.793~1.000.Ⅰ型DLS患者分为A组12例、B组21例.A组患者术前顶椎侧方滑移度(P=0.037)、L4椎体倾斜度(P=0.001)及L5椎体倾斜度(P=0.038)均显著大于B组;两组患者固定节段、UIV及LIV均无统计学差异,但A组患者侧凸矫正度(P=0.001)及其矫正率(P<0.001)均显著大于B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Ⅰ型患者主弯矫正率临界值为65.0%,敏感度=75.0%,特异度=81.0%;AUC=0.861,95%CI:0.739~0.984;即Ⅰ型患者主弯矫正率超过65%,术后CIB发生率显著增加(OR:9.6;95%CI:1.847~49.884;P=0.009).结论:DLS患者术前CBD及主弯顶椎椎体向凸侧滑移可能为Ⅰ型冠状位序列的重要相关因素,且顶椎侧方滑移度≥6.5mm将导致此型患者发生术前CIB.此外,Ⅰ型DLS患者L4/L5椎体倾斜度越大,主弯矫正度过大,则术后即发生CIB几率越大,且主弯矫正率超过65%时,术后CIB发生率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侧凸 冠状位失平衡 冠状位平衡距 相关因素 观测者操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通道肌间隙入路经椎弓根动态棒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效果观察
19
作者 王衡 安博 +5 位作者 刘英杰 冯金勇 邵科武 单朝 郭新军 朱卉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3-268,共6页
目的:评估通道肌间隙入路(Wistle入路)经椎弓根动态棒固定手术(Dynesys)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36例,在全麻下通过微创通道Wistle入路完成神经减压及双侧Dynesys... 目的:评估通道肌间隙入路(Wistle入路)经椎弓根动态棒固定手术(Dynesys)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36例,在全麻下通过微创通道Wistle入路完成神经减压及双侧Dynesys椎弓根螺钉置入(微创组);选取同期后正中入路神经减压辅助Dynesys手术的患者40例作为常规组。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第1、3、5天检测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术前、术后第5天、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时记录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后3、6、12个月,末次随访时记录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手术节段及上邻节段的活动度(ROM)以及手术节段的椎间隙高度(DH);记录末次随访时的MacNab优良率;记录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小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CPK水平先升高后降低,微创组升高幅度小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腰腿痛VAS均降低,微创组腰痛VAS降低幅度大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ODI、手术节段ROM均逐渐减小,上邻节段ROM逐渐增大,DH先增加后降低;微创组上邻节段ROM小于常规组(P<0.05)。两组MacNab优良率、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istle入路Dynesys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令人满意,优于后正中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肌间隙入路 经椎弓根动态棒固定 DYNESYS
下载PDF
颈椎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合并退变性颈椎后凸的中长期疗效
20
作者 张立 王勇 +7 位作者 陈安富 林华刚 陈聪 郭家斌 孙宇 刁垠泽 张凤山 周非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76-784,共9页
目的:观察颈后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合并退变性颈椎后凸患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9年9月,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 目的:观察颈后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合并退变性颈椎后凸患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9年9月,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18例多节段脊髓受压的慢性颈脊髓病合并退变性颈椎后凸患者,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52.3±8.1岁;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合并慢性颈脊髓病5例,脊髓型颈椎病13例.减压节段:17例为C3~C7,1例为C3~T1,术中固定融合3.8±1.0个椎体.12例患者出院时(术后2周左右)复查颈椎MRI,1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13.5年(10.5±2.8年).在术前、出院时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后凸节段Cobb角,在颈椎MRI上测量脊髓前缘角及改良K线,末次随访时在X线片上评估手术固定节段骨性融合及后凸矫形角度丢失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进行JOA评分及颈痛VAS评分.结果:18例患者术前后凸节段的局部Cobb角为6.6°±6.5°后凸,术后2周为3.8°±8.0°前凸,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前C2~C7颈椎Cobb角为1.3°±9.4°前凸,术后2周为5.8°±7.0°前凸,无显著性差异(P>0.05).12例患者颈椎MRI上测量脊髓前缘角术前为11.1°±4.2°后凸,术后2周为1.3°±5.2°后凸,有显著性差异(P<0.01);C2~C7节段脊髓前缘角术前为6.5°±4.4°后凸,术后2周为1.1°±6.3°前凸,有显著性差异(P<0.01).7例(39%)患者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均在术后1~4个月内完全恢复.术后末次随访11例患者颈椎侧位X线片显示手术固定节段均获骨性融合,后凸矫形角度无丢失;颈椎MRI显示脊髓无受压,正中矢状位片显示脊髓前缘角无丢失.11例患者JOA评分术前8.0±2.8分,末次随访时15.6±0.9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JOA评分改善率(83±14)%;颈痛VAS评分术前为2.2±3.0分,末次随访时为1.11.2分,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合并有退变性颈椎后凸的多节段受压的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采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融合术可以获得长期稳定、良好的脊髓功能改善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 退变性后凸 椎弓根螺钉 脊髓前缘角 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