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Ⅰ型Modic改变的体积测量及其与腰椎退变性不稳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罗科锋 蒋国强 +2 位作者 卢斌 岳兵 陆继业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31期31-33,共3页
目的对腰椎MRI上的Ⅰ型Modic改变进行量化分析,分析其与腰椎退变性不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7月间有腰痛且伴Ⅰ型Modic改变但无椎体间不稳的30例患者,对其进行Modic改变的体积测量,按体积值大小分为两组,以及有腰痛不... 目的对腰椎MRI上的Ⅰ型Modic改变进行量化分析,分析其与腰椎退变性不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7月间有腰痛且伴Ⅰ型Modic改变但无椎体间不稳的30例患者,对其进行Modic改变的体积测量,按体积值大小分为两组,以及有腰痛不伴Modic改变、椎体间不稳的30例患者列为对照组,随访6、12个月后再次评估各组腰椎不稳的发生率,分析Ⅰ型Modic改变与腰椎退变性不稳的关系。结果随访6、12个月后Ⅰ型Modic改变组中发生腰椎不稳分别有7例和9例,其中体积较大组分别有4例和6例,体积较小组分别有3例和3例,无Ⅰ型Modic改变组中发生腰椎不稳分别有1例和2例。统计分析得出,Ⅰ型Modic改变患者的不稳发生率均高(P<0.05),但Ⅰ型Modic改变的体积值大小与不稳发生率高低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Ⅰ型Modic改变与腰椎退变性不稳之间具有相关性,但Ⅰ型Modic改变的体积大小尚不能用来预测腰椎退变性不稳的发生率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Modic改变 量化分析 腰椎退变性不稳
下载PDF
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退变性不稳的疗效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健 张振山 +3 位作者 赵洪普 张平 潘永谦 钟志宏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退变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09年6月确诊为下腰椎退变性不稳并神经根管狭窄行后路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患者16... 目的:探讨后路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退变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09年6月确诊为下腰椎退变性不稳并神经根管狭窄行后路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患者16例。观察临床疗效及椎体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原有神经压迫症状大部分恢复,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改善,(P〈0.05)。椎间高度由术前平均高度(5.12±0.98)mm增加到术后平均(12.71±1.00)mm(P〈0.05),4~5个月后可见骨融合征象,椎间融合率约为水93.8%(15/16)。内固定未见松脱、断裂等并发症,优良率87.5%(14/16)。结论:后路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可达到彻底减压、神经根松解、腰椎稳定性的重建、满意植骨合率的目的,同时具有医疗费用低、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下腰椎退变性不稳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椎 退变性不稳 椎间融合 骨移植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后路有限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不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发泳 尹金铭 +1 位作者 林榕镔 罗佛长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22期62-64,69,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有限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4年2月诊治的腰椎退变性不稳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有限... 目的探讨后路有限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4年2月诊治的腰椎退变性不稳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有限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疼痛、行走、坐立、自理能力、提物、睡眠、总评分)、VAS评分均显著降低,疼痛程度均明显减轻,且观察组治疗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疼痛、行走、坐立、自理能力、提物、睡眠、总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有限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是治疗腰椎退变性不稳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有限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 腰椎退变性不稳 传统后路开放手术
下载PDF
下腰椎退变性不稳的手术治疗
4
作者 温世明 薛金山 +3 位作者 张文 焦宁 卫建峰 窦榆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9期621-622,共2页
关键词 手术治疗 退变性不稳 下腰椎 腰椎间盘突出症 2003年7月 1999年 椎间盘摘除 椎弓根系统 腰椎不稳
下载PDF
下位颈椎劳损与退变性不稳的诊断要点
5
作者 杨友全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1年第4期284-285,共2页
关键词 下位颈椎劳损 退变性不稳 诊断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退变性不稳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金洪 邓盛江 +2 位作者 孙红振 胡波 刘鹏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11期1663-1665,共3页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手术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退变不稳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腰...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手术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退变不稳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评价临床疗效和手术满意度。结果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优良率为94.44%,其中优24例(66.67%),良10例(27.77%),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自评满意度和医生评价满意度均为94.44%;同时半年以后植骨融合率亦为94.44%。结论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和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退变不稳效果显著,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退变性不稳 椎弓根螺钉系统 椎间植骨融合术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腰椎MRI参数改变及临床意义分析
7
作者 刘金涛 石伦 刘益兵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5期70-71,75,共3页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腰椎核磁共振成像(MRI)参数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于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86例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纳入不稳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86例退变性腰椎稳定患者纳入稳定组,所有患者均行MRI...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腰椎核磁共振成像(MRI)参数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于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86例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纳入不稳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86例退变性腰椎稳定患者纳入稳定组,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对比不稳组、稳定组MRI参数情况,分析腰椎不稳与MRI参数之间相关性。结果:不稳组腰骶角、黄韧带厚度、小关节积液厚度大于稳定组(P<0.05),腰椎间盘退变分级、小关节退变分级劣于稳定组(P<0.05)。腰椎不稳与各项MRI参数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腰椎MRI参数有异常改变,各项参数与腰椎不稳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不稳 核磁共振成像 腰骶角 黄韧带厚度 小关节积液厚度
下载PDF
两种椎间融合法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建乔 董黎强 +4 位作者 金才益 曾忠友 吴鹏 王斌 汤静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加碳纤维椎间融合器(cage)融合和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加椎间单纯植骨融合在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中的临床疗效以及影像学结果。方法:2003年10月~2004年12月收治且获得2年以上随访的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共10...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加碳纤维椎间融合器(cage)融合和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加椎间单纯植骨融合在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中的临床疗效以及影像学结果。方法:2003年10月~2004年12月收治且获得2年以上随访的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共101例,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根据椎间融合方法不同,分为A组(cage椎间融合)和B组(椎间植骨融合)。A组男18例,女25例,平均年龄53.3岁;B组男33例,女25例,平均年龄56.2岁。按照0~9分法评估临床疗效,应用X线片评价两组患者植骨融合情况及椎间高度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等方面的差异。结果:A组优良率为93.0%,B组为77.6%。A组融合率为95.35%,B组为81.04%,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7d,A组椎间高度平均为11.3±1.4mm,B组为11.2±1.6mm,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年时A组为11.1±1.5mm,B组为9.2±1.4mm,两组椎间高度丢失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的基础上,采用碳纤维椎间融合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在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和维持椎间隙高度方面均优于椎间单纯植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不稳 碳纤维椎间融合器 椎间融合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1
9
作者 张立国 朱裕昌 +2 位作者 徐玉良 童立苗 方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35-337,共3页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与治疗,比较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03例腰椎不稳症患者被分成两组进行为期10年的调查,其中手术组49例,采用后路棘突椎板间“H”型植骨融合术治疗;保守治疗组54例。所有患者均分别于治疗前...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与治疗,比较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03例腰椎不稳症患者被分成两组进行为期10年的调查,其中手术组49例,采用后路棘突椎板间“H”型植骨融合术治疗;保守治疗组54例。所有患者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年、10年,由专人随访并予问卷调查及评分。结果:治疗后1年,手术组、保守治疗组评分由1郾65、1郾74提高至2郾88、2郾06;治疗后10年,手术组及保守治疗组评分分别提高至3郾61、2郾59,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两组间评分亦有显著差异,其中中、青年组评分手术组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P<0郾001),而老年组间则无显著差异(P>0郾05)。结论: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应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X线测量。手术治疗应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年龄、职业及X线测量等多种因素。对中、青年患者,腰椎融合术可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早日恢复工作,是较好选择;而对老年患者,保守治疗效果并不低于手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不稳 诊断 治疗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后路椎间盘镜下B-Twin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春海 叶伟 +4 位作者 黄东生 苏培强 梁安靖 彭焰 刘尚礼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4期286-288,共3页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B-Twin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手术疗效。方法收治退变性腰椎不稳16例16间隙,其中L1、21例,L4、510例,L5S15例。所有患者均辅以X线、CT或MRI检查,手术方式为后路椎间盘镜下B-Twin椎间融合术。结果术前Oswestry...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B-Twin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手术疗效。方法收治退变性腰椎不稳16例16间隙,其中L1、21例,L4、510例,L5S15例。所有患者均辅以X线、CT或MRI检查,手术方式为后路椎间盘镜下B-Twin椎间融合术。结果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为(50.06±14.42)分,术后第3天(17.63±6.89)分(P<0.01),术后3个月(10.75±4.68)分(P<0.01),随访期末(9.06±3.38)分(P<0.01)。椎间隙高度保持良好,椎间融合器位置良好;1例融合器塌陷,15例植骨获融合,无感染、血肿、神经功能损伤及融合器脱落等其他并发症。结论后路椎间盘镜下B-Twin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好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不稳 治疗 脊柱融合 椎间盘镜
下载PDF
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85例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建乔 陆金荣 +3 位作者 金才益 任忠明 黄志海 袁维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43-245,共3页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适应正及疗效.方法:2000年4月~2002年6月手术治疗并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85例,手术方式包括:椎弓根固定+后外侧植骨32例(A组);椎弓根固定+椎管探查减压+椎间植骨31例(B组);椎弓根固定...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适应正及疗效.方法:2000年4月~2002年6月手术治疗并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85例,手术方式包括:椎弓根固定+后外侧植骨32例(A组);椎弓根固定+椎管探查减压+椎间植骨31例(B组);椎弓根固定+椎管探查减压+椎间融合器(cage)固定22例(C组).结果:根据影像学检查,三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78.1%、83.9%、95.5%;按0~9分法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1.3%、86.8%、90.9%.结论:椎弓根螺钉固定可使不稳节段达到即刻稳定,提高植骨融合率和手术疗效;应根据腰椎退变及硬膜囊神经根受压的程度选择合适的融合术式;cage的应用为融合术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治疗 退变性腰椎不稳 手术适应证 手术方式 椎管探查减压 椎间融合器
下载PDF
后路小切口下B-Twin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 被引量:7
12
作者 叶伟 李春海 +3 位作者 丁悦 张硕凌 朱伟荣 刘尚礼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小切口下B-Twin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33~65岁,平均44岁。腰椎前屈后伸侧位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存在腰椎不稳,其中L4/512... 目的:探讨后路小切口下B-Twin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33~65岁,平均44岁。腰椎前屈后伸侧位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存在腰椎不稳,其中L4/512例,L5/S18例。MRI显示不稳节段合并中央型椎间盘突出9例,侧方椎间盘突出11例;同时合并腰椎管狭窄15例,其中侧隐窝狭窄11例,中央型椎管狭窄4例。均采用后路小切口下椎间盘切除、神经根管探查减压和B-Twin椎间融合术。结果:手术时间为1.3~2.3h,平均1.8h;术中出血量为70~90ml,平均80.7ml。术中无硬脊膜损伤,术后无脑脊液漏、神经功能损伤、伤口血肿等并发症发生。失访1例,19例随访6个月~2.5年,平均1.3年。患者术前Osweste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为38.74±4.70分,术后第3天为12.26±2.18分,术后3个月为9.95±2.39分,末次随访为8.05±2.07分,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P<0.01,术后3个月与术后第3天比较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个月比较P>0.05。术前病变椎间隙高度为9.73±1.49mm,术后第3天为13.53±1.63mm,末次随访为12.32±1.42mm,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P<0.01,末次随访与术后第3天比较P<0.05。10例融合器出现2mm以内沉陷,5例出现较明显沉陷(>2mm),无融合器脱落。18例患者植骨融合,1例未融合但无任何临床症状。2例仍有腿部疼痛,1例予保守治疗后好转,1例为骨粒脱落所致未进一步治疗。结论:后路小切口下B-Twin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创伤较小、安全性较高、近期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不稳 B—Twin椎间融合器 后路 小切口
下载PDF
退变性颈椎不稳的回顾性调查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邹军 王与荣 +1 位作者 赵建宁 吴苏稼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414-417,共4页
目的 :探讨退变性颈椎不稳的定义、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分析其外科手术的远期疗效和影响因素 ,了解颈椎手术和颈椎稳定性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对 10 3例退变性颈椎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 ,包括收集完整的病案资料 ,进行影像学测量... 目的 :探讨退变性颈椎不稳的定义、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分析其外科手术的远期疗效和影响因素 ,了解颈椎手术和颈椎稳定性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对 10 3例退变性颈椎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 ,包括收集完整的病案资料 ,进行影像学测量和随访。 结果 :无论采用何种手术入路 ,术后手术疗效评价 (JOA)评分均比术前有显著提高 (P <0 .0 1) ;前路手术对脊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后路手术 (P <0 .0 1) ;融合笼植入术维持手术节段术后椎间隙高度的效果明显优于自体髂骨植入 (P <0 .0 1) ;就恢复颈椎生理弧度的效果而言 ,融合笼植入术亦优于自体髂骨植入 (P <0 .0 5 ) ;关于手术对颈椎不稳的改善效果 ,前入路组优于后入路组 (P <0 .0 5 ) ,使用椎间融合器组好于未使用组 (P <0 .0 5 )。 结论 :退变性颈椎不稳并不是单独存在的疾病 ,而是缓慢进行性发展的力学状态改变 ,常和脊髓型颈椎病伴随发生 ,并对后者的进展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提高临床医师的警惕性 ,密切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 ,才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处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颈椎不稳 临床研究 回顾性研究 影像测量
下载PDF
牵引为主治疗退变性颈椎不稳56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许建文 李寿斌 +4 位作者 彭京 何元诚 潘汉升 黄民锋 胡钢锋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39-740,共2页
关键词 退变性颈椎不稳 牵引疗法 中药汤剂 推拿疗法 丹参注射液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不稳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0
15
作者 卢小兵 郁忠杰 童晶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11-413,共3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不稳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0例老年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各25例,分别行微创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和常规后...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不稳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0例老年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各25例,分别行微创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和常规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下地时间、术后使用止痛药的比例和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植骨融合率,术后1年采用Oswese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分,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使用止痛药比例、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组(P<0.05),平均下地时间明显短于开放组(P<0.05),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1年植骨融合率(88.0%)明显高于开放组(60.0%,P<0.05),微创组ODI改善率[(43.7±7.2)%]明显高于开放组[(36.8±8.7)%,P<0.05],微创组临床疗效优10例、良13例、可2例,开放组优4例、良13例、可8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是治疗腰椎退变性不稳的良好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不稳 经皮椎弓根钉 极外侧椎间融合
下载PDF
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伟 王磊磊 +3 位作者 艾买提江.苏来满 马晓生 胡永胜 郑君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5111-511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该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9例腰椎不稳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3例,分别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合并植骨融合术(弓根螺钉组)、切开复位内固定合并植骨...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该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9例腰椎不稳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3例,分别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合并植骨融合术(弓根螺钉组)、切开复位内固定合并植骨融合术(内固定组)和切开复位椎间融合器融合术(融合器组)治疗,比较三组的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术后及出院前分别检测血沉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末次随访采用JOA评分系统评价脊柱功能,定期复查X线片判断融合效果。结果弓根螺钉组在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方面明显低于内固定组和融合器组(P<0.05)。随访1年后,弓根螺钉组、融合器组无1例未融合,内固定组3例未融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术后血沉为28 mm/h,CRP为1.36 ng/L,明显高于弓根螺钉组和融合器组;末次随访弓根螺钉组JOA评分(87.8±1.8)分,内固定组(80.1±2.9)分,融合器组为(89.1±1.9)分。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合并植骨融合术和切开复位椎间融合器内固定均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可靠方法,但是前者还具有廉价、微创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弓根螺钉 切开复位内固定 退变性腰椎不稳
下载PDF
下位节段椎间融合器融合、上位节段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双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明凯 汤健 尤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下位节段椎间融合器融合、上位节段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双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双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75例,其中35例采用下位节段椎间融合器融合、上位节段自体骨植骨融合联合后路内固定系统治疗(改良组),4... 目的探讨下位节段椎间融合器融合、上位节段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双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双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75例,其中35例采用下位节段椎间融合器融合、上位节段自体骨植骨融合联合后路内固定系统治疗(改良组),40例采用双节段椎间融合器融合联合后路内固定系统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16个月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功能评分(简称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及术后16个月上、下邻近节段的椎间隙高度及椎间盘Pfirrmann评分。结果两组术后1、16个月JOA评分均高于术前,VAS均低于术前(P均<0.05);两组术后1、16个月JOA评分及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上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均降低,但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两组术后下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及上、下邻近节段椎间盘Pfirrmann评分均较术前无明显改变,两组术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下位节段椎间融合器融合、上位节段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双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效果较好,并可减少上邻近节段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不稳 椎间融合 椎间植骨 椎间融合器
下载PDF
MRI矢状位及轴位参数与退变性腰椎不稳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陆云华 李金矿 +1 位作者 龚福林 王玉洁 《颈腰痛杂志》 2021年第2期252-254,共3页
目的分析MRI矢状位及轴位参数与退变性腰椎不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23例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腰椎不稳分为稳定组73例和不稳组50例,均进行MRI矢状位及轴位扫描。比较两组的腰骶角、黄韧带... 目的分析MRI矢状位及轴位参数与退变性腰椎不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23例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腰椎不稳分为稳定组73例和不稳组50例,均进行MRI矢状位及轴位扫描。比较两组的腰骶角、黄韧带厚度、小关节积液宽度、腰椎间盘退变分级、小关节退变分级。结果稳定组的腰骶角、黄韧带厚度、小关节积液宽度显著低于不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的腰椎间盘退变程度显著低于不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的小关节退变程度显著低于不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腰骶角、黄韧带厚度、小关节积液宽度、腰椎间盘退变分级、小关节退变分级均与退变性腰椎不稳呈正相关(P<0.05)。结论MRI矢状位及轴位参数与退变性腰椎不稳有显著相关性,临床可根据患者腰骶角、黄韧带厚度等对退变性腰椎不稳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退变性腰椎不稳 腰骶角 黄韧带厚度 腰椎间盘退 小关节退
下载PDF
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建乔 陆金荣 +4 位作者 金鹏飞 金才益 任忠明 王斌 裴斐 《武警医学》 CAS 2005年第6期444-445,共2页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不稳 椎弓根螺钉 椎间融合器 系统治疗 2004年1月 2002年 常见疾病 治疗方法 下腰痛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不稳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
20
作者 贺学军 郑久生 +2 位作者 范友兵 孙卫东 易仁丰 《颈腰痛杂志》 2003年第4期230-231,共2页
目的 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 3 9例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的退变性腰椎不稳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椎间盘摘除并同期内固定与植骨融合稳定脊柱。结果  3 9例平均随访 2 2 .9月 ,根据... 目的 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 3 9例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的退变性腰椎不稳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椎间盘摘除并同期内固定与植骨融合稳定脊柱。结果  3 9例平均随访 2 2 .9月 ,根据邹德威的综合评价标准评估 ,优良率89.7%。结论 对经保守治疗无效 ,诊断明确的退变性腰椎不稳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摘除突出间盘的同时行经椎弓根内固定 ,植骨融合稳定脊柱 ,术式合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不稳 合并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 手术治疗 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