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退变性胸腰椎后凸脊柱矢状位序列和平衡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格日勒
梁彦
徐帅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036-1042,共7页
目的探讨退变性胸腰椎后凸(DTLK)对脊柱矢状位的影响及胸腰段后凸继发性改变对矢状位平衡的影响。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50岁以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确诊的DTLK[胸腰椎后凸角(TLK)>15°]128例(DTLK...
目的探讨退变性胸腰椎后凸(DTLK)对脊柱矢状位的影响及胸腰段后凸继发性改变对矢状位平衡的影响。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50岁以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确诊的DTLK[胸腰椎后凸角(TLK)>15°]128例(DTLK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纳入同时期单纯诊断腰椎管狭窄或椎间盘突出症且无胸腰段后凸(TLK=0°±15°)的手术患者73例为对照组。在全脊柱X线侧位片上获得以下参数:TLK、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矢状位平衡参数为矢状位偏移距离(SVA),此外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有无骨质疏松(OP),在MRI上测定L 5/S 1椎间盘信号分级(Pfirrmann分级)。基于年龄差异,用于评定脊柱平衡Lafage公式SVA=2×(年龄-55)+25作为阈值,针对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按平衡状态(SVA)分为平衡组和失衡组,明确该人群整体矢状位平衡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并分析平衡状态下脊柱各部位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DTLK组TK(30.0°±13.5°比24.2°±7.4°)和TLK(26.6°±9.7°比6.0°±6.6°)大于对照组(P<0.01),LL小于对照组(34.4°±17.7°比44.2°±1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DTLK组TK与TLK(r=0.234,P=0.008)和LL(r=0.539,P<0.001)存在相关性;LL减低与L 5/S 1间盘信号减低有正相关性(r=0.253,P=0.044)。LL丢失[RR=1.04(1.01~1.08)]和存在OP[RR=3.970(1.09~14.50)]是TLK患者易发生失衡的影响因素。DTLK平衡组患者TK的影响因素为LL(β=0.572,P<0.001)和年龄(β=0.351,P=0.045)。失衡组患者TK的正性影响因素为LL(β=0.209,P=0.015),LL对TK影响程度弱于平衡组。结论DTLK患者中LL丢失和OP更易导致失平衡及后凸进展,近端脊柱和腰椎协同维持该人群矢状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后凸
退变性胸腰椎后凸
脊柱矢状位序列
矢状位平衡
代偿机制
原文传递
题名
退变性胸腰椎后凸脊柱矢状位序列和平衡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格日勒
梁彦
徐帅
机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
出处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036-1042,共7页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232182)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RDL2022-52,RDY2021-12)
文摘
目的探讨退变性胸腰椎后凸(DTLK)对脊柱矢状位的影响及胸腰段后凸继发性改变对矢状位平衡的影响。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50岁以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确诊的DTLK[胸腰椎后凸角(TLK)>15°]128例(DTLK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纳入同时期单纯诊断腰椎管狭窄或椎间盘突出症且无胸腰段后凸(TLK=0°±15°)的手术患者73例为对照组。在全脊柱X线侧位片上获得以下参数:TLK、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矢状位平衡参数为矢状位偏移距离(SVA),此外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有无骨质疏松(OP),在MRI上测定L 5/S 1椎间盘信号分级(Pfirrmann分级)。基于年龄差异,用于评定脊柱平衡Lafage公式SVA=2×(年龄-55)+25作为阈值,针对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按平衡状态(SVA)分为平衡组和失衡组,明确该人群整体矢状位平衡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并分析平衡状态下脊柱各部位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DTLK组TK(30.0°±13.5°比24.2°±7.4°)和TLK(26.6°±9.7°比6.0°±6.6°)大于对照组(P<0.01),LL小于对照组(34.4°±17.7°比44.2°±1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DTLK组TK与TLK(r=0.234,P=0.008)和LL(r=0.539,P<0.001)存在相关性;LL减低与L 5/S 1间盘信号减低有正相关性(r=0.253,P=0.044)。LL丢失[RR=1.04(1.01~1.08)]和存在OP[RR=3.970(1.09~14.50)]是TLK患者易发生失衡的影响因素。DTLK平衡组患者TK的影响因素为LL(β=0.572,P<0.001)和年龄(β=0.351,P=0.045)。失衡组患者TK的正性影响因素为LL(β=0.209,P=0.015),LL对TK影响程度弱于平衡组。结论DTLK患者中LL丢失和OP更易导致失平衡及后凸进展,近端脊柱和腰椎协同维持该人群矢状位平衡。
关键词
脊柱
后凸
退变性胸腰椎后凸
脊柱矢状位序列
矢状位平衡
代偿机制
Keywords
Kyphosis
Degenerative thoracolumbar kyphosis
Spinal sagittal alignment
Sagittal balance
Compensatory mechanisms
分类号
R681.5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退变性胸腰椎后凸脊柱矢状位序列和平衡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
格日勒
梁彦
徐帅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