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背部肌功能锻炼维持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矫形效果的作用研究
1
作者 邱思 殷翔 +2 位作者 罗科宇 王腾羽 赵建华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规律、有效的腰背部肌肉功能锻炼在退变性脊柱侧弯接受长节段固定和融合矫形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脊柱外科诊断为退行性脊柱侧弯并接受长节段固... 目的探讨规律、有效的腰背部肌肉功能锻炼在退变性脊柱侧弯接受长节段固定和融合矫形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脊柱外科诊断为退行性脊柱侧弯并接受长节段固定和融合术的89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按照医师指导的腰背肌康复锻炼方式(飞燕动作)进行功能锻炼达到1年,将患者分为锻炼组(n=40例)、非锻炼组(n=49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2 d和术后1年骨盆[骨盆倾斜角(PT)和骶骨倾斜角(SS)]、矢状面参数[胸腰段后凸角(TLK)、腰椎前凸角(LL)、矢状位垂直偏距(SVA)、胸椎后凸角(TK)和近端交界区后凸角(PJA)]以及Oswestry残疾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术前及术后2 d时,2组患者LL、SVA、TLK、TK、PJ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锻炼组患者SVA、TLK、TK、PJA小于非锻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2 d时,2组患者SS、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锻炼组患者SS大于非锻炼组,而PT小于非锻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锻炼组患者ODI指数和VAS评分均低于非锻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JOA评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规律的腰背肌功能锻炼可以有效维持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在长节段固定和融合矫形术后矢状面的平衡效果。建议此类患者术后进行规律、有效的腰背肌功能锻炼,以降低脊柱侧弯矫形术后脊柱矢状面失衡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弯 长节段固定和融合术 脊柱平衡 腰背部功能锻炼
下载PDF
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效果及对JOA、ODI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申雨坤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5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长节段组(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和短节段... 目的探讨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长节段组(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和短节段组(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各34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长节段组的手术时间长于短节段组,术中出血量多于短节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Cobb角均减小,腰椎前凸角度均增大,且长节段组优于短节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均升高,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降低,且长节段组优于短节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各有优劣势,长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能够提高脊柱功能,改善Cobb角和腰椎前凸角度,而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这就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酌情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节段 短节段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 退变性脊柱侧弯
下载PDF
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行长节段减压固定治疗后颈椎矢状力线参数研究
3
作者 邬亚明 尹毅 +2 位作者 陈是煌 李忆杰 高鹏 《中国处方药》 2023年第5期150-152,共3页
目的分析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行长节段减压固定治疗后颈椎矢状力线参数变化及与颈椎功能相关性。方法选择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0月进行长节段减压固定术治疗的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在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2年采用X线... 目的分析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行长节段减压固定治疗后颈椎矢状力线参数变化及与颈椎功能相关性。方法选择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0月进行长节段减压固定术治疗的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在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2年采用X线测量及Surgimap软件计算患者的颈椎矢状力线参数,包括C_(1)~C_(2)颈椎前凸角(UCL)、C_(3)~C_(7)颈椎前凸角(LCL)、颈椎前凸角(CL)、颌眉角(CVBA)、T1倾斜角(T1S)、颈倾角(NT)、胸廓入口角(TIA)、T_(1)倾斜角与颈椎前凸角的差值(T_(1)S-CL);并使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价患者颈椎功能。结果术后3个月、2年,患者UCL、LCL、CL、T_(1)S、NT、TIA角大于术前(P<0.05)。术后2年,患者UCL、LCL、CL、T_(1)S、NT、TIA角最大。术后3个月、2年,患者CVBA、T1S-CL角小于术前(P<0.05)。术后2年,患者CVBA、T1S-CL角最小。术后3个月、2年,患者的NDI评分低于术前(P<0.05);术后2年,患者NDI评分最低。UCL、LCL、CL、T1S、NT、TIA角与NDI评分呈正相关(P<0.05),CVBA、T_(1)S-CL角与NDI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行长节段减压固定治疗后颈椎矢状力线参数发生明显代偿性改变,且颈椎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患者远期从矫形手术中获益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弯 长节段减压固定术 颈椎 矢状力 参数 颈椎功能
下载PDF
骨水泥加强长节段钉棒置入治疗伴骨质疏松症的退变性脊柱侧弯22例 被引量:9
4
作者 喻林 石志才 +1 位作者 白玉树 章筛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5期6963-6967,共5页
选取2003-03/2008-05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伴骨质疏松症的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22例,女18例,男4例,平均年龄67.3岁,根据患者脊柱畸形程度、神经症状等,将患者分为两组:冠状面严重畸形(cobb’s角>20°)或合并椎体... 选取2003-03/2008-05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伴骨质疏松症的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22例,女18例,男4例,平均年龄67.3岁,根据患者脊柱畸形程度、神经症状等,将患者分为两组:冠状面严重畸形(cobb’s角>20°)或合并椎体旋转半脱位以及合并椎体病理性骨折的患者14例为第1组,采取拟减压节段全椎板切除,部分切除小关节突,松解神经根,以充分减压,采用骨水泥强化的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矫形;冠状面畸形程度较轻(cobb’s角<20°),无明显椎体旋转脱位或病理性骨折,神经症状较轻,或X射线片显示椎体间部分有骨桥形成及腰椎不稳表现较轻的患者8例为第2组,采取拟减压节段椎板蝶形减压,切除增生黄韧带以扩大椎管,采用骨水泥强化的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有限矫形及固定,同时行后外侧融合。所有病例均进行36~48个月随访(平均40个月),未出现断钉、断棒,椎弓根钉拔出、松动、融合节段假关节形成以及切口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腰椎矢状面前凸角均高于术前(P<0.05),冠状面cobb’s角均低于术前(P<0.05),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神经症状JOA29分评分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退变性脊柱侧弯 内固定器 骨水泥 外科矫形 外科减压术 后外侧融合术
下载PDF
退变性脊柱侧弯内固定术后神经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置 被引量:8
5
作者 郑杰 叶虹 +1 位作者 杨永宏 楼肃亮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5期371-375,共5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degenerative scoliosis,DS)术后出现神经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4月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DS患者325例,术后出现神经并发症22例,表现为下肢疼...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degenerative scoliosis,DS)术后出现神经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4月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DS患者325例,术后出现神经并发症22例,表现为下肢疼痛及麻木16例,下肢感觉、运动功能较术前明显减退6例,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病因给以营养神经、脱水、激素、再次手术等治疗。在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分别通过VAS评分及肌力改善情况对22例患者的神经损伤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估。结果:轻度神经损伤的16例患者术后3个月症状均有所改善,VAS评分2.81±0.66,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明显改善,VAS评分1.94±0.77,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症状基本消失,VAS评分0.63±0.62,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神经损伤的6例患者术后3个月2例有所恢复,肌力改善,4例无明显改善,平均VAS评分4.83±1.17,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仍无明显改善者3例,VAS评分4.17±0.75,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无明显改善者2例,VAS评分3.00±1.26,但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术治疗DS术后出现神经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包括:术中侧弯过度矫形对脊髓、神经根的牵拉、扭转性损伤;椎弓根螺钉位置不当对神经根的直接性损伤;以及脊髓缺血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避免上述因素的出现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减少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弯 内固定术 手术后并发症 神经损伤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2
6
作者 关永林 赵学权 +2 位作者 王振东 马斌祥 孙乐伟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3期287-289,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手术矫正,对Cobb角<20°的1例患者行椎管减压、椎体融合、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对Cobb角>20°的19例患者行椎管...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手术矫正,对Cobb角<20°的1例患者行椎管减压、椎体融合、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对Cobb角>20°的19例患者行椎管减压、椎体融合、长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并植骨融合术。结果患者均获得6个月的随访。未出现术后感染及断钉、断棒等情况。Cobb角、腰椎前凸角和胸腰段后凸角: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均较术后进一步改善(P<0.05)。JOA评分及ODI评分: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均较术后进一步改善(P<0.05)。结论椎管减压是减轻患者疼痛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能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弯 后路手术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退变性脊柱侧弯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翟睿 汪学松 +1 位作者 金传峰 王明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讨退变性脊柱侧弯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总结自2010年3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共53例,其中男9例,女44例,平均年龄66.5岁(56~80岁),所有患者均行脊柱正侧位x线检查并记录Cobb角;对照组47例,由部分接受骨... 目的探讨退变性脊柱侧弯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总结自2010年3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共53例,其中男9例,女44例,平均年龄66.5岁(56~80岁),所有患者均行脊柱正侧位x线检查并记录Cobb角;对照组47例,由部分接受骨密度检测的住院患者构成,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29例,腰椎管狭窄症18例,均不合并脊柱侧弯,男16例,女31例,平均年龄64.7岁(54~83岁);两组患者均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并分别记录股骨颈、Ward,S三角和股骨大粗隆及腰椎椎体(L1-L4)的骨密度值及T值,分析患者Cobb角与对应T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确诊的53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中,平均Cobb角为32.1°±7.3°(11.6°~47.2°),平均T值为-2.87±0.78(-4.81^-0.78),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46例,骨量减少7例;对照组平均T值为-2.08±1.08(-4.76~0.56),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18例,骨量减少24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Cobb角与T值无相关性。结论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脊柱侧弯程度与骨质疏松程度无相关,骨质疏松症是退变性脊柱侧弯发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弯 骨质疏松症 相关性 骨密度
下载PDF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后远期并发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萧霖 陈仲强 +1 位作者 曾岩 钟少文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7年第1期22-27,共6页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弯(ADS)主要发生在40岁以上人群,可导致疼痛、畸形及功能障碍,严重者需行脊柱长节段减压、固定和融合术治疗。该手术有较高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常见的远期并发症包括近端交界性后凸或失败、假关节形成、内固定失败和迟...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弯(ADS)主要发生在40岁以上人群,可导致疼痛、畸形及功能障碍,严重者需行脊柱长节段减压、固定和融合术治疗。该手术有较高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常见的远期并发症包括近端交界性后凸或失败、假关节形成、内固定失败和迟发性深方感染。发生远期并发症是翻修的主要原因,应高度重视对远期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的识别和预防。该文对ADS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后远期并发症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弯 远期并发症 假关节形成 内固定失败 近端交界性后凸 迟发性感染
下载PDF
后路松解椎间支撑植骨对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治疗效果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张银顺 陶晖 +6 位作者 董福龙 钱军 李伟 章仁杰 刘畅 杨庆国 申才良 《颈腰痛杂志》 2020年第3期293-295,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松解椎间支撑植骨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后路松解椎间支撑植骨治疗的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2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 目的探讨后路松解椎间支撑植骨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后路松解椎间支撑植骨治疗的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2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患者腰椎功能进行评估,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测量术前术后及随访时侧弯Cobb角。结果患者术前侧弯Cobb角平均26.0°(15-41°),术后侧弯矫正率平均70.8%;随访时间(23.2±5.7)个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失败、松动等,侧弯矫正度无明显丢失;术前ODI指数和VAS评分分别为(61.0±11.7)%和(5.9±1.5)分,末次随访时ODI指数和VAS评分分别为(18.9±4.0)%和(1.1±0.8)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后路松解椎间支撑植骨对退变性脊柱侧弯的矫正效果明显,能较好地重建患者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改善其功能障碍,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松解 椎间 支撑植骨 退变性脊柱侧弯 功能障碍
下载PDF
丹阳地区退变性脊柱侧弯流行病学调查和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立建 吴小涛 +3 位作者 戎琳晔 王树金 王遥伟 吴树华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9期802-805,共4页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老年人退变性脊柱侧弯发病及进展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退变性脊柱侧弯提供帮助,对丹阳地区老年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以了解退变性脊柱侧弯与肥胖、骨质疏松、雌激素及大量抽烟等的关系,为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提供更加...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老年人退变性脊柱侧弯发病及进展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退变性脊柱侧弯提供帮助,对丹阳地区老年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以了解退变性脊柱侧弯与肥胖、骨质疏松、雌激素及大量抽烟等的关系,为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提供更加合理的治疗,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方法设计为横断面研究,对丹阳地区采用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按人群的年龄构成比,抽取4个居委会,每个居委会随机抽取一个居民小组(每组合适对象500人以上),结果在3 735名60岁以上人群中抽取到795人,抽样比为21.29%,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抽样人群应答率大于95%。入选对象排除糖尿病、慢性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有严重创伤病史或肿瘤病史者。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侧凸角度、骶椎前倾角、L2~4椎体前后位骨密度,女性测雌二醇水平。采用SPSS 18.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同性别、年龄组做秩和检验、不同年龄组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骨密度(bone densitometry,BMD)应用趋势卡方检验,年龄、性别、大量吸烟或被动吸烟采用行×列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侧弯组比对照组的骨密度低。侧弯组比对照组BMI指数要高,但其中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年龄分等级进行分析,除了小于65岁这个年龄组外,其他都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在侧弯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于65岁、66~70岁、大于81岁这三个年龄组的雌激素水平与BMI指数呈正相关。两组雌激素水平在小于65岁、66~70岁、71~75岁三个年龄组分布不同。76~80岁、大于81岁两个年龄组雌激素水平与侧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大量抽烟及被动抽烟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骶椎前倾指数在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骨密度进一步降低与老年性脊柱侧弯的进展存在一定相互促进的关系,抗骨质疏松治疗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对于绝经后的女性。虽然雌激素水平在脊柱侧弯的发生中无明确相关性,但是侧弯组的BMI高于阴性对照组,所以肥胖女性一定要控制体重。外源性激素替代治疗需谨慎,因为外源性雌激素干预本身也存在一定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弯 骨密度 身高体重指数 雌二醇 COBB角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置钉在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弯矫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昆 宋旆文 +5 位作者 张银顺 董福龙 李伟 章仁杰 钱军 申才良 《颈腰痛杂志》 2022年第4期517-519,共3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置钉在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弯(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矫形术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因ADS就诊、行后路短节段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32例,其中机器人置钉15例,徒手置钉17例...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置钉在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弯(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矫形术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因ADS就诊、行后路短节段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32例,其中机器人置钉15例,徒手置钉17例。分析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平均置钉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置钉准确率。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结束,均未出现椎弓根螺钉相关的神经、血管损伤及深部感染。与徒手组相比,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平均置钉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查影像学,机器人组置钉准确率明显高于徒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置钉在ADS手术中能够更加精准地置入椎弓根螺钉,而且缩短置钉时间、减少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退变性脊柱侧弯 椎弓根螺钉 侧弯矫形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华伟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27期40-42,共3页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变性脊椎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3年12月来本院治疗的28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均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对椎间盘行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变性脊椎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3年12月来本院治疗的28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均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对椎间盘行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全部患者手术成功,无一例术后感染、断钉或者断棒等情况的发生。术前、术后腰椎前凸角度分别为(17.5±2.1)°、(24.3±3.2)°,术后5个月随访为(27.7±3.1)°;术前、术后Cobb角度分别为(38.4±1.9)°、(27.1±2.9)°,术后5个月随访为(26.3±2.1)°;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P〈0.05)。患者JOA评分术前、术后分别为(11.3±1.1)分、(23.6±1.5)分;ODI评分术前、术后分别为(48.8±2.6)分、(24.5±1.8)分,术前、术后JOA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缓解了患者的症状,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 退变性脊柱侧弯 椎间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后路精准减压椎间融合结合3D打印技术指导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毕 陈云生 +4 位作者 谢宝辉 陈荣春 游辉 曾芳俊 张树芳 《医疗装备》 2017年第24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精准减压椎间融合结合3D打印技术指导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后路精准减压椎间融合结合3D打印技术指导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治疗,手术采取后正中切口,使侧弯段充... 目的探讨后路精准减压椎间融合结合3D打印技术指导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后路精准减压椎间融合结合3D打印技术指导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治疗,手术采取后正中切口,使侧弯段充分暴露。根据内固定前患者的术前规划和拟定好的融合椎体,按照拟定的置入轴线和最佳位置,选择螺钉置入的最佳方向进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并植骨融合术。结果患者均有明显改善,术后较术前明显好转(P<0.05),术后6个月较术后2个月进一步改善(P<0.05)。JOA及ODI评分,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较术后2个月进一步改善(P<0.05)。结论椎管精准减压能够极大缓解患者疼痛,结合3D打印技术能够精确治疗,提高手术安全性,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有效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退变性脊柱侧弯 脊柱外科
下载PDF
后路选择性矫形融合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荀传辉 曹锐 +3 位作者 徐韬 张健 梁卫东 盛军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3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用后路选择性矫形融合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degenerative scoliosis,D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1例DS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n=21)与对照组(n=20)。... 目的:探讨并分析用后路选择性矫形融合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degenerative scoliosis,D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1例DS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n=21)与对照组(n=20)。用后路选择性矫形融合固定术对试验组患者进行治疗,用后路开窗减压术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及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的评分。结果:术后3个月,试验组患者VAS的评分和ODI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后路选择性矫形融合固定术治疗DS能显著减轻患者腰背部疼痛的程度,改善其脊柱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选择性矫形融合固定术 退变性脊柱侧弯 开窗减压术 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下载PDF
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效果 被引量:4
15
作者 付正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10期50-52,共3页
目的比较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4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观察组... 目的比较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4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观察组行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观察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Cobb角均小于术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25%,略低于观察组的15.6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利于Cobb角与脊柱功能恢复,而短节段固定融合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弯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 脊柱功能
下载PDF
经后路选择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冯娟娟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6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并研究用经后路选择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近年来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2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n=31)与对照组(n=31)。分别用保守疗法与经后路... 目的:探讨并研究用经后路选择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近年来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2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n=31)与对照组(n=31)。分别用保守疗法与经后路选择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脊柱的Cobb角、腰椎的前凸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的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及其生活质量评分量表的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脊柱的Cobb角和腰椎的前凸角均小于对照组患者,其ODI的评分和VAS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生活质量评分量表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经后路选择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显著改善其脊柱的Cobb角和腰椎的前凸角,减轻其疼痛感,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路选择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退变性脊柱侧弯 脊柱Cobb角 腰椎前凸角
下载PDF
Lenke-Silva分型在退变性脊柱侧弯治疗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晓印 张建群 +7 位作者 马荣 陈振 梁思敏 丁惠强 吴鹏 马宗军 丁小力 戈朝晖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7期671-677,共7页
目的分析并评估Lenke-Silva分型在国人退变性脊柱侧弯(DS)临床应用中的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DS患者58例。全部病例参照Lenke-Silva分型标准分级指导治疗:1级行单纯减压(7例);2级行... 目的分析并评估Lenke-Silva分型在国人退变性脊柱侧弯(DS)临床应用中的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DS患者58例。全部病例参照Lenke-Silva分型标准分级指导治疗:1级行单纯减压(7例);2级行后路减压并短节段融合固定(14例);3级行短节段固定并侧弯矫形(12例);4级行矫形恢复腰椎前凸(10例);5级行长节段融合固定至胸椎(9例);6级均行截骨矫形(6例)。对比患者手术前后矢状面平衡(SVA)、冠状面平衡(C7PL-CSVL)、腰椎Cobb角、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PI与LL匹配度(PI-LL)测量结果。比较患者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脊柱侧弯协会22项问卷表(SRS-22)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个月~4年,平均15.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VAS、ODI均小于术前,SRS-22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影像学评估:1~2级患者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Cobb角、LL、PT、PI-LL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6级患者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Cobb角、PT、PI-LL均小于术前,LL大于术前(P均<0.05)。结论依据Lenke-Silva分型为指导制定手术方案的所有病例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该分型对于国人DS患者临床应用可行,对临床诊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弯 Lenke-Silva分型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长节段与短节段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疗效与并发症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孙健 方超 +2 位作者 高飞 魏来福 钱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8-445,共8页
背景:目前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手术方式包括单纯减压和减压联合内固定融合,但对于术中固定融合节段的选择仍存在争议,缺乏统一标准,需要更多更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提供参考。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长节段与短节段内固定治疗退变... 背景:目前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手术方式包括单纯减压和减压联合内固定融合,但对于术中固定融合节段的选择仍存在争议,缺乏统一标准,需要更多更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提供参考。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长节段与短节段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19年2月之前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数据库、CBM、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中所有公开发表的,国内外有关长节段与短节段内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随机对照试验及非随机对照试验,并通过手工检索相关会议论文及领域内权威期刊。最终由2位评价员按照Cochrane手册和NOS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应用RevMan 5.3软件对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最终共纳入20篇文献,包括1329例患者,其中长节段组601例,短节段组728例;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长节段内固定在改善冠状面Cobb角(P=0.000 4)、冠状面平衡(P=0.000 2)、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P=0.003)和目测类比评分(P<0.00001)方面更具有优势,但短节段固定的断钉、断棒、内固定松动(P=0.01)和硬脊膜撕裂(P=0.01)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创伤小,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 <0.000 1);③其他疗效指标与并发症分析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④提示长节段内固定在脊柱侧凸的矫形效果上优于短节段内固定,但恢复较慢,术后部分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在选择具体手术方案时应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弯 内固定 短节段 长节段 COBB角 冠状面平衡 META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骨折联络服务模式康复护理干预策略在退变性脊柱侧弯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红玉 苏豫囡 +3 位作者 王欢 尹源 彭笑梅 张俊娟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第10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骨折联络服务(FLS)模式康复护理干预策略在退变性脊柱侧弯(DS)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1日~2020年8月31日89例DS患者根据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采取FLS模式... 目的:探讨骨折联络服务(FLS)模式康复护理干预策略在退变性脊柱侧弯(DS)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1日~2020年8月31日89例DS患者根据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采取FLS模式康复护理干预策略,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遵医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周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PCL-C)、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4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FLS模式康复护理干预策略可减轻DS术后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提高创伤后成长水平及自我效能感,建立遵医行为,改善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弯 FLS模式 创伤应激 疼痛 腰椎功能 自我效能感 创伤后成长
下载PDF
长节段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20
作者 唐飞跃 孙宜保 怯卫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19期3539-3541,共3页
目的 研究长节段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DS)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汝州市人民医院接收的94例DS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接受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研究组加用长节段融合,对照... 目的 研究长节段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DS)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汝州市人民医院接收的94例DS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接受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研究组加用长节段融合,对照组加用短节段融合。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度、腰椎功能、影像学指标、脊柱平衡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完全负重时间、下地行走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低于对照组,后凸、侧凸Cobb角及矢状面平衡、冠状面平衡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侧凸进展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长节段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DS患者可减轻疼痛度,改善腰椎功能,维持脊柱稳定,且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弯 长节段 短节段 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