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腰椎MRI参数改变及临床意义分析
1
作者 刘金涛 石伦 刘益兵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5期70-71,75,共3页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腰椎核磁共振成像(MRI)参数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于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86例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纳入不稳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86例退变性腰椎稳定患者纳入稳定组,所有患者均行MRI...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腰椎核磁共振成像(MRI)参数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于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86例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纳入不稳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86例退变性腰椎稳定患者纳入稳定组,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对比不稳组、稳定组MRI参数情况,分析腰椎不稳与MRI参数之间相关性。结果:不稳组腰骶角、黄韧带厚度、小关节积液厚度大于稳定组(P<0.05),腰椎间盘退变分级、小关节退变分级劣于稳定组(P<0.05)。腰椎不稳与各项MRI参数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腰椎MRI参数有异常改变,各项参数与腰椎不稳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不稳 核磁共振成像 腰骶角 黄韧带厚度 小关节积液厚度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0
2
作者 张立国 朱裕昌 +2 位作者 徐玉良 童立苗 方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35-337,共3页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与治疗,比较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03例腰椎不稳症患者被分成两组进行为期10年的调查,其中手术组49例,采用后路棘突椎板间“H”型植骨融合术治疗;保守治疗组54例。所有患者均分别于治疗前...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与治疗,比较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03例腰椎不稳症患者被分成两组进行为期10年的调查,其中手术组49例,采用后路棘突椎板间“H”型植骨融合术治疗;保守治疗组54例。所有患者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年、10年,由专人随访并予问卷调查及评分。结果:治疗后1年,手术组、保守治疗组评分由1郾65、1郾74提高至2郾88、2郾06;治疗后10年,手术组及保守治疗组评分分别提高至3郾61、2郾59,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两组间评分亦有显著差异,其中中、青年组评分手术组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P<0郾001),而老年组间则无显著差异(P>0郾05)。结论: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应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X线测量。手术治疗应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年龄、职业及X线测量等多种因素。对中、青年患者,腰椎融合术可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早日恢复工作,是较好选择;而对老年患者,保守治疗效果并不低于手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不稳 诊断 治疗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85例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建乔 陆金荣 +3 位作者 金才益 任忠明 黄志海 袁维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43-245,共3页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适应正及疗效.方法:2000年4月~2002年6月手术治疗并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85例,手术方式包括:椎弓根固定+后外侧植骨32例(A组);椎弓根固定+椎管探查减压+椎间植骨31例(B组);椎弓根固定...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适应正及疗效.方法:2000年4月~2002年6月手术治疗并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85例,手术方式包括:椎弓根固定+后外侧植骨32例(A组);椎弓根固定+椎管探查减压+椎间植骨31例(B组);椎弓根固定+椎管探查减压+椎间融合器(cage)固定22例(C组).结果:根据影像学检查,三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78.1%、83.9%、95.5%;按0~9分法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1.3%、86.8%、90.9%.结论:椎弓根螺钉固定可使不稳节段达到即刻稳定,提高植骨融合率和手术疗效;应根据腰椎退变及硬膜囊神经根受压的程度选择合适的融合术式;cage的应用为融合术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治疗 退变性腰椎不稳 手术适应证 手术方式 椎管探查减压 椎间融合器
下载PDF
后路小切口下B-Twin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 被引量:7
4
作者 叶伟 李春海 +3 位作者 丁悦 张硕凌 朱伟荣 刘尚礼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小切口下B-Twin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33~65岁,平均44岁。腰椎前屈后伸侧位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存在腰椎不稳,其中L4/512... 目的:探讨后路小切口下B-Twin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33~65岁,平均44岁。腰椎前屈后伸侧位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存在腰椎不稳,其中L4/512例,L5/S18例。MRI显示不稳节段合并中央型椎间盘突出9例,侧方椎间盘突出11例;同时合并腰椎管狭窄15例,其中侧隐窝狭窄11例,中央型椎管狭窄4例。均采用后路小切口下椎间盘切除、神经根管探查减压和B-Twin椎间融合术。结果:手术时间为1.3~2.3h,平均1.8h;术中出血量为70~90ml,平均80.7ml。术中无硬脊膜损伤,术后无脑脊液漏、神经功能损伤、伤口血肿等并发症发生。失访1例,19例随访6个月~2.5年,平均1.3年。患者术前Osweste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为38.74±4.70分,术后第3天为12.26±2.18分,术后3个月为9.95±2.39分,末次随访为8.05±2.07分,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P<0.01,术后3个月与术后第3天比较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个月比较P>0.05。术前病变椎间隙高度为9.73±1.49mm,术后第3天为13.53±1.63mm,末次随访为12.32±1.42mm,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P<0.01,末次随访与术后第3天比较P<0.05。10例融合器出现2mm以内沉陷,5例出现较明显沉陷(>2mm),无融合器脱落。18例患者植骨融合,1例未融合但无任何临床症状。2例仍有腿部疼痛,1例予保守治疗后好转,1例为骨粒脱落所致未进一步治疗。结论:后路小切口下B-Twin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创伤较小、安全性较高、近期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不稳 B—Twin椎间融合器 后路 小切口
下载PDF
后路椎间盘镜下B-Twin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春海 叶伟 +4 位作者 黄东生 苏培强 梁安靖 彭焰 刘尚礼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4期286-288,共3页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B-Twin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手术疗效。方法收治退变性腰椎不稳16例16间隙,其中L1、21例,L4、510例,L5S15例。所有患者均辅以X线、CT或MRI检查,手术方式为后路椎间盘镜下B-Twin椎间融合术。结果术前Oswestry...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B-Twin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手术疗效。方法收治退变性腰椎不稳16例16间隙,其中L1、21例,L4、510例,L5S15例。所有患者均辅以X线、CT或MRI检查,手术方式为后路椎间盘镜下B-Twin椎间融合术。结果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为(50.06±14.42)分,术后第3天(17.63±6.89)分(P<0.01),术后3个月(10.75±4.68)分(P<0.01),随访期末(9.06±3.38)分(P<0.01)。椎间隙高度保持良好,椎间融合器位置良好;1例融合器塌陷,15例植骨获融合,无感染、血肿、神经功能损伤及融合器脱落等其他并发症。结论后路椎间盘镜下B-Twin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好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不稳 治疗 脊柱融合 椎间盘镜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不稳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0
6
作者 卢小兵 郁忠杰 童晶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11-413,共3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不稳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0例老年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各25例,分别行微创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和常规后...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不稳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0例老年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各25例,分别行微创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和常规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下地时间、术后使用止痛药的比例和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植骨融合率,术后1年采用Oswese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分,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使用止痛药比例、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组(P<0.05),平均下地时间明显短于开放组(P<0.05),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1年植骨融合率(88.0%)明显高于开放组(60.0%,P<0.05),微创组ODI改善率[(43.7±7.2)%]明显高于开放组[(36.8±8.7)%,P<0.05],微创组临床疗效优10例、良13例、可2例,开放组优4例、良13例、可8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是治疗腰椎退变性不稳的良好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不稳 经皮椎弓根钉 极外侧椎间融合
下载PDF
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3
7
作者 刘伟 王磊磊 +3 位作者 艾买提江.苏来满 马晓生 胡永胜 郑君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5111-511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该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9例腰椎不稳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3例,分别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合并植骨融合术(弓根螺钉组)、切开复位内固定合并植骨...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该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9例腰椎不稳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3例,分别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合并植骨融合术(弓根螺钉组)、切开复位内固定合并植骨融合术(内固定组)和切开复位椎间融合器融合术(融合器组)治疗,比较三组的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术后及出院前分别检测血沉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末次随访采用JOA评分系统评价脊柱功能,定期复查X线片判断融合效果。结果弓根螺钉组在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方面明显低于内固定组和融合器组(P<0.05)。随访1年后,弓根螺钉组、融合器组无1例未融合,内固定组3例未融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术后血沉为28 mm/h,CRP为1.36 ng/L,明显高于弓根螺钉组和融合器组;末次随访弓根螺钉组JOA评分(87.8±1.8)分,内固定组(80.1±2.9)分,融合器组为(89.1±1.9)分。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合并植骨融合术和切开复位椎间融合器内固定均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可靠方法,但是前者还具有廉价、微创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弓根螺钉 切开复位内固定 退变性腰椎不稳
下载PDF
下位节段椎间融合器融合、上位节段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双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临床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明凯 汤健 尤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下位节段椎间融合器融合、上位节段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双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双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75例,其中35例采用下位节段椎间融合器融合、上位节段自体骨植骨融合联合后路内固定系统治疗(改良组),4... 目的探讨下位节段椎间融合器融合、上位节段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双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双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75例,其中35例采用下位节段椎间融合器融合、上位节段自体骨植骨融合联合后路内固定系统治疗(改良组),40例采用双节段椎间融合器融合联合后路内固定系统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16个月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功能评分(简称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及术后16个月上、下邻近节段的椎间隙高度及椎间盘Pfirrmann评分。结果两组术后1、16个月JOA评分均高于术前,VAS均低于术前(P均<0.05);两组术后1、16个月JOA评分及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上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均降低,但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两组术后下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及上、下邻近节段椎间盘Pfirrmann评分均较术前无明显改变,两组术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下位节段椎间融合器融合、上位节段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双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效果较好,并可减少上邻近节段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不稳 椎间融合 椎间植骨 椎间融合器
下载PDF
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建乔 陆金荣 +4 位作者 金鹏飞 金才益 任忠明 王斌 裴斐 《武警医学》 CAS 2005年第6期444-445,共2页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不稳 椎弓根螺钉 椎间融合器 系统治疗 2004年1月 2002年 常见疾病 治疗方法 下腰痛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不稳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
10
作者 贺学军 郑久生 +2 位作者 范友兵 孙卫东 易仁丰 《颈腰痛杂志》 2003年第4期230-231,共2页
目的 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 3 9例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的退变性腰椎不稳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椎间盘摘除并同期内固定与植骨融合稳定脊柱。结果  3 9例平均随访 2 2 .9月 ,根据... 目的 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 3 9例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的退变性腰椎不稳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椎间盘摘除并同期内固定与植骨融合稳定脊柱。结果  3 9例平均随访 2 2 .9月 ,根据邹德威的综合评价标准评估 ,优良率89.7%。结论 对经保守治疗无效 ,诊断明确的退变性腰椎不稳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摘除突出间盘的同时行经椎弓根内固定 ,植骨融合稳定脊柱 ,术式合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不稳 合并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 手术治疗 内固定
下载PDF
后路手术与保守疗法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邢时通 王丹 +3 位作者 袁永健 杨文龙 徐旭纯 闵继康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6期755-756,共2页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不稳 手术治疗 保守疗法 后路手术 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人口老龄化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治疗
12
作者 宋子卫 刘传太 林舟丹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1-52,共2页
目的 :评价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植骨融合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 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采用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 :所... 目的 :评价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植骨融合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 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采用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 1.5~ 8年 ,平均 32 .5 3个月。 76例患者手术后临床疗效评价 ,优 5 7例、良 16例、可 3例 ,融合区均骨性愈合 ,未见假关节形成和根性疼痛复发 ,椎间高度及复位程度无丢失。结论 :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植骨融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有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退变性腰椎不稳 椎弓根螺钉系统 椎间融合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不稳的后路Diapason系统内固定
13
作者 邵勇 陈勤 +3 位作者 余彬 周政 邓宁 邱建中 《四川医学》 CAS 2005年第3期M003-M003,共1页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不稳 后路Diapason系统 内固定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不稳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
14
作者 郭跃跃 黄曼 《中外医学研究》 2009年第8期111-111,共1页
笔者利用26例有明显腰椎不稳定患者腰椎功能位X线片、CT、MRI资料的分析总结,进一步了解腰椎稳定的影像学与临床特点的关系。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不稳 影像学改变 临床表现 腰椎不 临床特点 腰椎 X线片 功能位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腰椎融合术治疗
15
作者 吕志宇 陈锋 王辉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7年第9期135-137,共3页
腰椎不稳指腰椎节段活动范围超过正常.活动的性质改变,而引起相应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和潜在脊柱进行性畸形及神经损害的危险,是多种疾病所并存的一个病理现象。是临床下腰痛的常见原因。腰椎不稳的常见原因包括:创伤、退变、感染或肿... 腰椎不稳指腰椎节段活动范围超过正常.活动的性质改变,而引起相应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和潜在脊柱进行性畸形及神经损害的危险,是多种疾病所并存的一个病理现象。是临床下腰痛的常见原因。腰椎不稳的常见原因包括:创伤、退变、感染或肿瘤、峡部不连或滑脱、医源性、神经源性或肌性等。腰椎不稳症根据常见原因可以分为:病理性腰椎不稳症(感染或肿瘤)、发育性腰椎不稳症(峡部不连或滑脱)、医源性腰椎不稳症、动力性腰椎不稳症(神经源性或肌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不稳 腰椎融合术 动力性腰椎不 治疗 临床表现 峡部不连 神经源性 活动范围
下载PDF
改良TLIF同时使用自体骨植骨与椎间融合器治疗双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的初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钟华璋 田大胜 +4 位作者 周云 荆珏华 钱军 陈磊 江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3-398,共6页
目的分析在应用改良TLIF治疗双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中自体骨块和椎间融合器放置不同病变节段的初期临床疗效。方法 33例双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均行改良TLJF联合后路内固定系统治疗。Ⅰ组上位病变节段自体骨植骨联合下位病变节段椎间... 目的分析在应用改良TLIF治疗双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中自体骨块和椎间融合器放置不同病变节段的初期临床疗效。方法 33例双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均行改良TLJF联合后路内固定系统治疗。Ⅰ组上位病变节段自体骨植骨联合下位病变节段椎间融合器14例;Ⅱ组上位病变节段椎间融合器联合下位病变节段自体骨植骨19例。术前、术后、末次随访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功能评分行临床疗效评估;测量计算椎间孔高度、腰椎生理前凸角及椎间隙平均高度作为影像学评价标准;融合情况采用Suk标准判断。结果两组间性别、随访时间、病种比例、年龄等一般资料以及术前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各项参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Ⅰ组植骨节段术后与末次随访的椎间隙平均高度、椎间孔高度均较Ⅱ组改善明显,两组间其余术后与末次随访的各项参数之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所有节段达到骨性融合,两组植骨节段融合时间分别为(5.42±1.40)、(5.53±1.12)个月,融合器节段融合时间分别为(6.86±1.61)、(6.26±1.4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TLIF同时使用自体骨植骨与椎间融合器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其中上位病变节段自体骨植骨联合下位病变节段椎间融合器能取得更满意的初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不稳 脊柱外科 椎间融合 植骨融合 椎间融合器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不稳内固定加融合术95例围手术期护理
17
作者 汤晓梅 《齐鲁护理杂志》 2006年第02B期312-312,共1页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不稳 横突间融合术 钢板内固定 围手术期护理 腰椎不 效果满意 保守治疗
下载PDF
Steffee椎弓根钢板加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远期疗效(附36例报告)
18
作者 常军英 张国平 《世界今日医学杂志》 2002年第6期492-493,共2页
目的 观察Steffee椎弓根钢板加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远期疗效并分析术前,术后影像特征。方法 对36例腰椎不稳症患者全部实施Steffee手术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并进行影像观察。包括椎间隙高度,移位值,滑脱角... 目的 观察Steffee椎弓根钢板加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远期疗效并分析术前,术后影像特征。方法 对36例腰椎不稳症患者全部实施Steffee手术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并进行影像观察。包括椎间隙高度,移位值,滑脱角度改变,以及融合率和主,客观评价。结果 Steffee手术加椎间植骨融合方法术后滑脱复位,椎间隙高度增加,滑脱角改善,脊柱稳定性增加,随访2-2.5a,平均2.25a,矫正度无明显丢失,融合率100%,断钉率1.0%。结论 退变性腰椎不稳症应充分彻底减压,最大限度复位,同时行椎间植骨融合,可获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ffee椎弓根钢板 椎间植骨融合手术 治疗 退变性腰椎不稳 远期疗效
下载PDF
MRI矢状位及轴位参数与退变性腰椎不稳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陆云华 李金矿 +1 位作者 龚福林 王玉洁 《颈腰痛杂志》 2021年第2期252-254,共3页
目的分析MRI矢状位及轴位参数与退变性腰椎不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23例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腰椎不稳分为稳定组73例和不稳组50例,均进行MRI矢状位及轴位扫描。比较两组的腰骶角、黄韧带... 目的分析MRI矢状位及轴位参数与退变性腰椎不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23例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腰椎不稳分为稳定组73例和不稳组50例,均进行MRI矢状位及轴位扫描。比较两组的腰骶角、黄韧带厚度、小关节积液宽度、腰椎间盘退变分级、小关节退变分级。结果稳定组的腰骶角、黄韧带厚度、小关节积液宽度显著低于不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的腰椎间盘退变程度显著低于不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的小关节退变程度显著低于不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腰骶角、黄韧带厚度、小关节积液宽度、腰椎间盘退变分级、小关节退变分级均与退变性腰椎不稳呈正相关(P<0.05)。结论MRI矢状位及轴位参数与退变性腰椎不稳有显著相关性,临床可根据患者腰骶角、黄韧带厚度等对退变性腰椎不稳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退变性腰椎不稳 腰骶角 黄韧带厚度 腰椎间盘退 小关节退
下载PDF
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退变性腰椎不稳症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军 宋柏杉 何俊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1期53-54,共2页
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老龄患者的骨质疏松及基础疾病较多,故其开放手术治疗所受的限制也较大。我院采用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老龄患者的骨质疏松及基础疾病较多,故其开放手术治疗所受的限制也较大。我院采用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22例,取得满意的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11月—2012年9月伴腰椎间盘突出的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65~86岁,平均(72.3±6.0)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腰椎间盘突出症 退变性腰椎不稳 椎间孔镜 椎间盘切除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