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和矮化退绿病毒(SPCSV)的双重RT-PCR检测技术体系构建 被引量:6
1
作者 黄广学 孟利前 +3 位作者 朱建晨 张进 李庞博 肖海峻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4-729,共6页
在大田生产中,甘薯极易受到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 SPFMV)和甘薯矮化退绿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SPCSV)的混合侵染,导致甘薯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因此构建能同时检测SPFMV和SPCSV两种... 在大田生产中,甘薯极易受到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 SPFMV)和甘薯矮化退绿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SPCSV)的混合侵染,导致甘薯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因此构建能同时检测SPFMV和SPCSV两种病毒的检测技术体系对甘薯病毒病(sweet potato virus disease,SPVD)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RT-PCR病毒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针对SPFMV和SPCSV病毒分别设计4对和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单一RT-PCR检测技术筛选出特异性强的引物和最佳退火温度;在双重RT-PCR检测体系中,针对SPFMV和SPCSV两种病毒的引物浓度组合设置5个处理,优化双重RT-PCR病毒检测技术体系。单一RT-PCR检测结果表明,SPFMVS2/A2和SPCSVS2/A2引物的特异性最强,目的片段大小为461bp,对于SPCSV病毒来说,SPCSVS2/A2引物的特异性最强,目的片段大小为304bp,最佳退火温度为56℃;在双重RT-PCR检测技术体系中,SPFMV/SPCSV的引物组合浓度比为1∶3时,目标片段扩增效果最好。对两种病毒最低检测浓度的测试结果表明,SPFMV和SPCSV两种病毒RNA的最低检测浓度相当于模板RNA浓度的10-4μL。双重RT-PCR检测技术体系的构建,为大田生产中受SPFMV和SPCSV共侵染的甘薯病毒病的预防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羽状斑驳病毒 矮化退绿病毒 双重RT-PCR 检测技术
下载PDF
苹果退绿叶斑病毒组织印迹的免疫法检测与定位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乔春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5-9,共5页
用组织培养技术将富士苹果茎尖外植体建立在MS培养基中,形成试管苗。取4—6周龄的茎与愈伤组织,徒手切取约1mm厚的横切面,印迹在硝化纤维膜上。印迹组织经封闭后,与CLSV碱性磷酸酶标抗体反应。对反应结果进行显色。感染... 用组织培养技术将富士苹果茎尖外植体建立在MS培养基中,形成试管苗。取4—6周龄的茎与愈伤组织,徒手切取约1mm厚的横切面,印迹在硝化纤维膜上。印迹组织经封闭后,与CLSV碱性磷酸酶标抗体反应。对反应结果进行显色。感染CLSV的印迹组织呈紫色反应,正常组织无显色反应。结果表明,该方法十分容易检测印迹组织中的CLSV。带毒愈伤组织较茎的显色反应敏感,显色反应时间仅为茎的一半(15min)。CLSV在愈伤组织中有两种分布情况:一是所有组织均有显色反应;二是呈不均匀分布。CLSV在茎组织中有三种分布情况:第一,除髓部外,表皮、皮层及维管系统中均有分布;第二,不均匀分布,CLSV集中分布于表度组织中,在皮层及韧皮部仅有少量分布;第三,“嵌合”分布,即同一种组织中部分组织带毒,部分为正常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退绿叶斑病毒 组织印迹 免疫学 病毒检测 病毒定位
下载PDF
豇豆退绿斑驳病毒(CCMV)突变体的混合侵染研究
3
作者 杨普云 RichardF.ALLISON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9-64,共6页
本研究采用 PCR点突变的方法 ,对豇豆退绿斑驳病毒 (CCMV) RNA3的 c DNA克隆进行突变 ,突变体 TP7是在外壳蛋白基因之前突变形成一个独特的 Sal I酶切点 ;TP8是在 3a基因之前突变形成一个独特的 Bam H I酶切点 ;AG 1是在外壳蛋白基因之... 本研究采用 PCR点突变的方法 ,对豇豆退绿斑驳病毒 (CCMV) RNA3的 c DNA克隆进行突变 ,突变体 TP7是在外壳蛋白基因之前突变形成一个独特的 Sal I酶切点 ;TP8是在 3a基因之前突变形成一个独特的 Bam H I酶切点 ;AG 1是在外壳蛋白基因之后突变形成一个独特的 Not I酶切点。TP7、TP8、AG1体外转录产物分别与 CCMV RNA1、RNA2的 c DNA克隆的体外转录产物混和后接种豇豆 ,结果表明 ,接种后第 6 d TP7植株首先表现出症状 ,9d后 TP8、AG1和野生型 CCMV接种的植株表现出症状 ,TP7的症状发展最快。采用 TP7、TP8、AG1接种 2 0 d的毒源植株 ,按 TP7+ TP8、TP7+ AG1、TP8+ AG1等量混合汁液接种豇豆 ,接种 2 0 d,通过 RT- PCR分析接种植物 ,在 TP7+ TP8和 TP7+ AG1混合侵染中 ,TP7在混合侵染中占优势 ,在 TP8+ AG1的混合侵染中 ,TP8和 AG1的种群十分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退绿斑驳病毒 混合侵染 突变体 RNA病毒
下载PDF
玉米退绿斑驳病毒的种子传染 被引量:2
4
作者 STANLEY G.JENSEN 陆家训 《国外农学(植物保护)》 1992年第2期14-15,共2页
从夏威夷商品苗圃自然感染玉米退绿斑驳病毒 MCMV 的玉米病株上收获种子,在内布拉斯加州测定 MCMV.用播种后14天的幼苗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症状学和机械传播观察,由三家种子公司提供的25批长出的42000株玉米中,有27株发病,从而... 从夏威夷商品苗圃自然感染玉米退绿斑驳病毒 MCMV 的玉米病株上收获种子,在内布拉斯加州测定 MCMV.用播种后14天的幼苗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症状学和机械传播观察,由三家种子公司提供的25批长出的42000株玉米中,有27株发病,从而证实了MCMV 可通过种子传毒.本文还分析了与种子传毒有关的几个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传染 玉米 退绿斑驳病毒
下载PDF
甘薯退绿矮化病毒的RT-PCR检测技术构建
5
作者 肖海峻 孟利前 +1 位作者 陈梦然 杨春林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896-2900,共5页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在甘薯病毒检测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采用该技术可检测出甘薯组织中含量极低的病毒RNA,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在本研究中根据NCBI Gen Bank中收录的SPCSV病毒外壳蛋白(...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在甘薯病毒检测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采用该技术可检测出甘薯组织中含量极低的病毒RNA,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在本研究中根据NCBI Gen Bank中收录的SPCSV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核苷酸序列的保守区域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使用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生产的Quant One Step RT-PCR kit试剂盒,针对影响扩增产物的影响因素退火温度进行优化,建立了甘薯退绿矮化病毒的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使RT-PCR在一管内完成,大大降低了外源物质的污染及RNA降解的几率,可作为甘薯SPCSV病毒的快速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退绿矮化病毒 RT-PCR检测技术
原文传递
长江沿岸退工还绿问题及对策研究
6
作者 蒋丽晨 黄晓雨 潘家坪(指导) 《中国林业经济》 2021年第5期95-97,共3页
通过查阅历届政府及企业资料,分析长江流域目前退工还绿政策及其成效,提出当前长江流域生态和经济存在的三大主要问题,旨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和环保两者间寻找平衡,并为日后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退工还绿 长江沿岸 经济发展
下载PDF
套袋对甜春桔柚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周晓音 李国斌 朱志东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7-48,共2页
2004—2005年对甜春桔柚采用双层遮光纸果袋和报纸袋进行果实套袋促退绿试验,以不套袋为对照。结果表明,报纸袋遮光度不够,退绿效果较差;双层遮光纸果袋套袋越早退绿效果越好,果皮光洁度也越好,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随着套袋... 2004—2005年对甜春桔柚采用双层遮光纸果袋和报纸袋进行果实套袋促退绿试验,以不套袋为对照。结果表明,报纸袋遮光度不够,退绿效果较差;双层遮光纸果袋套袋越早退绿效果越好,果皮光洁度也越好,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随着套袋时间的推迟渐增,不套袋的含量最高;8月20日套双层遮光纸果袋的果实综合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袋 甜春桔柚 果实品质 退绿
下载PDF
北方冷季型草坪休眠季的养护管理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元军 《四川草原》 2005年第6期32-32,46,共2页
关键词 北方冷季型草坪 休眠季 养护管理 冬季退绿 病虫害防治 浇水
下载PDF
不同整枝方式对秋季哈密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田甲玺 樊静华 +1 位作者 卢小露 黄昀 《上海农业科技》 2013年第4期68-69,共2页
以哈密瓜品种"雪里红"为研究对象,采用3种不同的整枝方式,探讨了不同整枝方式对哈密瓜果实品质、商品瓜产量及发病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双蔓整枝方式,秋季哈密瓜基本不早衰,黄化退绿病毒病发病率较低,果实品质优异,商品... 以哈密瓜品种"雪里红"为研究对象,采用3种不同的整枝方式,探讨了不同整枝方式对哈密瓜果实品质、商品瓜产量及发病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双蔓整枝方式,秋季哈密瓜基本不早衰,黄化退绿病毒病发病率较低,果实品质优异,商品瓜产量显著高于单蔓整枝方式,其中以双蔓整枝且株距0.60m方式的商品瓜产量最高,值得今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枝方式 哈密瓜 早衰 黄化退绿病毒病
下载PDF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不同耐热性水稻品种的功能叶和籽粒特性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永青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6-39,共4页
以6个不同耐热性水稻品种为材料,比较了不同温度条件下各品种生物学特性差异。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后,所有品种功能叶退绿长度及籽粒转黄进程均加快,功能叶面积降低;耐热性强的水稻品种其功能叶退绿长度、籽粒转黄进程慢于耐热性较差的水... 以6个不同耐热性水稻品种为材料,比较了不同温度条件下各品种生物学特性差异。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后,所有品种功能叶退绿长度及籽粒转黄进程均加快,功能叶面积降低;耐热性强的水稻品种其功能叶退绿长度、籽粒转黄进程慢于耐热性较差的水稻品种,功能叶面积则大于耐热性差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 功能叶退绿长度 籽粒转黄进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