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肩峰形态在退行性肩袖撕裂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忠宝 付纳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期195-198,共4页
退行性肩袖撕裂是引起肩关节疼痛的常见病因,随着现代社会老龄化的日趋严重,退行性肩袖撕裂的发病率日益上升。许多研究证实肩峰形态与退行性肩袖撕裂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临界肩角(CSA)、肩峰指数(AI)可以反映肩峰形态的个体解剖学... 退行性肩袖撕裂是引起肩关节疼痛的常见病因,随着现代社会老龄化的日趋严重,退行性肩袖撕裂的发病率日益上升。许多研究证实肩峰形态与退行性肩袖撕裂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临界肩角(CSA)、肩峰指数(AI)可以反映肩峰形态的个体解剖学差异。回顾相关文献,发现CSA、AI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退行性肩袖撕裂的发生,但在预测退行性肩袖撕裂的诊断价值及预测方法上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肩袖撕裂 峰形态 临界 峰指数
下载PDF
中老年退行性肩袖撕裂患者肩峰指数、肩肱距离与年龄的相关性 被引量:3
2
作者 申勇 刘时璋 +2 位作者 翟腾飞 侯双虎 冯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1期5040-5045,共6页
背景:退行性肩袖撕裂是影响肩关节活动的主要疾病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中年人的患病数明显增多。其中在肩关节X射线片检查中可以完成肩峰指数及肩肱距离的测量,这两个指标都被明确证实为肩袖撕裂的直接危险因素,主要表现在这两者异常... 背景:退行性肩袖撕裂是影响肩关节活动的主要疾病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中年人的患病数明显增多。其中在肩关节X射线片检查中可以完成肩峰指数及肩肱距离的测量,这两个指标都被明确证实为肩袖撕裂的直接危险因素,主要表现在这两者异常时肩关节活动(尤其外展、上举)时于不同方位加重了肩袖的撞击、损伤、撕裂,但对于中年患者与老年患者之间两种指标是否存在差异且两种指标是否与患者年龄之间存在相关性有待进一步证实。目的:分析中、老年退行性肩袖撕裂患者的肩峰指数及肩肱距离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两种指标是否与患者年龄存在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骨科并诊断为退行性肩袖撕裂的患者64例、非肩袖撕裂患者63例,运用受试者曲线分析确定肩峰指数、肩肱距离的截断值及曲线下面积,按年龄与是否肩袖撕裂分为4组即中年肩袖撕裂组、中年对照组、老年肩袖撕裂组、老年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肩峰指数、肩肱距离的差异以及2种指标与患者年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①肩峰指数的曲线下面积为0.710,肩肱距离的曲线下面积为0.706;截断值肩峰指数>0.70,肩肱距离<7.9 mm;②中年肩袖撕裂组的肩峰指数显著大于中年对照组(P=0.013),肩肱距离显著小于中年对照组(P<0.001);老年肩袖撕裂组的肩峰指数显著大于老年对照组(P<0.001),肩肱距离与老年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中年肩袖撕裂组的肩峰指数与老年肩袖撕裂组无显著差异(P>0.05),肩肱距离显著小于老年肩袖撕裂组(P<0.001);③肩峰指数与年龄之间不存在负相关关系(r=-0.015,P=0.83);肩肱距离与年龄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334,P<0.001);④提示肩峰指数、肩肱距离都是退行性肩袖撕裂的危险因素,且中年肩袖撕裂患者的肩峰指数、肩肱距离皆异常于中年对照组,肩肱距离与退行性肩袖撕裂患者年龄之间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肩袖撕裂 峰指数 肱距离 冈上肌 峰下撞击
下载PDF
肿意膏与局部封闭治疗退行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3
作者 阳淇名 晏妮 +2 位作者 万锐杰 代震宇 李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98-102,共5页
观察肿意膏外敷治疗退行性肩袖撕裂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98例肩袖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肿意膏组和局部封闭组,每组49例。肿意膏组给予肿意膏局部外敷治疗,局部封闭组给予肩峰下间隙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与利多卡因悬混液。对比... 观察肿意膏外敷治疗退行性肩袖撕裂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98例肩袖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肿意膏组和局部封闭组,每组49例。肿意膏组给予肿意膏局部外敷治疗,局部封闭组给予肩峰下间隙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与利多卡因悬混液。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前以及为其治疗后2周、4周以及12周的UCLA肩关节评分。同时,同时通过患者的肩关节外展,肩关节内旋以及肩关节外旋活动程度评估患者状况,并且使用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对患者治疗之前以及治疗12周之后肩关节的情况进行评分。然后,我们对两组患者的治疗12周后的肩关节功能恢复临床疗效进行了总结。结果显示,在肿意膏组中,治疗2周、4周和12周后,肩关节疼痛、功能、前屈活动度、前屈力量及满意度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在功能评分上,治疗2周及4周后,肿意膏组均低于局部封闭组( p<0.05 ),在前屈力量上,治疗2周后,肿意膏组较局部封闭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 12 周后肿意膏组与局部封闭组在疼痛、功能、前屈活动度、前屈力量以及满意度评分在比较时未显示出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p>0.05)。治疗后,肩关节外展、内旋和外旋活动度在两组中均有所增加 (p<0.05),而肿意膏组与局部封闭组在肩关节前屈、内旋和外旋活动度方面不具备显著的差异(p>0.05)。经过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NRS评分全部有了显著降低,并且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研究的价值 (p<0.05)。经过12周的治疗之后,肿意膏组的优良率可以达到87.76%,局部封闭组的优良率可以达到91.84%,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没有明显区别(p>0.05)。结论 对退行性肩袖撕裂患者使用肿意膏外敷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以及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肩袖撕裂 肿意膏 局部封闭 UCLA关节评分
下载PDF
保残修补对退行性肩袖全层撕裂术后肩袖愈合及肩关节功能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李行星 窦强兵 +4 位作者 周亮 郑权 孙良业 任龙 王启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5-150,共6页
目的探讨保留足印区残端的肩袖修补术对退行性肩袖全层撕裂术后肩袖愈合以及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2年5月152例接受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退行性肩袖全层撕裂患者临床资料。男76例,女76例;年龄24~78岁,平均55.... 目的探讨保留足印区残端的肩袖修补术对退行性肩袖全层撕裂术后肩袖愈合以及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2年5月152例接受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退行性肩袖全层撕裂患者临床资料。男76例,女76例;年龄24~78岁,平均55.4岁。术后6个月复查MRI,根据Sugaya分型评估肩袖愈合情况。对年龄(≥60岁/<60岁)、性别(男/女)、被动活动受限(是/否)、病程(≤3个月/>3个月)、保残修补(是/否)、缝线桥技术固定(是/否)、打结时肩关节外展角度(<45°/≥45°)、骨性肩峰成形(是/否)、治疗期间注射糖皮质激素(是/否)、术后开始被动锻炼时间(≤2周/>2周)、术后开始主动锻炼时间(≤3个月/>3个月)进行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肩袖愈合的影响因素;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以是否使用保残修补作为分组条件,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平衡两组数据,对术后6、12个月肩关节功能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术后6个月肩袖愈合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术后15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3个月,平均23.8个月。术后25~31周复查MRI示肩袖愈合121例、未愈合31例。单因素分析示病程、保残修补、打结时肩关节外展角度及术后开始主动锻炼时间是修补术后肩袖愈合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示术中不保残修补、打结时肩关节外展角度≥45°及术后3个月内开始主动锻炼是影响肩袖愈合的危险因素(P<0.05)。以是否保残修补为分组条件,以病程是否超过3个月、打结时肩外展角度是否超过45°及术后开始主动锻炼时间是否超过3个月为筛选条件,共匹配51对患者。保残组术后6个月肩袖愈合率、ASE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评分均优于非保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ASE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退行性全层肩袖撕裂患者,与不保留残端修补相比,保留足印区残端的肩袖修补术可以缩短肩袖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快,但术后1年肩关节功能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全层撕裂 保留残端 修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