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骶前间隙轴向椎间融合联合内窥镜下后入路椎间盘摘除治疗腰骶椎退行性疾病 被引量:11
1
作者 宋西正 王文军 +5 位作者 薛静波 晏怡果 王麓山 王俊玲 王程 宋林章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78-782,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经骶前间隙轴向椎间融合(axiallumbarinterbodyfusion,AxiaLIF)联合显微内窥镜下后人路椎间盘摘除治疗腰骶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3月.2012年3月共收治腰骶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 目的:探讨采用经骶前间隙轴向椎间融合(axiallumbarinterbodyfusion,AxiaLIF)联合显微内窥镜下后人路椎间盘摘除治疗腰骶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3月.2012年3月共收治腰骶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36~59岁,平均45岁。病变累及L5/S1节段17例,L4/5与L5/S1双节段6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腰痛及单侧下肢神经根性症状。均采用经骶前间隙轴向椎间融合联合显微内窥镜下后人路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影像学复查观察植骨融合情况,以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JOA评分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手术时间90~170min,平均130min;术中出血50~160ml,平均80ml。1例患者术后出现骶前血肿,予以伤KI局部换药、引流1周后血肿吸收。全部病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后6个月时椎体植骨融合率82.6%,4例患者术后骨融合时间延迟,至术后12个月随访时均已获得坚强融合,其余患者无内固定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前及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分别为7.19±1.04分、0.69±0.58分,腿痛VAS评分分别为7.27±1.96分、0.87±0.49分,JOA评分分别为13.01±2.03分、26.62±25分,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经骶前间隙轴向椎间融合联合显微内窥镜下后入路椎间盘摘除治疗腰骶椎退行性疾病对腰椎结构破坏小,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手术效果好,是一种治疗腰骶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椎间融合术 内窥镜 椎间盘摘除 骶椎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经骶前入路轴向椎间融合术微创治疗腰骶椎退行性疾病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何磊 戎利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14-1018,共5页
目的对经骶前入路轴向椎间融合术(axi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xiaLIF)微创治疗腰骶椎退行性疾病的特点、早期疗效和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方法通过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AxiaLIF微创治疗腰骶椎退行性疾病的特点、早期疗效和临... 目的对经骶前入路轴向椎间融合术(axi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xiaLIF)微创治疗腰骶椎退行性疾病的特点、早期疗效和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方法通过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AxiaLIF微创治疗腰骶椎退行性疾病的特点、早期疗效和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 AxiaLIF主要在美国和欧洲等西方国家率先应用,后引入中国,全球有近9 000例手术经验,与传统椎间融合术相比椎体融合率高、住院时间短和医源性并发症少,临床应用安全有效。结论 AxiaLIF是治疗腰骶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新的微创手段,术后远期疗效、生物力学稳定性及其扩展应用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椎间融合术 微创技术 骶椎退行性疾病 椎失稳症
原文传递
脊柱内镜技术在腰骶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王利 宋西正 《健康之路》 2016年第1期18-19,共2页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我国的医疗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近几年来,内镜技术在外科手术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脊柱内镜技术在腰骶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脊柱内镜技术在临床应用中进步飞快,得到了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一致认同。...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我国的医疗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近几年来,内镜技术在外科手术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脊柱内镜技术在腰骶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脊柱内镜技术在临床应用中进步飞快,得到了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一致认同。脊柱内镜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有很大的优越性,例如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本文将对脊柱内镜技术的优缺点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技术 骶椎退行性疾病 应用与发展
原文传递
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B-Twin可膨胀椎间融合器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西峰 王岩 +8 位作者 肖嵩华 刘郑生 刘保卫 张永刚 朱守荣 路宁 王征 毛克亚 张雪松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53-1157,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B-Twin可膨胀椎间融合器治疗退行性腰骶椎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8月应用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B-Twin可膨胀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的方法治疗21例退变性腰骶椎疾病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B-Twin可膨胀椎间融合器治疗退行性腰骶椎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8月应用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B-Twin可膨胀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的方法治疗21例退变性腰骶椎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8~79岁,平均52岁。病程3个月~40年,中位时间9个月。病变部位:T11、12 1例,T12、L1 1例,L1、2 1例,L2、3 1例,L4、54例,L5、S1 13例。所有患者均有顽固性腰痛或下肢神经根性症状。B-Twin可膨胀椎间融合器植入的方法为15例双侧,6例单侧。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改良Macnab法评价功能恢复情况;根据X线片采用Suk等标准评价植骨融合效果。结果 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个月~3年,平均23.8个月。术后19例坐骨神经痛症状消失,2例胸腰段病变患者症状无明显缓解。术前及术后1、3、6、18个月ODI分别为79%±16%、30%±9%、26%±10%、21%±12%、20%±10%,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法评价,获优14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0.5%。术后18个月根据Suk等标准评价植骨融合情况,获优1例,良19例,差1例,优良率95.2%。其中,1例T11、12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双下肢肌力无改善,6个月后行椎弓根固定、椎板切除减压,随访期内仍无改善;1例L4、5椎间盘突出于术后4个月复发,改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随访期内无复发;其余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获持续缓解。结论内窥镜结合椎间融合是治疗腰椎不稳的良好组合,B-Twin可膨胀椎间融合器是L4、5和L5、S1微创融合的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骶椎疾病 椎间盘突出症 内窥镜 B-TWIN 可膨胀椎间融合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