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行性颈椎病矢状位曲度参数与颈肩部肌肉痛阈的相关性
1
作者 杨云霄 黄承兰 +5 位作者 侯俞彤 姚远 赵宇 许苑晶 杨泽政 王金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879-3884,共6页
背景:退行性颈椎病患者一般存在颈椎曲度改变、颈肩部肌肉力量的不平衡及力量下降。目的:探讨退行性颈椎病矢状位曲度参数与颈肩部肌肉痛阈的相关性。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3D打印门诊中心... 背景:退行性颈椎病患者一般存在颈椎曲度改变、颈肩部肌肉力量的不平衡及力量下降。目的:探讨退行性颈椎病矢状位曲度参数与颈肩部肌肉痛阈的相关性。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3D打印门诊中心收治的50例退行性颈椎病患者纳入研究,剔除颈椎X射线侧位片不符合测量条件的10例,拍摄颈椎侧位X射线片,测量Borden值、C_(2-7)Cobb角,并测量双侧上束斜方肌中点和C5-6棘突间旁1 cm处的疼痛阈值;分析退行性颈椎病矢状位曲度参数与颈肩部肌肉痛阈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①颈椎病矢状位曲度Borden值与左侧斜方肌上束痛阈、右侧斜方肌上束痛阈、C5-6棘突间旁左侧1 cm痛阈呈中等正相关关系(r=0.498,P<0.01;r=0.448,P<0.05;r=0.405,P<0.05),与C5-6棘突间旁右侧1 cm痛阈呈弱正相关关系(r=0.322,P<0.05);②C_(2-7)Cobb角与左侧斜方肌痛阈呈弱正相关关系(r=0.355,P<0.05),与右侧斜方肌痛阈、C5-6棘突间旁两侧1 cm痛阈不存在相关性;③颈肩部肌肉痛阈内部之间存在相关性,左右侧肌肉之间的痛阈及左右侧肌肉之内的痛阈皆存在高度相关性,提示颈肩部肌肉具有一致性,可能与颈肩部动作协同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颈椎病 颈椎矢状位参数 Borden值 C_(2-7)Cobb角 疼痛阈值 颈部疼痛 相关性 影像学参数
下载PDF
刘晋闽教授手术治疗多节段退行性颈椎病临床经验 被引量:3
2
作者 袁慧敏 刘晋闽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6年第9期39-42,共4页
刘晋闽教授对多节段退行性颈椎病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认为应坚持"症""片"结合思想,明确诊断,以解除患者症状为治疗目的。诊断上通过病史、症状和体格检查为主线索,结合辅助检查以定位责任节段,治疗上推崇行针对责... 刘晋闽教授对多节段退行性颈椎病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认为应坚持"症""片"结合思想,明确诊断,以解除患者症状为治疗目的。诊断上通过病史、症状和体格检查为主线索,结合辅助检查以定位责任节段,治疗上推崇行针对责任节段的有限化手术治疗,临床上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退行性颈椎病 责任椎体 有限化手术治疗 诊疗经验 刘晋闽
下载PDF
脑脊液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法在退行性颈椎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马帅 初明 《医学综述》 2019年第3期561-565,共5页
磁共振技术经过多年发展,通过相位对比磁共振(PC-MR)技术实现了对人体内流体的定量检测。PC-MR是一种无创评估流体力学的技术,现已用于流体力学的影像学检查。退行性颈椎病可引起颈椎管狭窄,导致颈椎管内脑脊液循环障碍、脊髓位移变化等... 磁共振技术经过多年发展,通过相位对比磁共振(PC-MR)技术实现了对人体内流体的定量检测。PC-MR是一种无创评估流体力学的技术,现已用于流体力学的影像学检查。退行性颈椎病可引起颈椎管狭窄,导致颈椎管内脑脊液循环障碍、脊髓位移变化等,PC-MR技术可以无创评估颈椎管狭窄引起的脑脊液流体动力学的改变、狭窄节段脊髓位移的变化,并为疾病的严重程度、颈椎病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及手术效果的评估提供一定的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颈椎病 相位对比成像 颈椎管狭窄 脑脊液
下载PDF
退行性颈椎病中医综合治疗后X线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肖伟平 涂瑞芳 +2 位作者 余艺萍 胡亮 吴春华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0年第5期75-75,83,共2页
颈椎退变引起的颈椎病在临床上为常见病,作者从2008年1月~2009年1月,收集120例颈椎退变引起的颈椎病X线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退行性颈椎病 中医综合治疗 X线表现
下载PDF
退行性颈椎病前路手术后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Nagoshi N Tetreault L +2 位作者 Nakashima H 叶翔凌 章莹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8年第2期123-123,共1页
吞咽困难是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然而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尚未得到严格评估,其对患者神经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也尚未完全了解。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明确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以及这种并发症... 吞咽困难是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然而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尚未得到严格评估,其对患者神经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也尚未完全了解。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明确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以及这种并发症对患者短期和长期临床预后的影响。该项AOSpine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北美和国际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数据取自全球26个地点,观察者均为神经外科或脊柱外科医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融合 退行性颈椎病 危险因素 吞咽困难 手术后 临床疗效 脊髓型颈椎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退行性颈椎病的X线诊断及治疗
6
作者 徐长胜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4期96-96,共1页
关键词 退行性颈椎病 X线诊断 治疗 退行性改变 椎间盘退变 个体 放射学
下载PDF
退行性颈椎病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9
7
作者 张俊娟 朱丽明 +3 位作者 杨光宇 杨晓平 刘佳 贾曼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年第21期2507-2511,共5页
目的 建立退行性颈椎病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运用三维结构质量模式,采用德尔菲法,于2016年9月—2017年4月,由15名专家对拟定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2轮的匿名问卷函询,获得一致性意见,初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初步... 目的 建立退行性颈椎病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运用三维结构质量模式,采用德尔菲法,于2016年9月—2017年4月,由15名专家对拟定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2轮的匿名问卷函询,获得一致性意见,初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初步构建的退行性颈椎病围术期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最终形成55个评价指标,包含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42个三级指标,专家对各项指标的意见趋同.结论 该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科学性和可信性,可规范退行性颈椎病围术期的护理行为,促进专科护理内涵质量的提升,但仍需通过后续临床实践研究的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质量审核 退行性颈椎病 评价指标 德尔菲法
原文传递
退行性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颈椎矢状面参数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
8
作者 邱颖 廖静 +1 位作者 徐祖琳 罗政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1218-1223,共6页
目的:分析退行性脊髓型颈椎病(DCM)患者术前颈椎矢状面参数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于恩施州中心医院脊柱外科行椎板成形术治疗的102例DCM患者。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年的C2~C7前凸(CL)、C2~C7矢状垂直轴(CSVA)、T... 目的:分析退行性脊髓型颈椎病(DCM)患者术前颈椎矢状面参数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于恩施州中心医院脊柱外科行椎板成形术治疗的102例DCM患者。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年的C2~C7前凸(CL)、C2~C7矢状垂直轴(CSVA)、T1斜率(TS)、TS与CL差值(TS-CL)、改良的Odom标准、改良日本骨科协会(mJOA)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用mJOA评分改善情况评估DCM的恢复情况。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术后矢状面矫正角度(CL变化,△CL)与术前CSVA、TS和TS-CL均呈负相关关系(r=-0.266、r=-0.286、r=-0.25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CL前凸、CSVA≥22 mm、TS-CL≥14.5°为DCM患者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P<0.05)。术前CSVA、术前TS-CL预测DCM患者预后不佳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0(95%CI:0.620~0.819)、0.699(95%CI:0.586~0.812)。CSVA<22.45 mm或TS-CL<21.5°DCM患者的△CL、改良的Odom分类、VAS评分改善、mJOA评分改善情况均更佳(P<0.005)。结论:椎板成形术前CSVA和TS-CL均为预测DCM患者术后CL变化及预后的有效的颈椎矢状面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髓型颈椎 C2-C7前凸 颈椎矢状参数 预后 椎板成形术
下载PDF
应正确选择退行性颈椎病的前路手术方式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海鹰 王波 朱震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585-1586,共2页
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颈椎病的重要方式之一,自1955年Cloward及1958年Smith.Robinson开展颈椎前路手术起,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病已有50余年的历史。近十年来,随着材料力学、生物力学及现代脊柱内固定学的进展,相关的颈椎前路手术方式更... 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颈椎病的重要方式之一,自1955年Cloward及1958年Smith.Robinson开展颈椎前路手术起,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病已有50余年的历史。近十年来,随着材料力学、生物力学及现代脊柱内固定学的进展,相关的颈椎前路手术方式更加丰富多样,主要体现在不同的减压方式和不同的颈椎重建方式两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手术 退行性颈椎病 手术方式 手术治疗 脊柱内固定 材料力学 生物力学 重建方式
原文传递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笼架治疗退行性颈椎病 被引量:4
10
作者 柳杰 滕清华 +1 位作者 张忠杰 陈伟高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395-1399,共5页
[目的]比较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与传统钛板Cage治疗退行性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自建库至2018年11月份的文献,收集所有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Cage治疗退行性颈... [目的]比较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与传统钛板Cage治疗退行性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自建库至2018年11月份的文献,收集所有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Cage治疗退行性颈椎病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筛选出符合的文章,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文献数据并录入Revman 5.3软件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4篇,研究对象1 011例,其中Zero-P组481例,传统钛板Cage组530例。荟萃分析结果示:Zero-P组与传统钛板Cage组相比在术中出血量(WMD=-4.55,95%CI-6.87^-2.22,Z=3.83,P<0.001),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率(OR=0.42,95%CI 0.23~2.78,Z=2.73,P=0.006),术后椎前软组织厚度(OR=-0.89,95%CI-1.40^-0.38,Z=3.43,P=0.006),术后早期吞咽困难(OR=0.55,95%CI 0.41~0.74,Z=4.05,P<0.001),术后终末随访吞咽困难(OR=0.16,95%CI 0.07~0.36,Z=4.53,P<0.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Zero-p组在降低术中出血量、邻近节段退变率、术后椎前软组织厚度、术后早期及终末随访吞咽困难发生率方面优于传统Cage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颈椎病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传统钛板笼架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原文传递
运动康复锻炼对社区颈椎退行性脊椎病患者的干预效果(英文)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莉敏 吴毅 胡永善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63-165,共3页
背景:颈椎退行性脊椎病在中老年人较为常见,其康复治疗方法很多,一般采用牵引、按摩、理疗、医疗体操、针灸、局部封闭等。目的:采取全身性拳操运动结合局部颈椎操锻炼的定量运动方式,对社区颈椎退行性脊椎病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设计:以... 背景:颈椎退行性脊椎病在中老年人较为常见,其康复治疗方法很多,一般采用牵引、按摩、理疗、医疗体操、针灸、局部封闭等。目的:采取全身性拳操运动结合局部颈椎操锻炼的定量运动方式,对社区颈椎退行性脊椎病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设计:以社区颈椎退行性脊椎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干预3个月,自身前后对照。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对象:2000-03对上海市南京东路街道某社区35~74岁常驻居民1457人进行社区慢性疾病的入户问卷调查,通过询问检出既往医院明确诊断为颈椎退行性脊椎病的患者,排除脊髓型颈椎退行性脊椎病。共有114例患者自愿参加为期3个月的运动康复治疗,颈型12例,神经根型39例,椎动脉型23例,交感神经型5例,混合型35例,脊髓型无。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方法:对114例颈椎退行性脊椎病患者实施为期3个月的运动康复治疗。①全身性拳操运动有太极拳、练功十八法、关节操,患者可根据本人兴趣、体力而任选其中1种或几种,每天运动1次,每次至少30min,每次运动强度要求达到或接近靶心率水平,即每次运动后即刻心率达到170-年龄,共坚持运动3个月。②局部颈部医疗功能操共12节,以活动颈肩部和放松功为主,步骤包括左右旋转、环绕颈项、缩头松肩、伸颈拔背、回头望月、云手、双手上举、挺胸伸肘、与项争力等,颈椎操每个动作重复5~10次,并逐步增加,整套操每天进行1~2次,每次至少10min,共坚持运动3个月。③除运动干预外,患者在3个月时间里不接受任何其他治疗(如药物、牵引、理疗等)。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主要观察指标:①运动康复治疗3个月后全部患者疗效评估结果。②颈椎退行性脊椎病分型与疗效的关系。③颈椎退行性脊椎病病程与疗效关系。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实验纳入114例患者均坚持完成3个月的运动干预,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运动康复治疗3个月后全部患者疗效评估结果:114例患者中,治愈44例,显效40例,有效25例,无效5例,治愈显效率为73.7%,总有效率为95.6%。全部颈椎退行性脊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包括颈肩痛、放射性单或双侧上肢麻木疼痛感、头晕、耳鸣、头痛等。②颈椎退行性脊椎病分型与疗效的关系:经过3个月的运动康复治疗,与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患者比较,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退行性脊椎病患者的治愈显效率高(47.8%,20.0%,65.7%,91.7%,97.4%,P<0.01)。③颈椎退行性脊椎病病程与疗效关系:病程在1年以内或1~5年的患者其治愈显效率均明显高于病程在5年以上的患者(90.9%,88.6%,55.9%,P<0.01)。结论:定量的拳操运动结合颈椎操锻炼有助于改善神经根压迫症状,而椎动脉压迫症状需结合其他治疗方能达到最佳疗效。此外病程与疗效具有一定关系,颈椎退行性脊椎病患者应尽早开始运动康复治疗。提示组织颈椎退行性脊椎病患者进行定量的拳操运动并结合颈椎操锻炼值得在社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康复 运动疗法 用户参与 运动康复锻炼 颈椎退行性脊椎
下载PDF
运动康复锻炼对社区颈椎退行性脊椎病患者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邱惠兰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5期592-593,共2页
颈椎退行性脊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生的人群多为中老年病患者,发病的部位主要在脊椎的腰部和颈部。颈椎疾病是人体在长期以来处于高强度劳动等情况下,头部和颈部长时间处于牵拉状态,最终引起人体的背部肌肉出现痉挛现象。社会上常见... 颈椎退行性脊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生的人群多为中老年病患者,发病的部位主要在脊椎的腰部和颈部。颈椎疾病是人体在长期以来处于高强度劳动等情况下,头部和颈部长时间处于牵拉状态,最终引起人体的背部肌肉出现痉挛现象。社会上常见伴随慢性退行性疾病。该疾病容易引起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出现一系列心理疾病。患上该疾病,要进行及时治疗并进行有效的运动康复锻炼,下面本文就运动康复锻炼对社区颈椎退行性脊椎病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康复 社区颈椎退行性脊椎 干预 效果
下载PDF
社区运动康复锻炼干预颈椎退行性脊椎病92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建文 顾慧 叶芝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第9期136-137,共2页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锻炼对社区颈椎退行性脊椎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经调查后,对92名社区颈椎退行性脊椎病患者进行运动康复干预,分析干预效果。结果经运动康复锻炼后,治愈36例(39.13%),显效32例(34.78%),有效20例(21.74%),无效4例(4.35...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锻炼对社区颈椎退行性脊椎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经调查后,对92名社区颈椎退行性脊椎病患者进行运动康复干预,分析干预效果。结果经运动康复锻炼后,治愈36例(39.13%),显效32例(34.78%),有效20例(21.74%),无效4例(4.35%),总有效率为95.65%;经过3个月的运动康复锻炼后,神经根型和颈型患者治愈总有效率达100%,同交感神经型和椎动脉型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锻炼对于颈椎退行性脊椎病患者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能够显著提高治愈率,尤其对于神经根型和颈型患者,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康复锻炼 颈椎退行性脊椎 干预
下载PDF
颈椎强督方治疗退行性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玉刚 吴景枫 《山西中医》 2019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颈椎强督方治疗退行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退行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最终纳入75例。两组均给予颈椎电动牵引治疗;其中治疗组给予颈椎强督方加减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口服治疗。采用十分制... 目的:观察颈椎强督方治疗退行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退行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最终纳入75例。两组均给予颈椎电动牵引治疗;其中治疗组给予颈椎强督方加减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口服治疗。采用十分制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定患者疼痛程度,颈部残障指数量表(NDI)评定法判定患者颈部功能改善的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P﹤0.05),但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NDI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颈椎强督方治疗退行性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神经根型颈椎 颈椎强督方 颈椎牵引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脚趾站立试验在退行性脊髓型颈椎病临床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15
作者 刘磊 宋飞霏 +4 位作者 马超 刘光普 商杰 张越 韩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 评估脚趾站立试验是否可以作为诊断退行性脊髓型颈椎病并判断其严重程度的临床依据。方法 研究时间自2018-01—2018-12,采用PASS 14.0软件进行样本量计算并根据门诊实际情况,观察组(退行性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纳入140例,对照组(排除... 目的 评估脚趾站立试验是否可以作为诊断退行性脊髓型颈椎病并判断其严重程度的临床依据。方法 研究时间自2018-01—2018-12,采用PASS 14.0软件进行样本量计算并根据门诊实际情况,观察组(退行性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纳入140例,对照组(排除退行性脊髓型颈椎病的骨科门诊患者)纳入120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脚趾站立试验阳性率,比较观察组中脚趾站立试验阳性患者与脚趾站立试验阴性患者的性别、年龄、颈椎功能、病程、颈椎MRI结果(蛛网膜下腔是否消失,脊髓信号是否改变)差异。分析观察组中不同脚趾站立试验阳性结果分级与颈椎功能分级的相关性,通过ROC曲线分析脚趾站立试验阳性结果分级评估颈椎功能障碍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 观察组脚趾站立试验阳性率为86.4%,对照组脚趾站立试验阳性率为7.5%;观察组脚趾站立试验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脚趾站立试验阴性患者相比,脚趾站立试验阳性患者的颈椎功能障碍程度更轻、病程更短、脊髓信号改变更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脚趾站立试验阳性结果分级评估颈椎功能障碍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9(95%CI为0.553~0.824),灵敏度为0.579,特异度为0.752。结论 脚趾站立试验可以作为评价颈部脊髓损伤客观、简单、可行的筛查试验,患者容易遵循相关试验步骤,可用于评估患者的躯干平衡和疾病严重程度,脚趾站立试验阳性的患者可能存在退行性脊髓型颈椎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髓型颈椎 脚趾站立试验 锥体束征 颈椎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作为多节段颈椎病后路手术新思路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詹乙 王彪 《骨科》 CAS 2022年第6期568-572,共5页
颈椎病是影响国人乃至全人类最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患之一,颈椎病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不适和生活困扰。后路减压手术是治疗颈椎病,尤其是多节段颈椎病变最常用的手术方式。然而,后路手术需将颈椎棘突和附着在其上的棘上、棘间韧带部分或... 颈椎病是影响国人乃至全人类最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患之一,颈椎病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不适和生活困扰。后路减压手术是治疗颈椎病,尤其是多节段颈椎病变最常用的手术方式。然而,后路手术需将颈椎棘突和附着在其上的棘上、棘间韧带部分或完全切除,从而破坏了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的功能,术后病人易出现颈椎反曲、鹅颈畸形、颈椎失稳,甚至出现迟发性脊髓神经受压。所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集中于避免破坏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国内外学者从集中术式改良和手术入路改良两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均直接或间接的证明了保留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的手术方式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避免破坏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也许会是多节段退行性颈椎病治疗方式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多节段退行性颈椎病 椎板切除术 椎板成形术 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17
作者 王冠龙 《社区医学杂志》 2006年第01X期46-48,共3页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CSM)是退行性颈椎病中最常见、最严重的类型之一。调查表明,如果50岁左右的人群中有25%的人患有颈椎病,至60岁可达50%,而70岁以后更高,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成倍递增,CSM...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CSM)是退行性颈椎病中最常见、最严重的类型之一。调查表明,如果50岁左右的人群中有25%的人患有颈椎病,至60岁可达50%,而70岁以后更高,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成倍递增,CSM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近年来,随着CT、MRI等影像技术发展,对CSM自然史、病因学及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对大量临床病例的连续观察,使本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均得到较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诊断治疗 预后判断 退行性颈椎病 老年人健康 影像技术 机制 连续观察 临床 CSM
下载PDF
三维体积法定量评估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和保守治疗后突出椎间盘的再吸收现象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春霖 赵晓 +2 位作者 严旭 宁永明 曹争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0期4774-4780,共7页
背景:在对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治疗后患者的随访中,观察到突出的颈椎间盘多数体积自发缩小,这种普遍出现的突出椎间盘再吸收现象引起了关注。目的:采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软件三维体积法测量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和保守治疗后患者的颈... 背景:在对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治疗后患者的随访中,观察到突出的颈椎间盘多数体积自发缩小,这种普遍出现的突出椎间盘再吸收现象引起了关注。目的:采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软件三维体积法测量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和保守治疗后患者的颈椎间盘突出体积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发生突出椎间盘再吸收现象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退行性颈椎病患者68例的病历资料,均具有手术指征,其中35例接受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治疗,33例因惧怕手术坚持保守治疗者。应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软件三维体积法测量并分析两组患者颈椎间盘突出的体积变化,用突出颈椎间盘的吸收比和吸收率、再突出比和再突出率等指标评价测量结果,以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软件测量的最大误差率5%为颈椎间盘突出测量误差参照标准;应用Odom评分评价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1)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组随访时间7-76个月,35例患者共有122个突出颈椎间盘,其中91个发生突出椎间盘吸收,吸收比为74.6%(91/122),吸收率为5%-100%;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颈椎任意两节段突出椎间盘、中央型与旁侧型、包容型与破裂型之间的吸收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另有17个椎间盘再突出,再突出比为13.9%,再突出率为5.0%-48.0%。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组最早术后7 d、最晚术后76个月仍可见突出椎间盘再吸收现象。(2)保守治疗组随访时间2-60个月,33例患者共有105个突出颈椎间盘,未观察到突出椎间盘再吸收的现象;另有57个椎间盘再突出,再突出比为54.3%,再突出率为5.0%-80.3%。(3)末次随访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3%,保守治疗组为36%,两组优良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4)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手术组与保守治疗组的吸收比、再突出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5)提示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治疗后存在广泛的突出椎间盘再吸收现象,且发生时间早,持续时间长,不同节段吸收比没有明显差异,这一现象的证实为颈椎前、后路手术策略以及前后路联合手术的选择提供了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颈椎病 微创 椎管成形 保守治疗 突出椎间盘再吸收 三维体积测量法
下载PDF
进一步观察颈椎融合与非融合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袁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共2页
半个多世纪以来,颈椎融合术一直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手段,其良好的临床疗效受到广大脊柱外科医生的肯定,尤其是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被认为是治疗退行性颈椎病的"金标准"。
关键词 颈椎融合术 邻近节段退变 非融合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 退行性颈椎病 外科医生 临床疗效 金标准
下载PDF
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系统与钛板系统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文恒 郭团茂 +2 位作者 刘强 曹伟宁 行艳丽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10期1319-1323,共5页
目的分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中使用零切迹(Zero-Profile,Zero-P)颈椎自锁融合器系统或传统融合器联合钛板固定系统治疗退行性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5年3月因单节段颈椎病在咸阳市中心医院行ACD... 目的分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中使用零切迹(Zero-Profile,Zero-P)颈椎自锁融合器系统或传统融合器联合钛板固定系统治疗退行性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5年3月因单节段颈椎病在咸阳市中心医院行ACDF术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45例中,21例患者(男12例,女9例)行颈前路Zero-P自锁椎间融合术(Zero-P组);24例患者(男11例,女13例)行颈前路常规椎间融合器钛板固定术(钛板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在术前和术后随访时分别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脊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日本骨科学会(JOA)颈髓功能评分及颈椎Cobb角测量。结果Zero-P组和钛板组分别随访(27.1±6.7)个月和(25.6±8.2)个月。Zero-P组手术时间[(123.0±15.1)min vs(151.0±23.7)min,P<0.05]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钛板组[(72.0±10.1)ml vs(102.0±13.9)ml,P<0.05]。术后1周中重度吞咽困难发生率Zero-P组与钛板组相当(4.8%vs 12.5%,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NDI指数、JOA评分、Cobb角均显著优于术前(P均<0.05),各时间点VAS评分、NDI指数、Cobb角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Zero-P组JOA评分优于术后3个月(P<0.05),且Zero-P组优于钛板组(P<0.05)。术后6个月随访,两组患者X线片示均发生骨性融合,未出现钛板、螺钉松动或断裂、植骨塌陷等并发症。结论在ACDF术中使用Zero-P自锁椎间融合器较传统融合器联合钛板固定安全性更好,对机体损伤更小,远期在恢复颈髓功能方面的疗效一定程度上更优。能否降低术后吞咽不适发生率,尚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 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退行性颈椎病 单节段 零切迹颈椎融合器 传统融合器 钛板固定系统 吞咽困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