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有限元对比分析椎体成形术中单侧入路退针法与双侧固定点注射骨水泥的生物力学变化 被引量:9
1
作者 隆全利 宓士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3069-3072,共4页
背景:要使椎体成形术单侧入路获得双侧入路的力学分布效果,需要改进单侧入路的穿刺路径及注射方法。在前期临床实践中作者设计了三维穿刺导向器,在其导引下穿刺到位理想,采用退针注射法注射骨水泥,使得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更加合理,临床... 背景:要使椎体成形术单侧入路获得双侧入路的力学分布效果,需要改进单侧入路的穿刺路径及注射方法。在前期临床实践中作者设计了三维穿刺导向器,在其导引下穿刺到位理想,采用退针注射法注射骨水泥,使得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更加合理,临床效果得到了提高,但是否在力学分布上与双侧相同?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椎体成形过程中单侧入路退针法注射骨水泥的生物力学变化,并与双侧固定点注射骨水泥的方法对比。方法:采用的原始影像来自一位男性患者,76岁,L1椎体骨质疏松性疼痛。患者伤椎采用单侧入路退针法注射实施椎体成形术,进针点选择左侧椎弓根近中心部位,内倾角度为24.5°,先将针穿刺到达椎体的前中1/3部位,注射骨水泥3mL,然后缓慢向后退针至椎体的1/2部位,并停留3min,注射2mL,再退针到椎体的中后1/3部位注射1mL。模拟双侧入路,每侧注入3mL骨水泥,获取椎体L1~2节段断层图像,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椎体上表面分别依次施加载500,1000,1500,2000,2500N的轴向压缩负载,进行生物力学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随着施加负载的增加,应变和应力也逐渐增加,椎体呈现弹性性质,出现了近似线性的小变形情况。双侧固定点和退针注射法注射骨水泥在轴向压缩不同负载下应力和应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椎体成形过程中单侧入路退针注射法和双侧固定点注射骨水泥的生物力学分布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退针注射 穿刺 固定点注射 双侧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应用有限元法对比分析单侧入路退针法与固定点注射骨水泥椎体成形的生物力学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隆全利 宓士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8期9429-9432,共4页
采用1例L1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疼痛患者的原始影像资料,男,70岁,患者伤椎采用单侧入路退针法注射实施椎体成形术,进针点选择左侧椎弓根近中心部位,内倾角度为24.5°,先将针穿刺到达椎体的前中1/3部位,注射骨水泥3mL,然后缓慢向后退... 采用1例L1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疼痛患者的原始影像资料,男,70岁,患者伤椎采用单侧入路退针法注射实施椎体成形术,进针点选择左侧椎弓根近中心部位,内倾角度为24.5°,先将针穿刺到达椎体的前中1/3部位,注射骨水泥3mL,然后缓慢向后退针至椎体的1/2部位,并停留3min,注射2mL,再退针到椎体的中后1/3部位进行注射1mL。模拟传统的将全部6mL骨水泥在椎体中前1/3固定点一次性注入方法,获取椎体L1~2节段断层图像,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椎体上表面分别依次施加载500,1000,1500,2000,2500N的轴向压缩负载,进行生物力学对比分析。随着施加负载的增加,应变和应力也逐渐增加,椎体呈现弹性性质,出现了近似线性的小变形情况。传统注射较退针注射有较大的应力和应变。结果提示,退针注射法注射骨水泥,较传统的一次性固定点注射法有更好的生物力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退针注射 穿刺 固定点注射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采用单侧入路退针法注射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3
作者 邹蕾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141-142,共2页
目的: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采用单侧入路退针法注射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4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进行探讨,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24例,通过不同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 目的: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采用单侧入路退针法注射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4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进行探讨,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24例,通过不同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曝光次数和骨水泥填充量同对照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渗漏率和术后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疾病临床上单侧入路退针法注射椎体成形术可显著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单侧入路退注射椎体成形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单侧入路退针法注射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被引量:8
4
作者 宓士军 冯志永 +1 位作者 韩立民 郑智慧 《中国综合临床》 2011年第2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单侧经椎弓根穿刺退针法注射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2年12月至2010年8月,我院采用单侧经椎弓根穿刺退针法注射椎体成形术198例。术前先行CT定位,确定进针层面、最佳内倾斜、下倾斜角度、穿... 目的探讨单侧经椎弓根穿刺退针法注射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2年12月至2010年8月,我院采用单侧经椎弓根穿刺退针法注射椎体成形术198例。术前先行CT定位,确定进针层面、最佳内倾斜、下倾斜角度、穿刺点距离棘突的体表距离、穿刺路径以及穿刺点。术中按照手术前CT测定的进针点和路径,C型臂透视下监测确定入针点,经单侧椎弓根穿刺,采用退针法注射骨水泥。观察术前及术后疼痛有效率,手术中穿刺到位率、骨水泥分布优良率、手术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全部病例随访0.5—7.0年,椎体穿刺到位率97.4%(193/198),手术时间每个节段平均(17±6)min,术中注射骨水泥量平均为(4.0±0.5)m1,骨水泥分布优良率为95.6%(190/198),疼痛缓解有效率94.6%(187/198)。平均住院费用3780元。1节椎体发生骨水泥椎间盘外漏,2节椎旁静脉丛外漏,5节椎体周围软组织外漏,上述病例均未出现临床症状。结论应用单侧入路经椎弓根穿刺退针法注射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穿刺创伤小、穿刺到位率高、骨水泥分布满意、痛疼缓解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单侧入路 退注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